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解 我解答如下:在做这样的比较时,必须本然的(perse)去了解所说的意思是说,当前的这个问题应该解释为:父亲之为父亲,是否比母亲之为母亲,更应受人的爱。因为在这样的事物上,彼此之间在德行和罪恶方面的巨大差别,是能减少或毁灭友谊的,如同「哲学家」在「伦理学」卷八(第七章)里所说的。为此,盎博罗修说:「好的家仆,比坏的子女更为可贵。」
不过,本然地来说,父亲(之为父亲)比母亲(之为母亲)更应受人的爱。因为父母被视为我们自然生命的根源,而为人所爱的。可是,父亲之为根源,比母亲更为崇高;因为父亲是一个主动的根源,而母亲则更好说是一个被动的和质料的根源。因此,本然地来说父亲应更受人爱。
释疑 一、在生育人的时候,母亲只提供肉体的尚未有形式的质料,这种质料,受到了那在父亲精子里形成力的作用,而成形。虽然不能创造有理性的灵魂,可是它装备肉体的质料,去接受人的形式。
二、这论证适用于另一种爱;因为我们爱那爱我们者的友谊,与我们爱那生育我们者的友谊,种类不同。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是一个人是由父母所生,而对自己的父亲、母亲应有的友谊。
三、 从以上所述,可知质疑三之答案。
第十一章 人是否应该爱妻子胜于爱父母
有关第十一章,我们讨论如下:
质疑 人似乎应该爱妻子,胜于爱父母。因为:
一、没有人会放弃一样东西,除非为了他更爱另一样东西。可是,创世纪第二章二十四节说,人要为了妻子,「而离开自己的父母」。所以人应该爱妻子,胜于爱父母。
二、此外,(保禄)宗徒在厄弗所书第五章二十八节及三十三节里说:「作丈夫的应当爱自己的妻子,就如爱自己一样。」可是,人应该爱自己,胜于爱父母。所以他也应该爱妻子,胜于爱父母。
三、此外,那里有更多爱的理由,也应该有更大的爱。可是,在人对自己的妻子的情谊方面,有更多爱的理由。因为哲学家在「伦理学」卷八(第十二章)里说:「在这情谊中,有利益和享受的理由;如果夫妇是有德之人,那么其中也有德性的理由。」所以,人对妻子的爱,应该大于他对父母的爱。
反之 厄弗所书第五章二十八及二十九节说:「作丈夫的应当爱自己的妻子,就如爱自己的身体一样。」可是,人应当爱自己的近人,胜于爱自己的身体,如同前面所讲过的(第五节)。在近人之间,我们应该更爱自己的父母。所以应该爱父母,胜于爱妻子。
正解 我解答如下:如同前面所讲过的(第七及九节),爱的等级,可以从善,或者从与爱者的连系来衡量的。从作为爱的对象之善那方面来看,应该爱父母,胜于爱妻子,因为爱父母是将父母视作自己的根源,并认为他们是更高尚的善,而爱他们的。
不过从连系方面来看,就应该更爱自己的妻子;因为他与自己的丈夫结为一体,如同玛窦福音第十九章六节所说的:「他们不是两个,而是一体。」因此,人更热切地爱妻子;可是他应该更敬爱父母。
释疑 一、人并不是在一切方面,都是为了自己的妻子,而离开自己的父母;因为在有些情形之下,人必须帮助父母,胜于帮助妻子。不过,关于肉体的结合和同居方面,他的确离开自己所有的亲族,而依附自己的妻子。
二、(保禄)宗徒的话,并不是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妻子,必须与爱自己相等;而是说,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爱,是他爱与自己结合的妻子的理由。
三、关于人对自己父亲的友谊,也有好几层爱的理由;而这些理由,在某方面,及关于善的方面,却比爱妻子的那些理由,更为重大;不过,在连系方面,则后者比前者更为重大。
四、关于「反之」里那个论证,也不应该把「如同」解做相等,而应该解做爱的理由。因为人爱自己妻子的主要理由,是由于他在肉体方面已与自己结合。
第十二节 人是否应该爱那施恩于己的人,胜于爱那受恩于己的人
有关第十二节,我们讨论如下:
质疑 人似乎应该爱那施恩于己的人,胜于爱那受恩于己的人。因为:
一、奥斯定在「启蒙教理讲授法」(第四章)里说:「没有什么爱比先施的爱,更能激动人去爱。不愿爱,而又不愿还爱,这种心灵的确是太冥顽不化了。」可是,施恩者,先以爱德的仁惠施恩于我们。所以我们应该首先爱那些施恩于我们者。
二、此外,如果因为不再爱一个人,或者有相反爱他的行动,所犯的罪过越是重大,就越应该爱这个人。可是,不再爱一个施恩于己的人,或者有相反他的行动,比不再爱一个至今常受恩于己的人,罪过更为重大。所以,应该爱那些施恩于己的人,胜于爱那些受恩于己的人。
三、在一切应爱的对象中,天主是最应受人爱的;在天主之后则是父亲,如同耶洛尼莫所说的(参看第十节「反之」)。可是,天主与父亲都是我们最大的施恩者。所以应该最爱施恩者。
反之 「哲学家」在「伦理学」卷九(第七章)里说:「似乎是施恩者更爱受恩者,而不是受恩者更爱施恩者。」
正解 我解答如下:如同前面所讲过的(第七、九及十一节),一样东西,可能为了两种理由,而更为人所爱:第一、应为他具有更高尚之善的特性;第二、因为他具有更密切的关系。以第一个理由来说,应该更爱施恩者;因为它是受恩者所具之善的根源,具有更高尚之善的特性,如同在前面论及父亲所讲过的(第九节)。
然而,以第二个理由来说,我们却更爱那些受恩于我们的人,如同「哲学家」在「伦理学」卷九(第七章)里,用四个论证所证明的。第一、因为受恩者有些像是施恩者所造就的成果;因此往往这样说一个人:「它是某某人所造就的。」谁都自然爱他工作的成果,如同我们看见诗人爱他自己的诗作。其理由就是因为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实有和自己的生存;而他们都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上。第二、因为每个人都自然爱那在其内可发见自己之善的东西。施恩者在受恩者的身上,有者一些他自己的善;反之亦然。不过,施恩者在受恩者的身上所看到的,是他自己的高贵之善;而受恩者在施恩者的身上所看到的,却是利益之善。人乐于看到高贵之善,胜于看到利益之善。一方面,因为高贵之善更为持久,利益则迅速即逝;而回忆一事的快乐,不及面对一事的快乐。另一方面,因为记忆高贵之善,比记忆我们得自别人的好处,更能使我们觉得快乐。第三、因为采取主动,是属于爱者方面的事,因为是他愿意及促使他所爱的人得到好处;被爱者只是被动的接受好处。因此,爱胜于被爱;是故施恩者的爱比较大。第四、因为施恩比受恩为难。我们感到得来艰苦的东西,我们也更喜爱他们;而对于那些容易的来的东西,我们却好像轻视不顾。
释疑 一、是施恩者自己,激动受恩者去爱他。而施恩者之爱受恩者,不是因为受了受恩者的激动,而是因为他自动去这样做的。人自动去做的事,超过因为别人而去做的事。
二、受恩者对施恩者的爱,是一项更应尽的义务;因此,不这样去做,就有更大的罪过。另一方面,施恩者对受恩者的爱,却更是出于自愿的;因此,他的行动也更为迅速。
三、天主爱我们,也超过我们爱祂;父母爱子女,也超过子女爱他们。可是,我们并不因此就可以作这样的结论说,凡是受恩于我们的人,我们爱他们,超过任何一个施恩于我们的人。因为我们对于好像天主和我们的父母那样,曾赐与我们极大恩惠的施恩者,比对于那些我们曾施以较少恩惠的受恩者,更加重视。
第十三节 在天乡是否还保有爱德的次序
有关第十三节,我们讨论如下:
质疑 在天乡,似乎不再保有爱德的次序。因为:
一、奥斯定在「论真宗教」(第四十八章)里说:「善愈大,爱愈多;善愈小;爱愈少;此即完善的爱德。」可是,在天堂上,爱德将是完善的。所以,人将爱那些更圣善的人,胜于爱他自己,或者那些与他亲近的人。
二、此外,我们愿意谁得到更大的善,表示我们更爱他。可是,在天乡,人人都愿意那些具有更多圣善的人,得到更大的善;否则,他的意志就不是在一切事上翕合天主的旨意了。但在天乡,人人都要爱那些更圣善的人。因而人人都要爱别人胜于爱自己,爱外人胜于爱近人。
三、此外,在天乡,一切的爱都是为了天主;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格林多前书第十五章二十八节所说的,「天主成为万物中的万有」,将完全实现。所以,那更接近天主的,将得到更多的爱。因此,人将爱那更圣善的人,胜于爱他自己;爱外人胜于爱近人。
反之 天上荣福并不取消本性,而是成就本性。可是,上述爱德的次序(第三、六、八及九节),都来自本性。一切的东西,自然爱自己胜于爱自己以外的。所以,在天乡,这种爱德的次序也将继续存在。
正解 我解答如下:爱德的次序,关于爱天主在万之上,在天乡当然还是存在的。因为只要人完全享见天主,这就完全实现。可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次序,似乎必须有一个区别。因为,如同我们在前面所讲过(第七节),爱的等级或差别,可以这样来区别的:或者按照一个人愿意另一个人所得到的善,或者按照爱本身的强度。以第一个方式来说,人将爱更圣善的人,胜于爱他自己;爱那些不及他圣善的人,则不如爱他自己。因为,既然人的意志完全符合天主的旨意,每一个享受真福的人,都将愿意人人能得到那按照天主的公义所应得的。那时,将不再是用功绩去更求上进,得到更大奖赏的时期,好像现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