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三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与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由可能性到现实性的转化,却需要配合着思想家
的主观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对于范缜的时代及其身世特点,率先加以研究。
范缜的生卒年月,梁书(卷四八)及南史(卷五七)本传不详;其生平
学行,所载也多失实。兹参考前人考证,更据宋、齐、梁书及南史所载与范
缜有关诸人的传纪,特制下表: 
范缜生年学行略表

纪 元朝代帝王年号生 年学 行备 考
四五○ 宋文帝元一生于南乡舞阴。其前三年,何承
嘉二十天卒。
七年
四六七宋明帝泰一八闻沛国刘瓛聚众本传载缜少孤
始三年讲说,始往从贫,事母孝谨
之。卓越不群云云,当在此
而勤学,瓛甚前。
奇之,亲为之
冠。
四七八宋顺帝昇二九发白皤然,乃作本传载缜博通经
明二年伤暮诗白发咏术,尤精三礼。
以自嗟。性质直,好危
言高论,不为
士友所安。唯
与外弟萧琛
善,名曰口辩。
每服缜简诣云
云,当在此前。
四七九齐高帝建三○至仕齐,位尚书殿刘瓛儒业冠于当
至四八元元年三六中郎。永明中时,都下士子
五至武帝与魏氏和亲, 贵游,莫不下
永明三简才学之士以席受业。齐高
年为行人,缜及帝召瓛入华林
从弟云,萧琛, 园问以政道, 
琅邪严幼明, 竟陵王子良亲
河东裴昭明, 为修谒,均此
皆著名邻国。时期事。
四八六齐武帝永三七至竟陵王子良盛招刘孝标因人求为
至四八明四年三八宾客,缜亦预子良国职,吏
七至五年焉。五年开西部尚书徐孝嗣

邸,萧衍、沈抑而不许。当
约、谢眺、王在此时。
融、萧琚范
云、任昉、陆倕
等并在,号曰
“八友”。
四八九齐武帝永四○ 缜盛称无佛,与竟陵王子良表武
明七年子良作不信因帝为瓛立馆于
果之辩,子良杨烈桥故主
不能屈。与太第。瓛遇疾, 
原王琰及王未及徙;子良
融辩神灭,宣遣从瓛学者彭
称不能卖论取城刘绘、顺阳
官。范缜,将厨于
瓛宅营齐。瓛
卒,门人受学
者并吊服临
送。
四九四齐明帝建四五至为宜都太守,性
至四九武元年四八不信神鬼。时, 
七至四年夷陵有伍相
庙,唐汉三神
庙,胡里神庙, 
缜乃下教断不
祠。
五○○ 齐东昏侯五一缜以母忧居于南
永元二州,萧衍(梁武
年帝)起兵,至南
州,缜墨绖来
迎。衍与缜有
西邸之旧,见
之甚悦。
五○一齐和帝中五二建康城平,缜为

兴元年晋安太守。在
郡清约,资公
禄而已。
五○二梁武帝天五三至徵为尚书左丞。天监三年武帝下
至五○ 监元年五五及还,虽亲戚勒舍道事佛。
四至三年无所遗。唯饷
前尚书令王
亮。(亮,天监
二年废为庶
人,与缜在齐
时同台为郎, 
旧相友爱。) 
五○五梁武帝天五六为王亮伸冤,攻刘孝标著辩命论
监四年击司徒谢胐, 在此前后。
经御史中丞任
昉劾奏,谪徙
广州。
五○七梁武帝天五八缜从广州召还, 本传有“在南累
监六年为中书郎。发年”语。缜卒年
表神灭论,与无从考知,然
曹思文等六十此后事迹皆不
四人,展开争见记载。恐卒
辩。年即在此后不
久。
就上表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第一,在南朝身分性地主阶级统治的时代,范缜这种少孤家贫而出身寒
微的幼年遭遇,虽然不是他反抗正宗意识的决定条件,但对于他孕育反抗精
神是有关系的。这一点,他和王充相似。本传所说,“在瓛门下积年,恒芒
履布衣,徒行于路;瓛门下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间,聊无耻愧”,可为明证。
本传又说他“性质直,好危言高论”。某所言所论者为何,史无明文,但“不
为士友所安”一语,却可以证明其言论与正宗思想非为同科;其如何“危” 
其言而“高”其论,虽无从知悉,而“琛名曰口辩”,此“口辩”二字则带
有“名理”意味。范缜以这样的思想和性格,处于“车马贵游”之间,就一
方面说,固然表现出中世纪进步思想家的超人和俗人斗争的形式,所谓“卓
越不群”;就另一方面说,则是他与身分性地主阶级发生颉抗,而陷于孤愤
境遇的根源。此所谓“孤愤”,例如,二十九岁即作白发咏以自嗟;与梁武
帝虽有“西邸之旧”而不在“八友”之列;两次发表神灭思想,而论敌多是
西邸旧游;天监初年,西邸人物大都显贵,而范缜所“私相亲结”者,却是
在亡齐时代“同台为郎”而入梁废为庶人的王亮;以五十八岁的老境,谪徙
广州,也是出于西邸旧游的任昉的弹劾。其终身不与贵族们相契,而落落寡
会,可以想见。
第二,范缜虽然处于孤愤境遇,却始终作着“不为士友所安”的异端战
斗,而从未与代表正宗思想的贵族势力相妥协。例如,竟陵王子良的西邸,

在文惠太子的扶持之下,招致了大批的名僧讲说佛法,子良本人也“精信释
教”,而范缜在这一佛教圣地(西邸在南北朝佛教发展上,有重要的地位), 
竟“盛称无佛”,“不信因果”。非有战斗的魄力者,不敢出此!所从南史
本传说:
“此论出,朝野喧哗,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子良使王融
谓之曰:神灭既自非理,而卿坚执之,恐伤名教。以卿之大美,何患不
至中书郎,而故乖刺为此,可便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 
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 
这样看来,斥那些同时代蜕化了的人物附和佛教为“卖论取官”,以“大
笑”表示对俗人的鞭挞,这种对于自己理论的忠实态度,实为老唯物主义战
士的模范。并且经过了这次波折以后,范缜实际上也确乎没有放弃他的无神
论立场。例如本传说: 
“后为宜都太守,性不信神鬼,时夷陵有伍相庙,唐汉三神庙,胡
里神庙,缜乃下教断不祠。” 
他的这种毁庙政策,在和宗教斗争的历史意义上讲来,客观上反而帮助
有神论者的借口,这是无神论者的偏激,但这却表现出他的天真的言行一致
之处。梁武帝天监三年宣布佛教为国教,范缜于天监六年就发表了神灭论, 
这是针锋相对的战斗。在论战展开以后,由皇帝和教皇(梁武帝与大僧正释
法云)联合发动了论客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之多,而范缜在他的答曹思文难神
灭论中,仍然不屈不挠。这更是中世纪唯物主义战士的模范态度。
第三,如前所述,范缜不但是反佛的神灭论者,而且是反一切迷信观念
的无神论者。但是,我们更必须指出,他不仅是思想上的理论战士,而且也
是政治上的现实批判者。例如梁书(卷一六)王亮传说: 
“天监。。四年夏,高祖宴于光华殿,谓群臣曰:朕日昃听政,思
闻得失,卿等可谓多士,宜各尽献替。尚书左丞范缜起曰:司徒谢胐, 
本有虚名,陛下擢之如此;前尚书会王亮,颇有治实,陛下弃之如彼; 
是愚臣所不知。高祖变色曰:卿可更馀言。缜固执不已,高祖不悦。御
史中丞任昉因奏曰:臣闻息夫历诋,汉有正刑;白褒一奏,晋以明罚。
况乎附下讪上,毁誉自口者哉?。。又今月十日,。。诏留侍中臣昂等
十人,访以政道,缜不答所问,而横议沸腾。。。缜言不逊,妄陈褒贬, 
伤济济之风,缺侧席之望,不有严裁,宪准将颓。。。臣谨案尚书左丞
臣范缜,衣冠绪馀,言行舛驳,夸谐里落,喧诟周行,曲学謏闻,未知
去代,弄口鸣舌,只足饰非。。。顾望纵容,无至公之议;恶直丑正, 
有私讦之谈。宜实之徽纆,肃正国典。。。玺书语缜。。具以状对。所
诘十条,缜答支离而已。” 
上引王亮传语,虽皆出诸正宗家之口,而我们却可从从相绌的方面看出了范
缜的学行的伟大处:其一,当面不仅攻击司徒,而且攻击皇帝,以致“高祖
变色”,而仍“固执不已”,可见他所作现实的政治批评,态度异常坚定。
其二,“夸谐里落,喧诟周行”,可见范缜不仅对上层公然指摘,并且也向
下层宣传。其三,“曲学謏闻”,“只足饰非”,可见范缜的现实批评,从
人民性的观点出发,而在群众中间,也的确发生了“物质的力”。总之,范
缜对于当时以豪族地主为阶级根源的、从佛教为国教的中世纪统治阶级的宗
教世界观,采取了对角线的战斗态度。无怪乎统治阶级的维护者要把他以“附
下讪上”之“异端”罪名,准之封建法律而“肃正国典”了!

上面所述的,是我们关于范缜的时代及其身世性格和战斗精神的认识。
但是,这样的战斗,需要着一个坚固的思想体系。这就是他的两次发表的神
灭论。
梁书及南史均于范缜与子良论不信因果文下,载“子良不能屈,缜退论
其理著神灭论”。而与弘明集所载,显然矛盾。但矛盾只是旧史将范缜在梁
时所作的神灭论误入竟陵王时代,而不能断定在竟陵王时代范缜没有发表过
神灭思想的议论。所以,我们认为,范缜作过两次神灭论的战斗,第一次在
竟陵王时代,从偶然论的观点出发到神灭论作结,而以竟陵王所集的名僧为
对手。这次的神灭之争,发生在齐武帝永明七年(纪元四八九年),而刘瓛
也正是这一年死去的。据南史(卷五○)刘瓛传说: 
“。。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武帝为瓛立馆,以杨烈桥故
主第给之。未及徙居,遇疾。子良遣从瓛学者彭城刘绘、顺阳范缜将厨
于瓛宅营斋。及卒,门人受学者并瓛服临送。” 
似此,范缜之“盛称无佛”,“不信因果”,并与王融辩论神灭,必然
和“将厨于瓛宅营斋”,及瓛卒“门人受学者并弔服临送”直接相关。正因
为这一次是对于本师而起的争论,所以豪门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才有“呜呼! 
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之言。第二次,在梁武帝时代,以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