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卓别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美好希望,他还在5 英亩绿地上种植了柠檬、桔树、桃树和花草。
    当时,各国一些到洛杉矶演出、拍片和游历的艺术家、名演员,都慕名拜访
了卓别林,参观了他的制片厂。如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剧演员梅尔芭夫人、曾任波
兰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巴德莱夫斯基、俄罗斯巴芭舞演员兼作
曲家尼津斯基、俄罗斯女芭蕾舞明星帕芙洛娃等。这些操着各国语言的艺术家们,
同时也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本门艺术的精华。
    卓别林通过观看各门类艺术代表人物的演出,通过与这些享有世界声誉的名
家们的交往,触类旁通,了解学习了各门类艺术的特点和不同的表现力,获益匪
浅。例如他分析、赞扬英国戏剧巨擘赫伯特爵士,对人物的构思设想“永远精辟
过人”,“他能很容易地造成一种几乎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紧张气氛,不但能激发
观众的思想,还能掌握他们的情绪”。他对俄国芭蕾舞大师帕芙洛娃的认识是
“任何一门艺术达到它崇高境界的人是罕见的,帕芙洛娃就是达到那种境界的一
位罕见的艺人。”她的舞蹈艺术“具有一种淡泊而鲜艳的色彩”。他形容尼津斯
基“那种忧郁的表情给人一种超凡出世之感,每一个动作都富有诗意,每一次跳
跃都引起我离奇的幻想。”他对意大利著名的老悲剧演员杜斯夫人如何处理出场
戏和眼神、手势,都深为叹服,他描述杜斯用眼是“一切人类的智慧与苦痛都在
那一顾盼中流露了出来。”
    后来卓别林在不是练习芭蕾的年龄练习芭蕾,竟也跳得十分好。有些难度动
作如双脚腾空连续击打等,竟能达到舞蹈专业水平。而他在影片中的流浪汉形象,
不管多么引人发笑,只要略一停顿转换,那遭到伤害或不幸之后仍然和善忧郁的
目光,就能使观众潸然泪下……
    1918年卓别林拍了4 部片子(其中一部是为埃山奈公司拍的),《狗的
    生涯》是在他的新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片子。他开始从结构的意义上来构思
一部喜剧片:第一组镜头是失业者夏尔洛,为了争取生存权利在职业介绍所同其
他找职业的人打架的场面。同时,介绍所门外的街上,一群大狗正围住一只衔了
根骨头的小狗在咬。这样,引出了下一组镜头,当受了屈辱又没被介绍职业的夏
尔洛,走出介绍所时,从打架争食的群狗中救出了那条可怜的小狗。接下去的一
组镜头是夏尔洛训练了这条小狗,带着它进行错综复杂的冒险活动,从卖夹肉面
包的商人(卓别林哥哥雪尼饰)等老板眼皮子底下偷东西吃……当来到一家酒店
中准备冒险时,又引出下一组镜头:他看到了一个也过着“狗的生活”的美丽姑
娘(艾娜饰),为生存不得不卖唱,却受到老板欺负。他带着狗智斗老板,救出
姑娘。这又引出了下一组镜头,卖唱的姑娘对夏尔洛产生好感……后来,夏尔洛
与卖唱女战胜了恶霸、老板,并巧妙地从两个窃贼那里偷来一些钱。他们带着狗
来到乡下,结婚安家,自食其力。夏尔洛做了农民,沿着犁沟用手指挖洞播种。
片尾闪出字幕“当梦想成为现实的时候”,夏尔洛与妻子幸福地在一起看着摇篮
:里面是他的那条狗刚生下的几只小狗崽……
    这部3 本的影片不止是结构方面的杰作,他的思想性是有目共睹的。第一次
世界大战自1914年7 月28日爆发以后,开始人们估计它大概几个月后就会结束,
结果整整持续了4 年。真正吃亏的是广大的老百姓和士兵们,千百万人从战壕中、
工厂里、田野里,发出了“我们是人不是狗”的反抗呼声。
    1917年沙皇在俄国被赶下台,法、德的工人、士兵、学生、妇女也在反战,
英、美大罢工的群众也喊出同样的口号。卓别林是在年底构思这部片子,在1918
年初拍摄,4 月开始发行的。
    法国评论家路易。德吕克曾把《狗的生涯》称作电影界的“第一部完整的艺
术作品”。虽不无夸大,但有一定的道理。如片中,夏尔洛与妻子兴奋地笑着俯
身向着摇篮,而摇篮中蠕动着几只可爱的狗崽的镜头,是蒙太奇思维运用得非常
好的镜头。当观众看到前一个镜头时,都认为夏尔洛与姑娘结了婚、播了种,应
收获爱情的结晶——孩子了。摇篮也提示了这个信息,结果呢却是一窝小狗崽。
这个镜头既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暗示出他们自己的孩子睡在摇篮中是迟早的事。
    “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电影艺术家普多夫金语)。“蒙太奇”
    来自法语,借用到电影艺术中即组接、构成的意思。它是电影反映生活与现
实的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
头、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以及电影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电影
获得了自己这个独特的表现方法,才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20世纪上半叶,特别
是在三四十年代,电影形式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对蒙太奇的探索。
    作为最早的探索者之一的卓别林,不仅这部片子中的这个镜头,常被各国电
影教科书作为蒙太奇的典型例子,而且他更早一些的片子中的镜头、场面、段落,
也常被理论家、导演们奉作范本。如在这部片子的前3 年于1915年4 月发行的《
流浪汉》中:第一个镜头:监狱大门外,一个看守出来,在墙上贴了一张通缉令。
下一个镜头:一个瘦高个子的男人在河里游完泳上岸,发现他的衣裤不翼而飞,
放在原地竟是一套囚犯服。第三个镜头:在一个火车站站台上,小个子的流浪汉
穿着一条过于长大的裤子迎面走来……
    世界著名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认为,3 条胶片就把故事的内容讲得那
    么清楚,主要归于卓别林具有的电影的形象化能力。
    卓别林的电影和夏尔洛的命运,牵动着五洲四海观众的视线和心弦,数不清
的信件使他应接不暇。除了赞美、要求签名,求助的借钱的比例也不少。
    对于那些与他童年相仿的穷人、贫民,卓别林并不吝啬,交待秘书妥善处理,
设法满足。
    但在一片颂赞声中,突然出现了不和谐音。有的来信中插着白色的鸡羽毛,
它在英格兰的古老习惯中象征懦怯。于是报界马上有记者附和这种流言,说百万
富翁躲避在美国,不愿为祖国作战,听任英、美士兵在前线流血牺牲云云。另一
些报纸则为他辩护,说他拍电影比当兵更为国所需要。
    实际上,他曾让医生体检过,他们认为他身材矮胖(当时体重116 磅),左
撇子,认为征兵官不会接受他。同时,他在文章中也表过态“我对民主事业的热
爱绝不因保持我的名望而有所减损”。1918年上半年,他应财政部长麦克。阿杜
之邀,同电影艺术家道格拉斯、玛丽。壁克馥两次参加为募集自由公债的义务演
出、演讲,也到过新兵训练营。
    他在每个城市吸引的群众,比当时的威尔逊总统吸引的人还多。在华盛顿演
讲时,他站在陆海军代表们旁边,靠着一个高大英俊的海军军官,他们交谈起来。
卓别林跳上临时搭起的台子,激动地对公众大声疾呼:“……每买一份公债,你
就救活了一个士兵,一个母亲的儿子!就可以早日打胜这一仗!”他过于激动,
结果从台上滑了下来,栽在那位海军军官头上。他就是后来的罗斯福总统,当时
的海军部次长。这次募集公债,卓别林一人完成了数百万。不过,他是为了那些
士兵兄弟,对战争他从来都是反对的,他接下来就拍了《夏尔洛从军记》。当他
把这个想法告诉几个朋友时,大家都摇头,著名导演地秘尔说:“这时候拿战争
开玩笑是危险的呀。”但卓别林欲罢不能,这是他第一次拍战争片。
    有人把这部片子称作是一首“讽刺性的史诗”。夏尔洛是个有家室的人,他
的妻子是个很厉害的人,他带着几个孩子回家去,他刚走到门口,画面上就出现
一个大煎锅,锅子迎头砸在他脑袋上。虽然他妻子没出现在画面上,但绳子上晾
着的肥大如旗帜的女衬衫和母象都能戴的大乳罩,已暗示出她有多么高大……
    不想打仗的夏尔洛终于被征入伍,离开了孩子、妻子到了前线,在残酷的环
境中过战争生活。污水淹了掩蔽部,夏尔洛与耗子、泥泞、寒冷、积水为伴,想
念着厉害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夜不能寐……他利用树干做成伪装,躲在阵地上
执行任务。后来,他在梦境中勇不可挡,消灭了许多“德国鬼子”;并且活捉了
德皇二世、皇太子、德军首领,把他们装进囚车;囚车里还有沙皇、英王、法国
总统……
    第一国家影片公司坚持要求卓别林把协约国(英、俄、法等)的领袖们被装
进囚车的镜头删剪掉。停战后,德国将德皇、皇太子装入囚车的一段也剪了去。
    然而,《夏尔洛从军记》1918年10月20日的献映轰动了全美,它马上发行到
全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1月结束,战俘们尚未交换,各国士兵在陆续撤回本
土。因此,它成了交战双方的士兵们最爱看的一部电影。
    《夏尔洛从军记》的拍摄时间长,成本也高,超出了预算。卓别林想要第一
国家影片公司给他补助一些额外开销,以便他下一部能拍出更好的影片,他一心
想的就是这点。并且由于他的加盟,第一国家影片公司生意非常
    兴隆,除了日进斗金外,还吸引了其他影星、制片人,他们的片子容易拍、
成本低、票房价值低,但每部片子要给他们25万,外加50%的红利。
    他向第一国家影片公司的董事们提出他的合理要求,说:“我要求加钱只是
为了保持我的作品的水平”,但对方拒绝了。当时电影业开了一次会,雪尼风闻
到一个信息,即所有的电影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