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参看第115 页。
是有区别的,但每一个都同样仅仅是另一个的环节。由于有限物和尤限物两
者自身都是进展的环节,它们便同是有限物,由于它们同在进展中和结果中
被否定,所以这个结果是两者的有限性的否定,真正可以叫作无限物。所以
它们的区别是两者都具有的双重意义。有限物的双重意义是:第一,有限物
仅仅就与它对立的无限物而言,是有限物,第二,它既是有限物,同时又是
与它对立的无限物。无限物也有双重意义,一是无限物为那两个环节的一个,
——这样就是坏的无限物,——再就是这样的无限物,在其中无限物自身和
它的他物两者都只是环节,正如无限物事实上是当前现有的,它也同样是过
程,在过程中,无限物把自己降低为只是自己的规定之一,与有限物对立,
从而本身也只是有限物之一,并且又将与它自己的这种区别自行揚弃而达到
肯定,由于这种中介便成了真的无限物。
这种真的无限物的规定,不能用已经指责过的那种有限物和无限物的统
一公式来概括;那种统一是抽象的、不动的自身等同,环节也同样是不动的
有的东西。但是无限物,正如它的两个环节一样,本质上倒不如说只是变,
不过这是在环节中有进一步规定的变。这种变起初以抽象的有与无为它的规
定:作为实有物的变化,便以某物和他物为它的规定;现在作为无限物,便
以有限物和无限物为它的规定。这两者本身都是正在变的东西。
这种无限物,作为转回到自身的有,作为自身关系,是有,但不是无规
定的、抽象的有,因为它被建立为否定,正在进行否定;所以它也是实有,
因为它包含了一般否定,也就包含了规定性。它有,并且实有,现在有,当
前有。坏的无限物只是彼岸,因为它只是作为实在地建立起来的有限物之否
定;所以它是抽象的,第一次的否定;它只是被否定地规定了,其中没有实
有的肯定;它被固定为只是否定物,甚至就不应当实有,——而应当是不可
能达到的。不可能达到,并不是它的高超之处,而是缺憾,这种缺憾的最后
根据在于固执有限物本身是有的。不可能达到的东西便是不真;必须懂得这
样的无限物是不真的。到无限的进展,其形象是一条直綫,在直綫的两端界
限上只是无限物,而且永远是在直綫——直綫是一个实有——所不在的地
方,直綫超越了,到了它的非实有,即是到了不被规定的东两之中;至于返
回到自身的真的无限,其形象是一个圆,它是一条达到了自身的綫,是封闭
的,完全现在的,没有超点和终点。
所以真的无限,一般说来,作为实有,作为与抽象否定对立的肯定的实
有,比以前单纯规定的实在,是较高意义的实在:这里它包含着具体的内容。
有限物不是实在的,无限物才是实在的。实在以后还要被规定为本质、概念、
理念等等。不过,在较具体的事物那里,重复像实在那样较原始、较抽象的
范唁,并且把这样的范唁用于比那些是自在的东西更具体的规定,那却是多
余的。譬如说本质或理念是实在的,作这样重复的原因,在于有、实有、实
在、有限等最抽象的范畴对于无修养的思维最为流行。
这里有更确定的理由要取消实在范畴,因为实在与否定相对立,是肯定
的东西,而这里的否定是否定之否定,于是这样的否定自身与那个是有限的
实有的实在对方。——这样,否定便被规定为观念性(Idealitat);观念的
东西(das Ideelle)①就是有限物,正如它是在真的无限物中的有限物那样,
① 理想的(dasldeale)比观念的(dasldeelle)有更确定的意义(如美的理想及与其有关的东西);
这里还不涉及那种意义,所以用“观念的”这个名词。至于实在,当然言语上并没有这样的分别;
真实的(dasReelle)与实在的(dasReale)说起来差不多是同一意义;
这两个名词彼此间的色彩浓淡是无关宏旨的。——黑格尔原注
——虽然是规定,是内容,是有区别的,但是并非独立有的,只是环节。观
念性有更具体的意义,这种意义通过有限的实有之否定,并没有充分表现出
来。——有限物和无限物的对立,就其与实在性和观念性的关系来看,可以
这样理解,即:有限物是被当作实在物,无限物被当作观念物,与此同样,
以后概念也被看成是观念物,而且仅仅是观念物,反之,一般实有则被看成
是实在物。用这样的方式丝毫不能帮助上述关于否定的具体规定,可以具有
观念物的特殊表现;在那种对立中,我们又将回到适合于坏的无限物的那种
抽象否定物的片面性,僵化在有限物的肯定实有之中。
过渡
观念性可以叫做无限性的质;但是它主要是变的过程,因此,现在所要
指出的,正如实有中的变一样,是过渡作为有限性的揚弃,即有限性本身以
及仅仅与有限性对立,仅仅是否定的无限性之扬弃,这就是转回到自身,是
自身关系,是有。既然在这个有之中有否定,这个有就是实有:而且既然这
里的否定在本质上就是否定之否定,即是自身关系的否定,那么,它也就是
实有,而这个实有可以叫做自为之有。
注释一
无限物——按坏的无限的普通意义说——和到无限中的进展,正如应当
一样,都是一个矛盾的表现,却自命为矛盾的解决和最后的东西。这个无限
性是感性的表象第一次超出有限物而提高到思维,但是只有无的内容,明显
地把内容建立为非有的东西,——这是一种对限制的逃避,既不知道聚集自
身,也不知道把否定引回到肯定。这种不完全的反思却有了真的无限物的两
种规定:即有限物与无限物的对立和有限物与无限物的统一,这两种思想完
全都在这种反思的面前,但是反思却不能使它们融合一起,一个规定不可分
离地要引出另一个,但只是交替的。这两种规定的统一和对立之矛盾停滞在
哪里,哪里也就有了这种交替的表现,即无限的进展。有限物是自身的扬弃,
它把它的否定,即无限,包括在自身之中,——这是两者的统一;它将超越
有限物到它的彼岸,即到无限物,——这又是两者的分离;但是超出无限物
之外的是另一个有限物,——超出,无限物,就包含着有限性,——这是两
者的统一;但是这个有限物也是无限物的否定者——这又是两者的分离,如
此等等;一个原因,假如没有结果就不是原因,正如结果没有原因就再不是
结果一样。这种关系因此也有了因果的无限进展;某物被规定为原因,但是
它作为一个有限物(它之所以是有限,正是因为与结果脱离),本身也有原
因,就是说它也是结果,于是同一东西被规定为原因,也被规定为结果,—
—这是因果的统一;——现在被规定为结果的,也还是有原因,就是说原因
必须与结果分开,被建立为一个不同的某物;——这个新的原因本身又只是
一个结果,——这又是因果的统一,——这个新的原因又以一个他物为原因,
——这又是两种规定的分离,如此等等以至无限。
进展还可以有更特殊的形式。有这样的主张,说:有限物与无限物是一
个统一;这种错误的主张必须用相反的主张来纠正:就它们是绝对不同并且
是对立的;这种主张又被纠正,说它们是不可分离的,由于肯定它们的统一,
在一个规定中就包含着另一个规定,如此等等以至无穷。——为了懂得无限
物的本性,要意识到无限的进展,这种发展了的知性无限物;其状态是两种
规定的交替,两种环节统一和分离的交替,然后更意识到这种统一和这种分
离本身也是不可分离的:这些都是很容易有的要求。
这个矛盾的解决不在于承认两种主张都同样正确或同样不正确,——这
只是矛盾长存的另一形态,——而在于两者的观念性,因为就观念性而言,
它们在区别中作为相互的否定,便只是环节;那种单调的交替,事实上既是
它们的统一之否定,又是它们的分离之否定。在这个交替里事实上也同样呈
现着上面所指出的东西,即:有限物超出自身而到了无限物之中,但是超出
以后又发现自身同样又重新产生了;所以它在无限物中只是和自已融合在一
起,无限物的情形也是一样,——于是同样的否定之否定,结果自身成了肯
定,这样的结果证明了自身是它们的真理和本原。所以矛盾在这种有中,即
在有区别者的观念性中,不是抽象地消失了,而是解决了,调和了;思想不
仅是完全的,而且也是融化在一起的了。”思辨的思维本性在这个方才引过
的例子里,也用它的确定方式显示自己,它完全在于从对立的环节的统一中
去把握那些环节。既然每一环节都事实上自己显示出在本身中有它的对立
面,并且在对立面中与自己融合在一起;所以肯定的真理是这种自己运动的
统一,是两种思想的总括,是它们的无限性,一—是自身关系,但不是直接
的,而是无限的自身关系。
①那些习惯于思维的人,常常会对哲学的本质提出“无限物怎样会超出自
身而到有限去呢?”这样的问题要求回答。——人们以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
无限物,就我们已达到的概念而言,在这种表述的进行中,自身还将有更多
的规定,而且在它那里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所问的东两,假如愿意这
样说,那就是无限物怎么成了有限呢。此处我们只就与这个问题直接有关的
方面和与以前观察无限物所具有的意义有关的方面,来考察这个问题。
是否还有一个暂学,一般要依靠对上述问题的问答。既然人们装作还是
愿意达到哲学,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