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7…002】『岛史』(南传六0·二五──三0)。『大史』(南传六0·一六三──一七三)。 『善见毗婆沙律』卷一(大正二四·六七三中──六七八上)。『大唐西域记』卷九(大正五一·九二二中──九二三上);又卷七(大正五一·九0九中)。 
注【7…00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九(大正二四·四0二下)。『佛般泥洹经』卷下(大正一.一七五上 ──下)。『般泥洹经』卷下(大正一·一九0下──一九一上)。 'P33' 
注【7…004】『阿育王传』卷四(大正五0·一一二中──一一四上)。『阿育王经』卷六(大正五0·一五0中──一五二下)。 
注【7…005】『增壹阿含经』卷一(大正二·五四九中──五五0下)。『分别功德论』卷一(大正二五·三0上──三二下)。『大智度论』卷二(大正二五·六七上──七0上)。 
注【7…006】『迦叶结经』(大正四九·四中──七上)。『撰集三藏及杂藏传』(大正四九·一上──四上)。 
注【7…007】『长阿含经』卷八(大正一·四九下)。 
注【7…008】或作千比丘,如『大智度论』卷二(大正二五·六七下);『大唐西域记』卷九(大正五一·九二二中」或作八十千众,如『撰集三藏及杂藏传』(大正四九·一下)。 
注【7…009】参照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五七二──五七五)。 
注【7…010】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所引(五五八──五六0)。 
注【7…011】『四分律』卷五四(大正二二·九七一下)。 
注【7…012】『摩诃僧只律』卷三三(大正二二.四九三下)。 
注【7…013】『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五(大正二三·五九七中──下)。 
注【7…014】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所引「五五八──五六一)。 
注【7…015】『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六──四0(大正二四·三八四中──四0八下)。 
注【7…016】『佛般泥洹经』卷下(大正一.一七五上──下)。『般泥洹经』卷下(大正一.一九0下──一九一上)。 'P34' 
注【7…017】『岛史』(南传六0.三三──三四)。


   

第四项 不同部派的不同结集

  二大结集外,还有非教界公认的,不同的结集传说。这些传说,虽或者辞义含混,或者时代不合,而传说的底里,都存在某一部派的结集事实。这里只略为引述,点明意义,以说明各部派有不同结集的存在。 


  一 、 大众部系Maha^sa^m!ghika结集∶陈真谛Paramartha(西元五四八──五六九年在华)所传,有「界外结集」说,如三论玄义(大正四五.八中)说∶ 


  「二、大众部,即界外大众,乃有万数,婆师波罗汉为主,┅┅即五比丘之一人,而年大迦叶,教授界外大众」。 


  在王舍城Ra^jagr!ha结集时,就有与大迦叶Maha^ka^s/yapa对立的界外结集,传说极为普遍。隋房琮『西域传』说∶「迦叶结集处,又西行二十馀里,是诸无学结集处」(1)。界外结集的地点,与玄奘『大唐西域记』所传相合(2)。这一传说,锡兰也是有的,但传为「七百结集」的时代,如『岛史』(南传六0.三四)说∶ 


   「为上座所放逐者,恶比丘跋耆等,┅┅集一万人,而为法之结集,故名大结集。大结集 'P35' 比丘,违背教法,破坏根本集录,另为集录。┅┅弃甚深经律之一分,别作相似经律」。 


  这是同一传说,如比丘都是一万人。『岛史』所传,似乎是初出的,为上座部Sthavira 所说,用意在贬抑大众部。或者就依据这一传说,比附於「王舍结集」时代,以形容其结集的古老。依『僧只律』,「王舍结集」时,并无「界外结集」说。「七百结集」时代,对於持律者耶舍Yas/oda,虽表示不满(3),而「七百结集」所作的决定──受取金银为非法, 还是表示尊重,可见还不是大众部分裂的时代。『岛史』所传的「大结集」,属於东方比丘,时间应在「七百结集」以後,发展到对立而不再和合,而为自部经律整编的时代。 


  大众部系自己,只说「王舍结集」,如大众部末派的『增壹阿含经』序说∶「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毗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4)。依『僧只律』,王舍结集的内容,是「四阿含」及「杂藏」、「律藏」(5)。『增壹阿含经』序,「杂藏」扩大了内容,含有方等大乘。到了『分别功德论』,以为∶「阿难所撰者,即今四藏是也。合(菩萨藏)而言之,为五藏也」(6)。大众部圣典的演进情形,显而易见。但大众部学者,将这些次第集成的事实,一律仰推於「王舍结集」时代。 


  此外,还有本末各派不同诵出的传说,如 『三论玄义检幽集』 卷五(引真谛『部执论疏』)(大正七0.四五九中、四六0下)说∶ 'P36' 「第二百年,大众部并度(广)行央掘多罗国,此国在王舍城北。此部引┅┅诸大乘经」。 「大众部中,更出一部名多闻部者。佛在世时,有一阿罗汉。┅┅佛灭後二百年中,方从雪山出,至央掘多罗国,寻觅同行人。见大众部所弘三藏,唯弘浅义。┅┅其罗汉便於大众部,具足诵出浅义及以深义,深义中有大乘也」。 


  二、分别说部系Vibhajyava^din结集∶分别说部又分出四部,四部都有不同的结集传说。1。化地部Mahi^s/a^saka的结集说∶在古代,化地部是盛行南(锡兰)北的部派。其成立与集诵的事缘,如『三论玄义检幽集』巷六(大正七0.四六五上),引真谛说 ∶ 


   「有婆罗门名正地(化地的异译),解四韦陀论,及外道诸义,为国之师。後厌世出家,得罗汉果。读佛经有缺处,皆将韦陀论、毗伽罗论庄严之,如佛口说,义皆具足」。 


  2。 法藏部(昙无德部)Dharmaguptaka的结集∶也如『三论玄义检幽集』卷六(大正七0.四六五中)所引的真谛所说∶ 


   「法护(法藏的异译),是人名。此罗汉是目连弟子,恒随目连往天上人中。┅┅法护既随师游行,随所闻者,无不诵持。目连灭後,法护习为五藏 ∶一、经藏;二、律藏 ;三、论藏;四、咒藏;五、菩萨本因,名为菩萨藏也。┅┅此部自说∶勿伽罗是我大师」。 'P37' 


  法藏部主法藏,自称勿伽罗(Maudgalya^yana,目犍连异译)为我大师。『舍利弗问经』(大正二四.九00下)说∶ 


   「目犍罗优波提舍,起昙无屈多迦部」。 


  优波提舍Upatis!ya,是舍利弗S/a^riputra的名字。铜 部Ta^mras/a^t!i^ya传说∶阿育王时,有Dhammarakkhita大德,曾奉派去阿波兰多迦Apara^ntaka宏法。当时的领导人物,名目犍连子帝须Moggaliputta tissa。 这位Dhammarakkhita,汉译 『善见毗婆沙律』,就直译为昙无德(7)。这麽看来,以目犍连(优波提舍)为大师的昙无德,显然就是目犍连子帝须所领导的昙无德;目犍连子帝须,也就是目犍罗优波提舍的别名(8)。依昙无德所宏传而发展成的部派,就名昙无德部。然在流传中,昙无德的结集,也是不止一次的。据昙无德『四分律』说∶王舍城的结集(该部当时的经律实况),是「经、律、阿毗昙」──三藏(9)。五藏说,还是以後流传的再结集呢! 


  3。饮光部Ka^s/yapi^ya的结集说∶饮光部,又名善岁部Suvars!aka,或音译为迦叶遗部。其成立与结集,如『三论玄义』(大正四五.九下)说∶ 


   「(善岁)七岁得罗汉,值佛闻法,皆能诵持。撰集佛语,次第相对∶破外道为一类,对治众生烦恼复为一类」。 'P38' 


  铜 部所传∶目犍连子帝须时,阿育王派遣大德,分化一方。有迦叶(饮光)姓长老末示摩 Majjhima等,宏化於雪山边国Himavanta。末示摩的遗骨,已在Sa^n~chi^发现(10)。属於分别说部的饮光部,可能由这一系的发展而成。 


  4。铜 部的结集说∶铜 部,传说为阿育王时,目犍连子帝须的弟子,也就是阿育王的王子 ──摩哂陀Mahinda,率众传入锡兰而成的部派。这一部自称为上座部,分别说部;所传的圣典,为正统的原始结集。这在现在,虽不会有人轻信这种传说,但以巴梨语记录的圣典,确有特胜,为近代学界所推重。据说∶阿育王大信佛法,供施不绝,外道们都自己剃落,著袈裟,混入僧伽中。由於外道思想的羼入,引起了僧伽间的论诤。王都华氏城Pa^t!aliputraPa^t!iliputta 的阿育王寺,七年间不能和合布萨。阿育王於是迎请目犍连子帝须,分别邪正,将杂入佛法的外道,一齐驱出。其馀的纯正比丘,都是分别说者。这才和集大众举行律的结集,称为第三结集(11)。近代尊重巴梨语佛教的学者,看作历史上的事实。但这一传说,是北传佛教所没有说起的。实为部派结集的一种,而非教界所公认的。当时的佛教界,如大天Maha^deva是大众部,末阐提MadhyantikaMajjhantika是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而分别说部的力量,似乎要强些。分别说部,是西方系中的重律学派。这是阿育王曾经出镇的,摩哂陀母亲的故乡──阿盘提Avanti、郁禅尼Ujjayini^一带的佛教,曾活跃於当时的政教中心── 'P39' 华氏城。分别说系的铜 部、法藏部、饮光部,都可说由此而发展成的。这应为分别说部的部派结集,非佛教界所公认。铜 部所传,不免!6 染夸大。至於铜 部现存圣典的集成,据说∶西元前四0年顷,毗吒伽弥尼王Vat!t!aga^man!i时,僧众举行结集,将口诵的圣典,记录下来(12) 。那时记录的,与现存的圣典,大致相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