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出于对自己的地位、身份的认同,他们表现出对那些环境较差、质量不可靠的消费场所的一致排斥,如G4 所说:“那都是低档次的东西,有时高兴捡个便宜回来了,但可能根本就不会穿出去。”而且他对那些自己认为差的消费空间感觉很不好。第三,经济基础是造成这种消费空间区隔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它显然不是全部因素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这里,中产阶层消费者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如G12所说的:“过去我们去的一些地方,现在都不去了。现在你去买东西,你就知道你应该去什么样的地方,谁也不会为了贪图便宜而去那些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其中隐含的社会意味就是: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到什么样的地方去消费。这是建立在中产阶层消费者本身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的较为明确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他们对消费空间的感知本身是与自己的社会群体认同相一致的。第四,从我们的个案来看,对于这种公共消费空间的分化,他们有基本上一致的社会认同,并对自己的消费有了较为清楚的认知与认可。如G4说:“我们与朋友、同事逛街基本上就是去天河城,那里的东西在价格上、质量上、风格上都比较适合我们。”这样,这种消费认同本身又成为进一步的消费分化的基础。就这两个个案来看,这种消费空间的分化与人们的具体认同是相一致的。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消费空间的定位与理想的消费者群体本身有一定的出入,但在市场的作用下这种消费空间的分化最终或早或晚会达成消费空间与消费群体的一致,这涉及社会群体认同与消费空间的市场定向的调和问题。
在这里,要真正分出是先有消费空间的分化还是先有阶层消费群体的分化,或者说搞清楚是不同的消费空间形成了消费群体的分化,还是由于群体的不同选择导致了消费空间在定位、目标群体上有了调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本身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二者本身就是互相作用的。消费空间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市场分类,同时,群体分化也引领着消费空间变化与发展的趋势。认同可能成为消费空间进一步分化的起点,进行消费空间的再生产。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不同的消费空间已经初步具有了社会标签的功能。阶层消费本身的出现,使消费空间中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区隔,这点看来是比较明显的。
就最终的发展与变化趋势而言,消费空间的布局是与人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选择不可分离的。由于城市中产阶层本身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同时又有着一定的消费欲望,因此他们必然对于未来城市的消费空间布局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消费偏好直接决定着消费空间的未来变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本身也是城市消费空间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事实上,公共消费空间的形态多样,除过我们上述的两个个案中所表现的购物空间——商场以外,还包括餐馆、酒吧、旅游地等许多场所,在此我们无法全部涉及。虽然,这种由于消费行为所导致的消费区隔会在这些不同的空间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特殊性,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城市中产阶层消费空间区分上的特征与逻辑有一定的共通性。以惯常的购物空间来展现这种分隔的态势与逻辑是因为空间区隔在这里更为明显也更为集中。在消费空间的区隔中,可明显地感觉到在城市已经出现了中产阶层喜爱与聚集的消费空间,如很多城市不断宣传推出的“白领俱乐部”、“车友俱乐部”以及一些相应的会员制准入制度限制的一些消费场所,开始成为中产阶层聚集的地方。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消费空间的分化,而且这种分化还正在持续,其结果是在未来,我们在中产阶层喜欢并经常出现的场合寻找出理想的研究对象,将不再是难事。
在未来的城市消费空间布局中,城市中产阶层是一个重要的、而且影响力不断增加的群体,这一群体的未来发展与消费选择可能成为决定城市消费空间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消费场合不断提升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时,中产阶层的消费本身也在不断建构新的消费空间——一个区隔的空间。
第二部分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5)
社会关系的分与合:亲密关系的建构
在观察到中产阶层在消费的具体对象——商品或服务以及消费空间——消费场所上的区隔之后,一个伴随其中的问题就突显出来,即消费当中的关系问题,这也是消费区隔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与谁一起消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一般情况下,关系本身是消费的基础,即人们总是和与其关系较为亲密的人一起出去逛街购物或者与关系较好的人一起消费娱乐,这固然是消费建立的前提,但同样也是消费本身所带来的一种结果。如果以前的消费更多体现的是前者,那么现在的消费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后者,即消费本身也越来越作为一种整合社会关系的力量——一种无形的力量开始在不经意之间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在消费上的人际关系之间的分与合就体现了这个改变人们之间关系的“另一支看不见的手”。
在传统社会中,甚至就在我们还保存着社会记忆的计划经济和物质资源短缺时期,社会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如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即社会关系更多地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人们在生产当中的地位成为彼此间社会关系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基本上是由职业所决定的社会处境所决定的。比如单位制时期,不同单位、干部与工人身份、单位所有制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人们距离远近的重要因素,生活中所结成的亲密关系是以生产中的互动为前提的。在生产主导着整个社会的情况下,这种由生产关系决定的社会关系一直是区分不同群体的一个主要因素。
但消费介入生活后,这种情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波德利亚所说,是消费而不是生产越来越重要地控制着我们的生活,他甚至认为,是消费主宰着我们的生活。暂且不论他的这种观点有多大的适应范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是成立的,波德利亚对现代社会消费的重要性的认识却是不容置疑的。在消费成为满足我们的需求与欲望的同时,消费本身也作为一种能动性的社会行为开始进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它开始作为一种建构力量对我们的社会关系进行一定的分化与整合。
事实上,消费本身从一开始就不是被动的,就不只是人们生存活动中的一种摆设或者是生活意义的附属。它从一开始就是生活意义的一部分。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认为,即使是人类早期的较简单的消费活动,其本身也是有意义的,我们应该把物品视为体现人类创造力的非语言媒介。消费运动是消费同仁联合建立价值体系的过程。这样,消费本身就成为消费者本人与其同仁展开的仪式性活动,消费成为一个积极有效的过程,人们的社会范畴包括社会关系在消费过程中重新定义。玛丽·道格拉斯等:《物品的用途》,罗钢等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60~66页。不论是被人类学家作为研究样板的“夸富宴”(potlatch)或者是后来成为研究中心的“礼物”问题,最终反映了一个问题,即消费是人们建构其社会关系的有效方式之一。“夸富宴”不等于穷奢极欲的奢侈,礼物的流动中也有人情与人际关系的因素在内 。至于在现代社会消费更为丰富的社会内涵中,消费在建构人们的社会关系中所表现的作用在规模与方式上都更为多样了。
就目前来说,中产阶层的消费本身已经兼具这方面的意义。我们的问题是:消费是否已经开始影响中产阶层的日常生活关系?消费是如何作用于他们的人际关系之中或者说建构他们的人际关系?消费的这种作用过程是否也同样体现了消费的社会区分的逻辑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这种分化原则是如何体现在中产阶层的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呢?我们从调查中观察到的具体个案着手进行分析。
由于联系和接触较多,G6是我在田野调查中重点观察与了解的典型,她是一个无论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都很现代的中产女性。与她常相伴逛街的是同一办公室跟她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刘,一开始两人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来往,只是出去逛街的机会多了,主要是两人的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基本没有什么差别,所以现在只要一上街,她们会相约一同前去。时间长了,两人联系就比较多,时常打打电话,互相介绍一些信息,交流一些看法。她说,这样的朋友是生活型的,与工作中的那些同事朋友不一样,跟她在一起,心情总是放松的。开始可能就只是谈谈哪个地方有了什么新款式、新品牌,哪个店里又开始打折了等等这样一些消费信息,时间长了,关系也自然而然地近了很多,谈的话就多了,有关孩子问题、家庭问题、与老人的关系问题等等。G6说,她现在的很多朋友就是因为经常出去逛街购物,所以一起互相联系的比较多,至于其他一些朋友,由于因为消费观念的问题多少会有些疏远。她说,现在除了工作,就是生活,就是出去,可现在出去举手抬脚都要花钱的。在与G6接触的日子里,发生了一件看似寻常但耐人寻味的事。有一次,她与办公室的一位同事一起去市里做头发,去的是一个比较有名的美容连锁店“新之肤”,拉直加上染色以及护理每个人花了大概有五百块左右。回家时,正好遇到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