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废墟掩盖的古文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斯二世与赫梯王哈图西利斯签订和约告终;公元前671年至公元前667年,古埃及又与亚述帝国发生了战争,亚述人一度占领了古埃及,但在希腊的帮助下,埃及人重新夺回了政权。这两次战争都没有危及到古埃及的文化传统。 
  
  真正的威胁来自波斯人的入侵。公元前525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在冈比西斯二世率领下开始了对埃及的征服,埃及人奋起反抗,但这一时期的埃及已处于衰落和混乱期,波斯人最终在贝鲁西亚之战中抓获了法老普萨美提克三世,彻底征服了古埃及,并将它与塞浦路斯、腓尼基一同划入波斯王朝下的第六总督区,冈比西斯二世也采用法老称号,但首都仍然定在苏萨,这就是古埃及的第二十七王朝。波斯人在埃及进行残暴统治和无情劫掠,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抗,波斯统治最终在公元前404年被推翻,埃及人获得独立并建立了第二十八至第三十王朝。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国再次征服了埃及,建立了第三十一王朝。波斯对古埃及的占领不仅是疆域和政治上的,还有文化的侵略,波斯人在古埃及推行新的文化政策,在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实行诸多改革,严重冲击了古老的埃及文化。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城邦马其顿迅速崛起,统一了希腊各城,并将扩张的势力向地中海诸国延伸。公元前332 
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侵入埃及,推翻了波斯王朝的统治,将埃及纳入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之下,并在尼罗河岸建立了一座新城亚历山大城,古埃及的法老时代彻底结束。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暴毙,他的部将托勒密接管了埃及和叙利亚南部,定都亚历山大,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古埃及从此进入了〃希腊化〃时期,希腊的语言、文字、建筑、宗教、绘画等传入埃及,逐渐改变了古埃及的文化特色,虽然托勒密刻王朝试图恢复古埃及统治秩序,建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保留了古埃及的神庙建筑,并且最高统治者也称法老,想以此来缓和民族矛盾,但这时的法老与古埃及的法老已经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希腊文化色彩,古埃及文化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失去原本特色,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并开始成为埃及的流行语,在著作、雕塑、绘画中开始出现古埃及象形文字与希腊语并重的现象,埃及的建筑和雕塑开始融入希腊神话的元素。 
  
  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的率领下打败了马克·安东尼和托勒密王朝的克列奥帕特拉七世,占领了埃及,托勒密王朝崩溃,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对埃及实行行政统治,派遣行政长官进行管理,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文化传统,对埃及进行了进一步的影响和改造,这一时期的埃及人已经基本接受了希腊罗马文化,越来越多的人用希腊语进行交流,能读懂象形文字的人越来越少。大约在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传入埃及,对埃及的多神教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基督教徒力图使人们成为耶稣的信奉者,并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改造着埃及人的信仰和思想观念,许多神庙被改建为教堂,古埃及的祭司渐渐消失,古埃及人的民族特色也一步步消失。 
        
第15节:故国灭亡:神奇化为腐朽(2)         
  公元640年,阿拉伯人占领的波斯征服了埃及,埃及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语取代希腊语,成为埃及的官方语言。埃及迅速开始了阿拉伯化的进程,在长达1 
000年的时间里,伊斯兰教成为埃及人的宗教信仰,阿拉伯语成为第一语言,古埃及象形文字已经无人能识,古埃及的历史也逐渐无人能记,人们的生活习俗按照阿拉伯世界的习惯进行,古埃及的文明传统彻底消失,埃及成为一个阿拉伯国家,只有尼罗河畔的金字塔还在向人们展示着几千年前的古埃及文明。 
  
  2、 不灭的灯塔   
  古埃及在无可挽回的战争中逐渐消亡了,人们对它的记忆由模糊而至陌生,古埃及的历史文物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风化消失,只有不朽的金字塔在向人们证明着曾经存在过一个古老辉煌的文明。但有一个建筑虽然早已消失了,却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了永久的位置,它就是亚历山大灯塔。 
  
  在古埃及的新王国时期,尼罗河畔曾经矗立着一座不灭的灯塔亚历山大灯塔,照耀着来往航行的船只,指点着前进的方向。古埃及虽然消失了,亚历山大灯塔也泯灭于人们的视野,但这座灯塔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穿越千古的光明的象征,它与金字塔一起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成为人们缅怀古埃及的凭证。 
  
  公元前332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下令在尼罗河畔新建一座城市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城市的名字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亚历山大城。于是亚历山大城由一个小村落迅速崛起为地中海沿岸的重要城市,亚历山大港口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修建更让亚历山大城一跃成为当时的国际中心,成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吸引着世界各地人才前来讲学研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等都曾先后来到亚历山大城从事研究活动。 
  
  随着地中海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出入亚历山大港口的货船和客轮越来越多,这迫切需要一座不灭的灯塔来指引夜间航行的人们。公元前280年,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从欧洲迎娶一位王后,这艘迎亲的船只在夜间到达亚历山大海港时,由于没有灯塔的指引,海面上漆黑一片,结果轮船触礁沉没了,一桩喜气洋洋的婚事成了一幕凄惨的悲剧。为此托勒密二世大为震动,下令在亚历山大海港修建一座导航的灯塔,指引来往的船只,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古希腊著名建筑师索斯特拉承接了这座灯塔的设计工作,并把修建地址选在了距离亚历山大海岸约一公里的法罗斯岛上,灯塔的总面积约930平方米,塔身用白色大理石砌筑,石缝之间用熔化的铅水弥合,塔柱和塔基都是花岗岩石料。亚历山大塔由四部分组成,最下面的一部分高约60米,为管理人员和卫兵居住的房间和存放物资的仓库,第二部分为八边柱状的建筑,高约30米,第三部分为导航室,由八根花岗岩石柱支撑起来,里面即是点放灯火的地方,最上面一部分为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塑像。整个灯塔高约135米,塔内有螺旋形的阶梯通往灯室,塔外有升降的吊车往上运送燃料,据说在塔顶还设计了反光镜,可以把光线反射到更加遥远的海平面上。 
  
  亚历山大灯塔修建后,成为地中海和尼罗河沿岸的指向标,熊熊燃烧了近1 
000年。从此以后,进出亚历山大海港的船只在离海岸五六十公里的地方就能看见灯塔的亮光,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在夜晚或者阴雨天气会迷失方向,也不用担心因不熟悉航道而触礁,亚历山大灯塔成为人们心中的光明的象征,指引着无数的人们往来于地中海沿岸各个国家和城市,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亚历山大灯塔甚至超越了金字塔,成为古埃及的象征。 
        
第16节:故国灭亡:神奇化为腐朽(3)         
  公元700年,亚历山大城发生了大地震,灯塔被震毁,部分花岗岩石柱倒塌,但很快被修复。1301年,亚历山大城再次发生了强烈的地震,灯塔遭到巨大破坏,灯室和太阳神塑像倒塌,整个灯塔只剩底层,灯塔失去了导航的作用,成为了军事上的嘹望台。1326年,一场更大的地震袭击了亚历山大城,这次大地震几乎摧毁了整个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灯塔也不例外,仅剩的断壁残垣也被震塌并沉入海底,矗立了一千年的地中海奇迹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1477年,埃及国王卡特巴素丹视察亚历山大,为了预防土耳其人入侵,保卫埃及及其海岸线,下令在亚历山大灯塔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城堡,并以他本人的名字命名,卡特巴城堡四周修建高墙,并派重兵把守,成为亚历山大的海防要塞。埃及独立之后,城堡改成了航海博物馆,用以展示古埃及的绘画、模型及造船历史文物等。一座古代建筑奇迹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只能通过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去体会亚历山大灯塔的辉煌壮观,虽然现在没有人见过真实的灯塔,但没有人否认它的神奇和伟大。 
  
  1979年,一队埃及考古专家利用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在亚历山大附近海底发现了一处海港遗址,据推测这很可能就是亚历山大遗址,他们还打捞出了一只纯金戒指,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这究竟是不是亚历山大遗址残骸,还存在许多争议。 
  
  亚历山大灯塔的消失似乎象征着古埃及文明的消失,但雄伟的金字塔依然矗立在尼罗河畔注视着历史的发展,也隐藏着古埃及的许多秘密,它仿佛在提醒人们古埃及虽然消失了,但某种神秘的东西永远也不会消失。亚历山大灯塔也一样,虽然真实的亚历山大灯塔已经沉入海底,但这并没有让它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反而更增添了世人对它的好奇和猜测。人们从古代钱币上、雕塑上、绘画上寻找圣灯的形象,尝试着还原亚历山大灯塔的灿烂形象,人们对它的兴趣不仅没有磨灭,反而随着诸多文物的发掘日益浓厚。 
  
  时至今日,每年仍有络绎不绝的游人从世界各地赶来,到埃及的航海博物馆来寻觅亚历山大灯塔的气息。这座在亚历山大灯塔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城堡,似乎成了亚历山大灯塔的替代者,承接了世人无比的赞赏和崇拜。人们在航海博物馆内参观古埃及的航海和造船事业,想象当年数以万计的商船在亚历山大灯塔的指引下往来于亚历山大港口,是怎样一派繁华忙碌的景象!在世人的心中,亚历山大的圣灯永远都不会熄灭,它存在于所有海员的心中,存在于所有航海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