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功益大、乃相畏而更以相使也。)按黄 极滞胃口。胸胃不宽者勿用。实表。有表邪及
表旺者勿用。助气。气实者勿用。多怒则肝气不和。亦禁用。阴虚者宜少用。恐升气于表。
而里愈虚尔。(用盐水炒、以制其升性、亦得。)熬膏良。
卷一草部
野白术
内容:x补气生血、健脾燥湿。x
甘补脾。温和中。苦燥湿。(经曰∶脾恶湿、急食苦以燥之。)本善补气。同补血药用。
亦能
补血。(气能生血。)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发汗加辛散之味、止汗同 芍之类。)补脾则能
进饮食。祛劳倦。(脾主四肢、虚则四肢倦怠。)止肌热。(脾主肌肉。)化症癖。症癖因脾虚
不运者、宜用此以健脾、脾运则积化也。)和中则能已呕吐。定痛安胎。(得黄芩、清胎热、
得艾、疗胎寒、得参、大补胎元之弱、盖胎系于脾、脾虚则蒂无所附、故易落。)燥湿则能
利
又生津、何也、汪机本草会编曰∶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
津何由生、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止泄泻。化胃经痰水。(土旺自能
胜湿。)理心下急满。(脾胃健于转输。)利腰脐血结。去周身湿痹。(二证皆湿停为患、湿去
则安矣。)按白术赞云。味重金浆。芳逾玉液。百邪外御。六腑内充。盖甚言其功之广也。
肾虚者勿用。有火者宜生用。(寓意草中、载蒋中尊病伤寒、临危、求肉汁淘饭、食毕大叫
一声而逝、门人问临危索饭之时、尚有法可救否、喻嘉言曰∶独参汤可以救之、曾治一孕妇
伤寒、表汗过后、忽唤婢作伸冤之声、知其扰动阳气、急迫无奈、令进参汤、不可捷得、
遂将白术三两、熬浓汁一碗与服、即时安妥、凡力艰不能服参者、重用野术、颇可代之、下
焦阴气不脱、而上焦阳气骤脱者、大能起死回生。)产于潜者最佳。今甚难得。即浙江诸山
出者。俱可用。俗称为天生术。有鹤颈甚长。内有朱砂点。术上有须者尤佳。以其得土气浓
。须乃其余气也。其次出宣歙者。名狗头术。冬月采者佳。用糯米泔浸。(借谷气以和脾。)
陈壁土炒。(借土气以助脾。)或蜜水炒,人乳拌用。(润以制其燥。凡炒白术、止宜炒黄
、若炒焦则气味全失。)熬膏良。
卷一草部
种白术
内容:x健脾燥湿。x
止可用以调补常病之虚者。及病后调理脾胃。若生死关头。断难恃以为治。阴虚燥渴。
肝肾
有筑筑动气者。勿服。产浙江台州燕山。亦以冬月采者为佳。并无鹤颈与须。反肥大于野术
。熬膏良。(云术形长大、性燥劣、人或切片以杂之。)江西白术。其形甚小。与浙江野术相
似。虽有鹤颈而甚短。其体坚实。其味苦劣。(如野术不可得、唯用台术为稳、余俱不可用
。)
卷一草部
苍术
内容:x补脾燥湿、宣、升阳解郁。x
苦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上行雄壮、能除湿、治中气下陷、
下
安太阴、使邪气不入脾。)止吐泻。逐痰水。(许叔微本事方曰∶苍术能破水饮之 囊、盖燥
脾以去湿、崇土以补脾、方用苍术一斤、大枣五十枚、去皮捣、油麻半两、水二盏、研滤汁
和
实脾土、燥脾湿、是治痰之本。)消肿满。辟恶气。(为除邪气之上
品、辟一切岚瘴邪恶鬼气、阴湿处焚之佳。)散风寒湿。为治痿要药。(阳明虚、则宗筋纵弛
、带脉不引、故痿 、苍术阳明经药、经曰∶治痿独取阳明、合黄柏为二妙散、加牛膝名三
妙散。)又能总解痰、火、气、血、湿、食六郁。(丹溪曰∶诸郁皆因传化失常、气不得升降
、病在中焦、将欲升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越鞠丸用苍术、香附、苍术、能
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香附乃阴中快气之药、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
及脾湿下流。肠风带浊。(带浊赤者热伤血分、白者湿伤气分、并有寒热二证、亦有因痰而
带
柴。)燥结多汗者忌用。出茅山。坚小有朱砂点者良。糯米泔浸
。焙干。同芝麻炒。以制其燥。二术皆防风、地榆为使。古本草不分苍白。陶隐居分两种。
始各施用。(因湿气身痛者、苍术泔浸、切、煎取浓汁、熬膏、白汤点服。)
卷一草部
桔梗
内容:x宣通气血、泻火散寒、载药上浮。x
苦辛平。色白属金。入肺。(气分。)泻热。兼入手少阴心。足阳明胃经。开提气血。表
散寒
邪。清利头目咽喉。开胸膈滞气。凡痰壅喘促。鼻塞(肺气不利。)目赤。喉痹咽痛。(两少
阴火。)齿痛(阳明风热)口疮。肺痈干咳。(火郁在肺。)胸膈刺痛。(火郁上焦。)腹痛肠
鸣
。(肺火郁于大肠。)并宜苦梗以开之。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于至
高之分成功。(既上行而又能下气、何也、肺主气、肺金清肃、气自下行耳、枳桔汤治胸中
痞满不痛、取其能通肺、利膈下气也、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
也。)去浮皮。泔浸。微炒。畏龙胆、白芨;忌猪肉。(本经、桔梗一名荠 、盖桔梗荠 乃
一类、有甜苦二种、别录始分荠 条。)
卷一草部
天麻
内容:x宣、祛风。x
辛温。入肝经气分。通血脉。疏痰气。治诸风眩掉。头旋眼黑。语言不遂。风湿 痹。
小儿
惊痫。(诸风眩掉、皆属肝木、肝病不能荣筋、故见前证、天麻入厥阴而治诸疾、肝气和平
、诸疾自瘳。)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风者。忌用。(风药能燥血故也、按风药同养血药用、制
其
宣其滞也、古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根类王瓜。茎名
赤箭。明亮坚实者佳。湿纸包。煨熟。切片。酒浸一宿。焙。子名还筒子。定风补虚。
卷一草部
秦艽
内容:x宣、去风湿。x
苦燥湿。辛散风。去肠胃之热。疏肝胆之气。活血荣筋。(风药中润剂、散药中补剂。)
治风
寒湿痹。(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痹
在于骨则体重、在脉则血涩、在筋则拘挛、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通身挛急。潮热骨蒸
。(时珍曰∶手足阳明经药、兼入肝胆、阳明有湿、则手足酸痛寒热、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
、宋太宗太平圣惠方、治急劳烦热、秦艽柴胡各一两、甘草五钱为末、每服三钱、又方治小
儿骨蒸潮热、食减瘦弱、秦艽甘草各一两、每服一二钱、钱乙小儿直诀、加薄荷五钱。)疸
黄酒毒。肠风泻血。口噤牙痛。(齿下龈、属手阳明大肠经、张洁古珍珠囊曰∶秦艽能去下
牙痛、及本经风湿。)湿胜风淫之证。利大小便。(牛乳点服、兼治黄胆、烦渴便赤。)下部
虚
忌用。形作罗纹相交。长大黄白。左纹者良。菖蒲为使。畏牛乳
。(一切疮口不合、秦艽为末掺之、效。)
卷一草部
柴胡
内容:x宣、发表和里、退热升阳、解郁调经。x
苦微寒。味薄气升为阳。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肝、胆、
心
包、三焦相火、时珍曰∶行少阳黄芩为佐、行厥阴黄连为佐、宣畅气血。散结调经。人第知
柴胡能发表、而不知柴胡最能和里。)为足少阳胆经表药。(胆为清净之腑、无出无入、其经
在半表半里、法当和解、小柴胡汤之类是也、若病在太阳、服之太早、则引贼入门、若病入
阴经、复服柴胡、则重虚其表、最宜详慎。)治伤寒邪热。痰热结实。心下烦热。诸疟寒热
。(东垣曰∶诸疟以柴胡为君、佐以引经之药、喻嘉言医门法律云∶疟发必有寒有热、盖外
邪伏于半表半里、适在少阳所主之界、入与阴争、阳胜则热、出与阳争、阴胜则寒、即纯热
无寒为瘅疟温疟、寒多热少为牝疟、要皆自少阳而造其极偏、补偏救弊、亦必还返少阳之界、
使
少阳而兼他经则有之、谓他经而不涉少阳、则不成其为疟矣、脉纵屡
迁、而弦之一字、实贯彻之也。)头眩呕吐。(邪在半表半里、则多呕吐。)目赤胸痞胁痛。
(凡胁病多是肝木有余、宜小柴胡汤加青皮川芎白芍。)口苦耳聋。(皆肝胆之邪。)热入血
室。
(冲为血海、即血室也、男女皆有之、柴胡在脏主血、在经主气。)胎前产后诸热。小儿痘
证
。能散十二经疮疽血凝气聚。功同连翘。(连翘治血热、柴胡治气热、为小异。)阴虚火炎气
升者。禁用。产江南古城山。名齐界面者佳。(定远县出者亦好。)外感生用。内伤升气
酒炒用。凡治中及下降用梢。有汗咳者。蜜水拌炒。前胡、半夏为使。恶皂角。按柴胡所用
甚
多。今药客入山收买。将白头翁、丹参、小前胡、远志苗等俱杂在内。谓之统柴胡。药肆中
俱切为饮片。其实真柴胡无几。须拣去别种。用净柴胡。苗、主治卒聋。捣汁频滴之。
x银州柴胡x(宣、治劳热。)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小儿五疳羸热。根
长尺余。微
白。
卷一草部
前胡
内容:x宣、解表、泻下气、治风痰。x
辛以畅肺。解风寒。甘以入脾。理胸腹。(气香。)苦泄厥阴(肝)之热。寒散太阳(膀
胱)之邪
。性阴而降。功颛下气。气下则火降而痰消。(气有余便是火、火则生痰。)能除实(热。)
治痰热哮喘。咳嗽呕逆。痞膈霍乱。(乃手足太阴、阳明之药、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
阳、厥阴者不同。)无实热与外感者忌用。(柴胡前胡、均是风药、但柴胡性升、前胡性降为
异、
之。)味甘气香。性软。冬月采者良。内有硬者。名雄前胡。须拣去
勿用。半夏为使。恶皂角。忌火。
卷一草部
独活
内容:x宣、理伏风、去湿。x
辛苦微温。气缓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