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内科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滋阴补肺;白及补肺生肌止血;百部润肺止咳,抗痨杀虫。

咳嗽频而痰少质黏者,可合川贝母、甜杏仁以润肺化痰止咳,并可配合琼玉膏以滋阴润肺;痰中带血丝较多者,加蛤粉炒阿胶、仙鹤草、白茅根(花)等以润肺和络止血;若低热不退者,可配银柴胡、青蒿、胡黄连、地骨皮、功劳叶、蓓草等以清热除蒸;若咳久不已,声音嘶哑者,于前方中加诃子、木蝴蝶、凤凰衣等以养肺利咽,开音止咳。

2。虚火灼肺证

症状: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咳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前方功能滋养肺肾,用于阴虚阳浮,肾虚肺燥,咳痰带血,烦热咽干者。后方滋阴清热除蒸,用于阴虚骨蒸,潮热盗汗等症。

常用药: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养阴润肺止咳;百部、白及补肺止血,抗痨杀虫;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滋养肺肾之阴,培其本元。

火旺较甚,热象明显者,加胡黄连、黄芩苦寒泻火,坚阴清热;骨蒸劳热,再加秦艽、白薇、鳖甲等清热除蒸;痰热蕴肺,咳嗽,痰黏色黄,酌加桑自皮、花粉、知母、海蛤粉以清热化痰;咳血较著者,加丹皮、黑山栀、紫珠草、醋制大黄等,或配合十灰丸以凉血止血;血色紫黯成块,伴有胸胁刺痛者,加三七、血余炭、花蕊石、广郁金等以化瘀和络止血;盗汗较著,加乌梅、瘪桃干、浮小麦、煅龙骨、煅牡蛎等养阴止汗;咳呛而声音嘶哑者,加诃子肉、血余炭、白蜜等润肺肾而通声音。

3。气阴耗伤证

症状: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咳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可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晄白,颧红,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证机概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前方功能补气养阴,兼清虚热,主治肺脾气阴耗伤,形瘦体倦,咳而短气,劳热骨蒸等;后方健脾补气,培土生金,主治食少腹胀,便溏,短气,面浮,咳痰清稀等。

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补肺益脾,培土生金;北沙参、麦冬滋养肺阴;地黄、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滋肾水以润肺燥;白及、百合补肺止咳,抗痨杀虫;紫菀、冬花、苏子温润肺金,止咳化痰。

夹有湿痰者,可加半夏、橘红、茯苓等燥湿化痰;咳血量多者,可加山萸肉、仙鹤草、煅龙牡、三七等,配合补气药,共奏补气摄血之功;若见劳热、自汗、恶风者,可宗甘温除热之意,加桂枝、白芍、红枣,配合党参、黄芪、炙甘草等和营气而固卫表;兼有骨蒸盗汗等阴伤症状者,酌加鳖甲、牡蛎、乌梅、地骨皮、银柴胡等以益阴,清热除蒸;如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者,加扁豆、苡仁、莲肉、橘白等健脾之品,忌用地黄、麦冬、阿胶等过于滋腻的药物。

4。阴阳虚损证

症状:咳逆喘息,少气,咳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闭,舌质光淡隐紫,苔黄而剥,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证机概要: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俱损。

治法:滋阴补阳。

代表方:补天大造丸加减。本方功在温养精气,培补阴阳,用于肺痨五脏俱伤,真气亏损之证。

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补益肺脾之气;麦冬、生地、五味子滋养肺肾之阴;阿胶、当归、枸杞、山萸肉、龟板培补阴精;鹿角胶、紫河车助真阳而填精髓。

肾虚气逆喘息者,配冬虫夏草、诃子、钟乳石摄纳肾气;心慌者加紫石英、丹参、远志镇心安神;五更泄泻,配煨肉蔻、补骨脂补火暖土,并去地黄、阿胶等滋腻碍脾药物。

总体而言,肺痨初期表现为肺阴亏损证,阴虚程度较轻,无明显火旺现象,病损主要在肺;而虚火灼肺证多见于肺痨中期,病程较长,阴虚程度较重,并有火象,病损由肺及肾;气阴耗伤证多见于肺痨中后期,病程较久,阴伤气耗,肺脾同病;阴阳虚损证则为肺脾同病、气阴耗损的进一步发展,因下损及肾,阴伤及阳,肺、脾、肾三脏交亏,病属晚期,病情重笃,预后多凶。

【预后转归】

肺痨的预后及转归与正气强弱、病情轻重、治疗迟早密切相关。凡正气较强,病情轻浅,为时短暂,早期治疗者,可获康复。若正气虚弱,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每多演变恶化,全身虚弱症状明显。此外,少数患者可呈急性发病,出现剧烈咳嗽,喘促倚息,咳吐大量鲜血,寒热如疟等严重症状,俗称“急痨”、“百日痨”,预后较差。

【预防调护】

对于本病应注意防重于治。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用雄黄擦鼻以避免传染。饮食适宜,不可饥饿,若体虚者,可服补药。

既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治疗,还应重视摄生,禁烟酒,慎房事,怡情志,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强食养,忌食一切辛辣刺激、动火燥液之物。

【临证备要】

1。辨主症治疗。肺痨的证治分类已如上述,但临床有时表现以某一症状为突出,为了便于处理,故列“辨主症治疗”一节,叙述其辨证、选方、用药。

(1)咳嗽:用润肺宁嗽法,方取海藏紫菀散,药用紫菀、贝母、桔梗润肺化痰止咳,知母、五味子、阿胶滋阴补血而退虚热。或用加味百花膏,药用紫菀、冬花、百部止咳化痰,抗痨杀虫,百合、乌梅润肺而敛阴。属于气虚者,可用补肺汤,药用参、芪益气,熟地、五味子补肾而纳气,紫菀、桑白皮化痰止咳。若痰浊偏盛者,可用六君子汤合平胃散治疗。

(2)咳血:一般常用补络止血法,方取白及枇杷丸,药用白及、阿胶补肺止血,生地、藕节凉血止血,蛤粉、枇杷叶肃肺化痰而止咳。亦可采用补络补管汤,药用龙骨、牡蛎、山萸肉酸涩收敛,补络止血,佐以三七化瘀而止血。若咳血较著者,加代赭石以降气镇逆止血;夹瘀者加三七、郁金、花蕊石之类;有实火者,配大黄粉或赭石粉等;属于虚寒出血者,宜加炮姜。

(3)潮热、骨蒸:一般患者多为阴虚,当用清热除蒸法,如柴胡清骨散,药用秦艽、银柴胡、青蒿、地骨皮清热除蒸,鳖甲、知母滋阴清热,佐以猪脊髓、猪胆汁等坚阴填髓。至于气阴两虚而潮热骨蒸者,可用黄芪鳖甲散固护卫阳,清热养阴。

(4)盗汗、自汗:用和营敛汗法。一般以阴虚盗汗为多见,方取当归六黄汤,药用黄芪固表,当归和营,黄芩、黄柏、地黄清热养阴。若气虚自汗,可用牡蛎散、玉屏风散以补气实卫,固表止汗。此外,无论自汗或盗汗均可加用糯稻根、瘪桃干、麻黄根、浮小麦、煅龙牡等收涩敛汗,或用五倍子末敷填神阙。

(5)泄泻:一般用培土生金法,选方如参苓白术散。但辨证属于肾阳不足之五更泄者,当用四神丸。脾肾双亏者二方合用之。

(6)遗精、月经不调:当用滋肾保肺法以滋化源,选取大补元煎为主方,补益元气阴血。见阳痿遗精者,酌加煅龙骨、煅牡蛎、金樱子、芡实、莲须、鱼鳔胶等固肾涩精;女子月经不调或经闭者,加芍药、丹参、丹皮、益母草调其冲任。

2。重视补脾助肺。因脾为生化之源,能输水谷之精气以养肺,故当重视补脾助肺、“培土生金”的治疗措施,以畅化源。肺脾同病,气阴两伤,伴见疲乏、食少、便溏等脾虚症状,治当益气养阴,健脾补肺,忌用地黄、阿胶、麦冬等滋腻药。进而言之,即使肺阴亏损之证,亦当在甘寒滋阴的同时,兼伍甘淡实脾之药,帮助脾胃对滋阴药的运化吸收,以免纯阴滋腻碍脾。但用药不宜香燥,以免耗气、劫液、动血,方宗参苓白术散意。

3。掌握虚中夹实的特殊性。本病虽属慢性虚弱性疾病,但因感染痨虫致病,要根据补虚不忘治实的原则,同时杀虫抗痨。如阴虚火旺者,当在滋阴的基础上参以降火;若阴虚火旺,痰热内郁,咳嗽痰稠,色黄量多,舌苔黄腻,口苦,脉弦滑者,当重视清化痰热,配合黄芩、知母、花粉、海蛤壳、鱼腥草等;若气虚夹有痰湿,咳嗽,痰多色白,纳差,胸闷,舌苔白腻者,当在补益肺脾之气的同时,参以宣化痰湿,配合半夏、橘红、茯苓、杏仁、苡仁之类;如咳血而内有“蓄瘀”,瘀阻肺络,咳血反复难止,血出鲜紫相杂,夹有黯块,胸胁刺痛或掣痛,舌质紫,脉涩者,当祛瘀止血,药用三七、血余炭、花蕊石、广郁金、醋大黄等。

4。忌苦寒太过伤阴败胃。因本病虽具火旺之证,但本质在于阴虚,故当以甘寒养阴为主,适当佐以清火,苦寒之品不宜单独使用。即使内火标象明显者,亦只宜暂予清降,中病即减,不可徒持苦寒逆折,过量或久用,以免苦燥伤阴,寒凉败胃伤脾。

5。在辨证基础上配合抗痨杀虫药物。根据药理实验结果和临床验证,很多中草药有不同程度的抗痨杀菌作用,如百部、白及、黄连、大蒜、冬虫夏草、功劳叶、葎草等,均可在辨证基础上结合辨病适当选用。

【医案举隅】

宋某,男,27岁。

咳嗽已半年,音哑近4个月。现症:咳嗽不多,音哑喉痛,食欲不振,腹痛便溏,日渐消瘦。舌苔白垢,脉象滑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