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google是如何控制世界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谷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其广告业务,它推销的广告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AdWords;当你在谷歌上搜索“自行车”时,你就会在窗口显示栏的右侧看到一系列商品广告链接,诸如“荷兰自行车及配件”、“科雷兹越野自行车”等等。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链接与网民的搜索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相对于那些充斥在网络上、令人无法忍受的广告链接(与用户的搜索毫无关联),只会引起用户对广告发布者的反感。谷歌的链接则更容易被网民接受,他们会自愿地去点击这些链接。

  凭借AdWords,网民在商业广告链接上的每一次点击都会为谷歌增加几分钱的收入,这种赢利模式的效率非常惊人,谷歌的营业额不断得到巨幅增长。2002年,谷歌的收入是439508美元;2003年,其收入就超过了10亿美元(准确数字是14。65亿美元);在接下来的200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1亿美元;2005年,谷歌的收入达到了惊人的61。38亿美元。到目前为止,谷歌的收入还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这种惊人的增长速度完全是前所未有的!

  谷歌的第二个收入来源是AdSense:放置在其他网站上的商业广告链接。例如,某个交流自行车乐趣的网站就可以将前文提到的商业链接张贴到自己的网页上,当网民点击这个链接时,放置链接的网站和谷歌将共同分享广告收入。换句话说,那些将谷歌的商业广告链接放置到自己网页上的网站也能从中获利。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众化,也是最廉价的广告形式”,谷歌法国子公司总经理马特·卡尔杜内这样评价。在他看来,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谷歌的大部分客户都是小型企业和那些想通过网络销售商品的个人。例如,皮杜通过在个人博客上放置谷歌的商业广告,其分享到的收入就足以支付日常的生活所需。

  谷歌正在世界各地开办商务代表处,推销其关键词或将关键词放置到其他网站上,其业务范围涵盖了一切可能的领域,甚至那些平常很少触及的事物:“鹦鹉饲料”、“可拆卸库房”、“杏仁浆”、“滑门”、“布尔·让·布雷斯的汽车学校”、“劳拉·克劳馥”,等等。

  即使是在最疯狂的梦境中,比尔·盖茨恐怕也没有想象过一头如此出众的奶牛吧!




7。谷歌是与众不同的(1)

  任何企图以传统方式来解读谷歌的尝试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任何企图以传统方式来解读谷歌的尝试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这家公司的运作模式完全是其独创的,当然,这并不代表它的运作模式是一成不变的。谷歌的发展是建立在一种非条约性的合作之上的,而且它完全按照两位天才的喜好前进,这两个不走寻常路的人就是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

  佩奇和布林建立了一种十分罕见的组合,凭借其远远高出常人的智商,他们集合了理查德·布兰森、泰德·特纳、迈克尔·戴尔、比尔·乔伊(太阳公司的创造人之一)以及史蒂夫·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所有卓越品质。唯一的差别在于:他们是两人共同管理企业。

  优秀的计算机专栏作家鲍伯·科林吉里曾这样风趣地评价天才:同样的错误他们只会犯一次。然而历史的经验证明,即使是天才也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候迷失方向,只是天才们懂得停下脚步认真思考,然后再重新调整前进的方向。于是科林吉里又慎重地补充了这样一条:所谓超级天才,就是同样的错误在犯了两到三次后能够认识到自身错误并加以改正的人。佩奇和布林或许就是这样吧。

  历史总是会不断赐予天才们机会,使他们不顾一切地努力追求和实现某个大胆新奇的创意,而且往往这个创意最初并不能被同时代的人所接纳。这种不为他人的非议左右的执着态度,甚至会被看做是狂妄自大。

  1984年,对计算机技术提出了革新理论的史蒂夫·乔布斯,在推出苹果电脑的前夕,曾接受过一位记者的提问:“你调查过公众是否需要这种计算机吗?”乔布斯的回答精彩绝伦:“难道你认为莱昂纳多·达·芬奇在绘制‘蒙娜丽莎’之前也做过同样的调查吗?”。

  1990年5月发布Windows3。0操作系统之前,比尔·盖茨也曾为之努力了漫长的七年——因为大众似乎并不需要这种新的操作系统。在此期间,他不得不面对当时大部分软件设计公司的拒绝,其中也包括他的股东IBM,后者甚至根本不愿意提及新的操作系统。在微软内部,管理层也曾动摇,试图放弃这一似乎没有任何成功希望的计划。然而盖茨选择了坚持,并最终赢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种看似固执己见的态度源于他们内心的坚定信念。如果说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受到了这种信念的鼓舞,那么佩奇和布林也得到了相同的激励。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作为技术狂热分子,他们对战胜质疑更加充满信心。我们必须承认,这种甚至可以称之为偏执的自信是促成佩奇和布林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正是这种自信成就了他们比以往任何智者更聪明的超级天才地位。




8。谷歌是与众不同的(1)

  佩奇和布林从一开始就坚信,研究并建立一个高效的搜索引擎是网络用户最为需要的。然而当时的网络巨头——雅虎、MSN(微软)、美国在线等等,却认为网络用户的搜索需求是第二位的,他们更注重的是为网络用户提供“门户网站”,向他们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甚至明知太多太复杂的服务有引起用户反感的风险也在所不惜。

  佩奇和布林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了与传统理念的不同。例如他们拒绝在谷歌的网站上放置广告栏,他们也没有跟风在网页上放置生动活泼的Flash动画,因为他们担心这会引起众多希望以最快速度获得搜索结果的用户们的不满。

  谷歌服务的成功还来源于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它没有任何装饰。与其朴实无华的界面相对的是,其竞争者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浮华的风格,在网站页面上堆砌起无数华丽的交互式动画。佩奇和布林所坚持的理由是:选择其搜索引擎的用户不仅仅是因为认可搜索结果的质量,同时也喜欢其朴实无华的界面——这一点与其他网站的复杂和花哨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华丽之风仍在继续,众多网站并未意识到这个教训。

  在信任和使用雅虎、AltaVista及美国在线多年之后,我们和许多人一样将自己计算机的浏览器首页从这些网站改为了谷歌。笔者本人是2001年作出这项选择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欣赏谷歌朴实的界面。凭借其极其简洁,仅仅专门用于搜索的界面,谷歌促使雅虎开始了界面的简洁化:不再有广告栏,首页也不再堆得像一个储藏室。

  按照上述分析,要超越其他传统观念,还需要不少超脱的精神——或者说是勇敢无畏的态度。那些愿意接受盖茨、乔布斯、戴森等人那种固执己见的人,往往会很容易引起投资商的反感。约翰·杜尔和迈克尔·莫瑞茨这两位风险投资商从1999年6月就开始向谷歌注入资金,但他们也曾因为对固执己见的佩奇和布林深信不疑而感到懊恼。

  谷歌两位创始人与众不同的特质中还有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塞吉·布林是犹太教信徒,他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1970年受反犹太主义影响离开前苏联。拉里·佩奇的母亲也是犹太人,尽管后者并不认为宗教信仰比家务更重要。

  性格的独特来源于信任,一种文化也能形成一种世界观。也许,在犹太民族的精神中本来就存在某种挑战智慧极限的嗜好,他们喜爱深入探讨、喜爱提问、喜爱辩论、喜爱交流各自的观点、喜爱捍卫自己原则,等等。这种对辩论的爱好经常是没有结果的,但是当这种思辨上升到某个层次的时候,它往往会激发出石破天惊般的灵感。1983年,当来自百事可乐公司、略显拘谨的约翰·斯卡利被苹果公司录用时,他曾惊讶于在这个年轻的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们居然能在一起连续几个小时的放肆争论。令斯卡利印象深刻的是,在这种看似乱成一团,人人面红耳赤的辩论中,往往能诞生出绝妙的创意和构想。

  佩奇和布林都喜好辩论,愿意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他们喜欢与充满创造精神和灵感的人共事。因此谷歌吸引了众多高水平的工程师。相对于其他公司,谷歌的创始人更愿意鼓励对新创意的研究,支持就某个问题或技术观点进行辩论和交流。谷歌由此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智力开发中心。

  犹太文化底蕴可能是造就谷歌特质的另一个因素。佩奇和布林都喜欢做好事,他们相信能改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这种观念并不是他们的原创,在我接触过的许多企业领导者身上都存在这种精神。对于谷歌来说,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了一个格言:Don’tbeevil(不作恶)。




9。不作恶(1) 

 两位创始人的目标十分明确,他们公开宣布,希望将谷歌打造成一家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公司。 



  2004年春天,在谷歌上市前夕,它的创始人给所有投资者写了一封信,信的开头就指出:不作恶。 

  拉里·佩奇这样写道:“通过这句格言,我们希望能准确地表达出,最可贵的力量在于——永远只做正确的、符合道德观念的事情”,他更进一步的指出,“不作恶”会比“做好事”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我们认真考虑了很长时间,最终得出结论,如果我们的公司能为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即使会损失一些短期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我们仍将会获得丰厚的收益——作为股东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而且我们的员工也赞同这个观点”。 

  为了实践这种观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