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细微差别。换一句话说,通过幽默,我们在貌似正常的事物中看出了不重要的
事物。幽默还增强了我们生存的意义,保持了我们清醒的头脑。由于幽默,我们
在变幻无常的人生中可以较少受到打击。幽默促进了我们调和
的意识,同时让我们看到,那些夸大了事态严重性的话中隐含有荒谬可笑的
成分。“
他这样解释人的思想的产生和人生,“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那是经过
不断地苦思,直到令人发狂的程度而产生的。你必须能够长期熬受痛苦,并且满
怀热情。”这样,脑袋就会“变成了一个瞭望台”。而“人生是由矛盾和痛苦组
成的”,他编制笑剧和设计细节即以此为根据。
这时的卓别林,思维如天马行空,一天几部片子的情节与镜头都能想出来。
然后进行筛选,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当然,也经常有思路堵塞、江郎才尽之时,演员们看着他干着急,考尔菲尔
德先生平静外表下掩盖的暗示:时间过去了,开销又增加了一笔;这使他感到难
堪。每当此时他干脆暂停拍摄,把自己关在化妆室里来回踱步,背着手搜索枯肠,
要不就坐在布景后面竭力思索、推敲办法。有时候一天白白地泡过去了,考尔菲
尔德装出轻松的样子问卓别林:“思路有了吗?”卓别林会嘟哝一句:“糟糕,
什么主意也想不出,我这回真是完蛋了!”
有时候一天眼看要过去,卓别林所有的设计、念头都不理想,准备离开制片
厂时,仍不甘心就此打道回府。再苦思冥想一次,高招突地跳出,真是“梦里寻
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于是考尔菲尔德先生伸出了大
拇指,演员、摄影师、工作人员们一扫紧张、焦急情绪,聚光灯亮了,摄影机转
动了,笑声传遍了制片厂每一个角落……
《夏尔洛当提琴手》《夏尔洛拍电影》《夏尔洛溜冰》《当铺》《流浪汉》
《移民》《越狱》一部一部的精品推出来了。在《夏尔洛在游艺场》一片中,他
大胆尝试一身兼演绅士与懒汉两角色。从1916年4 月至1917年,他为互助影片公
司共创作、导演、主演了12部2 本以上的喜剧片。技巧上日渐成熟,对影片结构
与影片的社会功能的把握也加强了,历史感与社会批判已渗入到追打笑闹之中,
体现在流浪汉与他人的关系上。
第一部片子《百货公司巡视员》主要的进步在技术方面:卓别林将自动扶梯
与电梯等现代机械搬进影片中,并设计了两个相貌、身高相像的人物,一个是百
货公司巡视员,一个是流浪汉。被百货公司录用的巡视员偷了公司的钱,却不意
碰见了混进公司的流浪汉。面对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双方都吓了一大跳。巡视
员疑惑面前是否有面镜子,于是举手、抓头、放手、歪脑袋……流浪汉也赶快做
出同样的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是一个人在照镜子一样。后来公司的一个
大块头保安员发现出了问题,把流浪汉当巡视员抓,流浪汉跳着芭蕾舞步避开其
袭击。凶神恶煞的大块头在自动扶梯上追赶逃下梯子去的流浪汉。流浪汉好不容
易从上升的自动扶梯跑到底部,没劲了停下脚步松口气,扶梯马上又升上去,差
点被跑下来的大块头抓住。他一惊又拼命往下跑,大块头使劲追,但总是差一点。
流浪汉跑得精疲力竭,动作慢一点扶梯又升上去,吓得又没命地跑……令人捧腹
不已。
而《夏尔洛当提琴手》重在感情色彩:流浪汉满怀着希望在城里寻找着温饱,
影片开头即是一家大酒店的转动门,门下面可见一双奇大怪异的旧皮鞋。小提琴
声传来,暗示流浪汉以拉小提琴谋生。酒店里有5 个乐师组成的乐队为人们演奏,
获取小费。流浪汉不知其中奥妙,他把帽子伸向一个个顾客乞讨。他被酒店的人
赶走后,来到乡下。看见一个被吉普赛人收留的姑娘(艾娜饰)在洗衣,于是他
空着肚子彬彬有礼地为姑娘演奏,博得了其好感。
这被其他吉普赛男人视作破坏了吉普赛人的规矩,他们恼怒地鞭挞姑娘,追
逐提琴手惩罚他……一座豪宅中,一个贵妇人在看一张小姑娘的照片,面露
悲蹙沉思的神情……
流浪汉凭机智勇敢救出了姑娘,却被吉普赛大汉抓住把脑袋按在洗衣桶里…
…后来他们终于坐着大篷车逃跑了。他们在风景优美的野外露宿,提琴手把自己
一只臭袜子洗干净,然后为姑娘擦去脸上和脖子上的灰尘,用铁榔头砸开鸡蛋来
吃……他们有了感情。他们又碰上一位画家,画家让漂亮的姑娘做模特儿,给她
画了一帧像。这幅画在一次画展中获得了一个奖。贵夫人来到画廊参观,看到了
那幅画,发现画上姑娘的手臂上的一处胎记。夫人激动得要倒下,人们扶着她,
画家走了过来。原来画上的姑娘是她的女儿,小时候弄丢了被吉普赛人收养。
于是,画家带着贵夫人找到了她女儿。提琴手发现紧紧拥抱着的母女,他跑
过去推开夫人,怀疑她与她丈夫对姑娘怎么样。画家告诉了他这一切,母亲送钱
给他表示感谢,他推开钞票……母亲把女儿拉上车和画家一起开着汽车走了。已
爱上姑娘的提琴手希望破灭,垂头丧气靠在大篷车上。这时汽车上的姑娘坐不住
了,拿起望远镜向后看着,眼里含泪。她母亲发现后吩咐司机把车开回去,姑娘
跳下车,跑过去抱着提琴手,惊喜的提琴手拾起琴,从大篷车上拿出帽子和手杖,
跟姑娘上了汽车远去。故事情节复杂,起伏跌宕,令观众同情、悲喜交加。
他在《夏尔洛夜归》中演的是独角戏,只是开场时出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
把喝醉酒的绅士送回家。卓别林扮一个穿着晚礼服的绅士,演的是在自己家中的
独角戏。一个人在银幕上折腾了半个小时之久,却使观众无厌倦之感,反而觉得
新奇有趣。这得益于他从观众心理出发的夸张的想象,妙趣横生的设计、表演。
跟他演对手戏的,是他的家具、摆设、装饰品。因为他醉眼迷朦,又不能控制自
己的动作,这样就连平时摆放在那不动的家具、设施都“不听话”了。作为一个
绅士他必须维护自己的尊严,于是成了一场战斗似的:桌子转动起来,就是要他
拿不到威士忌酒瓶;楼梯的梯级也在他脚下向后退缩;铺着的熊皮活过来,张牙
舞爪地要咬他;大钟摆也像是要扼死他,连床柜也与他展开了搏斗;最后他精疲
力竭地躲进了浴室的澡盆……真是想象力奇特丰富,风格奇诡夸张,评论家说:
“真是亏他才想得出。”
他研究了摄影机的位置与表情、动作的关系,在拍《溜冰》时,他改变了一
下摄影机的位置,结果成了这样:夏尔洛混进了滑冰场,开始大家都瞧不起这个
衣衫破烂还来寻欢作乐的流浪汉。但有点小聪明的夏尔洛一下就学会了溜冰,他
翘起一只脚滑起来,花样翻新吸引了人们。不料他得意忘形之下控制不住,转着
圈一路滑过去跌倒在人群中间,害得全场大乱,人们纷纷倒在冰面上,塞满了整
个镜头。流浪汉却趁机站起身来,溜到滑冰场后面,变成背景上一个很小的影子。
然后坐在观众中,若无其事地观看由他引起的这一片混乱……这样,反而要比给
流浪汉一个特写镜头效果更好。
在《当铺》中,他对人物性格作了较为深刻的描写。夏尔洛在一家当铺找到
了工作。不久,他热心、多情、好表现的性格就显露出来:工作卖力,爱上了老
板的女儿,又挫败了一次盗窃案,得到老板的信任。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高兴心情,
更殷勤地讨好老板的女儿。这引起与他竞争的另一个店员的嫉恨,影片内容继续
发展时,卓别林就在看似平常的情节中,注入了“惊奇和紧张的成分”。一个顾
客拿了个闹钟来修理,夏尔洛热心地接下了这活。
他很严肃地干起来,十分专注,小胡子一耸一耸,他越来越认真……顾客惊
讶地看了一眼,夏尔洛示意没问题。他睁圆了眼,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有力,
额上冒出了汗珠,嘴唇咬得紧紧,终于神情紧张地干完。顾客探着脑袋在挡板上
观看,先是惊愕,继而暴跳如雷……另一个店员冷笑着叫老板。镜头抬高,越过
挡板,闹钟不见了,只有桌上七零八散一堆零件。原来夏尔洛实际上是把闹钟拆
开,拆开后却又无法复原。他为自己的轻率与好表现付出了代价,老板毫不留情
地解雇了夏尔洛,他则在另一个店员的嘲讽表情前,为保住饭碗乞求让他复职…
…这种幻想与现实的冲突,能使观众在产生紧张的心理之后发出笑声,同时思索
起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些问题……
从公园、海滨、银行、拳击台、游艺场,卓别林在1917年初走进了《安乐街
》。他在《安乐街》中拓宽了眼界:正视贫民区里的犯罪现象和悲惨景象,对某
些社会现象有了清晰的分析。《安乐街》的破旧房屋住满了穷人,他们还要受歹
徒、恶棍的欺凌;教会只能使穷人们忍受,而不能让统治这条街的恶棍向善;警
察竟也敌不过歹徒,派到街上值勤的人每每被打伤送回。
失了业的夏尔洛走进福音堂,偷了神台上的募捐款。可是当女慈善家(艾娜
饰)的美丽眼睛注视他时,他马上无地自容,悔过自新成为一名新的教徒,并到
警察局去应征当警察。
警察局长坐观恶棍在安乐街为所欲为,天真的夏尔洛被派到那里执勤。
恶棍当着他的面将街边的煤气灯座杆折弯,以显示自己的厉害,企图降服他。
夏尔洛毫不畏惧,搬起灯座把恶棍打倒,吓得恶棍的手下发抖……
恶棍带着一班手下砸掉了警察局,夏尔洛回到安乐街。他对女慈善家情有独
钟,帮她的忙抚养一群贫困儿童。恶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