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点之。凡温疫之家,自生臭秽之气,人闻其气实时以纸筋探鼻
中,嚏之为佳。不尔,邪气入上元宫,遂散百脉而成斯病也。以雄黄点之,则自不闻其气,并辟诸
恶怪梦神良。
常以鸡鸣时,存心念x四海神名x三七遍,辟百邪恶鬼,令人不病温。
东海神阿明 南海神祝融 西海神巨乘 北海神禺强
每入病患室,存心念三遍,口勿诵。
古今名贤传,许季山所撰x千敷散x,辟温疫恶疾,不相染着。
附子(一个,一分者) 细辛 干姜 麻子 柏实(各一分)
细末,和入柏实、麻子令匀,酒服方寸匕。服药一日,十年不病;二日二十年不病;三日三十
年不病,受师法保应。三日服之,岁多疫则预服之。不饮酒,井花水服亦得。忌猪肉、生菜。
辟温x杀鬼丸x,薰百鬼恶气。
雄黄 雌黄(各二两) 羊角 虎头骨(各七两) 龙骨 鳖甲 陵鲤甲 皮(各三两) 樗鸡(十五枚,无,
以芫青五枚代) 空青(一两,无,以石绿代) 川芎 真朱砂(各五两)
东门上鸡头(一枚)
细末,以腊二十两并丸,鸡头大,正旦门前烧一丸,男左女右,臂上带一丸,辟百恶;独吊丧
问死,吞下一丸,小豆大;天阴大雾,烧一丸于门牖前,极佳。
务成子x萤火丸x,主辟疾病恶气,百鬼虎野狼,蛇虺蜂虿诸毒,五兵白刃,盗贼凶害。
昔冠军将军武威太守刘子南从尹公受得此方,永平十二年于虏界交战败绩,士卒掠尽,子南被
围,矢如雨,未至子南马数尺,矢辄堕地,虏以为神人,各解围而去。子南以方教子及诸兄弟为将
者,皆未尝被伤,累世秘之。汉末青牛道士得之,以传安定皇甫隆,隆传魏武帝,乃有人得之,故
一名冠军丸,一名武威丸。(曾试此法,一家五十余口俱染病,唯四人带者不染。)
萤火 鬼箭(削取皮羽) 蒺藜(各一两) 雄黄 雌黄 矾石(各二两) 羊角 锻灶灰
铁锤柄(入铁处烧焦,各一两半)
为末,以鸡子黄、丹雄鸡冠一具和之,如杏子大,作三角绛囊盛五丸,带左臂,若从军,系腰
下勿离身,若在家,挂户之上,辟绝贼盗温疫,神良。
刘根别传曰∶ 川太守到官,民大疫,掾吏死者过半,夫人、郎君悉病。府君从根求消除疫气
之术,根曰∶寅岁泄气在亥,今年太岁在寅,于听事之亥地,穿地深三尺,广与深同,取沙三斛着
中,以淳酒三升沃其上。府君从之,病者即愈,疫气遂绝。(于听事取太岁六合之地也。)
卷第五天行温病论
青筋牵证
属性:春三月青筋牵证,其源自少阴、少阳。从少阴而涉足少阳,少阳之气始发,少阴之气始衰,阴
阳怫郁于腠理皮毛之间,因生表里之 。因从足少阳发动及少阴,
则脏腑受疠而生其病。
肝腑脏阴阳毒瓦斯病,颈背双筋牵急,先寒后热,其病相反。若腑虚为阴邪所伤者,则腰强急,
脚缩不伸,腑中欲折,眼中生花,此法主之。(不可作煮散。)
x柴胡地黄汤x
柴胡(二两半) 生地黄(五合半) 香豉(五合) 生姜 石膏(各四两) 桂枝(半两)
大青 白术 芒硝 栀子仁(各一两半)
咀,水七升,煎三升,去滓,下芒硝,温饮一盏,日三四服,未瘥再作。
肝腑脏阴阳温毒病,颈背牵急,先寒后热,其病相反。若脏实则为阳毒所损,眼黄,颈背强直,
若欲转动,即称身回侧。(不可作煮散。)
x石膏竹叶汤x
淡竹叶(二升) 栀子仁 黄芩 升麻 芒硝(各一两半) 细辛 玄参(各半两) 石膏(四
两) 车前草(一升,叶)
咀,水六升,先下竹叶、车前草,煮四升,去滓,下诸药,煮二升,去滓,
下芒硝化匀,温饮一盏。
卷第五天行温病论
赤脉KT证
属性:夏三月,行赤脉KT 病,其源自少阴、太阳。
心腑脏阴阳温毒瓦斯,身热,皮肉痛起,其病相反。若脏实则为阳毒所侵,口干舌破而咽塞;若
腑虚则为阴邪所伤,战掉不定而惊动。(不可作煮散。)x石膏地黄汤x
石膏 生葛根(各四两) 麻黄(二两) 玄参(三两) 知母(半两) 栀子仁 大青 黄芩
芒硝(各一两半) 湿地黄(半升)
咀,水九升,取四升,去滓,下芒硝烊化匀,温饮一盏,日三四服。
卷第五天行温病论
黄肉随证
属性:四季月终,余十八日行黄肉随病。其源从太阴、阳明相格,节气相移,三焦寒湿不调,四时关
格而起,则脏腑之 随时而受疠,阳气外泄,阴气内伏。
脾腑脏温毒病,阴阳毒瓦斯,头重项直,皮肉强,其病相反。脏实则阳疫所伤,蕴而结核,起于
颈下,布热毒于分肉之中,上散入发际,下贯颞 ,隐隐而热,不相断离,(不可作煮散。)
x玄参寒水石汤x。
羚羊角屑 大青(各一两) 升麻 射干 芒硝(各一两半) 玄参(四两) 寒水石(二两半)
栀子仁(二两)
咀,水七升,煎至三升,去滓,下芒硝烊化匀,温饮一盏,日三四服。
扁鹊云∶灸肝脾二俞,主治四时随病。
卷第五天行温病论
白气证
属性:秋三月行白气 病,其源从太阳系于太阴。太阴受淫邪之气,则经络壅滞,毛皮坚竖,发泄邪
气,则脏腑伤温,随状受疠。
肺腑脏温病,阴阳毒瓦斯,其病相反。若腑虚则阴邪所伤,乍寒乍热,损肺伤气,暴嗽呕逆,(不
可作煮散。)宜x石膏杏仁汤x。
石膏(四两) 杏仁 前胡(各二两) 甘草(一两) 栀子仁 麻黄 紫菀 桂枝 大青 玄
参葛根(各一两半)
咀,水九升,煎四升,温饮一盏,日三四服。
肺腑脏温病,阴阳毒瓦斯,其病相反。若脏实则为阳毒所损,体热生斑,气喘引饮,(不可作煮散。)
宜x石膏葱白汤x。
豉(半升) 葱白连须(二两) 石膏 生姜(各四两) 栀子仁 升麻 大青 芒硝(各一两
半)
咀,水八升,煎三升半,去滓,下芒硝烊化匀,温饮一盏,日三四服。
卷第五天行温病论
黑骨温证
属性:冬三月行黑骨温病,其源从太阳、少阴,相搏蕴积,三焦上下壅塞,阴毒内行,脏腑受客邪之
气,则病生矣。
肾腑脏温病,阴阳毒瓦斯,其病相反。若腑虚则为阴毒所伤,里热外寒,意欲守火而引饮,或腰
痛欲折。肾腑脏温病,阴阳毒瓦斯,其病相反。若脏实则为阳毒所
损,胸胁切痛,类如刀刺,心腹膨胀,服冷药瘥过而便洞泄,(不可作煮散。)x苦参石膏汤x。
苦参 生葛(各二两) 石膏 湿地黄(各四两) 栀子仁 茵陈 芒硝(各一两半) 香豉
葱白(各半升)
咀,水八升,煎三升半,去滓,下芒硝烊化匀,温饮一盏,日三四服。
扁鹊云∶灸脾肝肾三 ,治丹毒、黑骨温之病。
x知母解肌汤x疗温热病,头痛,骨肉烦疼,口燥心闷;或者夏月天行毒,外寒内热者;或已
下之,余热未尽者;或热病自得利,有虚热烦渴者。
麻黄 甘草(各一两) 知母 葛根(各一两半) 石膏(三两)
咀,水三升,煎一升,去滓,温饮一盏。若已下及自得利下,虚热未除者,除麻黄加葛根成
三两,病常自汗者,亦如此法加葛根。无汗而难得汗者,加麻黄成一两半;因变泄者,除麻黄加白
薇、人参各一两,加水四升,煎至一升半。
卷第五天行温病论
温病哕方论
属性:伏热在胃,令人胸满气逆,逆则哕;若大下后,胃中虚冷,亦致哕也。
温病有热,饮水暴冷 ,x茅根葛根汤x。
茅根 葛根(各半升)
水四升,煮二升,去滓,温饮一盏。
温病热未除,重被暴寒,寒毒入胃,蕴结不散变 ,x梓皮饮子x。
单煮梓皮汁,稍稍饮之佳。
温病积饮冷,冷结胃中,热入肾中,变壮热大 者,服梓皮汤。夫肾中有热者,病瘥后,足心
皮喜剥脱去,头发秃落,是其证也。
温病胃冷变 ,x茅根橘皮汤x。
白茅根(半升) 橘皮(一两半) 桂枝 葛根(各一两)
咀,水三升,煎去半,去滓,温饮一盏, 止停后服。微有热,减桂半两。(微有热,宜去
桂,加生姜二两。)
温病有热,饮水暴冷 ,x枇杷茅根汤x。
枇杷叶 茅根(各半升)
水四升,煮去半,去滓,稍热饮之一二盏。(以上四方,皆不可作煮散。)
温病者,此热入肾,肾脏恶燥,热盛则肾燥,肾燥故渴,引饮而自救也。
x葳蕤汤x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发热,头眩痛,咽干舌强,胸中痛,心胸痞满,腰背强。
葳蕤 白薇 麻黄 独活 大杏仁(生) 芎 甘草 青木香 葛根(各一两) 石膏(一
两半)
咀,水五升,煎二升半,去滓,饮一盏,通口服之,取汗。若一寒一热者,加朴硝半两,
大黄一两半,朴硝末后下。
卷第五天行温病论
黄病证
属性:黄病者,一身尽痛,发热,面色洞黄。七八日后,结热里有血,当下之如 肝状。(有血必狂,
宜抵党汤;如黄病自下血,亦有自愈者。)其人小腹满急,若眼睛涩痛,鼻骨疼,两膊及项强,腰
背急,则是黄候。大便涩,但得小便利,则不虑死矣。不用大便多,多则心腹胀,为不佳。此由寒
湿在表,则热蓄于脾胃,腠理不开,瘀热与宿谷相搏,郁蒸不得消散,则大小便不通,故身体面目
皆变黄色。黄候其寸口近掌无脉,口鼻
气冷者死。
疗诸黄x膏发煎x。
乱发(两鸡子大) 猪 (八两)
二味煎令发消尽,研绞去滓,分二服,病从小便去。有人再病,胃中干粪下便瘥。
又方
瓜蒂二十七个,水一升,煎去半,顿服之。
黄胆目黄不除,x瓜丁散x。
瓜丁细末。
含水畜豆许,深入鼻中,黄水出尽为度。
孙真人曰∶凡遇天行热病,多内热着黄,但用瓜丁散内鼻中,黄水出乃愈,即于后不复患病黄
矣。常须用心警候病患四肢身面,微似有黄气,即速行瓜丁散,不可令散漫,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