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章 四次中东战争的洗礼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一提到中东,人们自然会想到这是个神奇的地方,也自然会想到这是个多事之秋的热点地区。的确,中东地区幅员广大,国家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要冲显赫,资源丰饶;教派浩繁,冲突不断;风情神奇,极具魅力。
多少世纪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近代和现代史上,它历尽沧桑,饱受苦难。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个地区的形势错综复杂,战乱频仍,成为世界有名的“火药库”和热点地区,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这些战争虽属地区战争,但对整个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的主人公阿拉法特参加了这四次中东战争。他作为历史人物和中东风云人物,不仅是这些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也是这段不平凡历史的见证人。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这四次中东战争都是围绕阿以争端和巴以冲突进行的,自然也离不了大国的介入。而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因此,还要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说起。
19世纪末期,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足两万人。居住在欧洲的犹太人为数众多,但受到歧视和迫害。1896年,居住在维也纳的犹太剧作家兼记者西奥多·赫茨尔提出了成立犹太人自治国家的主张。1897年,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其纲领称,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计划派兵巴勒斯坦,从奥斯曼帝国手中接管了耶路撒冷。英国人认为,犹太复国主义的主张符合自己的利益,便表示支持这一主张。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在给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里柴尔德的信中称:“我荣 幸地代表英王陛下政府将下述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志向表示同情的宣言转交给你,这个宣言业已送交内阁并为内阁所批准。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这封信便被称为《贝尔福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积极争取美国的支持,得到美国的响应。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赞成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和建立犹太国家的决议及宣言。1945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在结束他的中东之行后表示,只有用军事力量才能建立和维持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国家。杜鲁门接任美国总统后,斯退丁纽斯国务卿向他汇报有关巴勒斯坦问题时强调:“在中东一直存在着紧张局势,这主要是由于巴勒斯坦问题所引起的。在这个对美国极其重要的地区里,有我们的利益。我们认为,这整个问题是一个应以极其慎重的态度从美国的长远利益出发去处理的问题。”1946年10月4日,杜鲁门发表关于巴勒斯坦局势的声明,公开表示随时准备帮助十万名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问题越来越突出,1947年1月27日,阿犹双方代表出席了在伦敦召开的会议,因分歧太大,会议未果。4月28日至5月15日,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巴勒斯坦问题。当时,苏联认为犹太人是巴勒斯坦反对英帝国主义的力量,因此,苏联代表葛罗米柯在发言中表示,建议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独立的、二元的、民主的和同样性质的阿拉伯——犹太国”,或者“把巴勒斯坦分成两个独立的自治国家,一个是犹太国,一个是阿拉伯国。”联合国第二届会议经过激烈辩论,于1947年11月29日进行表决,结果美苏等33票赞成,阿拉伯国家等13票反对,英国等10票弃权,通过第181号决议,即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分治决议。同年12月8日至17日,阿拉伯联盟会员国在开罗开会,发表了坚决反对分治决议的声明 。
美国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杜鲁门表示,“不用流血而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希望是很渺茫的”。在巴勒斯坦的犹太集团领导人也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峻性。1948年1月,果尔达·梅厄在美国说:“我们正在从事战争。巴勒斯坦没有一个犹太人不相信我们最后将获得胜利,这表现了国家的精神。”
犹太集团在美国和欧洲筹集了大笔资金购置武器,迅速组建起一支三万多人的军队。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人经常发生冲突。1948年4月9日,犹太武装组织向耶路撒冷附近的德杰尔·亚辛村发动突然袭击,全村250名阿拉伯人全被杀死。4月22日,犹太武装组织突然占领海法港,把当地七万名阿拉伯人全部赶出家园。截至1948年4月底,30多万阿拉伯人被赶出自己的家园。
1948年5月14日午夜,本—古里安宣布了以色列国的成立,发布了《以色列国独立宣言》。以色列国一成立,美国立即予以承认。杜鲁门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在以色列宣布成立后刚刚11分钟,我的新闻秘书查理·罗斯便向记者们宣布了美国在事实上承认以色列临时 政府的消息。”
第三章 四次中东战争的洗礼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打坦克
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虽未能成立,但阿拉伯国家对如何应对以色列国事先还是进行了讨论和磋商。1948年4月16日,阿盟决定,英军撤退后把阿盟的军队派往巴勒斯坦。4月25日,部分阿拉伯国家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不惜武力阻止分治决议的执行,并决定在英国撤军后,由阿盟统治巴勒斯坦。
阿拉伯国家不团结的致命弱点从一开始就暴露无遗。约旦阿卜杜拉国王想当阿拉伯联军总司令,埃及法鲁克国王想当阿拉伯世界领袖,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组成了阿拉伯解放军。阿拉伯国家在尚未组成联军司令部的情况下匆匆出兵。
1948年5月15日凌晨,阿盟五个成员国分别向以色列开战,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为巴勒斯坦战争。埃及出动两个旅一万多人,重点进攻南部的内格夫,歼灭以军1000多人。叙利亚军队在东北部地区攻占一些犹太人定居点。伊拉克军队强渡约旦河,一路进展顺利,占领纳布卢斯、杰宁和图勒卡姆。黎巴嫩军队在北线发起了攻打马尔基亚的战斗。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指挥阿拉伯军队攻占耶路撒冷老城阿拉伯人区,迫使犹太人区投降,继而对耶路 撒冷新城形成包围之势。
以色列军队招架不住阿拉伯军队的猛烈进攻,节节败退,形势非常危急。于是,以色列向美国紧急求援,要求提供财政和军火援助,并要求美国在政治、外交上给予大力支持。美国完全满足了以色列的要求,除提供援助外,还要求安理会安排四周停火,以便为以色列争取喘息之机。5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这项停火决议。
在这段时间里,以色列用美国提供的金钱购置了大批坦克、大炮、飞机等先进武器,抓紧招兵买马,军队由三万人增至六万人。
7月9日,四周的停火期刚结束,以色列立即出动大批兵力,向阿拉伯军队发动进攻。十天里以军占领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尽管如此,以色列仍感力不从心,于是,再次要求美国帮助实现停火,以图喘息补血后再战。7月18日,第二次停火生效。以军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备战,到10月15日它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撕毁停火协议,主动向阿拉伯军队发动战争。经过各方调停,安理会于10月19日再次通过停火方案。但以色列自恃有美国支持,便于12月底向埃及等阿拉伯军队发动更大规模进攻。1949年1月3日,阿以交战双方停火。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4/5的土地,比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还多6700多平方公里。共有96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
这一时期巴勒斯坦的形势急剧变化。血气方刚的阿拉法特一方面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为巴勒斯坦事业服务的实际行动。
阿拉法特很早就投入到反对英国占领和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中。当时,领导这场斗争的是巴勒斯坦民族运动领导人阿卜杜勒·卡德尔·侯赛尼,人们都称他侯赛尼。在巴勒斯坦人眼中,侯赛尼勇敢、聪慧,有明确的战略策略思想,被称为传奇式的人物、巴勒斯坦最伟大的战士,深受巴勒斯坦人民的敬佩。1944年,阿拉法特到耶路撒冷,直接投奔侯赛尼。过了一段时间,侯赛尼认为阿拉法特聪明机智,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很好的口才,便任命他为自己的秘书。此后,阿拉法特又到加沙地区参加反对英国统治和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可以说,侯赛尼是对阿拉法特早期思想影响最大的人。
1946年阿拉法特还不满17岁,但已经成为一位一条重要战线的重量级人物。他的任务是负责
运送军火,成为从埃及向巴勒斯坦私运枪支、弹药的关键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委托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生产小型武器,使犹太人具备了生产武器弹药的能力。但英国人绝对禁止巴勒斯坦人生产任何种类的武器,甚至连携带轻武器者也会被处以绞刑。巴勒斯坦为了进行反抗,需要武器,就只能从境外私购、私运武器弹药。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到1947年,巴勒斯坦人已经能够得心应手地从埃及将武器弹药私运到巴勒斯坦。其间,阿拉法特扮演了重要角色。当时,埃及私卖武器的现象非常普遍,巴勒斯坦人要买的都是小型武器,因此,武器来源不成问题。阿拉法特久居开罗,能够说一口地道的埃及土语,这为他的工作提供了方便。他的主要任务是充当向导和经纪人。需要购买武器的巴勒斯坦人先找到他,由他将这些人带到开罗、亚历山大等地的关系户,买卖双方进行直接洽谈。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阿拉法特从中介入。埃及人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不好意思敲竹杠,这便为巴勒斯坦人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