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降之。虽然泻火之法,岂止如此,虚实多端,不可不察。以脏气司之,黄连泻心 
火,黄芩泻肺火,芍药泻脾火,柴胡泻肝火,知母泻肾火,此皆苦寒之味,能泻有余 
之火耳。若饮食劳倦,内伤元气,火不两立,为阳虚之病者,宜以甘温之剂除之,如 
黄、人参、甘草之属。若阴微阳强,相火炽盛,以乘阴位,日渐煎熬,为血虚之病 
者,宜以甘寒之剂降之,如当归、地黄之属。或心火亢极,郁热内实,为阳强之病 
者,宜以咸冷之剂折之,如大黄、朴硝之属。若肾水受伤,真阴失守,无根之火,为 
阴虚之病者,宜以壮水之剂制之,如生地黄、玄参之属,若右肾命门之衰,为阳脱之 
病者,宜以温热之剂济之,如附子、干姜之属。若胃虚过食冷物,逼退阳气于脾土、而 
为火郁之病者,宜以升散之剂发之,如升麻、葛根之属。倘不明此,而治之。难免实 
实虚虚之祸矣。 
夫火与元气,势不两立,故火之盛者,即气之衰也。是以元气者,水火之根,气血 
之母,虽为有生之本,实为无形之虚。凡有所伤皆患不足,故有余之疾病,皆正气之衰 
微,盖人身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三焦包络,皆一气之流行,安有所谓火哉?火者即 
气之不得其平,而为之也,故曰捍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变动之谓火。五行各一,惟 
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相火、天火也。凡动皆属火,而其所以易于动者,皆相火之 
助也。相火寄于肾肝,见于天者,犹之龙雷,东垣谓为元气之贼,以其暴悍酷烈,有 
甚于君火也。使善处而制之以静,则元阳蓄焉。五火寂然不作,惟有补脾,造化生生不 
息之用,有何贼之患哉!所以六气之序,君火在前,相火在后,前者肇物之生,后者成 
物之实,此乃君相二火之用也。若夫所谓火与元气,势不两立,一胜一负,此论壮火而 
非少火也。然阳火利于正治,阴火利于从治,凡自劳役辛苦及感冒而致者,皆为伤其 
阳火也,补中汤。自劳心思虑及房欲而得者,皆为伤其阴火也,地黄汤。有谓阳盛则 
阴衰,火盛则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药,抑阳而扶阴,泻其亢甚之火者,而救其欲绝之 
水也。然非实热不可轻投,盖有根之火,有病病以当之,无根之火,元气受伤而立败, 
故曰,误服寒凉者立死。此治阴阳二火之大略,实至当不易之经纶也。 
火郁当发,兼宜审看何经?如轻者可降,重者则从其性而治之,丹溪云∶实火可 
泻,如黄连解毒汤之类。虚火可补,如四物汤之类。气有余便是火,不足者是气虚。人 
壮气实火盛颠狂者,可用正治,人虚火盛狂者,若投正治即死,宜补阴火即自降。凡火 
盛者不可骤用凉药,必兼温散。有可发者,如风寒外束者可发。郁火可发,气从左边起 
者乃肝火也,气从脐下起者乃阴火也。气从脚下起入腹如火者,乃虚之极也。盖火起于 
九泉之下,其症多死,倘能清心绝欲,养阴滋肾,使真阴得复,亦可挽回。若徒事服 
药,而不能禁忌,多致不救,外用附子末津调敷涌泉穴,乃引火下行之义也。阴虚火动 
者难治。凡小便降火最速。龟板补阴,乃阴中之至阴也。生甘草缓火邪,木通下行,泻 
小肠火。人中白泻肝火,须风露中二三年者佳,人中黄大凉,治疾病须多年者佳。山栀 
子仁大能降郁火,从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下降,亦能治痞块中火邪。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火门合参
清心汤
属性:即凉膈散,加黄连。 
连翘 山栀子 大黄 薄荷叶 黄芩 甘草 朴硝 黄连 加蜜少许,竹叶十 
片,水煎温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火门合参
大金花丸
属性:治诸热寝汗切牙,尿血淋闭,衄血喘嗽。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各等分) 如自利去大黄加栀子,名栀子金花丸,又名既 
济解毒丸,为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新汲水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火门合参
防风当归饮子
属性:治脾肾真阴虚损,肝心风热郁甚,或表热而身热恶寒,或里热而躁热烦渴、或邪热 
半表半里,进退出入不已,而为寒热往来,蓄热极深,里热极甚,阳极似阴而寒战,腹 
满烦渴躁热者,一切风热壅滞等症,用此宜通气血并效。 
防风 当归 白芍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大黄(各一两) 滑石(六两) 每服三 
钱,至五钱,姜水煎服。 
按前方大黄泻阳明之湿热,从大便出;滑石降三焦之妄火,从小便出;黄芩以凉 
膈;柴胡以解肌;防风以清头目;人参、甘草以补气;当归、芍药以补血,泻心肝之 
阳,补脾肾之阴,而无半味辛香燥热之药,真治风热燥热湿热挟虚之良剂。但因虚致火 
者,非其所宜。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火门合参
滋肾丸
属性:治不渴小便闭,邪热在血分也。 
知母(二两,酒浸、阴干) 肉桂(二钱五分) 黄柏(二两,细锉,酒拌阴干,炒)。 
上知母、黄柏气味俱阴,以其同肾气,故能补而泻下焦火也。桂与火邪同体,故 
曰∶寒因热用。凡诸病在下焦,皆不渴也。熟水为丸,百沸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
火门要药
属性:清散外入之火,如薄荷、黄芩、防风、荆芥、连翘、升麻、葛根、黄连、黄柏、大 
黄、犀角、羚羊角、柴胡、赤芍药之类,随候采用。 
清理中郁之火,如山栀梗、制香附、青黛、青蒿、龙胆草,黄连、黄芩、射干、芦 
根、石膏、竹茹、竹叶、兰叶、葛根、连翘之类,随候采用。 
滋降下起之虚火,如龟甲、鳖鱼、地黄、丹皮、玄参、麦冬、五味子、地骨皮、 
牛膝、黄柏、秋石、童便、人中白之类,随候采用。 
温熄肝肾龙雷之火,如黑姜、附子、肉桂、熟地、山茱、丹皮、山药、茯苓、泽 
泻、麦冬、牛膝、五味子之类,随候采用。 
温养脾胃炉中之火,加人参、黄 、白术、当归、炮姜、附子、补骨脂、炙甘草、 
五味子之类,随候采用。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
伤寒大小总论合参
属性:伤寒一症幼科方论甚少,故为总论合参,庶由深而得浅易耳。 
仲景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冒触之者,乃名伤寒。然小 
儿之伤寒,与大人无异,所异治者,夹惊而已,但八岁以下无伤寒,不过感冒伤风,故 
散利败毒,尤非幼稚所宜也。凡冬日受寒,至春阴与阳气相搏而发,先夏至日者,为病 
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惟自霜降以后,春分以前,体中寒邪,杀厉之气,而即壮热头 
疼者,方是正伤寒也。复有冬日大温而病,名曰冬温,至三四月或有暴寒卒冷,其时阳 
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则轻,五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八月阳气已 
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此皆时行瘟疫,为类伤寒也,故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顺天地之刚柔,冒触之者,其病伏焉。《经》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风气 
通肝,肝以春旺,木胜脾土,故洞泄生也。)夏伤于暑,秋为 疟。(夏热已甚,秋阳 
复收,阳热相攻,则为 疟, ,老也,亦曰瘦也。)秋伤于湿,上逆而 , 
(秋湿既胜,冬水复旺,水来乘肺,故咳逆病生。)发为痿厥。(湿气内攻则咳逆, 
外散筋脉则痿弱。)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寒且凝,春阳气发,寒不为释, 
阳怫于中,寒怫相持,故为温病。)其有即发而为病者,谓之伤寒,言其病之原也。《内经》谓 
之病热,言其病之候也,盖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得寒则痛,卫得风则热,风寒一 
伤,使人毫毛笔直,皮窍闭而为热,名曰伤寒。始病三日,病传三阳,一二日太阳受 
病,其络上连风府,故必身热头疼,腰脊卒强,脉则尺寸俱浮。二三日阳明受病,其脉 
起于鼻,络于目,故必鼻干目疼,身热而卧不宁。《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脉则 
尺寸俱长。三四日少阳受病,其脉循胁通耳,故胁痛而耳聋,脉则尺寸俱弦,如脉不 
沉细而带数,且犹恶风恶寒,见人藏身,引衣密隐,是为表症,未入于腑,但可取汗而 
已。若四五日,尺寸俱沉细者,是太阴受病也。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必腹满而嗌 
干,脾经壅而成热。五六日少阴受病,尺寸俱沉,其脉贯于肾,络于肺,故必口燥舌干 
而渴,至此而热气渐深矣。六七日厥阴受病,尺寸俱缓,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必 
烦满,舌卷囊缩而搐,此热气已尽聚于内,极深极重,阳热既极,阴气消亡,故必出头 
露面,扬手掷足,掀衣气粗,口渴烦燥,如有便结等候,宜用大承气汤下之,以承领其 
一线之阴,使阴气不尽,为阳所劫,因而得生者多矣。既有下多亡阴之大戒,复有急下 
救阴之活法,故曰一二日可发表而散,三匹日宜和解而痊,五六日便实,方可议下,七 
八日不解,又复再传,如遇传分不根据日数,或两感等症则又不可一例也。如不两感于 
寒,不加异气,则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歇;九日少阳病 
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而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已津生已而能 
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缩自愈,小腹亦 
平,其邪皆去,则病患精神自爽也。若至六七日而头痛更甚,此又于太阳传起,以至厥 
阴,名曰二候∶若至十三日而病复如是,是谓三候;一候则病,二候病甚,三候病必危 
矣。正气内虚,邪气独胜,故热不已也。脉若尺寸俱沉陷者,是属阳亡,必死之候。然 
伤寒有合病、有并病,或呕、或痢者,何也?合病者,三阳俱受其邪,脉候皆现,相 
协议病,而不传者是也。并病者,如太阳病尚未解,即并与阳明俱病,二阳相并,而共 
病是也。然阳气太盛,则里气不宁,因上逆而为呕,或下行而为痢矣。脉若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