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运筹帷幄--诸葛亮兵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人心服。行赏只能按功而论,任用有用之才。秦王府的人虽是我的旧部,但有的人却
缺德少才,只会空发怨言,这哪是治国安邦的大计呢?”
  听了李世民的一番言辞,众将心悦诚服,纷纷说:“陛下如此大公无私,对至亲的
叔父和旧部没有一点私心,我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一点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唯有尽
力报效国家了。”
将  弊
  原文
  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
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译文
  身为将帅有八种弊病,是将帅用兵的大忌:一是对财、物的需求永远不满足,贪得
无厌;二是对贤德有才能的人妒嫉强烈;三是听信谗信,亲近能说会道、巧言谄媚的小
人;四是只能分析敌情,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五是遇事犹豫不决;六是沉迷于
酒色而不能自拔;七是为人虚伪奸诈而自己又胆怯懦弱;八是狡猾巧辨而又傲慢无礼,
不按制度办事。
  解析
  本篇文章指出了为将之人应该力戒的“八弊”。这“八弊”和《孙膑兵法》提的
“十五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更概括,更精炼突出,是对孙子兵法的继承和发展。
  这“八弊”切中要害,当将之人,以至于任何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应把诸葛亮
提的“八弊”引为警钟、戒律。这八弊中的任何一弊都是为害极大的毛病,犯了任何一
弊都会导致失败,甚至全军覆没,而个人则会身败名裂,直至送掉性命。
  拓例
  宋太宗诫吏慎刑
  古时候,由于法律允许体罚,刑讯往往成为主要的取供手段。“捶楚之下,何求而
不得”,办案人过于依赖刑讯的结果,致使冤、假、错案层出不穷。一些明智的统治者,
意识到了滥施刑罚的危害,便想出各种办法,力图杜绝执法官吏的枉法事件。据《宋史
·太宗本纪》记载,宋太宗赵光义曾经设计警告下级办案官吏,用活生生的事实,说明
滥用酷刑的危害和慎刑的必要。
  宋代太国兴平年间,京都汴梁街头有许多乞丐,他们往往肆意胡为,成了民间的祸
患。一次,一名恶丐到一家大户门前,索要赏钱,态度十分强横。由于要求未能满足,
便开始大吵大嚷,骂不绝口,围观的人很多,大家都有些愤愤不平。因为怕恶丐邀集同
伙进行报复,众人都敢怒不敢言。就在这时,从人群后面走过来一名军官,见此情景怒
不可遏,从人丛中跳出来,抽出佩刀,挥手将恶丐刺死。杀人之后,军官便将刀放在地
上,若无其事地走了。在场的众人见此人这样凶猛,谁也不敢上前捉拿。
  街上巡逻的士卒将此事报告官府,官府没法抓到杀人凶手,就判定大户犯了杀人罪,
将军官留下的那把刀作为脏物,连同人犯的口供收录在案。后来,这件案子被报到朝廷,
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审理,问罪犯说:“你服罪吗?”罪犯说:“我服罪。”宋太宗要来
杀人凶刀,拿到办案的官吏面前,对官吏说:“这是我的刀,那人也是我杀的,你为什
么冤枉好人呢?由此可知,重刑之下,哪有不屈打成招的?看来制造冤狱,不一定在大
乱之世啊。”于是下令释放那个大户,并告谕执法衙门:“从今天起,再审案子,务必
慎重,切不可乱来。”
将  志
  原文
  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缺,任重则危。故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
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
  译文
  兵器是一种凶器,统兵为将是一种重大的责任。兵器刚硬,容易缺损,将领任务重
大所以有风险。因此,真正的将帅不以自己的部队强大有威势做靠山,当他受到君主的
宠爱时不得意忘形,当他受到别人的诽谤污辱时,也不惧怕、退缩,看到利益时不起贪
念,见到美女时更不心生邪念,只知全心全意,保家卫国,以身殉职。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将领的修养。文章开门见山,以兵器作比喻,提出“器刚则欠”的
论点,说明担负重任的将领,必须戒骄戒躁的道理。为免于“欠”,即免招“损”,为
将之人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为此,诸葛亮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禁戒,即不恃强,不怙势,
不恃宠,不惧辱,不贪利,不贪淫,而要求将领之志“以身殉国,一意而已”。
  诸葛亮这个标准相当高,按我们现代的话说就是要做到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把自己
的一切奉献给人民,奉献给国家。但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身负重任的人,必须有这
样的品德修养,才能不辜负委以重托的人。
  诸葛亮自身足为典范,他一生谨慎,忠心耿耿,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受到后人钦敬效法,流芳千古。
  拓例
  郭子仪示以无私
  唐末藩镇割据,君臣互相猜忌,文臣武将皆感自危,甚至连私下的交往都深觉恐惧。
一些人为怕引起别人的怀疑,恨不得一入深宅,便与世隔绝,和谁也不相往来。在众臣
子中,唯有汾阳王郭子仪与众不同。郭府每天大门敞开,任人出入,他竟不闻不问。
  有一次,他麾下一将军离京赴职,前来告辞,看见他在夫人和孩子面前,有如仆人
一样随便,甚感惊讶。郭子仪的儿子们也觉得父亲做的太过分了,劝他说:“您功业显
赫,但不尊重自己,不管贵贱都随便进入你的卧室。古代的圣人和权臣也不会这样做。”
郭子仪笑着对儿子说:“你们怎么知道我的用意。我有马500匹,部属仆从千人。如
果我一向修筑高墙,关闭门户,和朝廷内外不相往来,倘若与人结下私怨,再有嫉贤妒
能之人挑唆,那我们全家的大祸也就不远了。现在我坦荡无邪,四门洞开,纵有人谗言
污我,也找不到借口加害。”
  郭子仪不但在家中如此,在朝中也处处表现得坦荡无私。鱼朝恩曾请他同游,有人
告诉郭子仪,说鱼朝恩准备害他。当时有将士三百,纷纷要求随同保护。但郭子仪临行
时,却只带几名家僮。鱼朝恩感到奇怪,郭子仪便以实言相告。鱼朝恩抚胸流涕,惶恐
地说:“像郭公这样的长者,谁还能怀疑呢!”
  郭子仪开门揖客对人不防,对一切都不存戒心的做法,果然令唐代宗非常钦佩,对
他深信不疑。
将  善
  原文
  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
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胃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
  译文
  对将帅的军事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五善四欲”。五善是指:擅长察晓敌人的兵力部
署,擅长正确地判断进攻和撤退的时机,擅长了解交战双方的国力虚实,擅长利用对自
己一方有利的时机,擅长利用山川地形的崎岖险阻。四欲是指:作战时出奇制胜,谋划
要周密,人多事繁,追求文静稳重,保持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抗战。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将领素养。文章采用直述方法,直截了当,明确具体地提出了五善
四欲的要求。其中“五善”是对将领军事素养方面和知识才能上的要求,而“四欲”则
是在指挥才能和修养上的要求。
  这些要求对一员优秀将领来说,不算荷求,只有做到“五善”和“四欲”,才能指
挥自如,战无不胜。诸葛亮效力的蜀国,是三国中最弱的一方,他却能左右三国形势,
让蜀国屹立不动,正是由于他做到了“五善”、“四欲”,而能屡战屡胜,甚至败中求
胜。
  当然,真正做到“五善”、“四欲”很不容易,必须博学多识,肯于研究,善于总
结,注重修养。要想成为一员杰出将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却是非做到不可。有志者
应以此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磨砺自己。
  拓例
  吕蒙读书献妙计
  三国时代,吴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将军,名叫吕蒙。他出身行伍,没有机会读书习字,
幼时家境贫寒,除了苦练武功之外,没有接触到诸子百家的著作。
  有一天,吴主孙权把吕蒙请来,关心地对他说:“如今你是朝廷既有名望又有权势
的人,不能没有知识呀,只讲武战是不够的,应该多读点书,增加一些见识,才不负众
望哟!”
  吕蒙窘迫地辩解说:“我整日在军营里忙碌,有处理不完的军务,哪里还有空看书
呢?”
  “不对呀,”孙权耐心地开导他,“以军务忙为借口就不读书是说不过去的,我难
道不忙吗?朝廷上下,内政外交,哪一项不让我操心,但我还是抽出时间来读书。当然
我也不是叫你整日埋头在书籍里,不问军务,而只是想让你看看前人留下的经验,扩大
些眼界,充实一下自己,这样对你日后领导军队是极有益处的……”
  “您说得对,我听说光武皇帝也是一位勤奋好学的人,他在兵荒马乱的军旅生活中,
手一直没有离开过书本……我要以他为榜样,下苦功夫读书呀!”
  吕蒙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将军,从那以后果然坚持天天读书,有时读到深夜。书读得
多了,见识也提高了许多。
  不久,鲁肃代替了都督周瑜的职位,两人经常讨论国家的军政要事。一天,鲁肃到
吕蒙的驻地去看望他,吕蒙盛情款待。席间吕蒙问鲁肃:“您受朝廷重任,驻防陆口,
与关羽为邻,有何谋略以防不测?”鲁肃随便答道:“哦,到时候再说吧!”吕蒙站起
身,一本正经地说:“关羽如同熊虎,厉害得很,不能不防呀!我这里有五条妙计,愿
意奉献给您……”
  鲁肃听罢吕蒙五条密策,不禁惊喜万分,高兴地说:“我以前只知道你有武功,现
在才知道你还有广博的学识。你已经不是从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