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63-媒介与权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私人关系起了作用。1961年美国有影响的报纸不会向美国外交政策提出哪怕微小的挑战,即便换一个政府日子也可能同样好过。但是,肯尼迪本人确实影响了局势。重要的是肯尼迪在和出版商、记者的交往中深得人心,他很容易使新闻记者相信他的善良愿望。他的魅力和才智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好处,记者甚至不相信事件的本身,当时重要的记者无法相信人品高尚的肯尼迪会将美国引入黑暗的歧途。他们认为可能他只是在某些问题上不够坦率,也可能是因为政府机器过于强大。所以,《邮报》在猪湾事件时,对这场灾难中的严重事实以及政府机构的部分失控未持批评态度。原因之一是《邮报》编辑和政府关系过于亲密。    
    在纽约,猪湾事件引起了骚动,纽约距华盛顿有二百英里之遥,对华盛顿的名声和权力的敬畏感较弱,在纽约并非人人恐慑于格雷厄姆和肯尼迪之间的亲密关系。事实上,对《新闻周刊》的中层编辑来说,引起麻烦的不仅是肯尼迪和格雷厄姆的友情,还有布拉德利和总统的亲善。布拉德利在购买《新闻周刊》中得到的实惠不仅是牵线人的费用和投放股票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新闻周刊》驻华盛顿的办事处,当然,不管怎样他也可能靠自己的功业获得这个利益。不过,布拉德利在事业上的进展好像总是比大多数同类人更快、更容易得手。用他的朋友阿特•;布赫瓦尔德不朽的话来说,他在教会和哈佛大学的大量批评之中纵横捭阖,不断崛起。1957年他从巴黎回到华盛顿,住进乔治敦的P大街。在同一街区,隔四幢房子,住着杰克•;肯尼迪,当时,他正在准备总统竞选,他们之间的友谊迅速发展起来。肯尼迪很喜欢和英国新教徒的美国高级后裔在一起,而杰姬在华盛顿深感孤独和不快,她很喜欢安托瓦尼特•;布拉德利(Antoinette Bradlee)。(“你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有一次她直率地问托妮[2]。)杰克•;肯尼迪同样非常喜欢托妮•;布拉德利。〔“噢,杰克,”布拉德利在他的著作《和肯尼迪的谈话录》(Conversations With Kennedy)中引用杰姬的话,“你老是说托妮是你的理想人物。”总统回答道:“是的,不错。”过了一会又说:“杰奎琳(Jacqueline),你是我的理想人物。”〕在这些关系中有些蹊跷,显然托妮•;布拉德利不知道肯尼迪和他离了婚的妹妹玛丽•;平肖•;迈耶(Mary Pinchot Meyer)有一段很长的艳史。除此之外,他俩的关系和谐而迷人。布拉德利在许多方面和肯尼迪惊人的相似,他们的价值观念,他们的劲头和魅力都属同一类型。如果布拉德利从政,他就是肯尼迪,如果肯尼迪成为记者,会是布拉德利。〔布拉德利的第一本书叫《特殊的风雅》(That Special Grace)是论述肯尼迪风格的。〕他们的关系中有一点趋炎附势之感,肯尼迪夫妇进入白宫后,晚上常常邀请政界人士看电影(人们认为此举实属多余,既要招待人,又不和人谈话,用杰姬的话来说,“我们的时间其实只有十五分钟”),人们分手后,肯尼迪便和布拉德利一起共享便宴。


第二部(三)菲尔•;格雷厄姆之死(五)

    一个关系,三种目的    
    在《新闻周刊》和规模更大,资金更为雄厚的《时代》杂志斗争时,这种关系确实了不起,给人得天独厚之感。不过,情况并不完全如此;肯尼迪一如既往,冷静从事,虽然他经常在公开场合和布拉德利见面,向他提供可靠的消息渠道,但是,肯尼迪也同样确保暗中怀有敌意的《时代》杂志的休•;赛迪的新闻渠道,如果这种渠道不超过其他刊物,起码也与它们相当,实际上,布拉德利在新闻上很少有明显领先于赛迪的胜利。肯尼迪可以不断在布拉德利面前抱怨卢斯和他的出版物,骂他们是杂种,但他很少让布拉德利处于领先地位。在这种格局中,有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视觉效果,一种小花招。1960年,肯尼迪获西弗吉尼亚预选胜利之夜,在华盛顿布拉德利和他呆在一起,并应总统之约和他一起于当晚飞抵查尔斯顿,为的是让赛迪看见他紧随总统走下飞机。    
    全国对肯尼迪夫妇的兴趣极大,所以《新闻周刊》上层人物喜欢布拉德利的这个关系,杂志报道的最后定稿在星期五,届时,人人静候,直到最后布拉德利打来电话,告诉他们一位高级消息源所说的话,他不用提名,人人清楚此人是谁,他是总统本人。如果布拉德利说出了名字倒显出了冷漠。深入内幕,得到内幕消息能给人奇异的感觉。《新闻周刊》有了布拉德利就能打通关节:《新闻周刊》知道肯尼迪早餐的菜谱。肯尼迪在利用布拉德利,他的目的是建立联系《新闻周刊》的直接通道,布拉德利也在利用肯尼迪,与一位冉冉上升的政治家建立直接联系对他的事业有益而无害。同样,《新闻周刊》也在利用他俩的关系,目的就是缩小和《时代》杂志的差距。星移斗转,社会将进入另一个时代,那时,新闻记者将更严格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道德标准,那时,肯尼迪和格雷厄姆以及布拉德利的关系就会产生难堪和不安。(事实也确是如此,布拉德利写了一本有关那个时代的书,该书无益于他的名声,出版之时又正值理查德•;尼克松下台,而他的报纸又在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朋友在解释他写书的目的时说,该书是为了告诫年轻的记者不要重蹈覆辙。)不过,当时《新闻周刊》的行政人员喜欢这种关系。他们有一种感觉:国家有了新的领导,新的工作风格。新的领导,新的风格有利于《新闻周刊》,而不利于《时代》杂志。    
    到1961年底,菲尔•;格雷厄姆已是病入膏肓的人了。抑郁期更加消沉、可怕,狂躁期更加狂乱,自制力越来越小。他清楚自己的病情,在生命的最后年月里,他三次进精神病院,两次都是自己提出来的。在忧郁的日子里,他日益频繁地告诉朋友自己所面对的选择:或者自杀,或者作为一个疯癫病人活下去。他在公共场合的举止越来越乖戾古怪。肯尼迪请他主持一次通讯卫星公司董事会,好好的会议竟让他与一位律师的拳头打断。他给约翰逊,也给肯尼迪打电话,无休止的高谈阔论。约翰逊一开始不知道他的病情,对他的讲话大为不解,问道:“菲尔怎么了,好像他变了个人。”随着病情的加重,格雷厄姆开始奚落约翰逊。“林登,你永远也成不了总统。”他说,“你这就到顶了。你只能是一名副总统。”约翰逊对自己新的形象尚缺乏可靠感,眼前格雷厄姆的冷酷大大伤害了他,他从此与格雷厄姆绝交。肯尼迪试图保持住他们的友谊。一次他将拇指和食指靠拢,对布拉德利说:“菲尔身上理性和非理性的界限正在消失。”格雷厄姆有时会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过白宫的卫兵到肯尼迪的办公室。有一次他在电话上严斥肯尼迪,总统试图让他安静下来。但是,格雷厄姆吼道:“你是否明白在和谁说话?”“我明白,这不是我喜欢和尊敬的菲尔•;格雷厄姆。”肯尼迪回答。格雷厄姆在《邮报》上看见一幅照片,一个专栏作家陪同凯出席一次义演,作家本人清白无瑕,他却千方百计将他解雇;同时他自己的外遇却不断增加,行为有失检点。他奔波于欧洲,为《新闻周刊》招聘通讯记者,向人许诺提升和调动,最后,奥兹•;埃利奥特终于打电话告诉他,杂志完全乱了套,如果格雷厄姆再不住手,他不得不自己确定一位新编辑。“奥斯本,老伙计,”格雷厄姆回答说,“我爱你。”这样一来又完全解除了埃利奥特的武装。    
    在最后一年里,他一直打算解雇《邮报》编辑拉斯•;威金斯和总编辑阿尔•;弗兰德利,有一次,他恳求肯尼迪替他解雇威金斯。1962年至1963年,在纽约报界罢工期间,他插足其间,自任谈判人,大大触怒了其他出版商。不久,他又很快倾心于印刷工会领袖伯特•;鲍尔斯(Bert Powers),这更激怒了出版商们。他强迫弗兰德利出马写一篇鲍尔斯的报道,并许诺,如果文章中,鲍尔斯的楚楚动人的形象不像是格雷厄姆的看法,那他将为弗兰德利买一辆轿车。他对弗兰德利的文章并不完全满意,他自己起草了一篇有关罢工的社论。威金斯认为文章完全一边倒,拒绝见报,他对格雷厄姆说如果刊登这篇文章他就退出报纸。格雷厄姆收回文章,但从此以后他就将威金斯当做主要的出气筒,并做出安排准备把他撵走。格雷厄姆打算让弗兰德利取代威金斯(两人是密友)。弗兰德利认为格雷厄姆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他不如威金斯,他比威金斯更加随和。现在对他们两人来说都是艰难时刻,他们一方面要对付、另一方面又要保护这位他们爱戴的人;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出版报纸,另一方面又要千方百计守住各自的位置。


第二部(三)菲尔•;格雷厄姆之死(六)

    女婿情绪引爆疯狂行为    
    还有一件事非常清楚,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的疾病产生的主要起因是围绕他的女婿身份的。他老是谈论这件事,老是和那些将成就归结于他自身的人们谈论不休,话里充满了苦涩。他转而攻击已于1959年去世的尤金•;迈耶,他开始在朋友面前滔滔不绝地把迈耶指责为邪恶的人。他或者把迈耶称做犹太鬼——话里充满了恶毒的反犹太倾向,或者疯狂地向人们张扬,说他们与迈耶之间毫无共同之处,因为迈耶本人反犹太,他在联合化学公司从不雇用犹太人。他说,迈耶一文不值,在他格雷厄姆接手之前,《邮报》糟糕透顶,是他使该报获得成功,而人们对他毫无感激之情,在他们身上根本不存在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