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间偏方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雎废叩钠し舻缱杞系停庑┫窒笪橹ぞ绲目凸鄞嬖诘於艘欢ǖ幕 �
到了七十年代,人们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循经感传的一些奇异特性:
· 速度较慢,为每秒厘米量级。
· 可被机械压迫和注射生理盐水及冷冻降温所阻断。
· 可出现回流和乏感传。
· 可绕过疤痕组织及通过局部麻醉区,可趋向病灶。
· 循经感传的路线上有时出现血管扩张、轻度水肿并可测出肌电发放。
· 发现部分截肢病人在截肢部位出现幻经络感传。
这些现象使人们对经络的认识走向复杂化,因为单纯的神经传递或血液流动均无法解释上述特点。不过,由于循经感传的这些特性主要依赖病人的主观感觉和描述,其直实性要打一定折扣,故而同期进行的一些可见经络现象和经络客观检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包括刺激穴位时循经出现的皮肤过敏、色素带,沿经检测到微小声波(循经声发射)、隐性循经感传(一种90%以上人都存在的经络敏感现象),以及其他一些循经物理特性。
八十年代中期,经络的研究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经络课题,即“七五”国家攻关课题——“十四经循经路线的客观检测”。这时,科学家们已不满足于通过主观感知等简单的手段说明经络的存在,而是试图通过更科学的手段证明经脉路线的客观存在。这期间的最重要发现莫过于用γ照相机拍摄到同位素循经脉路线运动的轨迹。使用生物物理学手段对经络进行研究成为经络研究的一大特点,研究者先后发现经脉路线上具有低电阻、高声振动和较好的声光热传导以及同位素迁移等物理学特性。这些工作被总结在一部重要经络研究著作——《针灸经络生物物理》之中,它是客观证实经络存在的一个里程碑。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先后进行了“八五”和“九五”两个国家级经络攀登计划项目,研究从现象逐渐深入到本质,课题围绕着循经感传的机理、经脉脏腑相关和经脉线的理化特性三个方面展开,形成了若干个假说:
· 神经论:认为循经感传是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果。
· 体液论:认为中医经络中的气血指人体中的各种体液,经络是体液运行的通道,体液运动刺激神经产生循经感传。
· 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物理能量与信息的传输渠道。耳针疗法简介 其他 针灸推拿 
在耳壳上进行针刺的治疗方法,叫耳针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和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上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针疗法就是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针疗法易于掌握,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尤其对各种疼痛,急性炎症以及一些慢性病均有较好疗效。
一、操作方法
1.左手固定耳壳,右手用1厘米或2厘米毫针经皮肤消毒后垂直刺入,进针深度一般以刺穿软骨而不穿透对面皮肤为原则,切勿穿透耳壳。针刺时患者有明显的痛感,如无感觉应起针重新刺入;有痛感后,再行捻针数秒钟。此时一般患者可感觉耳部发热,少数患者面部有麻木传导感。
2.有感觉后留针15~20分钟,亦可留针数小时,必要时耳穴埋针。
3.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眼,以防出血;起针后应在针眼处涂以2%的碘酒,以预防局部感染。
4.除埋针外,一般每天或隔天1次,7~10次为一疗程。
二、适应证
1.关节痛 取病灶区、肾上腺区。
2.腰痛取腰椎、肾、膀胱。
3.胃痛取胃、小肠、肝、脾。
4.坐骨神经痛 取坐骨。
5.痛经取卵巢、肾、内分泌。
6.牙痛取上颌、下颌、口。
7.急性扁桃体炎 取咽喉、耳轮3点。
8.急性阑尾炎 取大肠、小肠、腹、直肠。
9.高血压病 取肾上腺、肝、肾、皮层下区。
10.神经衰弱 取心、肾、腰椎、皮层下区。
11.荨麻疹 取肺、皮层下区。
三、禁忌证
孕妇,耳壳冻伤或炎症者,过度疲劳或身体极度衰弱者。
四、注意事项
1.严格局部及针体消毒,所用针具均应经过高压或煮沸消毒处理,防止血源传播。
2.空腹、疲劳或体质衰弱者容易发生晕针。晕针时,患者可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甚至突然昏倒。发生晕针后应迅速将针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轻者可喝些温开水;较重者,特别是昏倒、不省人事者,可指压人中,如无效,再针刺人中、足三里。
3.对体弱或初次接受耳针治疗的病人,宜采用轻、中刺激手法。你知道艾灸疗法吗? 其他 针灸推拿 
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化的艾灸治疗仪是传统艾灸材料与光电仪器的结合,在现代新型热源的作用下(如红外线、磁疗)充分发挥艾的药物效用,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自我按摩治疗便秘 
其他 针灸推拿 便秘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虽然它看似一个小毛病,但却给生活带来了不少烦恼。
中医认为,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为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绪波动、气机郁滞以及过度疲劳、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有的人因患慢性便秘长期依靠药物通便,给身心带来极大伤害。你不妨巧用双手,坚持以下的自我按摩法,相信能起到安全通便的作用。
1。推揉腰骶部
坐于床上,两手五指并拢,反手以掌根附于同侧的腰骶部,适当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30~50次(图1),直至腰骶部发热。
2。按揉肾俞穴
同上坐姿,两手叉腰,拇指向前按于同侧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图2)。
3。揉按足三里穴
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侧的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紧附于小腿后侧,拇指适当用力揉按30~50次(图3)。
4。按揉天枢穴
同上卧姿,双手叉腰,中指指腹放在同侧的天枢穴上,大拇指附于腹外侧,中指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图4)。
5。掌揉中脘穴
仰卧于床上,双腿自然伸直,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30~50次(图5)。
6。推腹外侧
同上卧姿,两手分别放在同侧的腹外侧,以掌根从季肋向下推至腹股沟,反复做30~50次(图6)。
7。团摩脐四周
同上卧姿,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掌心放于肚脐旁,适当用力,绕脐作顺时针圆形摩动30~50次(图7)
8。拿捏腹肌
同上卧姿,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力对合,边拿边捏腹部肌肉30~50次,双手可同时进行(图8)。
9。按揉关元穴
同上卧姿,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图9)。 
10。团摩下腹部
用右手掌心重叠于左手背,左手掌心紧贴于下腹部,适当用力作顺时针圆形摩动30~50圈(图10),以皮肤发热为佳。
以上的自我按摩法能调理肠胃功能,锻炼腹肌张力,增强体质,尤其适于慢性便秘的人。但必须坚持早晚各按摩一遍,手法应轻快、灵活,以腹部为主。此外,还应注意饮食要适量,多食蔬菜、水果,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小知识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寸处。
中脘穴:位于腹中线,脐上4寸处。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2寸处。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肚脐下3寸处。
(编者注:中医讲的寸,相当于自身中指中节的长度。)在钢针丛林里杀戮脂肪 其他 针灸推拿 
穴位刺激直接破坏脂肪细胞,大刀阔斧行刑未能如愿,忍住美味的煎熬依然肥硕无比,惟有这一根小小的针,能在一时间让肥膘大军溃不成军,个个被削得瘦骨嶙峋,从此身姿矫健玉树临风笑看风云。
针灸:扎穴位破坏脂肪细胞
以静治动,以小治大,这种辩证的原理从古至今一直被人所沿用,针灸减肥也是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来达到减肥目的。
对于不同的敌人钢针都有其不同的看门招数,长短不一的钢针专治各种不同性质的脂肪。
有些钢针只有1。5寸长,适合扎在脸上等一些脂肪较为薄的部位,一根最短的钢针足以对付得了,往浮肿的脸上扎上些许根针棒,脸上的穴位一旦得到刺激,经络也疏通了,各路膘兵纷纷出逃。还有一种钢针是7寸长,专门用在脂肪厚的部位。
饮食无规律者一旦放松警惕,膘兵会迅速占领地盘,对付这种敌人最好的办法是置之于死地,不能留任何活口,才能安安心心当上一个蜂腰美人。
这时7寸长的钢针可派上用场了,这小小的针往腰部一扎,通过穴位刺激直接破坏脂肪细胞,逐一纤灭,以后再怎么吃怎么睡也无须担心脂肪来骚扰了。
扎针破坏脂肪细胞
针灸减肥属于中医治疗范畴,其主要是通过针灸对各个减肥穴位的刺激,进行辨证实施,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