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看时,总觉得“游就馆”三个字起得特别,详细翻看一下说明,方知语出有典。荀子《劝学篇》曰:“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原来是要参观者们游而就之:一游之后,就能加入这些军国主义“斗士”们的行列。
忽然想到了刚才在靖国会馆里看了的“儿童画竞赛得奖作品展”,画的都是日本军旗、向日葵之类,心不由地揪了一下,我记起一位当过私塾教师的日本同学告诉我,他所接触的日本中小学生,有一半以上不知道有侵华战争这回事。因为尽管经过几多波折,日本的一些教科书写上了日本侵略亚洲诸国的史实,但迄今几乎没有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过考试,老师也乐得不教。
六百羽的白鸽据说是靖国神社的一景,大约是以此象征那些亡灵们的圣洁吧。我们坐不多时,那些鸽子陆陆续续落到脚前来,白花花的一片。我痴痴地想着刚才所见的一切,只觉得,那白花花遍地晃动的,是南京城里的、平顶山万人坑的、大同江畔的、苏门答腊密林里的、新加坡海边的,那些经岁月漂洗发白而在有些人们的记忆里失去颜色的头骨。□
Number : 9833
Title :日本文化的一个侧面
作者 :伍立杨
出处《读者》 : 总第 196期
Provenance :青年作家
Date :1997。8
Nation :
Translator :
1923年10月25日,孙中山先生和老同盟会会员马伯援谈话,谈及国际间援助中国革命的事。中山先生从前曾多次亡命日本,也得到日本友人的热情襄助,但总的说来,日本民性有其致命弱点。中山先生说:“日本小气,只是口惠而实不至。”中山先生对日本认识可谓深切至极,这个评价是有十足分量的。
这种小气,并非一时的计较考量所致,而是潜伏在骨子里头,与生俱来的,所以不但在国际交往中表露无遗,在其习俗风尚中,也处处皆有。历史学家李敖给他的女儿信中谈日本茶道——这项备受各国文化人称道的日本民间生活艺术,李敖却别具慧眼,另有认识。他说:“日本人小题大作,有茶道:The Tea Ceremony,女人跪在TATAMI(榻榻米)上,忙了半天,只弄出一小口茶来。”言下之意,尚不够漱口的。这种小气,不仅因它地方小,而是国民的天性制约。
日本的俳句,是由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近体诗,尤其是绝句发展而得。但这种改造,如像他们改造模仿中国建筑一样,徒见其单薄细小:形短,声雌,面薄,日本艺术有焉。当然,俳句艺术也有它的优点,日本历代也有此中高手。俳句的妙处,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一种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因其这种特性,近世欧美诗人也颇多借鉴,来造成西语诗意象的拼贴,出现一种新的意思。以此之故,俳句就更为今人重视了。像什么“秋耕山间地,墓草像在招手”(水原秋婴子),“露水打湿了松虫草,野花别有一番明净”(石冢友二)等等,都是他们国中高手所作。俳句是日本文学最重要的一种体裁,是由中国诗改进而得。若寻索中国文学中,有无与之完全对等的形式呢?也有的,那就是张恨水先生所说的——片断诗境。
张恨水先生的朋友曾抄了一些日本俳句给他看,恨水先生承认其中不乏境界甚佳者。但他强调,“惟日本文字之构造,颇觉不顺目,此等片段描写,中国亦原有之,即《幽梦影》之类也。”恨水先生当即作了十数条,并易名为片断诗境。其第二条:在斜阳下,看桃花一二三四片,纷纷坠落草茵上。第八条:夜窗闻儿子读书,清楚流利,月亮挂在院落丛竹上。视日本第一流俳句,未遑多让。这种片断诗境,不过是博大繁丽的中国文学之一种罢了。
小气的习性往往流变为偏狭、固执,而敌视己身之外的一切事物。当年日军侵略中国,除变态到丧失人性地烧杀奸淫之外,又大肆掠夺民间财物,图书古籍、文物细软,固在必抢;即使家具木器、衣类饰物,亦其所欲。两千多年来中国祖先开诚布公,对落后的日本教导提携,令其脱野蛮而臻开化,可是它仗着半世纪工业的领先,竟忘恩负义,在中国狼奔豕突,悍然欲灭亡我国家,奴役我人民,这与其国民性的偏执狭隘,是有血缘关系的。□
Number : 9834
Title :名人名言
作者 :梁秉
出处《读者》 : 总第 196期
Provenance :文化月刊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一
“我喜欢写人,我爱人,我写出我认为是英雄的可喜的人物;我也恨人,我写过卑微、琐碎的小人。
“我感到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是多么难以理解。没有一个文学家敢讲这句话——‘我把人说清楚了’。”
这是曹禺先生晚年反复说过的话,给笔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认为这是先生一生从事戏剧文学事业的一个总结,是一位善于深入刻画人物灵魂的大师的一个总结。他在众多的戏剧作品当中,写过美好的灵魂,也写过丑恶的灵魂,而且,都是那样入木三分又逼人三思,都是能够使观众的心灵为之颤抖的。同时,先生也深深体会到理解之难,写人之难,认为至今全世界(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作家还没有一个敢讲把人说清楚了。
二
“不论是人、是鬼、是神,都被历史的巨手紧紧地抓住,要他们接受检验。都得交出自己的账本,捧出自己的灵魂。都得把双手伸在阳光下,看看那上面沾染的是血迹还是灰尘。”
女作家戴厚英不幸被一个图财(实际上,她也没有多少财)的歹徒杀害以后,我首先想到的是她的这一段话。不知道别人如何,我是把这当做名言来看的。这里郑重地告诉我们历史是公正的,也是无情的,谁都无法逃脱其严肃、严格又严厉的审判,而且,被审判者都不能不接受。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或介乎两者之间。
三
“活过,爱过,写过。”这是法国大作家司汤达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真是别具一格,令人读后不得不拍案叫绝。
记得有人这样说过:“什么是幸福呢?有希望,有事做,有人爱就是幸福。”这里正好包含了以上的内容。因此,活过,爱过,写过就是幸福的,一生有这样三条足矣,完全可以无悔无憾了。可惜,生活常常不是那么完美无缺的,有的人三条俱有,有的人三条有其二,有的人三条有其一,有的人则三条时有时无。
四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这是摘自《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
先生教子有方,告诉傅聪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一般的人一生都是于高潮和低潮之间浮沉,这是想回避也回避不了的事,然而,只要在高潮时不过分紧张,在低潮时又不过分颓废,(请注意,是两个“不过分”)就能保持住一种正常的、良好的心理平衡,便可于事无碍。
五
“大事小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著名话剧导演梅阡先生在一次会上,说出了这样一首影响自己一生的诗。这首诗的每一行都对人的品格提出了问题,提出了挑战,也提出了考验。先生是小时候从母亲那里听到这首诗,一直铭刻在心,念念不忘。七十多年以来,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好也罢,坏也罢,总要想想这首诗然后再决定如何来对待。这样一来,先生就可以始终保持着一种比较从容和超脱的健康心态。
六
“‘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宁静,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就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保持严格的科学精神。”
这是理论物理学家、对我国核武器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于敏先生说的。这句话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其人格力量之所在,之所重。科学家的人格力量就是能始终保持严格的科学精神,不如此就不可能取得成就,特别是巨大的成就。同时,这也说明: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既可以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又可以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类精神文明留下宝贵的财富。□
Number : 9835
Title :我们为什么需要了解科学
作者 :卡尔·萨根
出处《读者》 : 总第 196期
Provenance :科学世界
Date :1997。8
Nation :美国
Translator :曹莹译
我刚走下飞机,那个人已经在等着我。我要参加一个科学家和电视台播音员的会议,组织人很友好地派了这位叫威廉·巴克利的司机来接我。
路很长,他告诉我很高兴我是“那个科学家伙”。他有那么多关于科学的问题问我。我们聊起来了,不过不是科学话题。他想探讨一下UFO、“通道”(能听见过世人想法的一种方法)、占卜,还有占星术。每一次我都不得不令他失望。车子还在雨中行驶,我看到他变得闷闷不乐。是的,在真正的科学里,有那么多令人激动、神秘无穷和富于挑战性的东西。他了解星际之间稀薄气体里存在生命的分子建筑群吗?他听说过在400万年前的火山灰里曾发现了我们祖先的脚印吗?喜马拉雅山是如何上升的?病毒怎样破坏细胞?如何用无线电搜寻外星智慧?他想要了解科学,只不过到达他那儿之前科学已被过滤。社会,像涓涓细流,灌输给人们的只是假象和混乱,一点也没有教会他如何鉴别科学的真和伪。
我们的社会高度依赖于科学和技术。如果我们对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