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月21日,以军在阿拉法特官邸继续摧毁“非关键性”办公室,并将以色列旗帜插上了官邸大楼。阿拉法特的活动空间只剩下几间办公室,办公楼四周被三米高的铁丝网围住,形同监狱。
9月21日夜,以军在阿拉法特官邸各处埋设了炸药,要求包括阿拉法特在内的所有人离开官邸。
9月22日,以军切断了阿拉法特官邸的水、电源及电话。阿拉法特生活在黑NB975NB97 5的狭窄办公楼里,只能靠一些饼干和罐头食品度日。在这种严峻时刻,阿拉法特镇定自若,他身后放着冲锋枪,桌子上摆着几瓶矿泉水,每天都在办公室内坚持批阅文件,仍能酣然入睡。他要求身边的人要保持冷静,临危不惧。为了激励大家的斗志,他还有意显示自己的幽默,给大家讲些笑话。
9月21日,阿拉法特发表一项声明,重申他决不向以色列屈服。9月23日,他发表谈话说,他将顽强顶住以色列的军事封锁,发誓要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他慷慨激昂地说:“我们会保卫这块领土,保卫我们的难民营、村庄和城市。这段历史不仅仅是巴勒斯坦的,也是阿拉伯国家以及所有热爱自由人们的。我们将在巴勒斯坦首都耶路撒冷一道祈祷。”
沙龙根据美国的旨意和自身的需要,以狡诈手段对待阿拉法特。2003年10月23日,沙龙称:“阿拉法特现在是和平最大的障碍,因此,以色列决心采取行动,将他从政治舞台上清除掉。”10月27日,沙龙在会见欧洲国家议员代表团时说,以色列没有杀死阿拉法特的计划。与此同时,他再次指责阿拉法特继续奉行“恐怖策略”,应对“屠杀犹太平民”的行为负责。
阿拉法特身处险境,既是巴以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以色列以强凌弱的写照,也是美国偏袒以色列、助桀为虐的结果。美国确实想把阿拉法特赶出政治舞台,但又不允许以色列贸然行事伤害阿拉法特。有几位西方使节对我说,美国对以色列交的底牌是,对待阿拉法特,可以侮辱他,可以围困他,可以让他受煎熬,让他在困境中自然消亡,或由巴勒斯坦人把他赶下台甚至干掉他,但不可由以色列军警将他驱逐出境或杀死他。这种说法固然是这几位使节的看法,但这种分析不无道理。看来,沙龙就是这么干的。
对于阿拉法特来说,他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为巴勒斯坦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经历了艰难困苦,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正如他所说,他历来就蔑视以色列的枪口。但他也深知自己的处境,这是他的一大劫难。他有丰富的斗争经验,知道如何与以色列和美国进行周旋,也知道在新的情况下如何处置巴勒斯坦内部问题。但他毕竟年事已高,精力、体力越来越不支。他的晚年生涯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他的成长轨迹也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第二章 从孩子王到巴解主席巴勒斯坦的历史变迁
阿拉法特出生在多难家庭,成长在动乱年代,对他的出生年代和地点众说纷纭。按照阿拉法特自己的说法,他于1929年8月24日出生在耶路撒冷一个地地道道的巴勒斯坦家庭里。根据他的回忆,他的出生地距圣殿山犹太人的哭墙和伊斯兰的阿克萨清真寺不远,他出生的那座房子由13块巨石砌成,是座冬暖夏凉的传统的巴勒斯坦居民住房。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用推土机推平了这座房子。阿拉法特的祖籍在加沙地区。不论是耶路撒冷还是加沙地区,都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由于这个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在各方面都有优越性,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历了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沧桑。
巴勒斯坦的历史变迁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阿拉伯半岛上闪米特族的迦南人迁移到这一带平原和沿海定居下来。他们与当地的游牧和半游牧部落混居在一起,在这里建立了许多村落和小城镇,发展了自己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圣经《民数记》称这一地区为“迦南地”,《出埃及记》将此地区称为“迦南人的国家”。公元前13世纪左右,爱琴海边的腓力斯人也移居到巴勒斯坦来,并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在阿拉伯语中,巴勒斯坦人的祖先就是3000—5000年前在这里定居的迦南人和腓力斯人。
希伯莱人的到来和以色列国家的出现,为巴勒斯坦之地增加了复杂性。希伯莱人是犹太人的远祖,在历史上是古代闪米特族的支脉。他们从阿拉伯半岛幼发拉底河沿岸迁移到巴勒斯坦后,并未立住脚,便又辗转到埃及。他们在埃及生存了约400年。后来,他们受到埃及法老 的排挤和驱逐,便于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由埃及迁居巴勒斯坦。
公元前12世纪,希伯莱人与在巴勒斯坦定居的迦南人和腓力斯人展开了争夺地盘的斗争。希 伯莱人在其首领大卫率领下经过艰苦鏖战,最后战胜了迦南人和腓力斯人,于公元前1020年左右建立了大卫王国,也就是希伯莱王国,定都耶路撒冷。
公元前10世纪中叶,希伯莱王国进入鼎盛期。公元前923年,希伯莱王国分裂成两个王国,在巴勒斯坦北部建立的王国称为以色列王国,南部的王国称为犹太王国,仍定都耶路撒冷。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人灭亡。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军队攻陷耶路撒冷,把它夷为平地,犹太王国灭亡。公元前532年,波斯大流士王的军队占领耶路撒冷。两百年后,耶路撒冷又被希腊马其顿王国占领。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后,马其顿王国迅速瓦解,由该王国分裂出去的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和塞琉古王朝统治下的叙利亚先后统治耶路撒冷。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侵入,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统治。为了镇压犹太人的反抗,罗马帝国将领梯特于公元70年和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于公元135年先后血洗了耶路撒冷,大批屠杀犹太人,并把大批犹太人驱赶到世界各地。
公元636年,伊斯兰教第二位哈里发欧麦尔的部队打败罗马人,攻占耶路撒冷,确立了阿拉伯穆斯林对耶路撒冷的长期统治。从此,伊斯兰教的影响和阿拉伯人的统治在耶路撒冷占了主导地位。阿拉伯的倭马亚王朝、阿巴斯王朝、法蒂玛王朝、马木鲁克王朝都相继统治过耶路撒冷。公元1099年,欧洲十字军东征,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1187年,阿拉伯苏丹王萨拉丁·阿尤布大败欧洲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1517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把巴勒斯坦置于其统治之下,长达四个世纪左右。按照1888年奥斯曼帝国所划分的行政组织系统,巴勒斯坦被分为阿卡、纳布卢斯和耶路撒冷三个行政单位,其中耶路撒冷及其周围地区享受自治待遇。
19世纪末,东欧犹太人为摆脱其在东欧各国所遭受的歧视和迫害而发起了“犹太复国运动”,其代表人物是西奥多·赫茨尔。1897年,赫茨尔在巴塞尔主持召集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宣布犹太复国主义的宗旨是在巴勒斯坦创建一个犹太人“家园”。赫茨尔虽于1904年死去,但他创建的“犹太复国运动”却在不断发展。
对巴勒斯坦人来说,1917年是他们生存史上黑暗的一年。此前,他们的祖祖辈辈已经连续占有巴勒斯坦长达1300年之久。截止到1917年,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人口中占90%以上,并占有97。5%的巴勒斯坦土地。然而就在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巴勒斯坦,以英国为主力的盟军击败土耳其,出兵占领巴勒斯坦,接管耶路撒冷。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阿瑟·詹姆斯·贝尔福宣布,英国政府赞成犹太人有权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 家,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贝尔福宣言》的核心。1922年7月24日,国际联盟颁布训令,决定把巴勒斯坦作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只占巴勒斯坦总人口7%—8%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武装磨擦和流血冲突。到1946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已从1917年的56万猛增到60万,1948年又增加到70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英国被迫把如何处理它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的问题提交联合国审议。这时,美国势力乘机渗入巴勒斯坦和中东地区。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第二届会议通过第181号决议,即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分治决议,这项决议规定:结束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为阿拉伯国家,另一个为犹太国。耶路撒冷国际化,面积为176平方公里,在耶路撒冷建立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管理。
1947年12月8—17日,阿盟成员国的总理和外长在开罗举行会议,发表了反对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声明。因此,阿拉伯国未成立。1948年3月21日,阿盟发表了关于暂时托管巴勒斯坦的声明。与此同时,犹太人接受了联合国的这项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成立以色列国。同年5月15日,英国军队从巴勒斯坦撤退。美国、苏联等国家即承认以色列国,但阿拉伯国家一致反对。阿拉伯国家认为,分治决议是国际社会强权政治的产物,偏袒了以色列,对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显然是不公正的。
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与以色列国的建立加剧了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此后,在该地区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四次中东战争,形成了旷日持久的中东问题,而其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第二章 从孩子王到巴解主席从小就是孩子王
阿拉法特出生时,巴勒斯坦处于英国委任统治时期,《贝尔福宣言》公布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向巴勒斯坦迁移,与世代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