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现在我带这么多的金银财宝来供养,你怎么只派一个徒弟来敷衍敷衍我?所以就质问老和尚。老和尚告诉她,过去小时候你那两文钱,真诚的心,所以你才能有今天这个地位,你做了皇妃。可是你今天带来这么多供养,那个福报比不上上一次,你这个福报很小,你看看傲慢的心,没有一点谦虚、谦德。她还不错,还能接受,这才真正忏悔谢罪。所以布施东西那个得福报多少,不在供施物品多少,在你的真诚恭敬。那个时候是真诚恭敬,心里一无所求,得那么大的福报。所以供养三宝我们要知道。
在今天,我们怎样供养如来?现在供养如来,如果说是你盖寺院,你盖一千座寺院,不如培养一个讲经法师,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看到年轻的,这些初出家的法师,真正有道心,你要发心来照顾他,他将来成就了,你的福报大,那不可思议!我这一生感激韩馆长,她护持我三十年,没有她三十年的照顾,就没有我今天这个成就,没有她三十年照顾,大概我就还俗了。因为那个时候逼着我走两条路,不是还俗就是去赶经忏,寺庙里不要讲经的法师,我们连找个住的地方都找不到,不给你挂单。如果我们抛弃讲经做经忏佛事,每一个道场都欢迎,今天是在这个时代。所以我们晓得,要是真正有一个小地方,不要太大,小茅蓬都可以,愈简单愈好,能养道心;物质生活过好了,道心就没有了。佛教给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不能持戒、不能吃苦,他怎么会有成就!
真正肯吃苦、能持戒、能够依教奉行,实在讲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他是参学了十二年,广学多闻,是给我们现代所谓知识分子做个榜样。真正深入经藏,只要一部经,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部经你要是锲而不舍,在上下十年工夫,你就成就了。你说这一部《无量寿经》,你要是把它读十年、讲十年,十年之后你就是活的无量寿佛到世间来了,这个功德多大!比建一百所寺院、一千所寺院功德都大,佛教继承下去了。有庙无道,不能兴教。所以今天有道场,我都奉劝大家,年轻的,真正看有善根的、听话的,要劝他教学。学习基础很简单,先把儒释道这三个根一年完成,把根扎好,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一定要做到,这是以戒为师。你这个做不到没用处,假的,纵然有学问,没有德行,你不能为人师。
这三个根扎下去了,一部经。现在很方便,你要想听经,我们录的有光碟,你拿到这套光碟反覆的听,不要改变,十年就听这一部经。我们现在一堂课两个小时,你一天就听这一堂课,听五遍就十个小时。你拿到这个光碟,这光碟是两个小时的,一遍听完了,再听第二遍,再听第三遍,听五遍,就一天十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念佛。一天十个小时,你听上十年,通了。我们一般讲听上三、四年,你就得念佛三昧;六、七年你可能就开悟了,到时候你这一部经通了,一切经、没有学过的经,你一展开,你就都懂了,一经通一切经通,十年的时间就成就了。这十年很苦,你要真正能吃苦,十年苦不能吃,那就完了。心无二用,一心一意专攻一部经,个个都有成就。谁是人才?谁都是人才,只要肯扎三个根,只要肯用十年的工夫,在《无量寿经》上一门深入。
我这一次也是看到灾难很多,佛法衰微、宗教的没落,把《华严经》暂停一年,把这部经细细的讲一遍,提供给真正想学的人做参考。真正想学,不必跟我,跟我身边没用处,你拿到这套光碟有用处,我教给你这个方法你真肯干,十年出人头地,中国古人有所谓“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没有一个不成就。十年能够成就几个真正讲经的法师,如理如法的,那个功德不晓得有多大!跟供养阿弥陀佛、供养释迦牟尼佛功德没有两样,这不能不知道。人才第一,没有人才,什么都是假的,这个要知道。真正供养人才,用钱非常有限,为什么?他吃苦,他不需要很多物质的供养,只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他就能成就。自己好好学,我相信学三年他就能讲。能讲的时候对内,不要对外,韬光养晦,不要求出名,一出名麻烦了,你就完了,肯定就走下坡、就堕落。十年之后再对外,十年之内不准对外。家里面几个同参道友,一个人、二个人、三个人都行,这叫真正培养人才。
我们讲到供养如来,所施虽少,获福宏多。底下这个比喻,“犹如良田,所种虽少,收实甚多”,真的是这个意思。你能得到很大的福报,这样的人发这个心,他是来续佛慧命的,他是真正帮助正法久住。《菩萨本行经》,有这两句话说。“所以佛为福田,贮无上功德故”。由此可知,不信佛的人他怎么修福?方东美先生讲的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不学佛,你怎么能够得到最高享受?这些话我们都要常常记住。“以上诸释”,上面这些解释,“皆与今经相契”,跟我们现在这部经上所说的相应。“又《俱舍论》有四福田”,《俱舍论》当中讲的四种福田,第一个是“趣田,畜生”,不伤害畜生,爱护畜生,这都是种福,这是恶道。第二种“苦田,贫穷困苦之人”,要发心照顾他们。第三是“恩田”,恩田是“父母”,要孝养父母。第四是“德田”,德田是老师,“三乘之贤圣”,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这些人在这个世间都是教化众生的,都是老师的身分。所以这是广义的福田。
《弟子规》里面讲,“凡是人,皆须爱”,爱人是福,害人是罪,决定不能害人。不但不能害人,不能害物,你看你虐待这些畜生是罪,现在人造的罪太重太重,所以世界才会有这么多灾难。你看看怎么对待畜生?畜生能不报复你吗?从前我们农家养的家畜,譬如养一只鸡,照顾它、很爱护它,到什么时候才杀?至少半年到十个月,它真长大了。现在一只鸡,我们到养鸡场里面去看,那个鸡出生下来就在笼子里头,一生它都没有落在地上跑一跑,一生等于做监牢狱,它什么心情?一点自由都没有。天天喂它,用个灯照着它,它不能睡觉,让它长胖。多少时间就长胖拿去卖去了?两个星期,两个星期就长胖了。它吃的什么?化学饲料,叫它长胖,这种肉能吃吗?你吃了之后你就得病,这是对于动物太不仁道了。养一只猪,两个月就拿去卖;从前农家养猪是一年,养猪到腊月的时候、过年的时候才杀。现在你看看,一头猪两个月,一只鸡、一只鸭两个星期,虐待动物,你怎么对得起它?所以它的情绪不好,它的贪瞋痴很重,那就是它有毒,它肉里头有毒,你吃了之后就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它给你的报复,你不能不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0九集) 2010/8/11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39…010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二十九面第七行,最后一句看起,“又《俱舍论》有四福田”,从这看起:
“一、趣田,畜生也”。“贮功德,示福田”这句经文是指示我们要修福,大乘教里面常讲福田心种,我们一定要存善心,要有善意对待一切有情众生。如果我们对待畜生都能够爱护,当然就不会害人。所以《俱舍论》这个四福田,它把畜生摆在第一是很有道理的。譬如,如果我们对于蚊虫蚂蚁都爱护,都不会伤害它,那大的动物当然更不会伤害,这是一定的道理。小动物你都爱护,你就不会伤害大的,更不可能伤害人类。这个用意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第二个是“苦田”。看到贫穷困苦的人,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能力达不到,他贫穷困苦,我也贫穷困苦,我在财力上不能帮他,也应当诵经、念佛回向给他,为他祈福,帮助他。如果有缘分跟他们能接触到,要把这些道理给他讲清楚、讲明白。我们这一生为什么会遇到贫穷困苦,这是果报,果一定有因,我们真正能把因找出来,从因上消除,果报就改善了。这些事情,因果经典里面说得很详细、说得很明白,最普通,我们都能够看得到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里面为我们举出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总共有一百九十五条。这一百九十五条我们要把它统搞清楚、搞明白了,都能够把它做到,真的我们这一生离苦得乐。里面所说的苦因,我们对照一下我们的苦报,把因找到,把它改过来。果上没有法子改,已经成熟了,因上可以改,我再不造这个因,这个果逐渐就不会再现前。我们希望有好的果报,那一定要造好的因。
古时候教育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我说这个话也有语病,为什么?古时候真的有教育,现在学校虽然很多,它不是教育,跟中国古时候的教育不一样。中国古时候的学校是教育,一点都不错,教你怎样做人,怎样做个好人,这是教育。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的目的,《大学》上三纲就讲得很明确、很清楚,教育的目的在哪里?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从前教育的目的。说得更简单一点,用一个字来说明,那就是《三字经》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教育的目的是让我们回归到本善,这是中国从前教育的目的。现在,现在这种教育找不到了,没有了。现在教育教的是技术、技能,帮助你在社会上找一份工作可以谋生,是以这个为目的;换句话说,是以营利为目的,自私、营利为目的,跟古时候完全相违背。古人读书志在圣贤,我为什么读书?我想做圣人,我想做贤人,圣贤就是回归本善。念书的目的不相同。
在社会上谋生那不重要,老天爷既然是把我生下来,当然就有我一份口粮,不会饿死的,做人重要。你看现在,现在的社会,年轻人会做事不会做人,古时候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