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较一定要掌握分寸,这个分寸是鼓励,而不是诋毁或者发泄,比如可以这样比较:“你看,他那样做倒不错,你也可以试试这样做,没准你做得更好。”
(3)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努力为孩子减少消极压力
过程评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注重一时的分数,而不考虑整个过程,容易将孩子逼进心理的死胡同。高明的父母总是能将过程看得比结果重要。
5.感恩
只有懂事的孩子才能好好学习。在求知欲的几个接口中,让孩子懂得感恩,实质上就是培养孩子懂事,这样,孩子就能理解我们的苦心,并通过努力学习回报关心呵护自己的师长。
也许很多人说,爱孩子是不需要回报的,所以寄希望于孩子的回报心理本来就是不可靠,也是违背教育之责任的。
我们曾经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100名优秀大学生进行了学习规律个案调查,其中有66名学生在中学时期曾明确地把“回报父母的苦心”作为重要的学习动力之一。
这是现实的,而且从教育的原则出发,培养孩子健康的亲情体验,形成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样也可以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学习上来。
关于让孩子懂得感恩,我们为父母亲提出了以下有效方法:
(1)不要包办
不能让孩子习惯于被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就会认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2)不要太容易让孩子拥有想要的东西
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太容易。所有的父母都愿意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尽管父母亲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孩子往往感觉不到它的来之不易。所以,满足孩子的愿望应当学会量力而行,必要时可以设置步骤,一步一步地去满足他。
(3)让孩子受一些挫折
特别是让孩子通过一定的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即使偶尔受挫也是没有关系的。而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
(4)和孩子谈谈自己的艰辛与苦恼
可以经常和孩子讲讲自己的工作艰辛和苦恼。这样,孩子才能在体谅和感恩中健康成长。
6.发愤
因为自身明确的缺陷或者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评价,将会激发一个人产生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动力的着力点将很稳定地集中到一个方向上来,即通过改变并创造条件实现最佳效果。
我们都知道张海迪、海伦·凯勒以及保尔的故事,他们拥有不屈的精神和坚苦卓绝的意志,克服无数多常人无法理解的困难,最终成为一个成功者。
第22节:发愤
所有的成功者都须经历孤独,屈辱,失败,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忍受孤独……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帮助自己的人,人要有出息,必须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与寂寞,在孤独与寂寞中才能卓尔不群。
忍受屈辱……暂时的屈辱与苦难是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的,只要心中有梦想,就可以坦然应对出现在面前的不幸,关键是我们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情。
忍受失败……机会的发生都存在于对失败的清醒认识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立即去做。这些都是发愤的思想前提,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发愤的内容和形式,就是如何改变条件去达到最佳效果,这是发愤的核心。
巴西有一个小孩叫桑托斯,他和巴西的其他小孩一样,从小酷爱足球。但是后来他得了小儿麻痹症,6次手术之后,虽然免于一死,但却留下了终身残疾,他的左膝盖骨变形,脚尖向外撇,肌肉发育不全,右腿也是严重的畸形,他不能站立,只能坐在轮椅上行动。
他看到街上的小伙伴们踢球,真是羡慕极了,有时候看得入迷,自己的脚步也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可是当他的脚碰到轮椅上的挡板而疼痛难忍时,他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
正是这个孩子,经过顽强的锻炼,后来竟能站起来,丢开轮椅,能跑能跳,学会了踢球,而且成为国家队的主力,参加过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世界杯比赛,为巴西队连获两届冠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个桑托斯,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加查林,加查林是火箭鸟的意思,由于他比赛时满场飞快地奔跑,使人想起巴西最常见的飞得最快的火箭鸟。
加查林创造奇迹,首先在于他克制了自己的痛苦,他没有坐在轮椅上向隅而泣,而是行动了起来,积极地进行顽强的锻炼。其次,在于他看清楚了问题。他看出失败并未成为定局,只要努力,还有胜利的希望。这些都不算什么。
更绝的是,他利用自己一只脚长一只脚短的特点,练出了在快速奔跑中灵活地突然转身变向的绝招,同时,利用左脚外撇的缺陷来做假动作,快速转身切入,形成世界足球史上的奇迹。
这是发愤的经典案例。所以,当孩子受到挫折或者愤愤不平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安慰,也不是等待着孩子自己去领会,然后去发愤,而最好是:
第一,与孩子共同分析“不平”的真正原因通常是“条件”准备不足,而不是天赋或者人情世故,所以,要努力去创造条件、改变条件,争取胜利要有理由,要有方法。
第二,试着转移孩子的发愤情绪,最好的做法是找到立即可以圆满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保持忙碌。
7.发奋
榜样的作用仍然不能小看,榜样对孩子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对于孩子求知欲的诱发,榜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以往进行教育的时候,通常喜欢拿孩子感觉不到的英雄人物,或者伟人来做材料,这种激励是必要的,但起不了根本的作用。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所有优秀的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不同时期的模仿榜样。从成功学的原理上看,模仿成功者的态度是一条成功铁律。就是说,今天,你看什么书,跟什么人在一起,决定了你成为怎样的人。与成功者交朋友,系统模仿成功者的态度,信念,习惯,策略,就是快速成功的最佳策略。
因此,为孩子创造一个具有明确榜样的生活氛围是很重要的,这样,孩子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发奋的基本动力,而且也可以逐渐在模仿中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1)要学会为了孩子的学习而去交朋友
我们经常说,孩子啊,不要总跟学习不好的人在一起,要多与学习好的孩子在一起,看起来是对的,但实际上是不科学的。最好的办法是节假日自己一家人和朋友一家人在一起,或者聚会,或者外出度假,或者旅游等。
这种朋友最好具备这两个条件……朋友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大一些,朋友的孩子因为学习获得了周围人的赞赏和认可。当然也不必太多,有一两个就行,这样,由于父母有选择地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氛围,不用再去强调应向谁学习,孩子自己就会知道找到求知的意愿。
(2)与孩子研究成功者的学习经验
第23节:心情原则
阅读传记,缩写伟人的童年求知故事,将每一个伟人的求知精神总结出来,如陈景润、鲁迅、居里夫人等。
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原则
两个人都到医院看病。一位真有病,很重的肺病,医生给他照了×光。另一位没病,但老怀疑自己有病,非得让医生也照一下X光,医生拗不过他,只好给他也照了。没想到洗出来之后,两个人的胸透相片往病历档案里装时弄反了。
到看片子的时候,有病的人一看自己的病已经好了,顿感轻松、愉快,每天都觉得自己是个健康的人,高高兴兴地生活,过了一年,到医院复查,真的一点病都没有了。
那位有病的人呢?本来就疑神疑鬼,再看自己肺部的病灶片子,情绪更加低落、沮丧,心理压力极大,惶惶不可终日。这样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没到一年时间,真的因病去世了。
这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经常提及的一个经典案例。从中可以发现,当意识通过下意识告诉病人自己没病时,潜意识便调动体内的潜能向病灶进攻,以使自己真的没病,潜意识的力量很大,果然战胜了病灶,使病人逐渐康复。相反,当意识通过下意识告诉潜意识自己正犯病,且非常严重时,潜意识便组织身体各部分器官撤退,把病灶引入体内,最终使健康的人变成名副其实的病人。
对于大脑的潜能开发也一样,如果能不断输入积极的意识,让意识通过下意识对大脑提出要求,潜意识就会调动体内的潜能发挥作用。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比如,有一道题苦思冥想都没有做出来,在睡前将有关的条件、信息输入大脑,第二天早上起来,说不准答案就出来了。
潜能是可以开发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男子铅球世界纪录在100年内翻了一番,1886年是10。02米,1986年为22。64米。而1864年世界跳高纪录是1。67米,到1985年,瑞典的舍贝里跳过了2。42米。体育运动纪录的不断刷新,除了与人的身体素质的自然发展有一定关系以外,很大程度上与体育训练的改进,使人的运动潜能得以开发相关联。
人与人的区别不是智商也不是学历更不是社会地位,而在于是否有效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比较有效的开发而已。
人们常说,我们只使用了我们全部智力潜能的10%,但实际上可能连1%都不到,或者是0.1%甚至更少,就人脑的复杂性和多用性而言,它远远超过地球上的任何计算机。
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有六条原则:
1.心情原则
就是需要通过情感的阳光以及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将孩子潜能的屏蔽捅开,比如贴近自然。总之,要培养孩子的丰富感情世界,从而导入良好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就会自觉地输入积极因素,从而调动潜意识进行工作。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天才的秘密就是智力潜能比一般人开发得多一些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