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某个部位被按动时才打开。它们有通向地下室的,也有通向屋顶密室的。这些密室中,有一间还铺设了伪装地板,它的撑档被抽去时,不小心踩上去的人,就会送命。
有些古老建筑里的窗座,外表看来并无异样,其实不然。苏萨克斯郡的帕勒姆邸宅内的一只窗座,就是很好的一例。它有两道机关:当它的设计巧妙的暗销被拔开后,窗座上的一块板就能打开,露出密室,密室能容一个人舒舒服服藏进去;移开里面的暗门,可见一把梯子,梯子往下一直通到一间供神甫们使用的小礼拜堂。
武斯特是尼古拉·欧文长年行艺的地方,那里的宅内密室尤其多。如四周挖有壕沟的维顿大邸里,当年神甫们用来藏身的巧妙密室,单说被发现的,就不下十处。那里有一栋当年神甫们常常用来秘密聚会的古老屋子,里面放着一只貌似普通立柜的东西。拔开它的一个木销,它后面的板壁就会向里转去,露出一只壁龛来,发生情况时,可供好几个人隐蔽。
林肯郡的勃扬庄园,有个特别灵巧的机关,它不但能使遇难者化险为夷,还能使追捕人遭殃。这幢古老的住宅里,有着一块盾形纹章。触动这件雕刻品的某一处,秘密装置就会启动,送出一把梯子来。对不明底细的人来说,这把梯子可是个送命的玩意儿:假如有人按奇数一、三、五……踏着阶梯走下去,则万无一失;反之,整个梯子就会崩塌,来人就会头脚颠倒着掉进下面好几尺深的陷阱里,做个倒霉的牺牲品。英语里所用的“脚不留神”这个词句的出典或许可同这把梯子挂起钩来。
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武斯特战役中吃了败仗后,是去波司考贝尔堡隐蔽的。那里有几处设计巧妙的藏身室和撤退暗道。其中一间密室,入口巧妙地隐藏在墙内。密室里,还有梯子通到房上烟囱的出口处。烟囱外长着的爬藤,一直拖到花园里,可让人攀着爬下去逃走。
几年前,老沃里克郡的某幢古老农屋里,发现了一间结构极巧的藏身室:一方斗室,紧挨在大壁炉后。它的入口由活动镶板伪装而成。假如躲在里面的人想观察屋里的动静,他只要按一下弹簧装置,壁炉上方的镶板上的一只浮雕鸟头就会向一旁移去,露出一个很难察觉的窥视孔。
密室的故事读来惊心动魄,不过,谢天谢地,今天我们可不需要啦!这里再讲一则弄巧成拙的故事。玫瑰战争时期,年轻的洛弗尔子爵从国王手下的人那里逃掉后,躲进了自家庄园里的一间秘密小屋。此后二百多年,他一直下落不明。1708年庄园大修时,修建工人找到一条暗道。他们顺着通道摸进去,朝那间密室里一瞅,这才看到一具衣服褛褴的骷髅趴在一张桌子上,它旁边还抛着一本破残的祈祷书。
原来,子爵的仆从们当时不是被杀的杀,就是被关的关了,剩下的人又没一个知道如何才能打开密室的门。
Number:4662
Title:三谎像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刘龙根
哈佛大学的新生。正在参观哈佛校园。这时,向导在一尊雕像前停了下来。雕像底座上镌刻着:“创始人约翰·哈佛,1638年。”
向导告诉学生,这座像以“三谎像”而知名。其一,承担此像雕刻工作的雕塑家没有能找到约翰·哈佛的一幅清晰的面像以作参考,因此,他就造了一位年代相当、仪表端庄的绅士的画像来充数。其二,约翰·哈佛并不是哈佛大学的创始人,而只是该校早年殷实的捐助人。其三,出乎人们意料之外,雕像底座上的年代并不是约翰·哈佛的卒年,而是他把自己的图书馆和半数家产捐赠给该校的年代。
雕像的一侧是哈佛大学的校徽,上面镌刻着这样的箴言:诚实。
Number:4663
Title:“刊古录”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曹济黎
许多许多年以前,第一批欧洲人来到了澳大利亚。他们穿过田野,看到许多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很奇特:它用两条腿走路,尾巴粗大,头很小。在它的腹部有一只大口袋。口袋里坐着一只幼小动物。
“这是什么?”欧洲人问当地的居民。
“刊古录!”人们回答说。
“噢,‘刊古录’,一个多美的名字啊!”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动物叫作“刊古录”(英文“袋鼠”为KANGAROO)。
许多年过去了。欧洲人学会了澳大利亚人的话,这才知道,“刊古录”的意思就是:“我听不懂你的话!”
Number:4664
Title:拳击竞选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最近,美国爱达荷州金斯顿市有两名竞选市长的候选人霍兰和庞克尼,决定用拳击赛来确定胜负。比赛结果,庞克尼击败霍兰,从而夺去霍兰独霸15年的市长宝座。
Number:4665
Title:英国之音“大笨钟”
作者:彼得·布朗
出处《读者》:总第32期
Provenance:世界之窗
Date:
Nation:
Translator:黄晓红
1959年6月3日上午十一点差一分,哈罗德·麦克米伦首相与英国各政党首领一起肃立于议会的大院中,仰望着钟楼上的那只巨钟。此刻,一阵静默。接着,传来了整个伦敦一直在期待着的声音:洪亮的钟声。它宣告了当天十一点钟的来临,也就是这座钟诞生的一百周年。
在英国人看来,这座钟举世闻名的大“笨钟”远远不止是一个精确的计时器;它是有生命的,它激发着人们的敬爱之情,而这种感情还不仅来自英国。使用四十一种语言进行广播的英国广播公司,有一次请海外听众举出他们最喜爱的播音员的姓名,结果,优胜者是“大笨钟”。
“大笨钟”庄严的报时钟声,通过英国广播公司,每天八十一次地传送到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太平洋地区,阿拉伯各国以至亚洲。
在英国,假如一个全国性的重大事件不是由“大笨钟”庄严的钟声来预告的话,任何人都会觉得难以想象,不管这是宣战还是媾和,是君王向全世界发出圣诞节演说,还是君王驾崩(在这种情况下,大钟每分钟鸣一响,每一响代表刚去世的君王享年的每一岁)。特别动人心弦的是,“大笨钟”在每年的休战纪念日(十一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上午十一点鸣响的钟声,这时交通停止,人们在街上脱帽肃立,默悼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阵亡者。
自1923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播送这钟声以来,人们就像对待一位世界名人一样给它写信。寄给“大笨钟”的邮件中,有许多来自欧洲的听众,信中回忆起他们在德国占领期间如何冒着死刑的危险收听伦敦播出的新闻。当年的战俘则谈起他们在德国集中营里听到“大笨钟”的钟声时所受到的鼓舞,连那里的德国看守有时也偷偷收听英国广播。
当时,人人都知道那悦耳钟声是直接从伦敦市中心的钟楼上传出来的,因此英国广播公司将按时播送钟声看作是荣誉攸关的大事。在伦敦遭受1;224次空袭的整个过程中,“大笨钟”始终播送着它那安定人心的钟声。告诉人们:英国仍然在坚持战斗,而这钟声背后时常衬托着警笛和炮火声。钟声只是在1944年“V”型飞弹空袭时才在短时间内为录音所代替,那是因为钟声会暴露伦敦一带的天气情况,有助于敌军校准飞弹的自动控制装置。
“大笨钟”的祖先威斯敏斯特宫中的一长列大钟可追溯到1288年。该宫殿于1834年毁于大火之后,工程总监向国会保证,将制造一个“钟中之王”,世界上最大最好的钟。
皇家天文官拟定了钟的规格,要求每个钟点的第一响准确到误差不超过一秒钟。对这样一座带有笨重的机械敲击装置,长长的指针暴露在风吹雨打之中的巨钟来说,这个要求是太严格了。尽管如此,还是有三家厂商争夺制造这座大钟的荣誉,结果是E·J·登特公司获胜。装配重达五吨的机件就花了两年,在新钟楼建造的同时,机件在厂内检验又花了五年。
当那巨大的报时钟安装完毕时,下议院开会讨论为它命名。有些议员知道钟和船一样是阴性的,想称它为“钟之女王。有的人则赞成叫它“维多利亚”。工程总监本杰明·霍尔爵士则主张将大钟命名为“圣史迪文”。可是这时,许多议员对这场争论已经厌倦了,后座的普通议员席上有人喊道:“干脆叫它‘大笨钟’算了!”于是,一阵哄堂大笑,结束了争论。“大笨钟”作为整座钟的名称也就从此开始。
“大笨钟”有四个钟面,每个直径达二十二英尺半,各由三百一十二块乳白色玻璃镶嵌而成。透过玻璃,九英尺长的时钟和十四英尺长的分针的轮廓隐约可见,这些铜制的空心指针每件重达二百磅。
“大笨钟”的心脏是钟室。钟室很小,粉刷得如同诊疗室一般洁净。钟室内是一座十六英尺高的复杂装置,包括齿轮、杠杆和滑轮。它几乎从未停止过运转。唯一的一次机械故障发生在1944年:该钟的钟摆弹簧需调换,因三年前下议院被炸时钟楼严重受震。“大笨钟”的准确是这样来保持的:围绕着十三英尺长的钟摆的一个环上放着三小堆铜币;整个装置的平衡非常精密,只要取走一枚半便士的铜币,大钟就会在两天之内慢一秒钟。
“大笨钟”的声音是从顺着螺旋形楼梯往上五十英尺处发出的。那是一口巨钟,高七英尺半,悬挂在一根粗钢梁上。钟声是如此洪亮,英国广播公司头一次装在钟楼内的扩音嗽叭竟被震裂。现在,有两个扩音喇叭装在离大钟有一段安全距离的梁上,向两英里以外的广播大楼传音。
Number:4666
Title: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