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仙芝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他镇守安西,为维护唐西陲的安全、加强与西域的联系作出了贡献。他退守潼关,暂避敌锋,有利于阻止叛军西进长安。但由于宦官的诬陷,唐玄宗的偏听偏信,遂致身死,令人惋惜。
  ① 《资治通鉴》卷二一六,玄宗天宝十载。
  ① 《资治通鉴》卷二一七,玄宗天宝十四载。
  第三十章唐德宗唐德宗,名李适(742—805),代宗之子。广德元年(763)代宗即位,史朝义占据东都洛阳,代宗任命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晋封鲁王,后又改封雍王,率军讨代史朝义。不久河北平定。李适被任为尚书令。广德二年(764)被立为太子。大历十四年(779)李适即位。时为三十七岁,正年富力强,一心想使唐中兴。
  第一节讨伐藩镇,指挥失当安史之乱后,唐朝内忧外患重重,政治危机四伏,最使统治者感到烦恼的就是藩镇割据。河北、淮西的割据势力最为强大,“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他们拥有大量军队,修筑城堡,自设文武官吏,自己征收赋税,不向国家缴纳贡赋,同时互相勾结抗拒朝廷。唐肃宗、代宗时期由于统治者无能为力,对藩镇采取了姑息容忍的政策。德宗即位后,藩镇势力有增无减,德宗再也不能容忍,一心想要平定藩镇。建中元年(780)他接受了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为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为讨伐藩镇提供了军费。
  建中二年(781),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成为唐讨伐藩镇的重要契机。在此之前,李宝臣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相互串通,力图在藩镇内实行父传子的世袭制。因而在大历十四年(779)田承嗣死时,李宝臣极力向朝廷请求,立田悦为魏博节度使,得到了唐代宗的准许。所以到此时田悦接连为李宝臣之子李惟岳向朝廷请求继任节度使,德宗正想革除以前的弊病,没有答应。有人劝谏德宗说:“惟岳已据父业,不因而命之,必为乱。”德宗说:“李惟岳本无资以为乱,皆藉我土地,假我位号,以聚其众耳。向日因其所欲而命之,而乱日益滋。是爵命不足以已乱而适足以长乱,然则惟岳必为乱,命与不命等耳。”德宗终究没有准许。于是田悦与李正己等派遣使者暗中谋划,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建中二年(781)五月,魏博镇田悦进攻邢州和临洺县,挑起了战端。德宗下令任命李晟为神策都知兵马使与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联合授救临洺。六月,由于梁崇义据有襄、汉七州,不听招抚,顽固抗拒朝命,德宗授予李希烈南平郡王的爵位,加任为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统领各道兵讨伐梁崇义。杨炎劝谏德宗,指出李希烈为人心狠,不讲情义,其曾为董秦(李忠臣)养子,董秦对他信任无比,而他最终却驱逐了董秦取而代之。其人“无功犹倔强不法,使平崇义,何以制之”。德宗没有听从劝告。
  七月,唐官军将领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李晟在临洺大败田悦军,同时唐将又在徐州大败魏博、淄青军。当时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已死,他的儿子李纳擅自统领军务,被唐军击败后,退回濮州,接着唐德宗命令卢龙节度使朱滔攻打成德李惟岳,李惟岳战败逃回恒州。这时藩镇内部出现了一些矛盾,李惟岳的部下王武俊杀死了李惟岳,投降了唐朝。在此之前的建中二年八月,李希烈攻打襄、汉,取得了胜利,梁崇义兵败自杀。德宗对于一时取得的胜利缺乏清醒的估计,对藩镇的割据形势、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认真的分析,因而采取了一些失当的措施,使平定藩镇的斗争遇到了严重的挫折,导致了更大规模的战祸。
  当时德宗任命成德镇降将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冀二州都团练使,另一降将康日知为深、赵二州都团练使。将德、棣二州分给朱滔,目的是在给降将和有功之臣赏赐的同时,分散和削弱藩镇的力量。结果,王武俊认为自己功劳大,地位反而比张孝忠低,和康日知并列,很不服气,拒绝接受朝廷的任命。朱滔想要取得深州,已经屯兵据守,不想交给康日知,对朝廷这样的安排也很不满。于是这一纸任命促使朱滔、王武俊反倒与田悦、李纳相互勾结,共同反抗朝廷,使藩镇战争进一步扩大。朱滔又写密信给他的哥哥凤翔节度使朱泚,约定共同谋反,信被马燧查获,唐德宗就将朱泚召到长安,进行监视。同时又派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协助马燧攻打河北三镇,李怀光先胜而后败,唐军与叛军处于相持状态。这样叛军各将帅就相约称王,明目张胆地与朝廷对抗。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拥立朱滔为盟主。李希烈在击败梁崇义后就已不听朝命,叛军各将乘机劝李希烈称帝,以相互声援。
  建中三年(782)十二月,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李希烈兵强粮足,势力最强。他派兵四处抢掠,并包围郑州,威胁洛阳,李希烈的反叛使战火由河北扩大到河南。建中四年(783)八月,李希烈率领三万兵包围襄城,攻打哥舒曜。九月,宣武节度使李勉派遣部将唐汉臣率兵一万援救襄城,德宗派刘德信率军助战。李勉奏称:“李希烈精兵皆在襄城,许州空虚,若袭许州,则襄城围自解。”①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积极建议,但是李勉派遣二将奔往许州,未到数十里,德宗就派遣中使责备李勉违背诏令,将二将追回,结果遭到许州叛军的拦击,官军大败,死伤过半。李希烈的军队掠夺到伊阙,李勉派四千人加强防守东都洛阳,被李希烈断绝后路。宣武军从此士气不振,襄阳城处境更加危急。这些都是德宗指挥失当的恶果,不仅错过了战机,而且使自己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① ②《资治通鉴》卷二二八,德宗建中四年。
  第二节泾原兵变建中四年(783)九月,德宗征发泾原等各道兵马援救襄城。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兵五千来到长安,士兵们冒着雨,天气寒冷,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优厚赏赐,结果一无所得。士兵们出发到了浐水,德宗下诏,命令京兆尹王翔犒赏军队。王翔只给粗饭素食,引起了士兵的不满,导致哗变。士兵们扬言:“吾辈将死于敌,而食且不饱,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相与取之。”于是击鼓呐喊,攻入京城。姚令言正入朝辞行,听说后急忙赶来劝解士兵们说:“诸君失计!东征立功,何患不富贵,乃为族灭之计乎!”②士兵们不听,用兵器胁迫姚令言向西进兵。德宗急忙命令每人赏赐布帛二匹,众人更加愤怒,用箭射中使,德宗又令中使安抚士兵们,可是乱军已到了通化门北,中使一出城门便被乱兵所杀。德宗又命令拿出二十车金帛赏赐给士兵,这时乱军已经入城,不可阻挡,德宗带领部分皇妃、太子、诸王等人仓皇出逃。
  自从鱼朝恩被杀后,宦官不再掌管军队,此时,曾在东宫服侍过德宗的两名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统领宦官及左右的人仅一百人随从,让普王李谊为前导,太子殿后。司农卿郭曙正领家兵数十人在禁苑中打猎,听说德宗出行,也立即随从,右龙武军使令狐建正在军中教练射箭,得知消息后也率领部下四百人从行。翰林学士姜公辅拦在马前提醒德宗说:“朱泚尝为泾原帅,得士心,昨以朱滔叛,坐夺兵权,泚常忧愤不得志。不如使人捕之,使陪銮驾,忽群凶立之,必贻国患。臣顷曾陈奏,陛下苟不能坦怀待之,则杀之,养兽自贻其患,悔且无益。”①但德宗逃命要紧,哪还顾得上听从他的话。德宗经由咸阳到了奉天,下诏征发附近各道的兵马入援,左金吾大将军浑吹椒钐臁S捎诨氍{平素很有威望,众人心里才逐渐安定。
  乱军进入皇宫后,大声喧哗呼喊,争相进入府库夺取金帛。姚令言与乱军商量,认为众人没有主帅,难以持久。于是从私宅中迎接朱泚入宫,拥立为主帅。当时一些朝官劝朱泚迎接皇上车驾回宫,朱泚不听。光禄卿源休劝朱泚称帝,赋闲而居的李忠臣、张光晟等人也支持朱泚叛乱,凤翔泾原大将张廷芝、段诚谏也率兵从襄城投奔而来,朱泚认为是众望所归,决心反叛。于是与河北各藩镇相呼应,并准备进军奉天。
  当时有人告诉德宗说:“朱泚被乱兵拥立为帅,将要攻城,要做好防守准备。宰相卢杞咬牙切齿地说:“朱泚忠贞,群臣莫及,奈何言其从乱,伤大臣心,臣请以百口保其不反。”德宗也认为朱泚不会背叛,又听说各大臣劝朱泚奉迎他回宫,就下诏给各道来到的援军,让他们都安营在三十里外。姜公辅劝谏说:“今宿卫军寡,防虑不可不深,若(朱)泚竭忠奉迎,何惮于兵多;如其不然,有备无患。”德宗才把全部援兵招入城内。朱泚果然派泾原兵马使韩旻率兵三千人,谎称迎接皇上车驾,然而在段秀实等人的拚力阻止下,阴谋没能得逞。
  德宗刚到奉天时,嫌奉天地方狭小,想移驾凤翔。户部尚书萧复听说后,急忙朝见德宗说:“陛下大误,凤翔将卒皆朱泚故部曲,其中必有与之同恶者。臣尚忧张镒不能久,岂得以銮舆蹈不测之渊乎?”德宗说:“吾行计已决,试为卿留一日。”第二天,果然听说凤翔部将李楚琳作乱,杀节度使张① 《旧唐书》卷一三八《姜公辅传》。
  镒,投降了朱泚。德宗总算幸免不测。右龙武将军李观率领一千多卫兵跟随德宗在奉天。德宗命他召募军队,几天之内召集到五千多人,列队在交通要道,旗鼓严整,使城内的人精神为之一振。
  此时,朱泚从白华殿进入宣政殿,自称大秦皇帝,自设文武官吏,公开亮出了反唐的旗号。同时,朱泚写信给朱滔说“三秦之地,指日克平,大河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