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拉是很偶然地脱离了这种安静的、与世无争的地位的;她离开大学之后在玻利维亚总统新闻办公室得到了一个职位。这个办公室的几个女秘书跟一伙喜欢裸体宴会的人搞在一起。罗拉有不少次跟她们一道去参加了这种聚会,虽然她对那些色情表演、饮酒和裸体从不感兴趣,而这种聚会的主要节目就是这些。她之所以跟这伙人一起去,不如说是因为不愿意由于不肯去而引起别人注意。莫斯科给她的命令很明确:当她在拉巴斯小心地建立起各种联系时,不得有任何可能引起怀疑的行为。

  1966年,克格勃命令罗拉申请成为玻利维亚公民,以便能更方便地在玻国内旅行。她通过和一个玻利维亚人安托尼奥·马丁内斯结婚的办法做到了这一点,然后很快又同他离了婚。当1966年10月切来到玻利维亚的时候,罗拉已游遍玻利维亚,建立了各种联系,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份二百多人的名单,只要革命一开始这些人就会参加的。她多次深入玻利维亚偏僻内地去旅行,借口是要去纪录民间音乐。

  切用了两个假护照,经过布拉格、苏黎世和达喀尔,兜了一个圈子,于11月抵达拉巴斯。他一到就把这两个假护照销毁了,而由塔玛拉给了他几个刚刚伪造出来的证件。塔玛拉现在用塔尼娅的代号进行活动。这几个证件证明切是一个正在搞研究工作的美国社会学家,切带着这几份巧妙制做的伪证件到达了第一个游击营地,这是在塔尼娅和玻利维亚共产党的协助下建立起来的。游击营设在石油城卡尼里附近的曼卡华卡一个荒废的牧场里。又同切另外几个古巴人在这儿会合了。

  切化名拉蒙,开始建立他的地下武装。他建立了军火库、秘密营地、训练场,甚至还建立了一个秘密野战医院。

  不久,在切的游击队精心组织的袭击之下,玻利维亚当局给打得晕头转向。玻当局赶忙组织了一支反暴乱部队,主要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武器、经费,并进行训练的。不到几个月,就有八百名经过专门训练的丛林战战士,在美军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退伍军人的指导下进行了反击。尽管遇到这样强有力的对手,切的军队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继续取得很大的成功。他们军队的经费是由莫斯科通过玻利维亚共产党提供的,另一部分是通过讹诈得来的。比如,他们曾以不去打扰为交换条件,从本地工业康采恩中讹诈了近两万五千美元。

    这期间,塔尼娅一直同切在一起,共同度过了他那危险的、动荡的生活。她爱他,同他一起生活、并肩战斗。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煽动学生闹事,袭击并摧毁兵营,在锡矿工人中搞得也很有成绩,以致政府对矿区实行了戒严。虽然如此,苏联领导对局势却越来越不满。切正在传播一种卡斯特罗牌号的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同苏联党的官方政策是矛盾的。苏联开始害怕切过于成功,以致玻利维亚会落到卡斯特罗手里。这样将会导致拉美其他那些进行格瓦拉式革命的条件也同样成熟的国家最终落入哈瓦那而不是莫斯科的轨道。他们认为,启发了全世界年轻革命者的切太危险了,不能再让他继续存在。于是向塔尼娅发出命令,要她背叛她所爱的这个人和她曾经为之献出了多少年华的这个事业。

  1967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塔尼娅通过丛林来到切最重要的秘密营地之一。借口是为卡斯特罗派来的两位密使带路。这两个人是法国记者雷日·德布雷和一位阿根廷联络官。他们到达这个营垒后发现,几周前切带着一小批人进行一次巡逻侦察去了。塔尼娅在这个营地一直等到3月21日,这时她再也不能延宕了。向玻利维亚总参谋长托里斯将军送出了关于这个关键性的游击营地详细情的情报。这是切的结局的开始。地下武器和贮备库被查获,营垒在其最没有防备的地点遭到袭击。由于组织遭到破坏和思想上的混乱,游击队的士气瓦解了。

    10月8日,切受伤并被捕,后来被一个玻利维亚陆军军士残酷地枪杀了。据报导,塔尼娅在3月份访问切的营地后不久,就在一次交火中被打死了。但是从来没有任何证据能证实此事。根据最新情报,她已借助于另一套伪造的证件飞离了玻利维亚并已平安地到达了莫斯科。被哈瓦那宣传机构追认的、著名的“游击队员塔尼娅”仍然在莫斯科活得很好燕子归巢了。

  (摘自[英]大卫·刘易斯著《色情间谍》,译者朱从)

Number:4261

Title:阿明之死的谜底

作者:晨曦

出处《读者》:总第2期

Provenance:羊城晚报

Date:1981。2。9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阴谋即使在败露之后,也往往像谜一样的神秘。但无论怎样神秘的阴谋都毕竟不是虚构的故事。英国一家报纸最近披露的一则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内幕新闻大概就属于这一类。70年代的最后一个圣诞节之夜,内心充满忧虑、烦恼和恐惧的阿明总统醉倒了,醉得如同一滩烂泥。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不是喝醉的,而是吃醉的。殷勤的俄国厨师为他精心特制了放有麻醉药的布丁(食品)。

  据说,克格勃给阿明暗下蒙汗药,倒并不是想把他送上西天,而只想把他绑架到莫斯科去,以便让他履行一项合法手续:任命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为阿富汗总统的合法继承人。

    莫斯科早就认为,有理由对阿明表示不满和不信任,尤其不能容忍的是他在欣丹德基地问题上的不顺从态度。欣丹德是阿富汗西部唯一的现代化机场。从这里起飞的直升飞机只消用90分钟就能飞到伊朗南方和波斯湾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占据这块天赐福地,对于伸手摘取“熟透了的苹果”(伊朗),是再方便不过了。

  1979年11月10日,即美国人质在伊朗被扣的第六天,莫斯科正式通知(是“正式通知”,而不是请求或磋商!)阿明总统,说苏联要单独使用欣丹德基地。

  俄国人要霸占欣丹德基地的计划,后来被阿明的一个情妇透露出去。她说,当苏联驻喀布尔代办向阿明提出上述要求后,阿明突然醒悟了。她说:“阿明告诉我,他决不会同意让俄国人在阿富汗建立军事基地……但他也知道,俄国人是不会轻易打消这个主意的。”这件事也得到了阿明的侄子扎勒迈证实:“将近11月底,我叔叔忧心忡忡,沉默寡言。有天晚上,他把我带到花园里,告诉我说,俄国人在向他施加压力,要欣丹德军事基地,但他决不会把这个基地交给他们。”

  由于阿明不肯给俄国人非常想要的军事基地,莫斯科认为以武力夺取这个基地是十分必要的。严冬的降临,大雪封锁边界通道的威胁,尤其增加了这样做的迫切感。

  阿明的过失就在于他没有听莫斯科的话。据他侄子说,阿明想效法埃及总统萨达特,开始秘密策划,试图赶走俄国人。但是,阿明的机关显然未能逃脱克格勃的眼睛。11月即将过去,不能再等待了,莫斯科终于决定:必须把阿明干掉。11月28日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维·谢·帕普京将军突然在喀布尔出现。

  帕普京指挥一个精心挑选的突击队在坦克掩护下向喀布尔郊区的夏宫进发。尽管阿明在俄国厨师的帮助下已经不省人事,但至少有一名保镖没有吃特制布丁。他的清醒足以使他愤怒的发狂,他操起一挺轻机枪向不速之客们猛烈开火,帕普京饮弹毙命。俄国人看到他们的首领遭此厄运,便以百倍的疯狂杀死阿明、他的妻子、孩子和公务员。紧接着,苏联坦克把卡尔迈勒载入喀布尔,而苏联十万大军长驱直入阿富汗。一场铁与血的悲剧开始了。为了南下波斯湾和印度洋,需要占领阿富汗;为了占领阿富汗,需要一个武装干涉的借口,这个借口很容易地在欣丹德机场找到了。这--不是虚幻的故事,也不是推理小说中的情节吧!

  (原载1981年2月9日《羊城晚报》)

Number:4262

Title:克虏伯选艺徒

作者:史洁

出处《读者》:总第2期

Provenance:《青年一代》

Date:1981。1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克虏伯钢铁公司是西德有名的钢铁、机器制造企业,已有189年的历史,他的产品闻名世界,现在职工4万余名。1978年冬,我参观了该公司,当主人引导我们参观培训艺徒车间时,我想,这家名牌公司,他们选艺徒的,大概也是“择优录取”的了。于是我问主人招收艺徒的标准。主人回答:进工厂前,需经笔试和体验,从体验合格和笔试成绩优秀者中录取20%左右,成绩平平的录取5060%,成绩较差的也取约20%。

  “你们为什么不‘择优录取’呢?”我脱口而出地问道。这时在周围的二三位西德朋友争先回答,你一言,我一语,几乎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成绩优秀者只录取20%,是因为笔试成绩优秀并不等于在从事实际操作时一定是佼佼者。”

  “学校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骄傲,不合群,共事困难,搞不好团结。”

  “我们在挑选艺徒时,倾向于更多地吸收成绩并不十分出众,但还具有一定水平的人。实践证明,这批人中往往会出不少人才。”

  “笔试成绩差的青年中也不乏人才。他们中有的在课堂上学得不太好,可是在工厂实际操作中却干得令人十分满意,”

  “再说,如果工厂都不收他们,会造成社会问题。”

  据了解,西德几家大工厂都承担培训艺徒的任务。但学徒结业后,部分留在本厂,其他的得另找出路。

  (摘自“流行歌曲及其他”,作者史洁,原载《青年一代》1981年1期)

Number:4263

Title:试论人才的自我埋没

作者:黄东平

出处《读者》:总第2期

Provenance:中国青年报

Date:1981。1。27

Nati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