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屋 作者:李佩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惧吗?连想一下这种命运难道不足以令人颤栗吗?具有城市意象的“金屋”难道不是因
此而令人恐怖吗?作为城市意象之象征的金屋在扁担杨这乡野之地所显示的就是这种已
被“连根拔起”的恐怖的异象: 入冬以来,在寒风中矗立着的楼房更少了像挂有玉米棒、红辣椒串儿那样的小瓦屋
才有的村趣,显示了钢筋水泥的骨架所特有的冰冷和严峻。一个巨大而坚硬的固体,一
个野蛮地堆立着沉重的黄色的固体,一个播撒着神秘和恐怖的固体,碎了扁担杨村的和
睦、温馨的田园诗意…… 这座金屋之所以会成为罪孽深重的阴宅,就因为它所表现的对大地的鄙睨、拒斥,
它的冰冷与隔绝,它拒绝成为大地怀抱里的风景,而处于被连根拔起的状态。
    从问题的另一面看,这座金屋的邪气还来自于这所阴宅里供奉着一个在某种意义上
是“外来的神”。这位被金屋的主人杨如意供奉的神就是金钱。金钱这位新神的邪气比
旧日的财神爷可更神通广大。财神爷也只是自足地守护着“万仓”粮食和肚皮。而金钱
这个新神,却可以便利地畅通无阻地购买一切东西,占有一切东西。而所有能被金钱购
买的都变成了“东西”。金钱可以购买东西,但也能够购买权力、法律、女人、眼泪和
微笑。这一切在金钱面前都变成了“东西”,变成了“不是东西”的东西。莎士比亚在
《雅典的泰门》中说: 金子?贵重的、闪光的、黄澄澄的金子?
    不,是神哟!
    我不是徒然地向它祈祷。
    它足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
    邪恶变成良善,衰老变成年少,
    怯懦变成英勇,卑贱变成崇高。 金钱这个“看得见的神”,使一切神性存在变成乌有,使所有价值变成多余的垃圾,
使所谓的人格变成“不是东西的东西”。金钱只为欲望服务,金钱是欲望与对象之间的
皮条匠。所以杨如意不是徒劳地奉拜这位看见的神,他借助于金钱的神通,买通了仓库
主任,买到了某某部的招牌,买到了县长这个朋友,甚至给他的父亲买来发丧送葬的一
群“孝子”,金钱这个皮条匠还不断给他拉来如痴如醉的女人,给他买到眼泪与柔情,
甚至给他买到“结婚证书”这种法律凭证。这种无限膨胀的“商品意识”,使一切存在
物都变成了不是东西的东西,但却使这个昔日被人鄙视的狗儿变成了人上之人。
    古老的传统固然已令人失望,然而新的生活的根基也并不稳固。就像杨如意财运亨
通的道路都是用金钱铺垫下来的一样,他的金屋也是用金钱铺成的。当大地女神的塑像
和维纳斯女神像被他作为纯粹的商品购置于金屋里来,这些女神却己成了金钱这个娼妓
的奴仆。然而,一种新的人类生活能围绕着金钱这位人尽可夫的娼妓而建立起来吗?这
座渎神辱圣的巴别之塔能建立起来吗?不。在这种生活里,“连眼泪也是假的!”在这
个世界里,只徒然地只有“变乱”而已。
    古老的生活传统和新的生活方式都不再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道德的基础。而没有这
个道德的基础,新的生活秩序新的世界就不能够建立起来。
    人类能凭借什么建立这个道德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他的世界,人类仅凭借自
己的意志,自己的荣耀,“为能扬我们的名”,就能顺利地最终建立起通天塔吗?
    在《金屋》中,我们看到了众生为追逐个人的幸福与荣耀而经历着普遍的堕落。那
些得到了公认的幸福与荣耀的人,不是由于人格的成就,而恰恰是因为其道德的沦丧。
而人对此堕落没有意识,没有呻吟与叹息,没有忏悔与赎罪,那么这堕落就只是有恶无
罪,或有罪无罚。只要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罪薄,没有来自于内心的自律的惩罚,道德上
的拯救就毫无希望。只要人们没有用心灵的眼泪去洗净自己的罪恶,那么就没有真正的
赎罪,因而没有拯救。这个种族就还没有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道德基础。
    李佩甫有意无意地接触到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或者说,《金屋》对罪的问题有
了一个描述性的指向。小说的主要人物都是些恶贯满盈的家伙。金钱化身的杨如意的全
部行径就是欺诈、行贿、玩女人;权力化身的杨书印贪赃、奸污,而其一生的惯伎就是
以权术杀人不见血。他们享受着权力的荣耀,享受着金钱和女人的幸福。他们的“幸福”
生活的基础就奠定在恶行与不义上。正因为他们有此恶迹劣行,他们才得到了金钱、权
力和女人。难怪林娃兄弟也不满足于小不义而犯大罪。小不义(往鸡身上打水)有小财,
而大不义才有发大财的可能。他兄弟俩看到了这一点,就径直去犯罪。腰里揣了刀子去
赌钱,最后“下帖”敲诈。而麦玲子和来来是渴望着堕落渴望着犯罪,然而却没有犯罪
的勇气。麦玲子渴望被人强奸,来来更渴望着强奸麦玲子或去拦路强奸。然而来来同麦
玲子一样,没有犯罪的勇气。没有犯罪,或没有犯罪的勇气就意味着得不到幸福与快乐。
来来因为无力犯罪而成了一个性变态者,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彻底垮了,成了一个地道的
废物。麦玲子这个弱女子经受着罪恶与幸福的诱惑。她知道,只要她最终无力犯罪,她
就没有可能得到世上的幸福。她点了自家的麦秸垛,这一纵火行为终于向她自己证明她
是有能力有勇气去犯罪的,还是敢于犯罪的。她以犯罪行为“拯救”了自己的毁灭。她
的失踪因此不可能是自杀,而是投身于大千世界中去寻找她的“幸福”了。
    只要人的罪孽并不只局限于某一些个别的不道德行为,而是与人类生存的性质深切
相关,那么罪的意识就包容着一切了。而这个种族最为缺乏的不是罪恶而是对于罪的意
识。罪不是恶人的特殊的不义行为,而是人在本质上所秉有的“原罪”。人都是有罪的。
在小说中作为传统美德之化身的瘸爷竟出人意料地是一个被阉割的人,由于年轻时糟踏
女人而遭此奇耻。传统的美德一直带着这个深重的罪恶的阴影。在作家看来,孩子是完
全无辜的么?不,一群孩子在看到别的孩子掉进河水要淹死的时候,只有这个孩子的小
姐姐伸手去救他而一同淹没了,就在这个时候,这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还能从容不迫地
一个一个捡起自己的豆芽并在水里慢慢地洗干净,然后才想起去告诉“她”的妈妈。碰
上别的人都不提此事,单要告诉“她”妈妈。这未免太极端太残酷了。这究竟是天真无
邪呢还是自利的“原罪”呢?然而善恶意识与罪的意识的区别就在这里。
    善恶的判断来自于公众。而罪的意识则来自于神性存在的审判。善恶的判断并不奠
定法的根基,只有罪的意识才与法本质相关。人如果没有罪的意识,既没有某种高于生
存理由的神性存在的审判,那么法律就不仅不能惩罚他,也更不能拯救他。在“金屋”
中,公安局一再地出现,然而不论是林娃兄弟还是杨如意,还是纵火的麦玲子,在法律
的面前,他们都不能在心中承认自己有“罪”。罪是普遍的以至于它己成为一种通行的
准则了。杨如意无非是用金钱购买到了权力与女人,这两厢情愿的正当交易有何罪呢?
而林娃兄弟向这么一个人敲诈一点钱为了盖上房子娶上媳妇又有多大罪呢?而麦玲子纵
火无非是为了确认自己还有勇气去寻找幸福生活,因此,在尘世的法律面前,他们在内
心上不会悔罪,更不会赎罪。法律的惩罚只不过是给他们一点皮肉之苦而已。什么能触
及到他们的灵魂并因而救赎他们呢?
    唯有瘸爷这个人物在思谋着那个神秘的灾星般的符号,思虑着接踵而来的种种灾难
与不幸时,想到了自己的罪孽,想到了神意的惩罚与赎罪。在他所犯下的罪孽的污秽中,
赎罪感作为一种深深的警戒潜藏在他身上。他要告别罪孽的黑夜了。瘸爷在搓着一根上
吊用的麻绳,他对他的知心伴侣、一条老狗说,“人都是有罪的”,“去赎罪吧”。这
位老人发出了那种呻吟与叹息。惩罚从这里才开始,拯救从这里才降临,灵魂从这里才
升起来。
    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的大地是无罪的,人只是在无尽的恶迹中玷污了这大地。而大
地仍旧开放出鲜花。人诅咒这大地,挣脱这大地,把自身的存在从这大地上连根拔起,
还要涤净身上的土气,却唯独不洗净自身的罪恶。人遗忘了大地的荣耀,而疯狂地营造
巴别之塔,“为要传扬我们的名”。但我们周围的一切却在显示大地的荣耀,禾苗、树
木、草丛,只有我们,只有人活在耻辱里,活在罪孽中,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大地的美、
荣耀和神圣。
    如果要为李佩甫的小说世界找到一个精神象征的话,那么这个形象就是大地。这是
无异于《红蚂蚱,绿蚂蚱》中的童稚天真的那个土地,是孩子们为之号啕为之雀跃深深
地热爱的那个大地。这是一切,是整个大自然,是人们,是飞禽,是庄稼,是“奶奶的
瞎话”,是上帝从另外的世界取来种子,撒在这块大地上而培植起来的不知有善恶的孩
子们的乐园,是一个永恒欣悦的王国,这是《李氏家族》繁衍生息、生生不息的那个大
地,是埋葬着先祖,弥漫着生灵气息神之氛围的大地,是浸润着热血热汗热泪的那个大
地。这是眼前的现实世界,同时也是尘世间达到真正自由境界的感情生活流逝于其中的
那个永恒的世界。这是爱与恨、自由与奴役、德行与罪孽的战场。这个战场就是人心,
就是大地,在那里,恨与宿命之坚冰被无限回春的大地所化解了。这是永恒的死亡与复
活的大地。这也就是作为《金屋》之根基的大地。是的,这大地正是构成人类存在的一
种永恒的根基。这里发展着一切的生命形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