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建议哪些书可不读?
少不看武侠,老不看言情。
读书有什么捷径?
读书和做人一样,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没有捷径。天道酬勤是也。当然也得讲究方法。但不管怎么个讲究法,我总觉得,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勤”字。只有在勤读苦读中,你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窍门和妙方。就我来说,做读书笔记很重要,然后每过一段时间,便重读自己的笔记,其效果会事半而功倍的。
您怎样辅导自己的子女读书?您对他们读书有要求吗?
找机会跟他们讨论一些问题。
为什么有人读书很多,却成为“书呆子”?
我认为,首先得说清,做书呆子,也没什么不好。在当前过于浮躁的社会风气中,书呆子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真正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人,还是得有一点“呆气”的。当然,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把自己读成一个书虫,一个只知把书装进自己肚子里,而不知去运用的“破书包”,意思也不大。说到底得明白,读书只是一个手段,得实践社会和人生,才是真功夫。
有些青少年迷恋上网和看电视,您的忠告是什么?
网和电视都是好东西。但一定要做它们的主人,而不能做它们的奴隶。试着问一下自己,我是它们的主人呢,还是它们的奴隶?经常这样问一问自己。
您上网吗?也看e…book吗?
上。也看。但绝不被它们“俘获”。
读书能不能吃“快餐”?
可以吃快餐。但不能只吃快餐。连发明“麦当劳”的美国人都知道,麦当劳吃多了,血脂高,易患冠心病。咱们就更别钻进“麦当劳”里出不来了。
相关链接:陆星儿 陆川
陆星儿,陆天明之妹,作家。陆氏兄弟姐妹四人,陆天明排行老大。小妹星儿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著有长篇小说《留给世纪的吻》、《精神科医生》、《我儿我女》,中短篇小说集《呵,青鸟》、《天生是个女人》、《傍晚请别敲门》、《一个女人的一台戏》、《美的结构》、《女人的规则》,散文集《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我是母亲》、《女人的出头之日》、《心有一处文库》、《潜在美人》、《白宫外的长椅》等。
陆川,陆天明之子,电影导演新锐。毕业于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英语系,后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班。而立之年,他导演的一部《寻枪》异军突起。
巴丹:谈哲学之用巴丹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销量目前最保守估计,也有900万册。这本书让哲学走出象牙塔,成为热门书。
如何向一个人解释什么是哲学,是一件很难的事。如何告诉一个人哲学有什么用处,更是一件无法做到的事。
比如陆天明近期开始“找补”的哲学书,也许是读至无可读处,才会去读。但哲学绝不是哲学家的事,关于宇宙,关于人生,人总是逃不出哲学的天空。
如果在一个人的书单中找不到一本哲学书籍,这无论如何是一种缺憾。
关于哲学是什么,有很多答案,但从来没有一个答案让大家都满意。哲学到底要求证什么呢?也许,它是对宇宙、对历史、对生命的根本意义的追寻,是对一切事物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探索。
实际上,一个人可以不做什么“家”,但必须是一个哲学家。哲学的目的,在于发现更光辉更灿烂的生命,在于更深刻更完美地表达自我,给生命以勇气、信念和智慧。比如,从一座建筑物上,你可以发现建筑家的哲学思想。表面是钢筋混凝土,瓷砖马赛克,背后则是对人和自然、人和人、人自身,对“有”和“无”、“虚”和“实”、“远”和“近”等诸多关系的理解和安排。于是,建筑也就有了“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自由派”、“雕塑派”、“感性主义”、“粗野主义”等等哲学理念。
再说哲学有什么用处。很多人不喜欢读哲学书,是因为看不到哲学的实用价值。
哲学对于个体生活的意义是因人而异的。人的心灵要有归宿,要有支撑,它有时候是无形的。而这种无形的精神之用,往往比物质的实用更有用。一般说来,个体生活实践的层次越高、思考的层次越高,哲学就越为他所需要,对他就越有用;相反,当个体的生活实践和思维层次越低、越狭隘,哲学就越不为他所需要,对他就越不直接有用。在人类历史上,越是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甚至包括大艺术家、大军事家、大企业家等等,越是特别关注哲学,他们在具体学科或事业上的成就往往有着鲜明的哲学的印记。
如是,则哲学不可或缺。有着哲学质量的人生,有着形而上思考的人生,才是美丽而华贵的。
二月河:随缘读书 学问自在
读书不求甚解也其乐无穷;读书偶得甚解,则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
二月河的前半生都是在“厚积”,而读书搜集史料则是他“厚积”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他500万字的清帝系列历史小说《落霞三部曲》,即《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传遍中国,走红海外。
书约二月河巴丹
二月河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籍在郑州。他祖父的一代,就有四个人分别是秀才、贡生、举人和进士,而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1938年参加抗战的老八路。虽然从军打仗,但他的父亲对于汉史,特别是西汉史很有研究。这也许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家庭氛围吧。由于历史的原因,二月河也是十余年从军。30岁之前基本读完二十四史、37岁才立志写小说、44岁方始成名的二月河,前半生都是在“厚积”,而读书搜集史料则是他“厚积”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读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最让人惊奇的是,那浩如烟海的史料,在作者笔下却运用得那样自如,似乎是信手拈来。而作者对清代历史、文化、政治乃至社会百态的熟悉更是令人感叹不已。二月河500万字的清帝系列历史小说《落霞三部曲》,即《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传遍中国,走红海外。
二月河简介巴丹
原名凌解放,1945年生于山西昔阳。1968年入伍,当兵10年。现任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红楼梦》学会河南理事,河南省南阳市文联副主席。二月河40岁开始文学创作,致力于营建“帝王系列”。以描述清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名闻天下,《雍正皇帝》问世后曾荣获河南省政府文学大奖,并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二月河的作品共计500多万字。已出版的自选集内容包括发表在全国报刊上的随笔、诗歌、散文等。
二月河书缘巴丹
改变您人生的书是什么?
我不认为有哪一本书能改变人的命运。从我自己来说是一种不自觉的激励过程。我读书过程中没有什么功利目的,但是当读了很多书时,自然而然就有了一种积累,一种创作的欲望。
您读的第一本经典作品是什么?
印象比较深的是在文革中读到的一本没有头和尾的作品,只记得是一本国外作品。少年时期读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这本书对我影响也比较深。
您怎样看待读书与做人的关系?
写书也需要一股气,人在禀赋方面如果不太正的话,写书的时候可能就会偏颇,这里面有一个读书人的自我感受问题。读一些很差劲的书,甚至影响到人格的书,很可能写出来的东西社会效果不好。写书的人可能心理不太健康,在掌握知识方面走了偏激的道路,写作的时候必然把这种情绪流露出来。
对您读书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谁?
最早是我父亲。我在五六岁时,他就给我讲《西汉演义》。他在给我讲《西汉演义》时,书中大段大段的文字都能背诵。
您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我主要是读明、清时期的文章,读得多了就像读报纸一样(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您的读书格言是什么?
读书不求甚解,人生一大乐事。爱读书这一条,我至死不会变。
您读书有什么捷径吗?
这是有一个过程的,开始的时候拿到一本书不知道好歹,以后读多了,才发现不好,最后就放下了。读多了,一本书到手,翻几页,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档次,档次不够就不读了。这里面主要是对语言的感觉,随着你自己的层次提高,你在识别书的档次上也在不断提高。
您读的第一本名著是什么?
我9岁读的《西游记》。
您怎样辅导自己的子女读书?您对他们读书有要求吗?
我女儿现在读琼瑶,这是她的感受。现在她不爱看我的作品,没有什么不正常,有一天也许会爱上我的作品。她有她自己的生活天地,尤其在读书这个问题上,一定不要干预。在读书的过程中,她自己会有所判断,逐步建立她自己的读书思维和心理体系,这样一个过程,最好不要干预,但是要引导她。
二月河:随缘读书做学问巴丹
年轻时读到《五柳先生传》,一下子便被吸引了。“先生不知何许人”,“好读书不求甚解”,也觉新奇洒脱。这和先贤韩愈讲的“术业有专攻”,和老师们聒噪的“精读慎思”,怎么瞧都带点别扭的味儿。这点迷惘困惑一直萦绕了几十年,以至于一直以为陶渊明老先生是在自嘲,是随便的一句调侃。后来渐渐地步入中年,心中眼中浮翳渐去,才晓得那是一种境界,一种读书治学的方法。
说到自己读书治学,想了想,其实是没有什么章法的。“文革”时在部队锻炼,有条件偷偷读到二十四史,但每天不停地看“本纪”、“世家”、“列传”之类,有点“千篇一律”的感觉。那固然比“三忠于”、“四无限”之类的事儿有意思,但还是不能满足,只好见书就读。从《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