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部分 处世守富金融巨子:摩根(2)
摩根对自己的自信并不过分,他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谋略手段。他首先向美国的报界与新闻界施加影响。他经常主动出席有着众多报业、新闻界人物参加的各种聚会。在席中,他向这些人宣讲自己对美国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战争将会产生的变化的看法。摩根的观点,通过宣传媒介,为更多的美国人所认知。另外,对于那些在美国有着巨大影响的报纸,摩根向他们资助重金,使这些报纸最终能有力地、不失时机地配合他的推销活动。
摩根开始行动了,摩根从缅因州到弗吉尼亚州、从纽约州到加利福尼亚州进行了一系列的游说演讲。他大肆宣讲爱国主义,激起为民族独立、为正义而战的烈火。在这里他带头为前线捐款,在那里亲自走街串巷大声疾呼,同时辅以新闻界的推波助澜。购买国债成为表现爱国主义最好的体现。很快,这4亿元的国债在美国本土奇迹般地消化了。当国债销售一空时,摩根也理所当然名正言顺地从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大笔酬金。舆论界对摩根开始大肆吹捧,摩根变成了美国的英雄,白宫也开始向他敞开大门,摩根现在可以以全胜者的姿态出现了。正是由于他的成功,联邦经济被有力地推动了,北方的军事进程也开始加快……摩根也昂首阔步向另一个目标迈进。
摩根的成功还有一个原因,这就是他有着比别人更胜一筹的谋略。
从投机开始发迹的摩根,现在已聚敛了一大笔财富,此刻,他的精力已从简单的商业投机,转移到进行银行投资业的开发上。
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中。给德国50亿法朗的赔款,恢复崩溃的经济,这一切都需要有巨额资金来融通。法国政府要维持下去,它就必须发行2.5亿法朗的巨债。
然而,面对法国经济的崩溃,加上变数多多的政经环境,谁又敢来承担这2.5亿巨债的发行呢?法国的罗斯柴尔德不敢,英国的哈利也不敢,可偏偏摩根敢冒这个险。不过,他有自己的想法。
能不能把华尔街各行其是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辛迪加”。这样就把需由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众多的金融组织头上,这5000万美元,无论在数额上,还是所冒的风险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当他把这种想法告诉亲密的伙伴克理姆时,克理姆吃一惊,连忙惊呼:“我的上帝,你不是要对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与传统进行挑战吧?”
克理姆说得一点儿也不错,摩根这套想法从根本上开始动摇和背离了华尔街的规则与传统。当时流行的规则与传统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的,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阻隔,相互猜忌,互相敌视。摩根的想法正是针对这一弊端的。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稳定整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建立可靠的信誉。摩根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他要克理姆把这消息透漏出去。
消息一传出立刻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一阵轩然大波。“他太胆大包天了!”“金融界的疯子!”摩根一下子被舆论的激流卷入这场争论的中心,成为众目所视的焦点人物,摩根并没有为这阵势吓倒,反而越来越镇定,因为他知道这正是他所预期的,机会女神正向他走来。逐渐地,在摩根周围反对派与拥护者开始聚集,他们之间争得面红耳赤。由于双方各有理由,辩论了很久,也不见分晓。人们终于知道了决定这场争论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是摩根本人的行动。于是,人们把平息这场争论的希望寄托于摩根,也就是此时,人们不知不觉地把华尔街的指挥棒给了摩根。摩根再次为机会女神所青睐。
利用舆论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是摩根此次成功的关键。摩根说得好:“只有强者才能控制舆论。”因此,摩根对于舆论的利用,不仅说明他对舆论有独具慧眼的认识和娴熟的战术技巧,更反映了摩根无论是战略思想,还是敏锐的洞察力、决断力,都是超乎寻常的。他能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形下,表现得泰然自若,最终取得胜利。这一切都表明,他的胜利是一个强者的胜利,而不仅仅是利用舆论的胜利。
他的成功,改变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华尔街则更是这样,他的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成为华尔街纷纷效仿的模式,其影响力至今尚存。
摩根作为开创华尔街新纪元的金融巨子,他一生都在追求金钱中度过,他赚的钱不下百亿,但他死后其遗产只有1700万美元。摩根从投机起家,却对投机深恶痛绝,并因此成功地针对华尔街的这一弊端加以改造,革新了符合时代精神的经营管理体制。
摩根在他将度过76岁生日时死去,他成功的经营战略,至今仍影响着华尔街。
第四部分 处世守富空手道大师:孔菲德(1)
“愚蠢的人总是向亲人提出要求,而聪明的人总是向银行提出要求。”
——《羊皮卷》
孔菲德具有非凡的商业才华。别的人做生意都是从小到大,本利一步步往前滚,最后在自己从事的商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孔菲德则是一个例外。
他不光白手起家,而且是空手道,一分本钱不掏,就成了大富翁。
除了敬业精神之外,他惟一依靠的是经商智慧,这使他从美国杀到欧洲,以股票征服欧洲后又来一个回马枪,杀回美国,入主华尔街。
美国股海“空手道”大师孔菲德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早亡,只能靠勤奋学习去改变现状。
他早年的一位同学说:“那时候没有一个人会想到他有一天会成为大富翁。事实上,从他平常的谈话中看来,好像他很恨金钱。他当年是学校里‘改革民界’运动的怪人之一。你是知道的,他老是参加那些不可思议的政治讲座,喋喋不休地谈什么社会主义,反对各种捐税和一些这类莫名其妙的论题。呸,我看他连股票是什么样子都不晓得。”
大学毕业后,他漂泊不定地换了很多次工作,他显然是对于人生方面犹豫不决。
过了一段时间,他好像已背弃金钱,而顺从了他在大学时所具有的社会改革的冲动,他加入费城一个犹太人的社会文化组织,担任青年顾问的职位。
1954年,孔菲德告别了费城,只身漂泊到了纽约,找了一份“互助基金”推销员的工作。
互助基金这一行,在战后正拼命地扩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市场,他们到处搜罗推销员。在街上,几乎是任何会讲英语和会笑的人,都在他们的欢迎之列。招来后,加以短期培训,就出去推销基金股票了。
孔菲德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开始了他一生的事业。
互助基金一般由股东提供,股东将这笔资金集中起来,然后投资于股票,这比自己玩股票要保险得多。就个人来说,谁能看透变化莫测、瞬息万变的股市呢?
在股市的风潮中,有的人一夜之间可以成为百万富翁,而有的人却顷刻之间就倾家荡产。可是,如果投资互助基金,小额投资人就可以通过基金买到更多种类的股票,同时也可以由所谓“职业性财务专家”代为经营。
推销员的佣金是从投资人资金中提取的,因而孔菲德在受训时,他的推销员老师告诉他不管股票行情如何变化,即便是顾客们赔钱,对于推销员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大关系,只要你多争取一份佣金,这是显而易见的。
孔菲德最初的老板是纽约一家投资者计划公司(后来这家公司为孔菲德所有的公司所收购),孔菲德并不想长期做推销员生意。
孔菲德起初是为投资者公司推销股票,然而野心勃勃的他并不甘心于只做一名小小推销员。因此,工作之余,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基金的财务组织和管理。
不久他就发现:互助基金犹如一座“金字塔”,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基层推销员,往上是推销主任,再往上是地区和全国性的高级推销员,而高高在上的当然是互助基金的经理们。凡上面的一层都有从其属下的佣金中提成的权力。
孔菲德因此看到了推销员这一领域外更广阔的“天地”。他觉得自己羽翼渐丰,应该冲破现有环境的束缚,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一闯。
1955年,经公司允许,孔菲德自费去了巴黎,当时欧洲许多国家政府禁止本国公民购买美国的互助基金股票,以免本国资本以这种方式流向美国。看来向欧洲公民推销股票这条路已行不通了。
经过观察,孔菲德发现了欧洲这个禁区中的“新大陆”——外国的侨民市场。
当时的欧洲各国到处都有美国的驻军、外交人员和商人,他们大部分都在此已居留相当时间,因此,都是携眷前往。他们都渐渐地进入了欧洲的经济圈子。这些美侨有很多余钱,他们中有很多人都读到关于华尔街空前缺少资金的报道,而投资于美国股票市场。
而今,孔菲德的出现,正好与侨民的愿望不谋而合,真乃天赐良机。孔菲德经过广泛游说,卖了很多投资者计划公司的股票,为公司和他本人赢得了巨额利润。
孔菲德赢得了声誉,向他投资的人渐渐增多,他想这足以证明在海外存在着一个广大而富足的市场。当然,这种市场就目前而言,还是潜在的,还需要去开拓。至此,孔菲德野心勃勃,他现在已不再满足于从前的投资者计划公司了。
孔菲德注意到了一家新的公司——垂法斯基金公司。这家公司当时的基金股票销路很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