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1-本草从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其 
旁及者耳。)除风消肿。性更烈于郁金。治血积气胀。产后败血攻心。通月经。疗扑损。片 
子者。能入手臂。治风寒湿痹痛。(时珍曰∶入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矣。)血虚者。 
服之病反增剧。出川广。(藏器曰∶郁金苦寒色赤、姜黄辛温色黄、莪术味苦色青、三物不 
同、所用各别、经疏云∶姜黄主治、介乎三棱郁金之间、时珍曰∶姜黄郁金莪术、形状功用、 
大 
专治血、姜黄入脾、兼治血中之气、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稍为不 
同、今时以扁如干姜者、为片子姜黄、圆如蝉腹者、为蝉肚郁金、莪术形虽似郁金、而色青 
不 

卷二草部
蓬莪术
内容:x泻、行气破血、消积。x 
辛苦而温。主一切气。又能通肝经。聚血行气。消瘀通经。化食止痛。治心腹诸痛。冷 
气吐 
酸。奔豚 癖。(酒醋磨服、 、音贤、小腹积、 癖多见于男子、症瘕多见于妇人、莪术 
香烈、行气通窍、同三棱用、治积聚诸病、按五积、心积曰伏梁、起脐上至心下、肝积曰肥 
气、在左胁、肺积曰息贲、在右胁、脾积曰痞气、在胃脘右侧、肾积曰奔豚、在小腹、上冲 
至心下、治之不宜专用攻伐、恐损真气、宜于破血行气药中、加补脾胃药、气旺方能磨积也 
、经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半而止、过者死、东垣五积方、用三棱莪术、皆兼人参 
赞助成功。)中恶鬼疰。(脏腑壅滞、阴阳乖隔、鬼疠凭之、利气达窍、邪无所容矣。)虚人 
服之。积未去而真已竭。兼以参术。或庶几耳。根如生姜。莪生根下。似卵不齐。坚硬难捣 
。灰火煨透。乘热捣之。(入气分。)或醋磨酒磨。或煮熟用。(入血分。) 

卷二草部
荆三棱
内容:x泻、破血、行气、消积。x 
苦平。入肝经血分。破血中之气。(亦能通肝经聚血。)散一切血瘀气结。疮硬食停。老 
块坚 
积。消肿止痛。通乳堕胎。功近香附而力峻。按化积必借气运。专用伐克。气愈不运。积安 
得去。须辅以健脾补气为要。色黄体重。若鲫鱼而小者良。醋浸炒。或面裹煨。(三棱两半 
、丁香三分为末、沸汤服一钱、治反胃、药食不下。) 

卷二草部
香附
内容:x一名莎草根、宣、调气解郁。x 
气香。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主一切气。 
( 
人身以气为主、气盛则强、虚则衰、顺则平、逆则病、绝则死矣、经曰∶怒则气上、恐则气 
下、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劳则气耗、又曰∶寒则气收、热则气泄、 
名九气、以香附为君、随证而加升降消补之药。)利三焦。解六郁。(痰郁、火郁、气郁、血 
郁、湿郁、食郁。)治多怒多忧。痰饮积聚。痞满腹胀。霍乱吐泻。痈疽疮疡。血凝气滞所 
致、香附末服、名独胜丸、治痈疽由郁怒而得者、如疮初作、以此代茶、大凡疮疽喜服香药、 
触之、康祖左乳病痈、又臆间生核、痛楚半载、祷张王、梦授以方 
、姜汁制香附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遂愈。)吐血便血。崩中带下。月候不调。(气为血配、 
血因气行、成块者气之凝、 
将行而痛气之滞、行后作痛、气血俱虚也、色淡亦虚也、色紫气之热、色黑则热之甚也、错 
经者气之乱、肥人痰多而经 
阻、气不运也、香附阴中快气之药、气顺则血和畅、然须辅以凉血补气之药、丹溪曰∶能引 
血药至气分而生血、 
气血药同用。)诸种气痛。胎产百病。(时珍曰∶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得木香 
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 
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芎 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 
连、则清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得浓朴半夏、则决壅消 
胀、得紫苏葱白、则发汗散邪、得三棱莪术、则消积磨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凡气血 
未亏而多滞者、最宜用之也、妇人多郁、气行则郁解、故服之尤效、非宜于妇人不宜于男子 
也、又曰∶凡人病则气滞而馁、香附为气分君药、臣以参 、佐以甘草、治气滞甚速也。) 
苦燥而能耗血散气。(士材曰∶乃治标之品、唯气实血未大虚者宜之、不然、恐损气而耗血 
、愈致其疾矣、世俗泥于女科仙药之一语、惜未有发明及此者。)产金华者良。生则上行胸 
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旁彻腰膝。童便浸炒。盐水浸炒。则入血分。青盐炒则入肾 
。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且敛其散。蜜水炒。制其燥性。姜汁炒则化痰饮。炒 
黑 
耳 
出汁、香附为末、以绵杖送入。) 

卷二草部
木香
内容:x宣、行气。x 
辛苦而温。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泄肺气。疏肝气。和脾气。(怒则肝气上、肺 
气调 
、则金能制木而肝平、木不克土而脾和。)治一切气痛。(时珍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上 
焦气滞用之者、金郁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中焦气滞用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 
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闭、肝气郁则为痛、下焦气滞用之者、塞者通之也。)中气 
不省。(闭目不语、如中风状、为末、冬瓜子煎汤、灌下三钱。)耳卒聋闭。(切一两、酒浸 
一夜、入麻油一合、煎汤滴耳。)呕逆反胃。霍乱泻痢后重。(同槟榔用、刘河间曰∶行血则 
便 
癃闭痰壅。气结 癖。症块肿毒。冲脉为病。气逆里急。杀鬼 
物。御瘴雾。去腋臭。健胃宽中。醒脾消食。开郁安胎。(气逆则胎不安。)香燥而偏于阳。 
肺虚而热。血枯而燥者。慎勿与之。(丹溪曰∶味辛气升、若阴火冲上者、反助火邪、当用 
黄柏知母、少以木香佐之。)番舶上来。形如枯骨。味苦粘舌者良。名青木香。(今人皆称为 
广木香、南木香。)磨汁用。东垣用黄连制。亦有蒸用、面裹煨用者。(煨用实肠止泻。)畏 
火 
但色微黑、体松。今人称马兜铃根为土青木香。) 

卷二草部
砂仁
内容:x即缩砂密宣、行气调中。x 
辛温香窜。和胃醒脾。快气调中。通行结滞。治腹痛痞胀。(痞满有伤寒下早、里虚邪 
入而 
痞者、有食壅痰塞而痞者、有脾虚气弱而痞者、须分虚实治之、不宜颛用利气药、恐变为鼓 
胀、鼓胀内胀而外有形、痞胀唯觉痞闷而已、皆太阴为病也。)霍乱转筋。噎膈呕吐。上气 
咳嗽。奔豚崩带。赤白泻痢。(湿热积滞、客于大肠、砂仁亦入大小肠经。)祛痰逐冷。消食 
醒酒。止痛安胎。散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好古曰∶得檀香豆蔻入肺、得人参益 
智入脾、得黄柏茯苓入肾、得赤石脂入大小肠、韩飞霞医通曰∶辛能润肾燥、引诸药归宿丹 
田 
下达也、经疏曰∶肾虚气不归元、用为向导、殆胜桂附热药为害。 
)辛窜性燥。血虚火炎者勿用。胎妇多服耗气。必致难产。出岭南。炒去衣研。(百一选方、 
治鱼骨入咽、砂仁甘草等分为末、绵包、含之咽汁、当随痰出。) 

卷二草部
白豆蔻
内容:x宣、行气暖胃。x 
辛热。流行三焦。温暖脾胃。(三焦利、脾胃运、诸证自平。)而为肺家本药。(肺主气。) 
散 
滞气。消酒积。除寒燥湿。化食宽膨。治脾虚疟疾。感寒腹痛。吐逆反胃。白睛翳膜。(白 
睛属肺、能散肺滞。)太阳经目 红筋。(太阳脉、起目 。)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气虚诸 
证。咸宜禁之。番舶者良。去衣微焙。研细。(胃冷恶心、食即欲吐、白豆蔻三枚、捣细、 
好酒服。) 

卷二草部
草豆蔻
内容:x闽产名草蔻。燥湿祛寒。x 
辛温香散。暖胃健脾。燥湿祛寒。治寒客胃痛,霍乱泻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解口 
臭、 
酒毒、鱼肉毒。(故食料用之。)辛燥犯血忌。阴不足者远之。形如龙眼而微长。皮黄白、薄 
而棱峭。仁如砂仁。辛香气和。去膜微炒。香口去臭。同细辛末含之。 

卷二草部
草果
内容:x滇广所产、名草果。除痰截疟。x 
辛热破气。除痰。消食化积。(疟积。)治瘴疠寒疟。(佐常山、能截疟、或与知母同用、 
取 
其一阴一阳、治寒热瘴疟、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若疟不由于岚 
瘴。气不实。邪不盛者。并忌。形如诃子。皮黑浓而棱密。子粗而辛臭。面裹煨熟。取仁用 
。忌铁。(腹痛胀、酒煎二个服之。) 

卷二草部
肉豆蔻
内容:x一名肉果。温中涩肠。x 
辛温气香。理脾暖胃。下气调中。(日华称其下气、以脾得补而善运、气自下也、非若 
陈皮 
香附之泄耳。)逐冷除痰。消食解酒。辟鬼杀虫。治积冷。心腹胀痛。中恶吐沫。小儿吐逆 
。乳食不下。又能涩大肠。止虚泻冷痢。病患有火。泻痢初起。皆不宜服。出岭南。似草蔻 
。外有绉纹。内有斑纹。糯米粉裹。或面裹。煨熟。须去油净。忌铁。(阴寒滑痢、腹痛不 
能食、肉果醋和面裹、煨为末、粥饮调服一钱。) 

卷二草部
破故纸
内容:x一名补骨脂。燥补命火。x 
辛苦大温。入心包命门。补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壮元阳。缩小便。(亦治遗溺。)治 
虚寒 
喘嗽。(能纳气归肾。)腰膝酸痛。肾冷精流。火虚泄泻。(命门火衰。不能熏蒸脾胃、脾胃 
虚寒、迟于运化、致饮食减少、腹胀肠鸣、呕涎泄泻、如鼎釜之下无火、物终不熟、故补命 
门 
五味三两、肉蔻二两、吴萸一两、姜煮枣丸、名四神丸、治五更 
泄泻。)妇人血气。(妇人之血脱气陷、亦犹男子之肾冷精流。)堕胎。阴虚有热。大便闭结 
者戒之。出南番者色赤。岭南者色绿。酒浸蒸用。亦有童便乳浸。盐水炒者。得胡桃、胡麻 
良。恶甘草。(唐郑相国方、破故纸十两、酒浸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