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貉尔的发展观,是有规律的。二、尤为可贵的,也是最击中形而上学耍害
的是,黑格尔认为运动、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而不是如形而
上学所认为的是外力的推动。我们从《逻辑学》这本书中,可以看到,黑格
尔在表述“绝对精神”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和每一环节,它们本身都包含
首内部的矛盾;概念间的转化和推演,都是由于概念的自我矛盾运动而转化、
发展的。例如:“有”这一概念,其所以转化为“无”这一概念,并非在“有”
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跟“有”并无内在联系的外力,把“有”推动了转化到“无”
去的,而是由于纯粹抽象的、毫无规定性的“有”,其本身就已经蕴藏着跟
它自身相反的“无”的因素的缘故。在黑格尔的时代,虽然形而上学的思想
方法已经被打破缺口,自然科学的发展,大量地证明了自然过程的辩证发展,
但是为时形而上学还是占居统治地位。形而上学根本不理会矛盾观念,认为
矛盾是不可思议的,他们的公式是:“是就是是,否就是否,其余都是鬼话”,
而黑格尔则坚持矛盾观点,认为矛盾决不是什么反常,而是正常的,是推动
一切自我运动的源泉。三、黑格尔提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思想,揭示了由一
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黑格尔认为,量变是渐进性的运
动,量变在一定限度内并不影响质,但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
起质的突然变化,质变表了渐进的运动的中断,使事物出现飞跃式的发展。
黑格尔的这一发展观,从根本上打击了把运动归结为纯粹是量变的形而上学
观点。四、黑格尔认为真理是过程,真理是具体的,认识是由浅入深,不断
深化和具体的。黑格尔惯用的“否定”这个术语,和形而上学所说的“否定”
涵义是个一样的。黑格尔所说的否定,并不是简单的摒除、抛弃,而是扬弃;
他所说的否定,有继续和提高的意思,有保留原来合理的成分,而超过原有
的涵义。“绝对精神”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否定;每经一次否定,
概念就深化一步,内容也更具体。真理就是这样的长河,是一个过程,是历
史的、具体的。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过程,也就是它自我认
识的过程,所以他表述的逻辑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体
的过程,这样,黑格尔就在唯心主义的形式下把逻辑、认识论和辩证法统一
起来。
深入地剖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的内核”,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德
国古典哲学实行深刻的革命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经典作家对黑格
尔辩证法的评价,在上面所归纳的这些看法,远未能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批判。
黑格尔哲学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方法的矛盾
统一。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反映了他保守的、反动的一面;他的辩证方
法,反映了他有革命、进步的一面。在体系与方法的矛盾中,黑格尔往往总
是迁就他的体系,而束缚住辩证法。恩格斯说:黑格尔“革命的方面就被过
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死”。按照黑格尔的方法,原应得出这样一些革命
的结论:矛盾运动是绝对的,真理是包括在无限的认识过程之中的;但是,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他所说的矛盾运动只是在一定的阶段内进行,
他把矛盾的统一看成是绝对的,而把矛盾的斗争看成是相对的,最后矛盾还
是调和了。他的发展观点,也就以宣布他自己的“全部教条内容”为“绝对
真理”而最终陷入形而上学。
黑格尔哲学是十九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黑格尔哲学共所以
如此矛盾,这是和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所处的矛盾地位分不开的。在西欧,德
国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到十丸世纪上半叶,德国资产阶级革命还不成熟,而
工人阶级已逐步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德国资产阶级一方面有反封建的革命
要求;一方面又极端仇视和害怕人民群众,德国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面性,在
黑格尔哲学中典型地表现出来。恩格斯是这样评价黑格尔这个人的:他在他
自己的领域,也就是哲学辩证法的领域,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在政
治上,则没有完全脱去“庸人气味”。
恩格斯说:黑格尔的整个学说,“给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的党派观点都
留下了广阔的活动场所”。在黑格尔死后,黑格尔学派的解体中,分化为:
有代表反动的、保守的老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衣钵;还
有代表革命的、急进的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力图推动
德国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年一度参加青年黑格尔汉,这两位革
命导师在十九肚纪四十年代完成了批判改造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德国古典
哲学的工作,在亲身参加和总结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宣告了旧哲学的终结,这是哲
学上的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哲学方面,两
条哲学路线的斗争并没有结束。资产阶级的反动哲学流派和形形色色的修正
主义者,总是死抱着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不放,或是歪曲黑格尔的辩证法,
借以攻击马克思主义。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与这些反动哲学作斗争中,进一
步透彻地批判研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
级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事实证明,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真正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哲学遗
产。而没落的资产阶级以及一切新老修正主义者,出于他们的反动本性,总
是反对或者歪曲唯物论和辩证法,借攻击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攻击马克思主
义。我们一定要遵循毛主席的教导,“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我们在研读黑格尔这部著作中,要紧
紧遵循经典作家对黑格尔哲学的分析和批判,深入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
使辩证法这个“革命的代数学”真正成为我们亿万革命人民手中反修防修、
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强大思想武器。
商务即书馆编辑部
1973 年1 月
G。 W。F。 Hegel
WISSENSCHAFT DER LOGIK
根据莱比锡迈纳出版社1922 年版《黑格尔全集》第四、五卷译出
…
黑格尔的《逻辑学》,通称“大逻辑”,以别于《哲学全书》中的第一
部分“逻辑学”,即通称的“小逻辑”。《逻辑学》共分“有论”、“本质
论”和“概念论”三编,前两编合称客观逻辑,分别出版于1812 年和1813
年,第三编称主观逻辑,出版于1816 年。全书三编出版后,黑格尔又着手修
订,仅完成了第一编“有论”部分。
黑格尔著作共有三种全集本,即米希勒本,洛罗克纳本和拉松本。中译
本依拉松本的编例,以”有论”为上卷,“本质论”和“概念论”为下卷。
译文亦以拉松本为主要依据,并参考了格罗克纳本。译者撰有长篇后记,附
刊于下卷。
中译本就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所摘部分,将《列宁
全集》第三十八卷的页码一一标出,以便读者查考。又为了读者查对列宁所
据术希勒本德文原文的便利,本书逐页加注了这个版本的页码;另编米希勒
本和拉松本页码对照表,分别附于上下卷的编末。
14…5
逻辑学(上卷)'德'黑格尔著 杨一之译
四、第一部 客观逻辑
…
第一编 有论
必须用什么作科学的开端?
要找出哲学中的开端,是一桩困难的事:——这种意识是近来才发生的,
而且困难的理由和解决困难的可能,也有过多方面的讨论。哲学的开端,必
定或者是间接的东西,或者是直接的东园,而它之既不能是前者,也不能是
后者,又是易于指明的:所以,开端的方式,无论是这一个或那一个,都会
遇到反驳。
一个哲学的本原,当然也表现了一种开端,但并非主观的,而是客观的,
即一切事物的开端。本原是某一确定的内容,如:——水、一、心灵、理念,
——实体,单子等等;或者说,当本原关系到认识本性时,与其说它是客观
规定,不如说仅仅是一种准则,——如思维、直观、感觉、自我、主观性自
身等,——这样,在这里,它的兴趣所关的,仍然是内容规定。反之,开端
本身却仍然是主观的,以偶然的意义去开始讲论,不受注意,无足轻重,于
是对用什么作开端这一同题的需要,比起对本原的需要,也就不重要了,似
乎对事情的兴趣,对什么是真、什么是万物的绝对基础的兴趣,好像应该唯
一寄托于本原。
但是,关于开端问题,近代的仓皇失措,更由于另外一种需要而来,有
些人还不认识这种需要,他们独断地以为这是有关本原的证明,或者怀疑地
以为这是要找出一种主观的准则,来反对独断的哲学思考;另一些人则又完
全否认这种需要,他们突如其来地,从他们的内在天启,从信仰、理智的直
观等等开始,想耍抛掉方法和逻辑。假如早期的抽象思维,最初只对作为内
容的本原感兴趣,但在教养的进程中,便须注意到另一方面,即认识的行为,
于是主观行动也将被当作客观真理的本质的环节来把握,而统一方法与内
容、形式与本原的那种需要,也就引导出来了。所以,本原应当也就是开端,
那对于思维是首要的东西,对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