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女儿在同丈夫大吵了一架之后回到娘家。“妈妈,我回来住,给他上一课。”
母亲说:“如果你真要给他上一课的话,我就同你一起回去,在你那儿住一段时间!”
Number:1950
Title:节省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6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听说您的车在闹毛病?”一位邻居问另一位。“是啊,”车子的主人回答说:“我买了一个可以节省汽油百分之三十的新汽化器,一个省油50%的新变速器和一组省油40%的新火花塞。”
“结果怎样”?邻居问。
“开出去四十里后,油箱里的油多得溢出来了。
Number:1951
Title:爱的艺术
作者:E·弗罗姆
出处《读者》:总第67期
Provenance:爱的艺术
Date:
Nation:德国
Translator:陈维钢、林和生
爱挣脱孤独的牢狱
任何关于爱的理论都必须从某种关于人及人类生存的理论开始。在动物身上也可能找到爱,更准确地说,找到类似于爱的东西,但它们这种依恋之情主要是一种本能秉赋;与此相对照,此种本能在人身上所剩无几。人之存在的本质特征是:他已逾越出动物王国与本能适应的藩篱,超越了自然(尽管他绝不可能最终完全摆脱它,且将始终是它的一部分)。而一旦人脱离了自然,他便丧失了返还它的任何可能性;如果他在被逐出天堂与自然的原始合一后,竟然还奢望退缩回去,那末手执喷焰刀剑的天使将使他寸步难移。人别无抉择,他必须舍弃那已无可挽回地丧失了的前人类合谐,不得不发展其理性,追寻新的人性的合谐,不断朝前走下去。
人,无论是人类或个人,一旦降临于斯世,便被抛出如本能一样恒常既定的状态,堕入动荡不定、开放无拘的境遇之中。其间仅有一点是确定不移的:过去以及未来的尽头死亡。
人生而具有理性,乃能进行自我意识的生命;他意识到自身、自己的同类、自己的过去,也意识到自己未来的种种可能性。他意识到自身的孑然孤立,人生的短促;意识到他是无意志而出生,且将违意志而死亡;意识到他与亲人或先或后的生死诀别,他的孤独冷寂,他在自然与社会的威力面前的渺小赢弱。凡此种种,把他分离独存的人生变成了不堪忍受的牢狱。倘若他不能逃脱囹圄,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与他人、外部世界相沟通,则必然会陷入疯狂。
故此,人之最根本的需要是克服分离,挣脱其孤独的牢狱。
爱给予
爱本质上是给予而非获取。
什么是给予?最易产生的一种误解是:给予意味着“舍弃”某物,丧失某物,牺牲某物。凡其人格发展尚未超出获取性、剥夺性或贮藏性阶段的人,只可能如此理解给予。交易性人格乐于给予,但其条件是交换;对他来说,无所获取的给予等于上当受骗。凡其人格的主要倾向属非生产性者都把给予视作亏损,因而这类人多半都拒绝给予。也有人承认给予是一种富于自我牺牲的德行,他们以为:正因为给予是一种痛苦,所以人应该为之;给予即道德,因为它意味着担当牺牲。对他们而言,“宁与勿取”这句箴言不过意指:宁可遇受褫夺也不享受欢乐。
然则具生产性人格的人对给予的理解却迥然不同。给予即潜能的充分实现。正是在给予中,我领略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对我的盎然生机与活泼能力的体会使我欢乐溢心。我体悟到自身的博大伟大、沛然活力、流畅生机,由此感受到无限欢悦。给予比获取更令人愉快,这并非因为它即是舍弃、牺牲,而正是因为它敞开了我的活力。
只要运用这一原则来分析若干特定现象,便可清楚地发现它的正确性。在性领域内可找到最能说明问题的实例。男人性功能的最高体现是一种给予行为,他把他自己、他的性器官都给予女人。在进入性高潮的时刻,他把其精液赋畀她。只要具备性交能力,他就不能不给予。对女人来说,这一过程有所不同。且情况更为复杂。她同样也给予付出,奉献自身;她敞开了通向女性幽境的大门。她获取之时也即她给予之时。而且,当她由恋人成为母亲时,她将再度给予。她把自己给予体内的胎儿,把乳汁与自身的温暖给予婴儿。坚持不予即是痛苦。
在物质财富方面,给予意味着富裕。真正富有者不是腰缠万贯而是慷慨解囊的人。从心理学上讲,守财奴终日惶惶然恐有所失,无论其占有多少财富,他其实穷困不堪,一贫如洗。乐于给予者皆富有阔绰,他时时感到手头宽裕,足以赋畀他人。仅当他一无所余,至多可勉强度日之时,他才再不能从施予财富中领承欢悦。不过,日常经验告知我们,对生活必需品的理解因人而异,这取决于每个人的人格及其实际的物质占有程度。众所周知,穷人较之富人更乐于奉献,但超越一定限度的贫困却使给予不复存在,其原因并非是它会直接招致苦痛,而是它褫夺了穷人在给予中体会到的欢乐。
不过,给予的最重要的方面不在物质财富范围内,它存在于人性特有的领域。人把什么给予他人?他把他自己、他最宝贵的东西、他的生命奉献出来。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为他人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首先是指:他把自己的生机、活力给予他人。他给予自己的欢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伤悲,自己活泼生命的一切表征。他把其生命内容给予出去,由此充实他人,丰富他人;他深化自己对生命活力的感受,由此使他人的生机感振奋兴盛。他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但在给予时,他不可避免地会激活他人身上的某种东西,后者反过来又会作用他;所以,在真正的给予中,给予者不可能不获得某种回报。给予意味着他人也成为给予者,双方均分享着他们所唤起的东西赋予他们的欢乐;给予既为与者也为受者造就了新的人生,双方均蒙受新生的福祉。就爱而言,则这意味着:爱是造就爱的能力;无能即是无力于造就爱。马克思曾以优美的笔调表述过同样的思想:“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鼓舞和振拔他人的人。你跟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明确表现。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造就出爱,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
性爱的误解
兄弟之爱是平等的人之间的爱;母爱是对于弱小无助的人的爱。这两种爱彼此不同,但本质上可以同时为一个人所具备,并没有任何限制。爱自己的兄弟,意味着爱自己所有的兄弟;爱自己的孩子,意味着爱自己所有的孩子;而且,意味着爱一切孩子,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与这两种爱相对立的是性爱。性爱是对把自身完全融化、与另一个人融为一体的渴望。性爱就其本质而言是排他的,非普遍的;而且作为一种爱,它或许有着最容易令人误解的形式。
首先,性爱容易与“堕入”情网的爆炸性经验相混淆。在这种经验中,两个一见钟情的人之间的疆界,在一瞬间颓然崩溃。我们已经指出过,这种突然性的过程本质上是短命的。这两个人一旦有了亲密的了解,就再也没有新的疆界需要去跨越,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再也不可能有任何深化。人们感到对自己的爱人已经一览无余,实际上却几乎毫无所知!如果能够对对方有更深的体验,如果能够体会到对方人格的无限性,就不会有这种一览无余的现象,新的奇迹就会天天涌现。遗憾的是,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很快就被勘探完毕,而且很快就被挖掘一空。对于这些人来说,两性之间的亲近基本上依赖于性的接触。他们所能体验的分离基本上是生理的分离,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生理的结合也就意味着对分离的克服。
对于许多人来说,另外一些事情也意味着对分离感的克服。例如谈论私人生活,谈论自己的希望和焦虑,表现自己孩子气的性格侧面,培养共同兴趣等等,都被看作是分离的克服。甚至表现自己的愤怒,自己的厌恶,表现自己缺乏自制力,也被当作亲近的途径。这一点也许能解释夫妻之间常常是不正常的吸引力。往往只有在床第之间,或在双方的厌恶和怒气发泄之后,夫妻双方才会显得亲密。这一类亲近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减弱。结果,为了寻找爱情,新的一见钟情的人又一次进入自己的生活,又一次成为自己的“亲人”,堕入情网的经验又一次发生,而且又是那么令人振奋,那么热烈。然而,这热情又一次逐渐冷却,又一次消失在新的憧憬中,这是对新的征服、新的爱情的憧憬,幻想着新的爱情一定不同于以往。由于情欲的欺骗性特征,这些幻想表现出极大的诱惑力。
性欲渴望着融为一体,而且它不仅仅是生理的欲望,也是对于痛苦紧张的缓和。性欲可以被爱情所激发,然而也可以被孤独的焦虑、征服或屈从的愿望、虚荣心、伤害甚至破坏的欲望所激发。性欲中容易掺入各种强烈的感情,它容易受到这些感情的刺激。这些强烈感情之一就是爱情。由于性欲多半伴随着对爱情的憧憬,因此人们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认为当他们彼此有着生理上的欲望时,他们就在相爱。性欲可以由于爱情而激发,在这种情况下,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