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宫史话 作者:单士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隆皇帝《宁寿宫铭》补记称:“盛京大政殿后曰清宁宫,祖宗时祀神之所,祭毕,召王公大臣进内食祭肉。国初定鼎燕京,则于乾清宫后殿坤宁宫行祀神礼,一如清宁宫之制,至今仍循旧章。余将来归政时,自当移坤宁宫所奉之神位、神竿于宁寿宫,仍依现在祀神之礼。”说明了宁寿宫改造的原因。 

    宁寿宫原为龙凤和玺彩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曾一度住在宁寿宫,遂将外檐围廊改为苏式彩画,失去了庄严的风格。1979年重新修缮后,恢复了乾隆时期的风貌。 









慈宁宫


    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在仁寿宫的故址上,并撤除大善殿而建成。万历年间因灾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均加以修葺,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 

    慈宁宫门前有一东西向狭长的广场,两端分别是永康左门、永康右门,南侧为长信门。慈宁门位于广场北侧,内有高台甬道与正殿慈宁宫相通。院内东西两侧为廊庑,折向南与慈宁门相接,北向直抵后寝殿(即大佛堂)之东西耳房。前院东西庑正中各开一门,东曰徽音左门,西曰徽音右门。 

    正殿慈宁宫居中,前后出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当中5间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两梢间为砖砌坎墙,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阶,左右各出一阶,台上陈鎏金铜香炉4座。东西两山设卡墙,各开垂花门,可通后院。 

    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万历年间慈圣李太后,泰昌元年(1620年)万历帝郑皇贵妃、昭妃等人曾在此居住。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卒,其皇贵妃等人移居此处。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孝庄文皇后始居慈宁宫,自此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太嫔等人随居。 

    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 

    若皇太后薨,梓宫奉安于慈宁宫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礼。 










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  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座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御花园主要有三大特色: 

    其一,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以钦安殿为中心,两边均衡地布置各式建筑近20座,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万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两对亭子东西对称排列,浮碧和澄瑞为横跨于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侧伸出抱厦;万春亭和千秋亭为上圆下方、四面出抱厦、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少。 

    其二,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确为石质,尤显珍贵。 

    其三,彩石路面,古朴别致。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 

    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 







千步廊


    在北京天安门前广场的东西两侧,既天安门与中华门之间,明朝时曾建有千步廊。 这东西两排千步廊共有144间平房,且是连檐通脊的两排朝房。兵部和吏部在这里选拔官吏,礼部在这里审阅会试的考卷,刑部在这里举行〃秋审〃和〃朝审〃。这张照片是西千步廊,每年〃秋审〃时在西千部廊旁摆列几十张方桌,铺上红毯,由判官勾决死刑囚犯。 清末民初,这两排千步廊即已开始坍毁,1915年,担任内务部总长的朱启铃主持改建正阳门时,将西千步廊拆除,并利用其木料修建了今中山公园内的来今雨轩、投湖亭、绘影楼、春明馆、上春林一带的廊舍以及东西长廊等建筑。 








承天门(天安门)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成于永乐十八年。顺治八年,对天安之门进行大修,更名“天安门”。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门外是规划严整的街市。其中南北大道即御道,东西大街为“天街”。天街两侧有漫长的千步廊。 

     





景山


    景山地处北京城中轴线最高点、故宫北侧,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皇家园林,红墙环绕,占地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古树参天,登高远眺,可俯瞰全城。 

    景山公园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始建于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年)。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将拆除旧皇城的渣土和挖新紫禁城筒子河的泥土,堆集在元朝建筑迎春阁的旧址上,形成一座土山,取名“万岁山”。景山由此也就成为明大内皇宫北面的御园。明崇祯十七年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克内城,崇祯出玄武门登景山,自缢在山东侧一株槐树上,称之为“崇祯自缢处”。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万岁山”改名为“景山”。 

    景山公园占地32。3公顷,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风光壮丽,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之处。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该处是个小山丘,名〃青山〃。据传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称。明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称大内的〃镇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称的。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当时山上丛林蔽日,鹿鹤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野趣。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后果园〃之 称。封建帝王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是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 

    绮望楼。坐落于南门内,依山而筑,楼阁三楹,建造华美。此处原是清代乾隆年间办官学时,供奉孔子牌位的地方。在该楼东南侧,清代时曾建有八旗子弟学校,今已无存。 

    山脊五亭。景山由五座山峰组成,高43米,为旧时北京城内的制高点,东、西、北三面砌有爬山磴道。山顶五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造型优美,秀丽壮观。居于中峰的叫万春亭,是一座方形、三重檐、四角攒尖式的黄琉璃瓦亭,宏伟壮观。其两侧是两座双重檐、八角形、绿琉璃瓦亭,东侧的名叫〃周赏〃,西侧的称为〃富览〃。两亭外侧还有两座圆形、重檐蓝琉璃瓦亭,东称观妙〃,西为〃辑芳〃。旧时,每座亭内均设有铜铸佛像一尊,统叫〃五位神〃,又有代表甘、辛、苦、酸、咸的〃五味神〃之称。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四尊、砸毁一尊(万春亭中的毗卢遮那佛)。五亭矗立山脊,中高侧低,主从分明,左右对称。更兼梁柱飞金,顶瓦映彩,绿树环合,蓝天相衬,构成一幅壮阔、精美的画图。游人至此,必奋力登攀,以一睹首都壮丽迷人的无限风光为快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