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屋 作者:李佩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小,力薄,一拉没拉住,也跟着滑下去了。小人儿在水里缓缓地下滑,渐渐还能看见
飘着的头发,小辫儿上的红绳儿,渐渐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水纹儿一圈一圈地荡开去,
在六月的灿烂的阳光下,两个嫡生的小生命无声地消失了……
    小娃儿一个个都呆住了,静静地望着水里的波纹儿,停了好大一会儿,没有谁动一
动,只望着那很好看的波纹儿一圈一圈地碎,一圈一圈地碎,直到圆环似的波纹儿消失。
这时候,要是赶紧呼救,不远的麦场里就有人,汉子们都在打麦呢,那么,两个小生命
也许还有救。可娃儿们愣过神儿之后,各自都慌忙去捡撒在坑塘边的豆芽儿,一根一根
地捡,脏了的又再洗洗……时光在这一小把一小把的豆芽儿里飞快地流逝,生命顷刻间
从无限走向有限。待豆芽儿捡完了,洗过了,这才有娃儿想起该去叫他妈。于是又一伙
伙儿去叫他妈。他妈在地里割麦呢,路很远很远。一个个又光着小屁股,擎着那一小把
豆芽,慢慢往地里走。路上,有个娃儿的豆芽儿撒了,就又蹲下来捡,捡得很慢。这中
间,娃儿们在路上也曾碰上过拉麦车的大人,只是记着要去叫他妈,也就很认真地保持
沉默。等走到了地方,小人儿已经漂起来了……
    ……一母同胞,两个小姐弟,白胀胀地在水面上漂着,姐的小手勾着弟的小手,勾
得死死的……
    这打击太大了!扁担杨这位名叫环的年轻媳妇像疯了一样从地里跑回来,趴在坑塘
边哭得死去活来。她的头一次又一次地撞在地上,撞得头破血流。扁担杨历来有女人骂
街的习惯。环在哭天抢地的呼唤小儿的同时,又一遍一遍地诅咒上苍……
    老天爷,你有眼么?你眼睛了么?你不晓得生儿的艰难么?你为啥要毁这一家人?
为什么?!两个娃儿,两个呀!咋偏偏摊到这一家人头上?哪怕毁一个呢,哪怕把妞领
去呢,你也不能这么狠哪?娃呀,我苦命的娃啊!……
    接着她又咒起“计划生育小分队”来。生第二胎的时候,他们罚了她一千八百块钱,
还强行给她实行了“结扎”手术。那小哥儿是“超生儿”,没有指标,没有户口,也没
有地……
    太惨了!她那凄厉的呼号闹得人心里酸酸的。女人们都跟着掉泪了,坑塘边上一片
哭声。
    瘸爷站出来了。扁担杨村的老族长瘸爷为了这繁衍的大事,为了杨家这一门不断香
火,亲自一家一家地上门动员,恳求族人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一定要想法
把这门人的香火续上。
    村长杨书印也主动地去乡里、县上反映情况,动用了全部人事关系,经过三番五次
地奔波,终于追回了一千块罚款,又把生孩子的指标送到了这媳妇的手里。
    灾难使人心齐。全村人化悲痛为力量,帮助这家人收麦种秋,好让这家人腾出工夫
去省城把女人扎住了的那玩意儿接上。这很花了些钱,费了些事,女人重新经历了一番
非凡的痛苦,终还是接上了。为了香火大事,这女人每晚眼含热泪让男人骑在她身上……
    于是便有了独根。
    独根生下来才四斤三两重,小猫一样的。那自然是分外的小心照应,生怕再有什么
差池。可这孩子白日里好好的,却夜夜啼哭。初时跑了许多医院去看,总不见好,好在
白天如常,后来也就罢了。独根两岁多的时候,刚会呀呀学语,半夜里又会突然坐起来,
两眼直直地瞪着,咿咿呀呀地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家里人心惊肉跳地抱住叫他,却不说
了。到了白日,却又是一切如常,就这么整日让人提心吊胆的。后来渐渐也听清楚一些
了,说的竟是几辈子的老话,听了叫人不禁毛骨悚然……
    三岁的时候,有一天夜里,独根又“腾”一下坐起来了,坐起说出一句话来,这话
更是没天没地没根没梢儿。他说:
    “杨万仓回来了。”
    家里人全都愣住了,一个个头发梢儿发紧,身上不由地打寒颤……
    他又清清楚楚地说:“杨万仓回来了。”
    家里大人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道杨万仓是谁。于是连夜把瘸爷请
来,问了,瘸爷竟然也是摇摇头,不知道谁是杨万仓……
    第二天,瘸爷翻出家谱来看,奇了!居然在远祖的“脉线卷”上查到了杨万仓的名
字。那分明早已是作古的人了……这下子连瘸爷也坐不住了。他都不知道的事情,这三
岁多的小儿怎么会知道呢?于是又细细地查看家谱,发现在远祖的“脉线卷”上,杨万
仓的名下,还画有一个符号:◎
    这是什么呢?瘸爷看不懂,别的人就更看不懂了。既然小独根喊出了祖人的名讳,
也就赶忙摆上香案,多多地烧些纸钱,一家人都跪下来愿吁祈告,求远祖保佑杨家这一
支后人平安无事,香火不断。可是,到了晚上,小独根睡着睡着又忽地坐起来了,还是
那句话:
    “杨万仓回来了。”
    看小人儿白日里好好的,摸摸头又不发烧。可这么神神鬼鬼的,终让人放不下心来。
无奈,又托瘸爷去外村请“阴阳先生”来看。“阴阳先生”让独根掌起面来,细细地端
详了一阵,说这娃子得的是邪症,四岁头上有百日之灾,怕是不会善了。这下子一家人
都慌了,忙给“阴阳先生”跪下来,千求万告,多多的封礼,也就说了“破法儿”。
“阴阳先生”让家人在独根四岁生日这一天把小儿拴在榆树上,拴一百天。百日后四更
出门,抱一红公鸡,走百步开外,千万别回头!待鸡叫后,见红日头再回来……
    于是,独根就拴在榆树上了。独根很听话,开初他不让拴,见娘哭了,也就让拴了。
也只是个“破法儿”,拴的不紧,绳儿长长的,一头系在腰里,一头绑在树上,还能在
院里玩。绳儿是解不开的,系的是死疙瘩,再说,他小。
    小独根每日里拖着一根长绳趴在院墙的豁口处往外看。村街对面就是那座神秘的高
楼,高楼在九月的阳光下闪着一圈圈金色的光环,环里似有人给他招手,看上去漂亮极
了。他很想钻到那金色的光环里去,那一定很好玩……
    可他拴着呢。

      十三 在黎明之前,天光最暗的时候,那高高矗立在暗夜中的楼房是紫黑色的,而那一个
个窗口却又是银灰色的。浓重的夜气一点一点地淡散了,楼房静静地伫立在暗夜之中,
像一只巨大的亮着一个个小屉的黑盒子……
    这时候,便有一只黑色的小精灵从银灰的小屉里飞出来,谁也看不清那是什么东西。
只有一声响动,微微地响动,就化进夜空里去了……

      十四 瘸爷不出门了。
    过去,他常拄着拐杖到村街上去晒暖儿,现在他哪儿也不去了,每日坐在家里,怔
怔地想着什么。瘸爷不出门的时候,老狗黑子也不出门,就整日在他身边卧着,眯着狗
眼也像是有了什么心事。瘸爷是扁担杨辈分最长的老人,为族人做了一辈子的好事,他
那条瘸腿就是为族人献出来的。现在人老了,求他的人也少了,只有老狗黑子偎着他。
黑子也算是扁担杨村辈分最长的狗了。扁担杨村的狗儿几乎都是它养出来的,如今也算
是狗儿狗孙的一大群了。瘸爷老了,黑子也老了,就互相伴着熬日头。
    世事变了,人心一下子隔得远了,连天也仿佛往南边走了,热的时间很长。村子呢,
也渐渐地有了一点什么,地也越来越少了。这些都使瘸爷心里难受。但最让他忧心的还
是小独根夜惊时喊出的那句话,他觉得这不是好兆头。不好,很不好……
    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怎么会突然喊出“杨万仓”的名字呢?这位远祖是干什么的?
人死了怕有几百年了,怎么就回来了呢?瘸爷苦苦地想着。想一阵,便又去翻那发黄了
的家谱,一卷一卷地翻,盼着能翻出点什么。可翻着翻着他的手不由地就抖起来了,抖
得很厉害。“功名卷”上没有,“人丁卷”上没有,连“墓茔卷”上也没有,只有那本
最老的“脉线卷”上有这么一个名字,名下有这么一个符号:◎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凶死?是暴病?是外出?是犯了什么王法?不是人一生下
来就死了,没成?要是这样,那“卷”上也要注明啊。解不透,瘸爷怎么也解不透……
    祖上的事情,瘸爷小时候曾听老辈人说过一些。据传杨家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那
边过来的,原是“一脉两支”。老祖一条扁担挑着两个箩筐,两个箩筐里坐了两个儿
子……后来就在这里落户了。其后的事,瘸爷也断断续续地听了一点,也都是说不清的
事。他记得最详细的是传说中祖上发生过的一件大事。据说那时候杨家有一支后人曾有
在京城做大官的,官至“刑部尚书”,家里极富。后来那官人回乡省亲,念及老娘含辛
茹苦地供养他长大,死时未能厚殓,便要重选茔地,迁坟祭母。迁坟时声势大极了,前
前后后有百余人张罗。谁知,起坟时扒开墓穴一看,他娘的棺材已被桑树根一圈一圈地
盘严了,灵柩抬不出来。于是又令人拿斧子去砍,整整砍了一天。砍时,天昏地暗,黄
尘遮天,那砍断了的桑树根竟淌出了红红的血水……起坟后没几年,杨家这一支就败了。
后来据“阴阳先生”说,桑树根盘棺叫“九龙盘”,是一等一的风水宝地,那必是要出
大官的!再后,坟又迁了回来,可惜“风水”已破,杨家就再也没有出过头……
    瘸爷愁哇。他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幼年时老辈人说过的话,回忆老辈人叙说往事的只
言片语,想寻出一点缘由来。可他脑子里始终是模模糊糊的。记不起了,怎么也记不起
了,老辈人说没说过“杨万仓”这位远祖呢?……
    瘸爷恨自己。他七十六了,是经过几个朝代的人了,剪过辫子,抓过壮丁,又经历
了分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