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姑娘。他受到大街上小孩们的嘲笑和戏弄。卖花姑娘觉得这流浪汉有几分可笑,
对他那样看她有几分不快,但她还是同情地施舍零钱给他。
查理不要,但未告诉自己就是她的恩人。他准备转身离去时,姑娘送给他一
束花,接触到查理的手。她感到它很熟悉,于是像以前那样凭手的触摩,终于回
忆起这位流浪汉就是好心肠的恩人。她很激动,但又怅然若失,流浪汉毕竟不是
她曾寄予幻想的富翁。
“原来是你!”查理憨厚地咬着手指甲点点头,这个外表卑微、总不走运而
内心纯洁、不求回报的男子,睁大忧郁、善良的眼睛,露出了使观众看了想流泪
的复杂微笑……
《城市之光》从1930年到1931年拍了一年多时间,当然也遇到几个困难。自
从有声电影问世了3 年后,一般演员几乎都忘记了怎样演哑剧,他们一心只在对
白,顾不到动作与时间的配合。再就是拍片前为挑选一个既要装得像盲人、但又
不致损及美感的女主角,卓别林就费了不少功夫。当时有许多姑娘自荐来演这个
角色,但她们头抬得高高、翻露出眼白,只这一下就通不过了。
有一天,卓别林经过圣莫尼卡海滩,有很多穿泳衣的姑娘在那儿拍电影。
其中有一个向他挥手:“我什么时候可以给你拍电影呀?”这个叫弗吉尼亚。
彻里尔的漂亮姑娘,他以前见过。因此,在他对几个女演员试过镜头仍不满意时,
就把弗吉尼亚叫了来。他教她睁着眼要向自己内心里看,而不是看见与自己面对
面的人。后来,弗吉尼亚果然能按导演的要求,扮好了这个着重表现心灵,而表
情动作像个盲人的卖花女。
卓别林的刻意求工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流浪汉从汽车中出来,盲女以
为他是富翁这一场,在银幕上只放映了75秒钟。但为了拍好它,总共花费了7 天
时间,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拍,直到它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为止。在捷克斯洛伐克记
者基许所写的《基许很荣幸地向您介绍美国天堂》一书中,很生动地回忆了在卓
别林制片厂观看《城市之光》试拍片片头部分的放映:样片试映完毕,放映间灯
光复明。卓别林对基许提出一个问题:“您可不可以跟我谈谈,您在银幕上看到
了些什么?”基许回答说:“当然,我很愿意谈,一个女郎在街上卖花,这时查
理走了过去,……女郎问他要不要买……”“等一等,等一等,你漏掉了一点东
西。”卓别林用一种锐利但近似哀求的眼光,看着基许和他的同伴辛克莱:“要
知道,这时候有一辆汽车开过来了!”
基许说:“当然啰,有辆汽车开过来了,一位先生下了车,走过查理身边,
查理向平常一样跟他打了招呼。”卓别林又问:“汽车后来又怎么样呢?”
“不知道。”接着说,辛克莱补充:“我似乎觉得,汽车往前开走了。”
“完了完了!”卓别林喃喃地嘟哝:“这下子全糟了。”他的助手们情绪也很懊
丧。
基许又谈到:“女郎送给查理一支花,这花掉在地上……这时查理才发现女
郎的眼睛是瞎的……他买了一朵就走远了……后来他悄悄踮起脚回来,
后来又买了一朵花。女郎想把花别在他身上,在他的衣扣眼上摸到刚才卖给
他的那朵。她渐渐明白,这个人是专门为了她的缘故才回来的……“
“还有呢?”卓别林问,“……他爱上了……”,“谁?”“查理。”
“完了完了!”卓别林绝望地用双手捂住了脸。……怎么回事?偶然来参观
一次的外国人,没有办法能够了解他的这场戏,它的独创手法,这该有多糟!
啊!这岂是一场随意插入的戏。……大街,一条漂亮的大街,第一位买主先
生和他的太太似乎就是这条漂亮大街的象征。由汽车里下来了这位先生,盲女把
他当作已经买了她一朵花的人,而且认为是因为她的缘故又回来一次,在所有这
段时间里,这一点我们根本没有发现……汽车一直停在大街拐角的地方。
正当卖花女郎接受查理的请求,把第二朵花别上他的衣襟时,那位先生回来
了,并且坐上了汽车。女郎对他,对这个有汽车的有钱人的爱,查理应该是看出
了这场误会,而且在整个影片当中,假扮了这个受到爱慕的有钱人。……可是,
如果观众不能察觉到这场悲剧性的误会……那么影片就搞糟了。
卓别林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应该全部从头做起。”于是,“严肃的、艰苦
的、费神的工作就开始了……”
正如基许所说,卓别林花了那么长的时候,提出又否定了好几个方案,一再
修改和试拍这场戏,一直到每个观众都把它看得一清二楚为止。
电影导演亚历山大洛夫1944年回忆卓别林的创作态度和艺术观时,也举他在
拍《城市之光》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我很幸运地在好莱坞参观过拍摄《城市之
光》的工作,看到卓别林如何给这个影片拍一场引人发笑的戏。流浪汉查理挣到
了钱以后,就到自己所爱的盲女家中去,他在路上碰到一个乞丐,这不是一个普
通的、平常的乞丐,而是一个特别的、拿着机器的乞丐:坐在人行道上,手里拿
着一个镍制的小钱柜,每次得到施舍时,都打出一张收据交给施主。流浪汉对于
这种玩艺儿很感兴趣,特别喜欢钱柜里发出的铿锵声音。于是,就一个接一个地
把自己的硬币全都给了乞丐,当他一个钱也不剩的时候,手里就换成了一大把收
据了。”
在拍摄的时候,周围观看的人全都很喜欢这场戏。在试映厅里,大家看到卓
别林采取了这段已经拍好的材料,都为这一片段俏皮而出色的戏感到高兴。可是,
《城市之光》拍好之后,这一场戏并没有出现。卓别林对我解释说:“这种场面
在别的影片中有存在的权力,可是,我所追求的是另外一种效果。这场戏的效果
是以机器的特殊效果为基础的,而我认为艺术中主要的东西还是人。‘”
拍完后,卓别林又自己作曲,用富有浪漫色彩的优美音乐来衬托流浪汉的个
性。有人曾问他这是喜剧片,为什么不配滑稽有趣的曲子?他解释说,“我不要
音乐喧宾夺主,我要它优美悦耳地配合着表达感情。一部艺术作品,如果感情没
表达出来,它就是不完整的。”给前几部片子配过音乐后,这位会弹钢琴、拉提
琴的演员已成内行。他主持了50个人的交响乐队来演奏自己谱写的乐曲,那场面、
气势颇为壮观。
影片基本制作好,他整整花费了2 年时间和200 万美元。由于他急于想知道
此时他的无声片的效果如何,没有声张就在一家戏院试片。
那晚戏院一半位子空着,一半的观众是去看戏的,没想到是看一部无声笑片。
因此,电影放映了一半时,他们才从迷茫中醒过神来,发出一些轻微
的笑声。电影还没放完,有几个出去了,虽然他们是去赶车的。结束后,戏
院经理笑着对卓别林说:“查理,影片十分精彩。”但又暧昧地冒出一句:“下
一次,我想看到一部有声的,查理,全世界的观众都在等着啦。”卓别林勉强挤
出了笑容,心中思忖,难道这么多时间和金钱都白白地扔了?
他的副导演、秘书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戏院外等着他。一向严肃的里夫
斯经理轻松地对他说:“我认为它挺不错,要知道……”要知道些什么呢?如果
戏院是满座,还是影片有几处要修改?大家想了一会儿,才省悟到,直到现在还
没为这部影片作宣传推销工作。因为联美公司经理乔。申克曾警告过卓别林:
“现在已不比放映《淘金记》啦。”曾对他每一部新片都很感兴趣的影院老板们,
见他坚持不拍有声片,对他已不那么热心了。一般的电影院已不准备给他以前那
么高的待遇,轮流上映的大电影院网也对他抱着观望态度,和他保持着相当距离。
而最大的电影市场纽约方面通知他纽约所有的电影院都已被预定,他要放映
新片只能排队等候下去。人们都慌了神,但卓别林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劝大家不
要太着急。他希望自己的名字仍然具有票房价值,只要有了对策就好办。
卓别林把工作人员派去纽约,跑遍这个国际大都会,只有一家不适合放映电
影的戏院可以租借。人们都认为在这家叫科汉的戏院,放电影是赔钱的,而且戏
院里一无所有,放映员、引座员、出纳员,连经理也没有。台上台下的工作人员,
电灯招牌广告费用,一切都要自己筹备。老板见是卓别林的公司上门,还狮子大
开口,每周索要租金7000元,并保证连租8 周。卓别林横下一条心,拍板答应苛
刻的条件。
这时里夫斯在洛杉矶市区,找到了一家刚落成的新电影院,谈妥在那里举行
首映。首映那天,正好爱因斯坦夫妇在洛杉矶,于是卓别林把他们请到贝弗利山,
在自己的别墅共进晚餐,然后驱车去市内。他没料到的是,那家新影院附近几条
街都是人,拥挤的观众把影院附近商店橱窗玻璃都挤碎了,警察局派出了警车、
救护车。卓别林和爱因斯坦夫妇在一队警察的护卫下,才挤进了新影院的休息室。
这家新影院造得豪华,但老板还不懂放映电影。在卓别林的工作人员的指导
下,电影开始了。第一个镜头终于出现,经历了多少次大场面的卓别林,此时禁
不住急促的心跳……观众们发出了笑声,大笑不止,卓别林此时却只想到哭,他
抓住观众啦!一切担心和疑虑都烟消云散。
突然,银幕上的影像在一片笑声中消失。影院里灯光齐明,麦克风里传出一
个不协调的声音:“先生们,女士们,在继续放映这部精彩的笑片之前,谨让我
占用诸位5 分钟时间,介绍一下这个美丽新影院的优点……”卓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