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后自汗 肾 鼻衄 肺
破伤风 肝 肢节肿疼 肾肝
腿膝肿痛 胃 耳聋 肾
手足麻 胆 吹奶 胃
洗头风 膀胱 手足挛 肝肾
产后恶风 肾
上件病证,申脉悉主之。先取申脉,后取后溪。
列缺穴,主治三十一证∶
寒痛泄泻 脾
妇人血积或败血 肝
咽喉肿痛 胃
死胎不出及衣不下 肝
牙齿肿痛 胃大肠
小肠气撮痛 小肠
胁癖痛 肝肺
吐唾脓血 肺
咳嗽寒痰 肺
气 胃
食噎不下 胃
脐腹撮痛 脾
心腹痛 脾
肠鸣下痢 大肠
痔痒痛漏血 大肠
腹痛泻痢 脾
产后腰痛 肾肝
产后发狂 心
产后不语 心包络
米谷不化 脾肾
男子酒癖 胃肝
乳痈肿痛 胃
妇人血块 肝肾
温疟不瘥 胆
吐逆不止 脾胃
小便下血 小肠
小便不通 膀胱
大便闭塞 大肠
大便脓血 大肠
胸膈痛痞 心胃
诸积聚脓痰膈 心胃
上件病证,列缺悉主之。先取列缺,后取照海。
照海二穴,主治二十九证∶
喉咙闭塞 胃
小腹冷痛 肾肝
小便淋涩并不通 膀胱
妇人血晕 肺肾
膀胱气痛 膀胱
胎衣不下 肾
脐腹痛 脾
小腹胀满 小肠
肠癖下血 大肠
饮食不纳反胃吐食 胃
男子癖并酒积 肺肝
肠鸣下痢腹痛 大肠
中满不快 胃
食不化 胃
妇人血积 肾主心
儿枕痛 胃肝
难产 肾肝
泄泻 脾
呕吐 胃
酒疾 脾
气 胃
气块 脾肝肾
酒痹 胃肝
气膈 心主
大便不通 大肠
食劳黄 脾胃
肠风痒 大肠
癖痛 肝肺
足热厥 心主
上件病证,照海悉主之。先取照海,后取列缺。
上法先刺主证之穴,随病左右上下所在取之,仍循扪导引,按法祛除,如病未已,必求
合穴,未已,则求之须要停针待气,使上下相接,快然失其所苦,而后出针。
真言补泻手法
属性:补法∶
左手掐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针入透于腠理,令病患吹气一口,随吹
分寸,待针头沉紧时,转针头以手循扪,觉气至,却回针头向下,觉针头沉紧,令病患吹气
一口,随吸出针乃闭其穴(谓一手急然孔是也。)虚羸气弱痒麻者补之。
泻法∶
左手掐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针入腠理,复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气
至分寸,觉针沉紧,转针头向病所,觉气至病退,便转针头向下,以手循扪,觉针沉闷,令
病患吹气一口,随吹气一口,徐出其针不闭其穴,命之曰泻。丰肥坚硬疼痛者泻之。
x素问泻必用方补必用员x
夫泻必用方,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
及复后其方吸而转针,及复后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
夫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行谓行不宣之气,移谓移未复之脉。故刺必中其荣
,及复后吸而推针至血,故员与方非针也。余不知圣人之意,请后之明达之士详究焉。
x春夏刺浅秋冬刺深x
《内经》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正其理,无是其道。然春夏为阳,其气在外,人气亦
浮,凡刺者,故浅取之。秋冬为阴,其气在内,人气在脏,凡刺者,故当深取之。又言∶春夏
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秋冬各致一阳者,谓春夏为阳,谓阴所养,故刺之各致一阴。秋
冬为阴,谓阳所养,故刺之各致一阳。春夏温必致一阴者,谓下针深刺至肾肝之部,得其气
针便出之,是
以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谓下针浅刺至心肺之部,得气推而内之良久出针,是
推内之阳也。故《素问》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
x呼吸补泻x
补泻者,言呼吸出内以为其法。然补之时,从卫取气也。取者,言其有也。《素问》曰∶必
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弩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别其门,以闭其神
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贵宾,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
,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是取其气而不令气大
出也。当泻之时,从荣置气也,置其气而不用也。故《素问》曰∶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
以久留,无令邪有。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泻者,是置其气而不用也。若阳气不足,而阴血有余者,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血不
足而阳气有余者,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以此则阴阳调和,荣卫自然通行,此为针之要也。
x寒热补泻x
假令补冷,先令病患咳嗽一声,得入腠理。复令病患吹气一口,随吹下针,至六七分,
肾肝之部,停针。徐徐良久复退针一豆许,乃捻针,问病患觉热否?然后针至三四分,及心肺
之部,又令病患吸气内针,捻针,使气下行至病所。却外捻针,使气上行,直达所针穴一二
寸,乃吸而外捻针出,以手速按其穴,此为补。
夫病后热者,治之以寒也何如?须其寒者,先刺入肠之分,后得气推内至阴之分。复令病患
地气入而天气出,谨按生成之息数足,其病患自觉清凉矣。夫病恶寒者,治之以热也何如?
须其热者,先刺入阴之分,后得气徐引针,至阳之分,复令病患天气入而地气出,亦谨按生
成之息数足,其病患自觉知暖矣。
x生成数法x(生五加)
冷补之时,使气至病,更用生成之息数,令病患鼻中吸气出,自觉热矣。
当热泻之时,使气至病,更用生成之息数,令病患鼻中出气,口中吸气,按所病脏腑之
数,自觉清凉矣。
x手指补泻x
经云∶凡补泻,非必呼吸出内,而在乎手指何谓也。故动、摇、进、退、搓、盘、弹、
捻、循、扪、摄、按、爪、切者是也。今略备于后∶
动∶动者,如气不行,将针伸提而已。
退∶退者,为补泻欲出针时,各先退针一豆许,然后却留针,方可出之,此为退也。
搓∶搓者,凡令人觉热,向外针似搓线之貌,勿转太紧。治寒而里卧针,根据前转法,以为搓也。
进∶进者,凡不得气,男外女内者,及春夏秋冬各有进退之理,此之为进也。
盘∶盘者,为如针腹部,于穴内轻盘摇而已,为盘之也。
摇∶摇者,凡泻时,欲出针,必须动摇而出者是也。
弹∶弹者,凡补时,可用大指甲轻弹针,使气疾行也。如泻,不可用也。
捻∶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识乎左右也,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
循∶循者,凡下针于属部分经络之处,用手上下循之,使气血往来而已是也。经云∶推之则行,引之则止。
扪∶扪者,凡补时,用手扪闭其穴是也。
摄∶摄者,下针如气涩滞,随经络上,用大指甲上下切其气血,自得通行也。
按∶按者,以手捻针无得进退,如按切之状是也。
爪∶爪者,凡下针用手指作力置针,有准也。
切∶切者,凡欲下针,必先用大指甲左右于穴切之,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是不伤荣卫故也。
x迎随补泻x
经云∶东方实而西方虚,泻南方而补北方,何谓也?此实母泻子之法,非只刺一经而已
。假令肝木之病实,泻心火之子,补肾水之母,其肝经自得其平矣。五脏皆仿此而行之。
夫妇配合
属性: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阴日阴时则当刺阴干,阳日阳时则当刺阳干,故阴阳者气血也。
阴日血先气后,阳日气先血后。经云∶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故阴日虽遇阳时,刺阴干者何
也?盖阴日血先行引气,后随血入脉中而行,此为妇有气,夫往从之者,故阴干是也。故阳
日虽遇阴时,刺阳干者何也?盖阳日气先行引血,后随气流注在脉外而行,此为夫有气,妇
往从之者,故阳干是也,如斯之论,此之谓也。
古法流注
属性:经云∶其气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
太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注还于手太阴。如环无端,周流不息,
昼夜行流,与天同度。此法如气血所王之经络,于一经中井荥俞经合,迎随而补泻之。亦用
东方实而西方虚,泻南方而补北方是也。
杂忌法
属性:杂忌法有数端。经云∶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于至巧;气血羸劣者,不可刺;久病笃危者,
不可刺;大寒大热、大风大雨、大饥大饱、大醉大劳,皆不可刺。然大寒无刺,令病患于无风
暖室中,啜以粥食,饮以醪酪,令病患无畏寒气,候气血调匀,然后可刺。如此刺之,无疾
不愈。余皆仿此而行之。经云∶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混混之脉,无刺 之热,此之谓也。
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序
属性:经曰∶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始居于叶蛰之宫。从其宫数所在,日徙一处,至九日复
一。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此乃太一日游之法也。其旨甚明,别无所隐。奈行针之士,无
有知者,纵有知者,秘而不传,致使圣人之法,罕行于世,良可叹也。仆虽非医流,平昔尝
留心于医,言之闻之彻知其详。知而不述岂仁乎?辄以短见,遂将逐节太一所直之日,编次
成图。其图如目,入节得主之日,从其宫至所在之处,首一终九,日徙一宫,至九日复反于
一。周而复始,如是次而行之。计每宫各得五日,九之则一节之日悉备。今一一条次,备细
具于逐宫之内,使观者临图,即见逐节太一所直之日在何宫内,乃知人之身体所忌之处,庶
得行针之士,知而避之,俾人无忤犯太一之凶,
此仆之本意也。仆诚非沽名者,以年齿衰朽,恐身殁之后,圣人之法湮没于世,故编此图,
发明厥旨,命工镌石传其不朽,贵得其造与时偕行焉,览者勿以自炫见谓。曾
人走丙子岁上元日,平水闭邪 叟述。
冬至叶蛰宫说
属性:冬至叶蛰宫图按周身立法,取九宫方位。离为上部,中州为中部,坎为下部,巽坤为二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