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花怒放-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拥有同样的荣誉者更是如此,他们纷纷退回自己的勋章以示抗议。空军少校保罗·彼德森把自己用生命在二战的海空搏杀中换来的勋章寄给了女王,希望女王“约束”一下首相;另一名老军官也寄回勋章并声称“‘披头士’的勋章散发出令人作呕的、稀奇古怪的、厚颜无耻的气息,玷污了我们战争期间的奋斗”;前皇家加拿大海军少校盖坦·杰里在宣布放弃勋章的同时委屈大叫:“到下次战争爆发时再别让我上前线了,让‘披头士’和喜欢他们的人上吧!”    
      列侬却再一次显示了温柔外表下的“革命”英雄本色,他毫不留情地回应: 那些军官“是靠杀人得的勋章,我们则是靠使人快乐……我认为我们更应当得勋章……我们是因为出口有功而得的勋章……如果某人因肥料或机器出口创汇几百万美元而被授勋的话,人们便会对他喝彩欢呼,那干嘛单要敲打我们呢?”⑧更能显示列侬“革命”本色的则是,1969年,他把当年为之拼命守护的帝国勋章退了回去,为的是抗议越南战争,并提醒世人关注在尼日利亚比夫拉发生的悲惨的大饥荒,甚至故作姿态“抗议”他的歌《冰冷土耳其》在排行榜上的名次下滑。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四年前对“披头士”获得勋章大为不满的报界,如今又对列侬退回勋章之举大加挞伐,毫不留情。    
      当汇聚在白宫之外和校园之中的反战青年们一遍又一遍齐声高唱列侬在1969年推出的《给和平一次机会》时,列侬的“革命”身份已经盖过了迪伦,成为和平反战的新象征。然而这对他个人而言并非幸事。从1971年起,列侬便时刻担心会被赶出美国,因为尼克松政府毫不掩饰对他的痛恨之心,而这种痛恨并非如其表面显示的那样,是因为列侬卷入了毒品事件,关键在于“披头士”已经成了“革命”一代的新偶像。列侬不仅在《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封套上让“披头士”哥儿几个站在卡尔·马克思和鲍勃·迪伦等人的中间,他们还故意恶作剧地将“海滩小子”乐队的《冲浪美国》用查克·贝里的《在美国回转》的歌名改造合成了《在苏联回转》,而且列侬更在一次与阿比·霍夫曼(嬉皮士鼻祖之一,后开创“野皮”即青年激进运动,因怀抱一只小猪作为“野皮”提名的总统候选人上街游行而名噪天下)、杰瑞·鲁宾(亦为“野皮”干将)、伦尼·戴维斯(号召进行激进革命行动的“全国运动委员会”领袖之一,与霍夫曼、鲁宾同为以“阴谋暴动”罪名而被起诉的“芝加哥七君子”之一)、约翰·辛克莱(激进的“白豹党”领袖之一)的谈话中,居然提出以举办摇滚乐会为诱饵来举行政治集会的绝妙主意。虽然列侬事后也指出,这只是“玩笑”性的谈论,但这一主意立即被尼克松政府视为心腹之患,将驱逐他出美国列入了议事日程。由此,列侬因“革命”姿态而被逼得惶惶如丧家之犬。    
    


 革命(一):温柔的颠覆之声鸣响颠覆之声(3)

      然而,比这些表面的“革命”姿态更能表明列侬和“披头士”对革命的真正态度的,应当是他们那首遐迩闻名的《革命》,因为能够更真实地表达歌手内心思想的无疑是他的歌声而非外在姿态。与《嗨,裘德》一起作为单曲发行的《革命》是“披头士”全部唱片中最为畅销的一张,后来也被重新作音响和歌词改动之后收入了被称为“综合了西方全部音乐史”的《披头士》(“白色唱片”)之中。《革命》在“白色唱片”中的效果或许更能表达“革命”之意,因为在“白色唱片”中,《革命第9号》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混杂的“音响蒙太奇”,其中有一段段的对话,也有断断续续的来回播放的音乐片断,还有以不同的快慢速度制作成的或尖或细的种种音效,在一个声音清晰地发出“第九、第九”的同时,更有一阵阵歇斯底里的狂笑、抽泣、喘息和婴儿的咯咯声、收音机里失真的讯号等等。但这一版的歌词改动实际上只是增加了一个字。《革命》首版的歌词大意是:    
      你们说渴望着一场革命    
      你们很清楚    
      咱们都渴望改变世界    
      你们告诉我那就是进化    
      你们很清楚    
      咱们都渴望改变世界    
      但当你们说起去搞破坏时    
      知道吗 你们得把我算在外    
      你知道吗 一切都还算不坏    
      在“白色唱片”这一版中,列侬在“知道吗你们得把我算在外”之后加上了一个“内”字,使歌词变成了“知道吗你们得把我算在外/内”。这一改动的极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在《革命》作为单曲在1968年8月发行时,曾引发了一场强烈的愤怒风潮,因为这一含意极端模糊的歌词被许多激进的青年学生视为对“革命”的背叛,它似乎表明了一种小资产阶级情调,只让革命停留于温文尔雅的阶段,背离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不是做文章”的初衷。然而,也有许多人从中看到的是列侬一以贯之的和平和理想主义基调,而这一基调将会在列侬以后的生涯中更加强化,我们将看到,《革命》才是“披头士”和列侬对革命的真实想法。    
      与“披头士”相比,“滚石”在外观上显然是更加“革命”化的,“披头士”总是保持着温柔的笑容,“滚石”却总是板着他们本来就难看之极的冷脸;“披头士”在舞台上总是规规矩矩地各司其职,“滚石”却总不安静,贾格尔更是像踩着热钢板的猫狗一样蹦个不停;“披头士”有分寸地唱着“让我握握你的手”,“滚石”则直入主题地大叫“一起过夜吧”……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滚石”从出道之初便引来骂声载道。连“披头士”曾有过的短暂蜜月也不曾有福享用。然而,当其灵魂人物米克·贾格尔在50年代中期组成一个纯粹为了自娱的小乐队时,他们为了表明自己对节奏布鲁斯的亲近,曾自称为“布鲁斯男孩”,那时的贾格尔在自己中产阶级的家庭中过着悠闲的生活,后来更是顺利地进入了大名鼎鼎的伦敦经济学院。并没有过多迹象表明他在酝酿着对社会的全面反叛。但当布赖恩·琼斯(14岁时,他便因使同班一个女同学怀孕而遭受谴责;20岁时,他便让两个女人都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他对他们不承担任何责任,还为他们取了同一个名字——朱利安)、基思·理查兹(据称他曾长期浸淫于毒品)及查理·沃茨、比尔·怀曼终于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之后,“滚石”便开始了让人疯狂和备受谴责的作为反现行体制象征的历史。同“披头士”不同的是,“滚石”似乎更加强化了“革命”的外在姿态。    
      当“滚石”第一次在英国的电视上登台表演之后,他们的长头发和贾格尔身着衬衫的“下流”模样便激怒了许多绅士,电视台收到的观众来信纷纷指责“让这帮长头发的白痴在电视露面是可耻之举”。更多的人奉劝他们赶快回家洗个澡、理理发。报纸上开始把“滚石”称为“全英国最脏”的乐队。    
      贾格尔和“滚石”也同样陷入了恼怒之中,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根本就不脏。贾格尔公开向公众宣战:“我知道好多人都不喜欢咱们,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太邋遢,连澡都不洗。是这样吗?他们根本就没见过我们,不是吗?如果他们不喜欢我,那就在一边儿呆着好了。”至于长头发,他们则回答说,伟大的民族英雄马尔伯勒公爵比他们的头发更长。不仅如此,贾格尔为了对抗社会,还变本加厉地将自己充满娘儿们气,用五彩斑斓的紧身裤和敞胸露怀的衬衫让自己更加流里流气。他在台上没命地跳个不停,像一个陷入了无尽烦恼中的人来回跺脚折腾,像扼杀仇人似地死掐麦克风,用皮带在舞台上乱挥乱舞,将地板击打得噼里啪啦乱响,用噘起的厚嘴唇和竖直的粗手指挑逗观众,于是,他们走到哪儿,哪儿便是一片混乱,无论在他们的演唱现场,还是在歌迷们的心中。而他们“革命”态度的更为直接的表现,依然是与国家机器及其执行者的对立。他们在英国的几乎每一场演出,事后都被报道为冲突和混乱,在伦敦开演唱会时,他们刚登台十分钟,警察便感受到歌迷狂热的压力而大开全场灯光,并切断了扩音机电源。    
      同在英国国内的演出一样,“滚石”1965年的北美之行同样是充满着混乱与对立的旅程。而其中多数事件也是起源于警察的神经过敏。他们对“滚石”在英国与警察作对的种种行迹心有余悸,也愤愤不平。于是,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林恩举行的首场演出,由于刚开始几分钟便被警察阻止,观众自然愤而乱砸一气。在加拿大的渥太华,警察被前来参加演唱会的巨大人群吓得一塌糊涂,于是干脆搬走了扩音器,赶走了“滚石”并警告他们永远不准再来。在蒙特利尔的演唱会上,一见到狂热乱跳的歌迷,警察便将其脑袋在硬木上乱撞一气。而在所有这些场合,被激怒的“滚石”都对警察大喝倒彩,或干脆破口大骂。    
      在美国罗彻斯特城,警察在“滚石”演唱六首歌之间四次拉下舞台大幕,因为30名值勤警官对“摇滚”激起的3500名观众的狂热不羁反感不已。但“滚石”的基思·理查兹却也被警察的行动激怒了,他在台上冲着警察大声喊叫:“这真是个乡巴佬城市,他们什么坏事也没干,你们别那么粗野!”此类对抗使得“滚石”四处成为“秩序”捍卫者的眼中钉。在克利夫兰市的一场演出之后,该市发布了禁演令,市长宣布:“此类演出无助于公众的文化与娱乐。”丹佛市长则致函“滚石”,称如果“滚石”能够静静地到丹佛、安静地演出并于当晚离开,他还是很欢迎他们的。但正如基思所说的那样,“这个市长想做的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