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氖鞘裁础!�
豪门世族一向对子嗣甚是看重,女儿也是有大用处的。燕王府的姬妾,一个庶女便够了,何必大费周章的搭一个嫡女进来。嗯,这图的是什么,想必是那个近二十余年个位子吧!
沈烟想了想,“她一定不怎么安分吧,有没有为难你啊!”
萧青瑶眉毛一掀:“她倒是想,也要看她有没有胆子。何况她想上位,也只能巴结我,父王一直晾着她,她就三天两头地寻机会去送些汤汤水水的,被父王的人拦了回来后,又隔三差五的送东西给我。有时是吃食,有时是一些精致的首饰,我从来都不沾她的东西呢。”
“那个叫木芙的丫头是怎么回事。”
“昌寿伯府倒打的好算盘,想将嫡女、庶女一块儿弄进来,想必是认为总会有一个得宠的。要不是我见机快,那里是现在的局面,木芙也是个心大的,不见得和她姐姐是一条心的。”
沈烟叹气,有些苦笑,“哪里都离不开这些事,我们家也纳了一位姨娘,是我从前身边的丫鬟。”
萧青瑶没听过这事,“谁说不是呢,要是我以后嫁人了,定不会让那人纳上小妾的,我才不想天天面对着这些纷争呢。”眉眼透出坚毅,“他要是敢逆我的意,我就跟他散了,再找一个。”
沈烟听的目瞪口呆。
萧青瑶道:“你也别吃惊,凭什么我们女子就得一边相夫教子,还要应付着许多姨娘小妾。我要是喜欢一个人,定不会错过他。但他要是对不起我,我也不会一辈子守着他的。”
虽然听起来有些骇人,但却不无道理,沈烟似有所悟。
沈烟抬起头,“今儿是谁代为王府招呼女眷的。”
萧青瑶咬着糕点,吐字不清,“郑国公府是我母妃的母家,父王又没有纳王妃,自然是他们府的最合适不过。嗯,你来时应该已经见过了吧!那华夫人倒是想插一手,也要看她够不够资格。”
有小丫头进来,口中说着,“沈姑娘,你家丫鬟等在外面呢。”
沈烟见天色也不早了,便提出告辞。萧青瑶拉着她的手嘱咐她有空常来看她,沈烟应了。
画屏站在台阶上,迎上来,“姑娘,夫人说该回了。”
沈烟“嗯”了一声,两人往回走。
走到五十余步的时候,有人从后面追过来,来人穿着宝蓝色杭绸布缎,是魏将军府的长子。
沈烟转过身望着他,画屏表情有些不安,一脸戒备的望着那人。
那人迟疑了一下,抱拳道:“沈姑娘还不认识我吧,在下姓魏,字清河。”然后顿了一下,继续说着,“李三小姐,她……还好吧?”
沈烟目光微闪,面带不解地看着他。
魏清河踌躇了一会儿,“我听说她被关在了家中,不能出来。我递了东西给她,被人退了回来。”
沈烟眉头抖动了一下,这位是什么意思,他想干嘛!一个已经订了亲的闺中女子,要你关心做什么。看他那焦急的模样,也不似作为,莫非当真对李月如有意!若真是如此,早干嘛去了!怎么不先提亲了,也好过现在这样。
沈烟对他可没什么好感,要不是因为他,林媚儿也不会设下陷阱害月如。唔,这人嘛,长得还可以,剑眉心目,器宇轩昂的,也难怪林媚儿芳心大动了。但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呢?
现在李月如已定了亲事,婚期将近,马上就要嫁作他人妇。这要是婚前出了岔子,可就不妙了。不管月如对他是怎么想的,现在说什么也都晚了。
月如既然将东西退了回来,想必已是想明白了。既然如此,也没必要再做纠缠。
但想到那匹烟罗纱,又有几分不安。她有太久没有见到月如了,也不知她的心里到底是怎样计较的。
念及此,沈烟面带愠色:“李姑娘怎么样自有她的家人操心着,无论如何也轮不到魏公子去管,希望魏公子以后也要收敛些,莫要坏了他人的闺誉。”语毕,也不理他,带着画屏匆匆离开了。
那人望着主仆二人远去的背影,张了张口,到底是没将人喊住,表情却是带着几分落寞,几分不甘。
回到马车上,沈烟怏怏地靠在软垫上,显得很是沉默。
萧氏关切的问道:“怎么了,不舒服吗?”
沈烟摇摇头,今天发生的事太多了,也太乱了。她的脑袋有些疼,心里乱麻麻的,偏又不能与旁人说。
萧氏也不在意,想着女儿可能是累着了,便吩咐着车夫将车子驾得稳一些,好让沈烟好好歇一下。
今天在燕王府发生的一幕幕,都在沈烟的眼前浮过。
那位与她曾定了亲又退亲的顾昭,她微带愤怒之后却是淡然,毕竟那些事都过去了,那个人也已成了别人的丈夫,本来就是没有交集的两个人,也无需庸人自扰。那位魏清河让他一阵头疼,这还真是个鸡肋,用之无用,弃之可惜。
至于……那个温润如玉的男子,她觉得心里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怪,让她的心一直定不下来。
第三十一章 冬日(上)
更新时间2012…1…19 8:00:55 字数:3416
如今盛京城的风向又换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注意力全围着一人,凉王萧玉瑾。
萧玉瑾,皇族宗室,其父是当今皇上的庶第。为人安逸,没什么大的作为。
但也许就因为他这个散漫性子,使其能在当年夺位之争中,安然而退,之后不但分封爵位,还亲赐府邸。
萧玉瑾十六岁那年,其父猝死,他便从昔日的凉王世子,顺理成章的成了凉王,继承了先父的爵位和封邑。
在宗族氏第中,凉王一向声名不显,很少有人能够想起有这么一个人。就算你偶尔想起来,也只是觉得他为人低调且身有残疾,免不了当时叹息一番,随即又丢在脑后。
但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更何况是这么一个大活人。自从那次在燕王府露面后,凉王便成了盛京城中人人喜闻乐道的话题。
盛京城是皇都,天子脚下,繁盛之城。无论是从治安方面,还是其经济水平方面,一向是走在前列的。
不是有句话说:饱暖思**。又说:吃饱了没事干,撑的。
这人吃饱了,无所事事,闲的无聊了,总得找点事情打发时间。难免就会说说东家长、西家短的。说说我家的儿子怎么样,你家新娶的媳妇如何如何的。
这是对普通的人爱干的事,那么处在豪门宅院中的夫人又是怎么样的呢?她们喜欢说闲话吗?
当然,她们也没什么两样,只是她们的方式高雅一些、含蓄一些。她们会安排许多宴会什么的,这不就有机会了。在这种情况下,她们会讲述着自己知道的趣事,相互打听着,以备积蓄话题下次再聊。
虽然之前燕王回京那是热了一段日子,但人是健忘的,有了新的话题,就不会揪着旧话题不放。凉王是皇室弟子,有一向为人低调,大家谈论时也很少涉及到他。
他这一露面,就好似一块蜂蜜惹来一大群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统统都围到了他的身边。除了吃下他以外,还要扒带着一些别人不知道的轶事。
有时候,沈烟觉得,这人处在世上,也不可能低调一辈子的。有句话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可见把握分寸很重要。
……
天气变得越发冷了,沈府上下焕然一新。
主子们披上了舒服又暖和的狐裘大衣或披风,下人们也换上了保暖的夹袄,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是不让一丝风透进去。
房廊上、窗棂上都退下了轻薄的纱匹,将密不透风的绸布换上去。
宜秋园也不例外,下人们穿着新发下来的东冬衣穿梭在园子里,做着一年四季做熟的活,但话都比以前说的少了。
沈烟和沈妈妈并四个大丫鬟坐在屋中,屋内设了火盆、烧了暖炕。案几上摆着茶水点心,琳琅满目的挤在显眼的位置。
屋内并不冷,反而显得有几分燥热,就好像屋内屋外换了个季节似的。几个大丫鬟围坐着,边吃着点心边说话,好不轻松。
沈烟并不去管她们,独自坐在内间的暖炕上,靠着床头,手里拿着绣样,一针一线的细细绣着。
沈妈妈坐在下手处拆着线头,同时关注一下沈烟的进度,又时时望向几个大丫鬟那边。她也知道姑娘嫌静的慌,特意让几人说说话,热闹热闹。因此也不呵斥她们,只是看着她们,不让她们失了规矩。
外屋的画屏拿着账本在纸上写写划划,时而拨弄一下算盘,时而皱着眉思索着,复又低头在纸上写些什么。
秋萝拈起一块枣泥糕丢在嘴里,向几人努努嘴,示意道:“看她这写划拨算的,我们园里倒是出了一位账房先生呢。”
流萤听了这话笑道:“怎么了,你不是管着姑娘的小厨房,是待得不爽快了,还是谁给你气受了,想和画屏换换。”
秋萝睁大眼睛,捂着胸口,“你吓我吧!我可不要与她换,我又不会打算盘,字也没她认得多,耽误了姑娘的事不说,要是算错了帐那可真是丢人。我呀!还是帮姑娘管着小厨房,做姑娘喜欢吃的,偶尔还能和张妈妈交流交流,这才是我喜欢做的事。
银烛“扑哧”一声笑了,惹得两人齐齐望向她。
银烛手里纳着鞋,口中说着:“先见你们一个个能干着,姑娘以后嫁人了,也是离不了你们的。”语气似真似假,说完用牙将多余的线头咬了。
这话一出,倒触动了几人的心事。
姑娘嫁人了,身边的人可去可留。要不跟着过去,又不留在府里,后者赎身出去。依姑娘的性子,必要问一问他们自己的意思。
秋萝将嘴里的糕点迅速咽下去,又喝了两口茶,“我可不管这些,姑娘以后嫁人了,我就跟过去,照旧帮姑娘管着厨房。姑娘性子又好,我也伺候的习惯了。”
流萤也是想跟着姑娘的,她十岁进了沈府,就没有在出去的意愿。她没有了亲人,出去了也只有靠自己。可自己一个弱女子,随意一个便能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