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命较长的K…14艇在出海进行首次试航之前就裂了一个大口子。后来,还是在北海的一次演习过程中被K…22艇撞沉。就在这同一次演习中,K…17艇失去了控制,先后与一艘执行护航任务的巡洋舰和K…7艇相撞,沉入海底。最后,K…22艇又与另一艘巡洋舰撞在一起,无法修理而报废。
1918年,K型潜艇行动以彻底失败而告终。250个英国人为此而丧命,却连一个德国人也没打死。
Number:6476
Title:不止是一层境界
作者:贾厚明
出处《读者》:总第12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那年从师范毕业,到一所乡村中学任教。携去的全部家当是一把旧吉他,几大本昔日的《读者文摘》和我那颗年轻的心。
当时,由于工作环境差、择偶不易等因素,同校中的青年教师情绪低得很。独有深受《读者文摘》熏陶的我,凭借《读者文摘》所蕴含的一切去透视生活,风风火火地拼命教学。然而,一位过来人对我说:“千万不要沉迷于《读者文摘》童话般的美丽,有几个凡夫俗子能超然于七情六欲,终以爱心拥抱天下?你那可怜的热情很快就会被生活消磨殆尽的,说穿了,《读者文摘》只是一层虚幻的境界而已!”
回首回顾周围一些人,复想想那个竭力感染我们融入生活而最终身陷囹圄的三毛,我竟哑口无言。心里却难过得很,当面被人指责自己所推崇之物而无言予以反驳,哀莫大于此。
心里悬着这解不开的结,依然深情地盼望着和《读者文摘》的每月相会。然而,接连几次与她的会晤都莫名其妙地被推迟了。闻不到油墨的处女香,倒是添了一份为人所阅后的倦怠。带着不满的我去询问邮递员小杨,这位市级优秀投递员立时涨红了脸。
于是,我便知道了一个略带伤感的女孩的故事。
高三未念完她便辍学了,只因为老实厚道的父亲和长期卧病在床的母亲供不起学费。在家里,整日伴着她的只有给阿妈煎药的盂罐。耐不过现实的残酷,便想起昔日在学校图书馆结识的朋友《读者文摘》,苦于无钱订阅,于是磨缠同学小杨,求他在给我投刊前先让她阅读那本不属于她的《读者文摘》,从中汲取生活的勇气。
一种异样的情绪在我心里升起。终于,在那间低矮的茅草屋里,我觅到了那双无助又受了惊吓似的眼睛。“生活太沉重了。”她轻轻叹息道。我挺了挺胸,那篇《生命的烛光》在心头掠过,于是一字一句地对她说:“长夜终被征服!”而后递给她我积蓄多年的《读者文摘》,便离去了。
后来,我便常光顾那间茅屋,帮着熬汤送药照顾她母亲,也和她探讨《读者文摘》的精义;再后来,我和朋友东拼西凑集资使她进了镇办工厂;她母亲的病有了好转,她有了位很笃实的男友。
当一切都有了转机时,女孩常对我流露出感激之情。每当此,我便阻止说:“其实,天上与《读者文摘》为友者本是一家人。”
经历过此事后,对那原本结在心中的疙瘩也豁然有了祛除的偏方:这世界原本有炎凉的一面,《读者文摘》也并不是上帝拯救一切的万能之手。然而,有了那爱心铸成的支柱,才能在人心的苍穹中撑起一角蓝天。“看清这个世界,而后爱她。”这岂止是一层境界?!
Number:6477
Title:一刊架起两岸情
作者:彭荣生
出处《读者》:总第12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我和台胞柯露露小姐在机场分别的时候她很激动。虽然五日的寻祖之行没有找到亲人,但由于有我们这些对台部门的同志相伴,父老乡亲的热情款待,她在家乡过得还是很开心。她拉着我的手哽咽着:“彭先生,彭先生……我回去给家人说我找到亲人了,故乡的人都是我的亲人……”说着她从兜里掏出一支刻着兰花的钢笔,无论如何要留给我做纪念,看是一支普通笔,又推辞不过,我只好收下了。可是用什么回赠呢?翻遍行李袋,只有那本刚收到的1990年第1期《读者文摘》,权用它做礼物了。我用那支兰花钢笔在书的扉页上写了几句赠言:“悠悠人世,云阻山隔,唯有友情,网罗五湖四海。”然后很不好意思地送给她。谁知她却像得到珍宝般的紧紧地捧在胸前,连声道谢……
柯小姐离去后,这一幕也很快在我脑子里消逝了,因为迎来送往的接待工作,分别的场面毕竟太多。
想不到两个月后,我收到柯小姐的一封来信。她说她回到台湾后,她的一帮好友姐妹,对她带回去的礼物最感兴趣的是那本《读者文摘》。他们争相传看,都认为是一本很好很好的杂志。他们又问那写赠言的是何许人。她说是大陆一个很有才气的很帅很不错的小伙子。于是她的那帮姐妹们出于好奇,同时也想了解大陆,就想同这位“很有才气的很帅很不错的小伙子”通信,云云。看了柯小姐的来信,令我啼笑皆非,一个五大三粗的山野蛮子居然很帅……不过我倒很乐意和她们通信,一是我也想知道台湾青年在干什么,想什么;二是我的对台工作有交友、宣传的任务。
果然不久,一位在某德育护专任教的叫杨荷的小姐给我来了一封信。信中说,她极认真地读完了那本《读者文摘》。她认为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从内容到形式,给人一种隽永、高雅、清新、自然的感觉。文章不仅富有哲理性、知识性、使人受益,还十分耐读,余味无穷。她说,杂志中那篇《吾貌虽瘦,必肥天下周总理逝世经过》的文章她读了三遍,流了三次眼泪。周恩来也是台湾众多青年崇敬的伟人。读了那篇文章,更增添了他们对这位伟人的敬仰之情。末了,她希望我多给她谈谈大陆青年的理想和追求,有什么好书介绍给她。
我给杨荷小姐回信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这个老读者对自己所钟爱的杂志《读者文摘》的看法;二是周总理在大陆青年心目中的崇高形象;三是我们这些大陆青年实现“四化”的理想和抱负。后来杨荷小姐来信说,她把这封来信读给她的学生们听了,大家都因为能了解大陆而兴奋不已。
以后又有一位姓许、一位姓黄的台湾小姐给我来信,除了谈社会、家庭、理想、道德等方面的话题外,也都说到了那本《读者文摘》。我都尽我所能一一所复,尽量满足她们感兴趣的问题。
我和这几位台湾青年保持了长期的通信联系,建立了一定的感情。今年三月,柯露露小姐给我寄来一个极精致的“好友通讯录”,那上面有三十几位“好友”的姓名和通讯地址,除台湾外,还有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好友,我的姓名和地址也被收了进去。她在信中说,为有我这个大陆的好友而感到自豪和欣慰。我也很高兴,因为这就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外界、介绍自己的更广阔的空间。这真是:
莫说海峡难相通,
一刊架起两岸情。
Number:6478
Title:红色的拐杖
作者:钟淑坚
出处《读者》:总第12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那一年,我十八岁。
十八岁的姑娘,应是如酒似蜜,娇媚万千的。但我却因残疾而不美丽。在我仅半岁时,可憎的小儿麻痹症使我双足残废,不幸的人生由此开始。
中学毕业一年了,我仍然找不到任何工作。待在家里,空虚、悲怨、自卑、绝望。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自身的价值,真没意思!
在这些灰暗的日子里,唯一渴望的是每月收到《读者文摘》,就像别人每月领到工资一样。每当得到它,仿佛一个穷人得到一笔财富,总舍不得一下子用完,要慢慢地享用。它成为我生活中最大的快乐。
1986年2月,我在《读者文摘》里读了一篇短文《一根小拐杖》。那小故事说: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靠拐杖走路。有一天,他爷爷趁他不在意把拐杖染成红色,使他高兴了。后来颜色不再新奇时,爷爷又给它挂上个银铃,使孩子走起路来很神气。孩子长大后做了医生,他把那红色的小拐杖挂在诊室的墙上,把爷爷的教训传给病人:勇于负起重担,就不觉担子沉重了。
读过后,我热泪纵横,我觉悟到,自卑与消沉,使我软弱不堪。这篇短文给我的鼓舞,何止一根拐杖给我的力量!我决心要振作,勇于承担人生的沉重,去热爱生活,我把自己的拐杖也涂成红色,像一把火炬,燃亮我生活的迷途。
为了解决工作问题,我决定自谋出路,在路边,开了一个小档摊。一把太阳伞,一个小木箱,撑起了我的生活。红拐杖让我克服了一切心理障碍,使我勇于面对现实。还在看档的闲暇之时,自学起大学中文课程。自命为“路边大学”。
现在,我的生意扩大了,大学的课程也自修完了。一个残疾人,撑着一根红拐杖,终于可以自强自立地生活了。
Number:6479
Title:上帝只掌握一半
作者:罗秋菊
出处《读者》:总第127期
Provenance:《涉世之初》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
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
不要敬畏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
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
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摆布。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