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
,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帝曰∶血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气
未并,五脏安定,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
出其血;不足则补其虚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帝曰∶刺留
血奈何?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帝曰∶形有余不足
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
动,命曰微风。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帝曰∶刺
微奈何?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帝曰∶志有余不
足奈何?岐伯曰∶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骨节有动。帝曰∶
补泻奈何?岐伯曰∶志有余则泻然骨之前出血,不足则补其复溜。帝曰∶刺未并奈何?岐伯曰
∶即取之无中其经,邪乃立虚。
血清气滑,疾泻之则气易竭;血浊气涩,疾泻之则经可通。
卷四
《难经》补泻
属性: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
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
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经言∶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
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
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
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
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劳,何谓也?然,刺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
手摄按所针荣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然,所谓迎随者,知
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
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
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
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
,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
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
其余。此之谓也。
金不得“不”字疑衍。谓泻火以抑木、补水以济金,欲令金得平木。一云∶泻火补水
,而旁治之,不得径以金平木。
r补水泻火之图pG…G16。bmpr
x火者木之子,子能令母实,谓子有余,则不食于母。今泻南方者,夺子之气,使之食
x其母也。金者水之母,母能令子虚,谓母不足则不能荫其子。今补北方者,益子之气,则不
x至食其母也。此与《八十一难》义正相发。其曰∶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则隐然实实虚虚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
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
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r五脏传病之图pG…G17。bmpr
x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心复传肺,七传者死,谓传其所胜也。x
x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间脏者生,谓传其子也。x
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
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
,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荣卫通行,此其要也。
针有补泻,何谓也?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然,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
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
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
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也。
信其左,谓善针者,信用左手,不知针法者,自右手起也。
经言∶迎而夺之,恶得无虚?随而济之,恶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
有若无,何谓也?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
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
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然,所谓有见如入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
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然,
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
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
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卷四《神应经》补泻
泻诀直说
属性:宏纲陈氏曰∶取穴既正,左手大指掐其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患人咳嗽一声,随咳内
针至分寸,候数穴针毕,停少时,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
颤之状,谓之催气。约行五六次,觉针下气紧,却用泻法如针左边,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
,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以针头轻提往左转。如有数针,俱根据此法。俱转毕,仍用右手大
指、食指持针,却用食指连搓三下(谓之飞)。仍轻提往左转,略退针半分许,谓之三飞一退
。根据此法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是气至极矣。再轻提往左转一二次,如针右边,以左手
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根据前法连搓三下,轻提针头向右转,是针右边泻
法。欲出针时,令病患咳嗽一声,随咳出针,此之谓泻法也。
卷四《神应经》补泻
补诀直说
属性: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患瘦弱,不可专行补法。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
患赤目等疾,明见其为邪热所致,可专行泻法。其余诸疾,只宜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
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此乃先师不传之秘诀也。如人有疾,根据前用手法催气取气,泻之既
毕,却行补法,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转针。如针左边,捻针头转向右边,以我之右手大指
、食指持针,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使真气深入肌肉之分。如针右
边
分。如有数穴,根据此法行之。既毕,停少时,却用手指于针头上,轻弹三下,如此三次,仍用
我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连搓三下(谓之飞)。将针深进一二分,以针头向左边,
谓之一进三飞。根据此法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或针下气热,
是气至足矣。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出针,急以手按其穴,此谓之补法也。
凡针背腹两边穴,分阴阳经补泻。针男子背上中行,左转为补,右转为泻。腹上中行,
右转为补,左转为泻。女人背中行,右转为补,左转为泻。腹中行,左转为补,右转为泻。
盖男子背阳腹阴,女子背阴腹阳,故也。
卷四
南丰李氏补泻
属性:《图注难经》云∶手三阳,从手至头,针芒从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足
三阳,从头至足,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足三阴,从足至腹,针芒从
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手三阴,从脑至手,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
,往上为迎。大要以子午为主,左为阳(从子至午,左行为补),右为阴
(从午至子,右行为泻,阳主进,阴主退),手为阳(左手为纯阳),足为阴(右足为纯阴)。左手
阳经,为阳中之阳,左手阴经,为阳中之阴。右手阳经,为阴中之阳,右手阴经,为阳中之
阴。右足阴经,为阴中之阴,右足阳经,为阴中之阳。左足阴经,为阳中之阴,左足阳经,
为阴中之阳。今细分之,病者左手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盐指退后),呼之为随(午后
又以大指退后为随,进前即经之从外,退后即经之从内),退后吸之为迎。病者左手阴经,
以医者右手大指退后,吸之为随,进前呼之为迎。病者右手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退后,吸
之为随,进前呼之为迎。病患右手阴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呼之为随,退后吸之为迎。
病者右足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呼之为随,退后吸之为迎。病者右足阴经,以医者右
手大指退后,吸之为随,进前呼之为迎。病者左足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退后,吸之为随,
进前呼之为迎。病者左足阴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呼之为随,退后吸之为迎。男子午前
皆然,午后与女人反之。
手上阳进阴退,足上阳退阴进,合六经起止故也。凡针起穴,针芒向上,气顺行之道。
凡针止穴,针芒向下,气所止之处。左外右内,令气上行,右外左内,令气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