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续北上夺取赤水城,以三军团三个师、五军团二个师占领土城镇以东,朱德总司令亲临三军团指挥,刘伯承坐镇五军团。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红军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恶战。猛烈的炮火,染① 见《中共党史资料》第五辑314 页。
红了土城的天空,长征以来一次最为激烈的战斗——土城战役打响了。原来的敌人兵力远不止两个旅四个团,而是四个旅八个团,共一万余人。此时红一军团已奔袭赤水城,红军面对优势敌军,受到严重挫折。毛泽东立即电令一军团速返增援。在一军团尚未到达之际,战斗紧张地进行着。五军团阵地被敌军突破,伤亡很大,敌人抢占了山头,步步紧逼土城镇,逼向马山中央军委指挥所。后面是赤水河,若不能阻止敌人的进攻,红军将陷入背水作战的危险境地,中央军委指挥所更是危在旦夕。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急令干部团发起反冲击。陈赓临危受命,率干部团把敌人抵挡了下去。干部团全体将士拼命奋战,重创敌军,一直坚持到一军团返回增援。
站在山头指挥战斗的毛泽东欣喜地赞许道:“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红军直取遵义城,蒋介石亲自来到重庆督战,采取堡垒主义与重兵进攻相结合的战术,企图压迫红军于遵义地区,然后聚而歼之。毛泽东将计就计,佯攻贵阳,而将主力南下云南昆明。当蒋介石发现这一情况后,急忙调中央大军和滇湘部队尾追而来。这时,毛泽东又突然从昆明兵分两路,直逼防务空虚的金沙江。
金沙江蜿蜒穿行于川滇边界的深山峡谷,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地势险要。红军如不能迅速北渡金沙江,就有被敌人压缩在深山峡谷中歼灭的危险。
毛泽东下令速渡金沙江,甩掉追兵。干部团的任务是抢夺皎平渡。接到命令后,陈赓立即召集会议进行战斗部署,他向五连连长交代:“中央决定我军北渡金沙江,并把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干部团,我决定以二营为先遣支队,你们五连为前卫连。你们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尽可能迅速地抢夺渡口,掩护后续部队渡江。马上出发!”
五连战士接到任务后,即连夜踏着崎岖的山间小道,直奔金沙江。他们爬山越岭,经过两天一夜的急行军,赶了两百多里路,达到江边,迅速夺得了敌人过江侦察的两只渡船。根据敌情,五连决定以一二排分头乘船渡江,渡江后,一排以突然动作消灭对岸敌人的一个正规连,二排也一举歼灭对岸敌人保安队,迅速控制了渡口,搜得七条木船,解决了中央机关和全团的渡江问题。
这时,陈赓又突然接到通知,得悉原先准备在另外两处渡口渡江的一军团和三军团,由于那里江面太宽,敌人飞机不断骚扰,无法实施原计划,决定也转到皎平渡渡江。
陈赓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深知这一仗是干部团长征以来第一次独立作战,它关系到全军的安危,此仗只能打胜,不许失败。
当陈赓得悉四川军阀刘元璋两个团已从会理出动,准备抢占通安州时,陈赓迅速决定除留先遣营维持渡口秩序、工兵连准备架桥外,其余由他亲自率领连夜出发与敌人争夺通安州,以扩大纵深,巩固渡口。
五月的云南,酷暑难当。
四十里的山路有十多里是悬崖峭壁,只有半尺多宽的羊肠小道可攀登,旁边是望不见底的深谷,一不小心掉下去便会粉身碎骨。干部团五连的勇士们,顶着酷热,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射击,艰难地行走在这崎岖的山道上。
拂晓,五连准时到达山顶,并迅速在会理通往渡口的必经之路旁的山丘上布阵待敌。
不久,五连左翼发现有两营敌兵向前运动,右翼也发现有敌军防守。双方很快在山顶隘口处接上了火。
“陈团长真英明,昨夜要是在山沟里宿营,今天不知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昨夜因在睡梦中被叫醒而闹情绪的一名战士现在心服口服了。
根据敌情,陈赓作了周密的部署,他向大家动员说:“同志们,前面是敌人,后面也有薛岳的追兵,我们全军在这里渡江,大家说怎么办啊?”
“咱们死也要死在通安州,决不返回金沙江。”战士们齐声回答,声如洪钟。
在猛烈的炮火的掩护下,尖兵排的战士们勇猛前进,见有石头滚下来,就向旁一闪,等石块滚下去了,又迅速地跑步通过危险地带。费了好大劲,尖兵排才运动到离隘口约一百米的一处“死角”集结。
冲锋号一吹,战士们奋不顾身,端起刺刀朝敌人猛冲过去。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吓破了胆。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终于打垮了据险顽抗的敌人。
干部团又一鼓作气,追击敌人,活捉敌团长以下六百多人。从此干部团声名大震。
这时,金沙江上七只小木船开始日夜不停地摆渡,经过九天九夜,中央红军在皎平渡顺利渡过了金沙江,完全跳出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1936 年5 月。大渡河两岸白水茫茫,漫天大雾,只有大渡河水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这里曾经演出过一场悲壮的历史悲剧:1863 年太平军最后一位领袖石达开所部四万士兵全部葬身在大渡河。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到达四川会理。党中央在会理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决定继续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由会理北上,必须经过大渡河。红军后有数十万大军追赶,前有四川军阀扼守着所有渡口。蒋介石猖狂地吹牛说:“后有金沙江,前有大渡河,几十万大军左堵右击,共军插翅难飞!”
然而,英勇的红军不是石达开,他们以坚忍的毅力,冲破险风恶浪,战胜了大渡河不可飞越的神话,一举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甩掉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追击。
年后,在大渡河泸定桥边,一座纪念碑上留下当年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的撰文,其中专门提到这样一笔:干部团不断击溃和消灭河东岸敌人,对四团夺取泸定桥起了策应作用。。
毛泽东对干部团评价极高。他曾设想,如果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会合受阻,就把干部团留在川东,由它创造新的根据地。
当中央红军向陕北挺进时,又遇到了马鸿逵的骑兵追击。
毛泽东对陈赓说:“后面的敌人是条讨厌的‘尾巴’,让他们一直跟进陕北,对我们很不利,一定要把这条尾巴斩断在根据地门外!”
“是,干部团保证完成任务!”陈赓向主席敬了一个军礼,响亮地回答。
陈赓找到第五连连长肖应棠,问:“你们连还有多少学员?”
“还有四十二名,加上炊事员和我们两人,共四十八名。”肖应棠指了指旁边的支部书记张文礼回答。
“虽然我们只有几十个,打国民党一个营没问题!”肖应棠又补充道。
陈赓又问:“学员情绪怎样?装备如何?”
肖应棠:“同志们情绪甚高,大家很想打个胜仗作为与陕北红军的见面礼!部队装备也挺好,打仗没问题!”
“好吧,那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了!”陈赓说,“敌人害怕我们与陕北红军会师,想把我们主力吸引在吴起镇以南地区,然后调集陕甘宁地区的反动军队来围歼我们。现在马家军又像一条尾巴一样紧追着我们。你们的任务就是在这里把追击我们的敌人骑兵阻击住,掩护主力部队在吴起镇集结。”
根据陈赓的精心安排,五连三个班分别潜伏在东西两面山坡上待敌。
干部团四十八名学员在肖应棠连长的带领下,挥起大刀,冲向敌人,硬是把追击红军的“尾巴”砍下一截。
干部团再立新功,保证了红军主力向吴起镇顺利前进。
川西,白雪皑皑。
干部团开始攀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就是夹金山。雪山是“天空鸟飞绝,群山兽迹灭”的一片白皑皑、高耸入云、神秘莫测的奇险世界。山坡是一片原始森林,越往上走,路越窄,坡越陡,雪越深,气温越低,呼吸越困难,行动越艰难。雪山气候变化无常,时而晴空万里,刺得人睁不开眼;时而大雾迷漫,笼罩整个山头;时而寒风大作,乌云蔽天;时而毛毛细雨,靠靠白雪;时而满天冰雹。
对于双腿残伤的陈赓来说,这需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可陈赓天生是个乐天派。他艰难地爬到高坡上,向正奋力往上爬的战士们喊道:“同志们,老乡都说雪山是神仙山,鸟飞不过,人烟绝迹,只有神仙能过,如今我们上来了,岂不成了神仙!”一席话,说得战士们都乐了,劲头也上来了。
翻过雪山,干部团又进入草地。这里举目荒凉,没有人烟,没有树林,没有飞鸟,是一个死寂的世界,连空气也很稀薄。正是:“草滩千年绝人烟,鸟禽无踪荒一片、泥坑吞人黑水毒,雨雪雾雹多变幻”。千年草地,阴风沉沉,只有红军的到来,才给它带来一些生机。
红军战士艰难地行走在这茫茫草地上,死神威胁着他们,饥饿煎熬着他们。
这时,周恩来、王稼祥等同志重病在身,无法行走。原先抬担架的同志也都病倒了。中央决定重新组织一支担架队。正在考虑担架队队长的人选时,陈赓闻迅而来,自告奋勇请求担任担架队队长。
“把任务交给我吧!我陈赓没有多大本领,但有一颗对革命赤诚的心,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就一定能把周副主席抬到目的地去!”
一路上,陈赓紧紧跟随在周恩来担架旁,他和担架队的同志,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路小心地抬着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艰难地行走在雪山草地之中。
一天,周恩来发高烧,昏迷不醒。毛泽东得知,立即指示:“赶快找傅连暲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