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舍之道,故能出离色的系着而得自在。同样地,如果众生不可能从受、想、行、
识的束缚中脱离而得自在,那么,众生就不必修行以解脱受、想、行、识的束
缚;正因为众生若能如实知其无常、变易不定,知其患故不贪其味,而精勤修
行离舍之道,故能出离其的系着而得自在。”
“诸比丘!如果我对于色、受、想、行、识这五受阴,不如实知其滋味、
过患、与出离之道,我在诸天界、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各种天、人存
在的境界,就没有办法解脱、出离,将永住于颠倒妄想之中,当然也不可能自
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诸比丘!我因为如实知见这五受阴只是六根触境所显的相,皆是因缘和
合、无常变易,深知其滋味、过患、与出离之道,所以舍离自在,故我于诸天
界、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各种天、人存在的境界,自知自证解脱,出
离、解脱各种的结使与系着,永远不会再住于颠倒妄想之中,也能自证得无上
41 不住颠倒
…
42 远离烦恼得自在
正等正觉。”
当时,诸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奉行!
'注释'
1 沙门:古印度时,反婆罗门教的各派出家人,通称沙门。后来才专指佛
教僧人。
2 婆罗门:印度的第一种姓,掌宗教事务,为古印度知识的垄断者。婆罗
门实义为净行者,能见真谛,解脱生死。但当时一般婆罗门,大多有名无实。
3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高的佛果,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完全觉悟的生
命状态。
4 如实知:正确了知事物之实相。
06 不随使死
随使使、随使死者,为取所缚。
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
43 不随使死
…
44 远离烦恼得自在
'经文' 印顺本阴相应二一、大正本一五、佛光版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1,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
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
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出家学道,为究竟无上梵行
2,现法3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
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如是说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
使死4;若随使死者,为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
则于取解脱。”
比丘白佛:“知已,世尊!知已,善逝5! ”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世尊!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
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为取所缚。世尊!
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受、想、
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世
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随
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
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比丘!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
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
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
45 不随使死
…
46 远离烦恼得自在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在静处,精勤修习,住不放
逸。精勤修习、住不放逸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
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比丘即成罗汉6,心得解脱。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名比丘,来拜访佛陀,他对佛陀行了最恭敬的稽首礼之后,站在
一边,禀告佛陀说:“善哉!世尊!请为我说佛法的重点,我听法之后,会找一
个清静的地方,自己好好的思惟,精勤修习,收敛身、口、意行,住不放逸,然
后思考:善男子(信佛之男众)之所以剃除须发,身穿法服,出家学道,是因为
相信世间的家,并非身心安止的所在,出家学道的目的,是为了成就无上清净梵
行,于当下自知自证:烦恼断尽,一切烦恼不生,清净的身、口、意行已确立,
应做之事已做,自知不会再于生死轮回中流转。”
这时,世尊告诉该比丘说:“很好!很好!你畅快的说出这些话:要我为你
解说佛法的重点,在听闻佛法之后,将独一静处,修不放逸,直到自知不受后有。
你是这样说的吗?”
比丘禀告佛陀:“是的,世尊。”
佛陀告诉比丘:“仔细听,听后好好思惟,我现在就为你说。比丘!若是听
随贪、瞋、痴情结的驱使,就是被结使绑死,而随结使于生死中流转,也就是被
爱取所绑;比丘若不听随这些结使的驱使,就不会被绑死在结使里。不听随结使
的驱使,不被结使绑死,就是从爱取中解脱出来。”
比丘禀告佛陀:“知道了,世尊!知道了,善逝!? ”
佛陀告诉比丘:“你如何就这些重点提示,而广泛、详细的了解其义理?”
47 不随使死
…
48 远离烦恼得自在
比丘禀告佛陀:“对于色的现象,若随着欲贪结使的推动而反应,那么就会
受到结使的限制而不得出离。像这样被结使推动、绑死,而随结使于生死中流转,
就是被爱取所束缚。对于受、想、行、识的现象,也要这样思惟。世尊!若是对
于色的现象,不随着结使推动而反应,就不会受到结使的限制而无法出离。不随
着结使雅动,不受结使限制,就能从爱取中解脱出来。对于受、想、行、识的现
象,也要这样思惟。这是我就世尊的重点提示,所做的广泛的理解。”
佛陀告诉比丘:“很好!很好!我只说了重点,你就能举一反三,做广泛的
了解。就是说,对于色的现象,若是随着爱欲业识所形成的结使的雅动而反应,
那么就会受到结使的限制而不得出离。像这样被结使推动、绑死,而随结使于生
死中流转,就是被爱取所束缚。对于受、想、行、识的现象,也要这样思惟。若
是对色的现象,不随着结使推动而反应,就不会受到结使的限制。不随着结使推
动,不受结使限制,就能从爱取中解脱出来。对于受、想、行、识的现象,也要
这样思惟。”
那时,这位比丘听闻佛陀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单独在安静的地方,
精勤修习,心神收敛,思惟:为什么善男子要出家,剃除须发,身穿袈裟,相信
世间无家可归,出家修行,至证得阿罗汉果,自知不受后有。
当时,这位比丘听法之后,住不放逸,精勤思惟,证得阿罗汉果,心得解
脱。
'注释'
1 稽首佛足:即头面礼足,前额触受礼者之足以表恭敬,为古印度之古礼。
2 梵行:清净的身、口、意、行。
3 现法:当下的身心经验。
4 若随使使者:第一个“使”是名词,指结使,即受贪、
而形成的情结、烦恼。第二个“使”是动词,指推动、瞋、痴的无明驱力驱使。
49 不随使死
…
50 远离烦恼得自在
5 善逝:佛陀十大名号之一,指在所有触境,都能善巧的舍离、灭尽所有欲
贪。
6 罗汉:即阿罗汉,为贪、瞋、痴永断,完全解脱的生命状态。故又译为杀
贼,杀除烦恼之贼害;或译应供,值得天人供养;又译不生,证入涅槃,
不再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受生。
'07' 一切相无我
当观所有诸色,若过去、若现在、若未来,
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如是平等慧正观。
51 一切相无我
…
52 远离烦恼得自在
'经文' 印顺本阴相应二九、大正本二三、佛光版二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1。
尔时,尊者罗喉罗2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
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无有我、我所3见、我慢、使
4 、系着?”
佛告罗喉罗:“善哉!善哉!能问如来: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
界一切相,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耶?”
罗喉罗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罗喉罗;“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罗喉罗!当观所
有诸色,若5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色、若细,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观。如是受、
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鹿、若细,若好、若
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
“如是,罗喉罗!比丘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
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罗喉罗!比丘若如是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
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比丘是名断爱欲,转去诸结6,正
无间等7,究竟苦边。”
时,罗喉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那时,尊者罗喉罗去拜见佛陀,向佛叩首礼足,退立一面,禀告佛陀:“世
53 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