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看它底下说,底下的文字说:“极乐世界之凡圣同居土,是同居净土”。注意这个“净”字,它是同居净土,难得!为什么?这个世界里面的凡夫,六道凡夫,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让我们想到老祖宗的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三字经》上讲得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茍不教,性乃迁”。极乐世界把这些话统统落实,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天天教,阿弥陀佛真了不起!他是圆满的证入自性,所以性德的起用真正发挥到淋漓尽致。怎么说?极乐世界有多少众生,阿弥陀佛就能够变化多少身。每个人面对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亲自来教导,这是性德圆满的发挥。同时极乐世界的凡夫,因为极乐世界都是心善,都修善,所以它只有善道,没有恶道。它六道只有两道,没有阿修罗,没有饿鬼、地狱、畜生,只有人天两道,不一样!而这里面的人天,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前面学过了,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是凡夫,你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修行生活都跟法身菩萨同样的享受,同样的档次。法身菩萨他也能够化无量无边身,跟阿弥陀佛一样,他能化无量无边身。化身干什么?化身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去供佛闻法,不可思议!供佛是修福,修无量无边的福报,闻法是修慧。

  那我们要问,十方诸佛如来给这些人讲什么法?诸位同学有没有想到?十方诸佛,你去听法,他给你讲什么法?你们回答不出来,我想到了,我说出来,你们想想看有没有道理,能不能同意?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讲《无量寿经》,都教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想想可不可能?是不是这样的?世尊当年在世,《无量寿经》多次宣讲,即使说一切经,也常常带着介绍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们能够想得到!为什么?大经里面佛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是我们凭藉的理论依据,想像到十方诸佛教化众生都用《无量寿》,《无量寿》是《华严》的归趣,《法华》的归趣,当然讲这部经。所以你要学经教,学什么经?你就学《无量寿经》,一切诸佛共同宣扬的,这是圆满的大乘。这部经学通了,门门都通,不要再找麻烦了,真的一经通一切经通。这部经学通了,你就能讲《华严经》,你就能讲《法华经》;能讲《华严》、《法华》,你就能讲一切经,这是秘诀。你真搞清楚、真懂得了,净宗学院的宗旨、宗趣你就明白了,这还用得着多说?用不着了。这同居净土要认识它,不可思议!

  下面说,“我等所在之娑婆世界,亦是凡圣同居土”,也是凡圣同居土。“此土亦有凡有圣,如文殊常现五台”,文殊菩萨常常出现在五台山;“诸阿罗汉常往天目或雁荡”,浙江这两个山,天目山有五座山峰,东南西北中,在浙江;雁荡,天台大师的道场,跟天台山不远。“是皆此土之圣也”,这是举个例子,譬如观音在普陀,地藏在九华,普贤在峨嵋,这些都是圣者。“但我等所居之同居土是同居秽土”,不是净土。什么原因?总离不开因果,这因果是自己造的,自己造的因,自己要承担果报。佛菩萨对你也无能为力,必须是业障习气忏尽了,忏除之后,佛菩萨可以帮忙。阿弥陀佛能分身教化极乐世界一切众生,为什么不在我们这个世界教我?我们的业障太重,佛示现了来教我,有没有?有。什么样的人?真修了,有福报、业障轻的人。业障重的人不行,为什么?他不接受,他不尊重。佛菩萨天天给他讲话,天天现身给他看。不得了,这是魔!要想尽方法把魔驱走,这反常!社会我们也不允许。不是佛菩萨不来,缘不成熟,偶尔是几个人成熟的,这就是所谓的佛度有缘人。真信,肯发愿,肯发菩提心,肯发求生净土的愿,愿心恳切,他就有感应;愿心里面还有一点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就不行,感应就没有了。我们也曾经遇到有感应的人,他有没有这些习气?有,一般讲比较薄,有这个习气,时间比较短,譬如发脾气,一阵脾气发,他马上就觉悟、就后悔了。有人生气,三天、一个星期都化解不了,那就太重太重了,那佛菩萨想帮你,真的丝毫都帮不上。所以佛度众生需要时节因缘,什么时候他来,他一定会来;时节因缘没成熟,怎么求也求不来,真求来了,祸害就来了,不但对你自己不利,对你家庭不利,甚至于对整个社会都不利。佛菩萨会不会干这个事情?不会干这个事情,妖魔鬼怪会干这个事情,它是唯恐你不乱,佛菩萨不是这样的。大经上常说,佛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不喜欢佛菩萨,佛菩萨不来,你不就很欢喜?你看多慈悲,你喜欢佛菩萨,他就来;你讨厌他,他就不来。肯定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我们做佛弟子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一个人真的不为自己,不为家庭,起心动念为苦难众生,为社会安定,为世界和平,为正法久住,那就对了。应该放下的,你自然统统都放下。无论是生活,是工作、待人接物,身心清净,一尘不染,那叫心净则佛土净。你心清净,无论住在什么地方,也是同居净土。

  “故虽同名同居,而实有不同也”。这就是说明,我们这个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名称相同,实际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是在众生的迷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众生觉悟了,觉悟没证果,那是什么?解悟,他烦恼习气没放下。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他虽然没有证悟,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等同证悟,确实没证悟,但是他跟证悟的好像也平等,等同。说个等同,当然不是完全同。这佛力加持不可思议!

  我们看下文,“如《要解》谓此之同居曰”,这是《要解》里面所讲的,蕅益大师说的,“由实圣过去有漏业”,实是真的,小乘初果、二果、三果,真的断烦恼,所证的这个阶层,能够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证小乘须陀洹果。再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前面六品,证二果斯陀含。这些人过去烦恼习气没断尽!这是真正的位次。“权圣”,像文殊、普贤这些人,“大权示现之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地藏,久远劫都已经成佛,现在在这个世间,我们知道,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虚云和尚朝五台山,在路上生病,遇到一个乞丐来照顾他。那个乞丐叫文吉,住在五台山的,两次生病都碰到他来照顾,以后知道他就是文殊菩萨,帮助病苦的虚云老和尚。应以乞丐身而得度,即现乞丐身而为说法,这叫大权示现。“大慈悲愿”,出现在世间的,“故凡夫得与圣人同居”,能够跟这些小乘阿罗汉、大乘这些佛菩萨住在一起。“至实圣灰身”,小乘这些圣者,他们寿命到了,我们说往生了;“权圣机尽”,这些大权示现的佛菩萨,他们实在讲没有涅槃,他们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长短,是看这个地方众生的根性有没有,如果这个地方众生有可度之机,他住的时间就长一些;这个地方可度之机没有了,他就走了。

  可度之机是什么?就像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具足六个信,就能感动诸佛菩萨大权示现,住在这个世间。这六个信,第一个是信自己,信自己的本性本善,信自己本性是佛,也就是本来是佛,这个要相信。我是迷惑的佛,诸佛是几近觉悟的佛,他已经圆满证得自性的这尊佛,我对他要相信,他来帮助我、成就我、指导我回归自性,这是信他,信自信他。第三个,信事、信理,有事有理;最后信因、信果,六个信。这六个信具足了,佛菩萨自然应现到这个世间来,他要帮你忙!因为这六个信有了之后,你得度的机缘成熟。如果这六个信不具足,换句话说,你在这一生当中,你不可能超越六道,不可能超越十法界。佛菩萨到这个地方来,他主要不是对你来的,你是附带的,如果你有这个福报,沾上光,种一点善根,他不是对你来的。他要到这个世间来,这世间肯定有几个,至少有一个。“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有这个根机,他都会来;要是完全没有的话,他就不来了,这个道理要懂。为什么有人能见到,有人见不到?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习的缘不相同。

  我们看下面,因为实圣灰身,这过世了,权圣机尽,“便升沈硕异,苦乐悬殊,乃暂同,非究竟同也”。这就是说我们这个同居土跟极乐世界的同居土不一样,我们是暂时的同,人家是究竟同。极乐世界有乐没苦,我们这个世界苦乐悬殊;极乐世界只有向上升,没有退转的,这个沈就是退转。我们在这个世间,如果不小心、不谨慎,很可能沉到地狱,也就是说跌到谷底。我们往上生,人往上生是天道,天道有欲界天,欲界天大分有六层,细分说不尽,这一定要懂!如果能把欲伏住,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用什么伏?用定功。你真正修定,定心是清净的,财色名食睡不动心,他不是真不动心,是你定功伏住;定要失掉的时候,它又现前,从财色名食睡里头又会起贪瞋痴慢,你的烦恼又现前,所以在六道里真的是升沈不定。生到天上,天福享尽,往下堕落的太多太多了,尤其是色界天、无色界天,几乎都是堕落在三途。欲界天稍微好一点,欲界天堕落到人道里面很多,因为他爬得不太高。

  再看底下的文:“又天壤之间,见闻者少。幸获见闻,亲近步趋者少”。住在这些道场附近,我们向村民打听打听,五台山附近的村民有没有见过文殊菩萨?有,真有见到的。一见到之后,就没有了,再也找不到了,知道是菩萨现身。我们曾经朝拜过鸡足山,鸡足山是迦叶尊者的道场,阿罗汉!实际上他是菩萨,有没有人见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