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运筹帷幄--诸葛亮兵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乱敌军稳固整齐的阵势,然后乱中取胜,对小心谨慎的敌军要用计使他盲目骄傲起来,
上下不一,用离间术打乱敌军的内部团结,对异常强大的敌人想方设法地削弱他的力量,
要使处境危险的敌人感到安宁以麻痹敌人,让忧惧的敌人感到喜悦,使敌人疏忽起来;
对投到我军的战俘要以怀柔的政策来对待,要使部下的冤屈有地方伸诉,扶持弱者,抑
制气势凌人的部下,对有智谋的部下要尽全力亲近他,用他做参谋,对巧言令色的小人
要坚决打击,获得了战利品要首先分给部下;另外,还要注意这样几点:如果敌人势弱,
就不必用全力去攻击他,也不能因为自己军队力量强大就忽视了敌人,更不能以自己能
力高强就骄傲自大,不能因为自己受宠就到部下那里作威作福;对于整个战事的进行,
要先制定详实的计划,要有万全的把握才能领兵出征,不独自享受战场上缴获的财物、
布帛,俘虏的男女人等也不自己独自役使。身为将帅作到了这些要求,严格号令,将士
一定会积极作战,在战斗中效命疆场。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待人心”和“尽人力”问题,这就抓住了治军用兵的根本。文章
用“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非常鲜明突出地说明“得人心”的重要。得人心,这
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但并非人人能做到。如何做到?诸葛亮提出了“严赏罚、总
文武、操刚柔、说礼乐、先仁义”等五项,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是达到“得人心”的
根本办法。
  接着,作者一气陈述了二十五种进退之术、克敌致胜的办法,也就是“尽人力”去
取得胜利的具体战术。这二十五种战术,既讲了进退之战法,又讲了瓦解敌人,团结盟
友的策略,讲得十分细致,十分精妙,任何一员将领都应牢记在心。接着,作者又列举
了六条禁忌,进一步从反面补充丰富了论述。正如作者最后归结的,为将之人,如有做
到作用所说的各项,自然能对军队号令自如,部下人人乐于效命,何愁不能取胜呢!从
这一篇论述,可以看出,诸葛亮对战略战术深有研究。确有独到之处。
  拓例
  约法三章得民心
  公元前207年8月,汉高祖刘邦率兵进军武关,在谋士张良和武将周勃的配合下,
采取以假乱真,声东袭西的方法,很快突破秦军主力消灭了守关的秦兵,杀死了主将。
  接着部队乘胜进军,不久攻占了都城咸阳。
  正在刘邦率兵进城途中,远远看见前面走来一支好像送殡的队列,走近一看,原来
是秦王子婴带着他的大臣前来投降,子婴手捧王冠,脖子上套着二尺白绫,表示投降后
准备自尽。刘邦和他的将士们看到这个可卑的秦王,痛恨已极。
  刘邦进了城都,来到阿房宫,看见宫内雄伟壮丽,富丽堂皇,高兴得直拍手,他一
边拍手一边说:“这回我可要住进去,好好享受享受了。”大将樊哙劝他赶快离开这里,
他很不高兴,不理睬樊哙。
  樊哙见刘邦不听自己的劝告,悻悻退出,去找谋士张良再去劝说。
  张良这人足智多谋,能讲善道,他辅佐刘邦定天下,运筹帷幄,哪一次都是言听计
从。
  张良见了刘邦,说道:“秦王无道,天下大乱,是这些穷奢极欲的东西使秦亡,您
是为百姓打天下的,不是到这里贪图享乐的,如果您也是这样,那您和秦王还有什么不
同?”张良的这番话,使刘邦有了回心转意之念,可还是不太情愿地慢慢吞吞地下了龙
床。
  为了得取民心,刘邦马上召集了各县的父老,豪绅,向他们宣布说:“你们长期以
来受尽秦朝暴政的残害,如稍有指责就遭灭族之灾,秦朝的这些法规都是压榨老百姓的。
从今天起我约法三章:第一,杀人的偿命。第二,打伤人的要办罪。第三,偷盗抢劫的
要惩罚。除这三条外,其他法律、禁令一律废除。”
  各县的父老豪绅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当地百姓纷纷拿出自己家的酒、肉款待刘邦
和义军。从此刘邦的威望更高了。
戒  备
  原文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
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
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士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豫
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
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译文
  国家最重要的事务是国防,在国防的问题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使全
国覆没,无可挽回,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啊!所以,一旦国家出现了危难,君臣应齐心一
致,废寝忘食,共同谋策,挑选有本领的人担任将帅,指挥三军应敌。如果不能居安思
危,就是敌人已打到了家里也不能警觉,如同燕子的窝巢搭筑在门帘上,鱼儿游戏在旱
锅里,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左传》说:对事物没有计划,不准备到毫无差错的地
步,不能出兵!”居安思危,妥善安排,防止可能出现的灾难,这是古代推崇的善政”。
“蜜蜂和蝎子一类的小
  昆虫都以毒刺作为防御的工具,更何况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呢?”如果一个国家忽视
了国防建设,即使有百万之众也不可怕,所以说有备无患,就是这个意思。可见,三军
将士在出征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的是一个国家常备不懈的问题,指出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比防
务更重要的。文章多方面论述了加强防务的重要,得出“有备无患”的结论。一个国家
如此,一支军队同样如此,文章强调指出:“三军之行,不可无备。”由全文的详尽论
述,不难了解,一个国家的用兵之道,不在于用兵打仗,最重要的在于日常的防备,这
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根本。文章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问题论述得十分突出而透彻:
“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敌人来了还不知警惕,那就犹如燕子把窝筑在门帘上,鱼在锅里
游,灭亡的日子只在旦夕之间了!”好好想想诸葛亮这个警句,不必多说,就该明白了。
  拓例
  魏绛居安思危
  春秋时期,有一年郑国由于攻打宋国而引起中原十一个国家的不满,他们联合出兵
支援宋国,把郑国打得一败涂地。楚国趁火打劫,又出兵逼迫郑国向他投降。郑国无奈
只得应允。这样一来又引起以晋国为首的齐、卫等十二国的不满,它们联合讨郑,郑国
无力抵抗,只好请求与晋国和谈。郑国为了讨好晋国,送去大批礼物,有技艺超群的乐
师、歌女、乐器、兵车、晋悼公收下礼物,心花怒放,当即将几名歌女赠送给有功之臣
魏绛,并且亲切地说:“你为我筹划多年,样样事情都办得很顺利,你我之间虽为君臣,
但象音乐一样合拍。现在郑国送来了礼物,咱俩一块享用吧!”
  魏绛婉言谢绝了国君的分赠,并且规劝说:“晋国所以安全,朝政所以清明,首行
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大臣们的同心同德、一致努力,我个人是无功可言的。无功受
禄我怎么敢当呢?我提醒您注意,在享受安乐生活的时候不要忘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
做。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呀……”
习  练
  原文
  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
亡。”又曰:“善人教民七年,变可以即戎矣。”然则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
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然后习之,或陈而分之,坐而起之,
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
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
  译文
  如果军队士兵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一百名士兵也抵不上敌人的一个士兵;
如果军队士兵受到了应有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一名士兵就可抵挡百名敌人的进攻。所以
孔子说:百姓没有受到教育和训练就去参加战斗,这是让他们去送死。”“让贤德的人
用七年的时间来教育和训练百姓,他们马上可以投入战斗,并且个个都勇猛善战!”这
就是说想让百姓投入战斗,在出征之前不能不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训练时,要使百
姓明白什么是礼,什么是义,要训练、教诲他们有忠信的思想,要讲明赏罚的界限,用
赏罚来制约督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自觉上进。然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列队与解散,
坐下起立,行进立定,前进后退,解散与集合,使他们能整齐划一、井然有序。象这样
一教十,十教百,百教千,千教万,就可以使整个三军受到训练,最后再让将士接受战
术训练就可以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了。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军队训练问题。文章先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平时训练的重要性,并引
用孔圣人的话:“不经训练而让士兵去打仗,这是让士兵去送死!”清楚无误地说明了
平时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不但论述了训练的重要性,而且述说了训练方法。在
作者述说的训练方法中,有一个见解特别值得提出,这就是作者说的:“一人可教十人,
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这和我们现在说的群众性
练兵方法是一致的,先训练骨干,再由骨干训练他人,逐步扩大,互帮互学。
  拓例
  勾践励兵灭吴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大夫文种走向前拱手对越王说:“我听说,一个聪明的
商人,夏天的时候要准备冬天的货物;走旱路时要想到准备好船只。这就是说,无论做
什么事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