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居里夫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玛丽一无所觉。忽然她移动座椅;四周的障碍物哗啦啦倒下;女孩子们开心地大笑。玛丽站起来;揉搓撞伤的肩膀;然后捡起书本;丢下一句:“蠢事”;神态俨然地走出去。    
        少女时代的玛丽便不喜欢别人恶作剧;损及她的尊严。长大后仍然如此。她放不开;全无幽默感;任何事情都严肃看待;尤其是对待自己。这样的天性也许不太讨人喜欢;却常常是支撑她的力量。    
        布洛妮亚高中时代;由于成绩优异;曾获颁金质奖章。玛丽若没得此奖章宁非怪事?不错;她十五岁就得了。    
        年轻时的玛丽只是在成功的压力下;她崩溃了。“神经问题;”医生含糊其词。后来她又多次崩溃;显示出她有一部分的人格是脆弱的。    
    难道是斯家做父亲的督促儿女太严了?这位父亲以儿女为荣;男孩女孩一视同仁;一力丰富他们的心灵;增广他们各方面的知识;激励他们的求知欲。    
    实情显然也非如此。约瑟夫、布洛妮亚和海拉成绩都不    
    差;玛丽更不需要别人督促;相反的;她还需要别人往后拉呢。她第一次精神崩溃之后;父亲便警觉到这一点;送她到乡下一位叔叔那儿去住。她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冬天;随后母亲的一位昔日学生又邀她和海拉去共度夏季。    
        才到那儿不久;玛丽写信给一位朋友说:“我成天无所事事。没读什么严肃的书;只看些疗伤止痛的浅俗小说。我已经感觉迟钝;有时候自己好笑;颇满意于这全然愚昧的状态!”    
        对这“事事放在心上”;感情相当脆弱的小女孩;生命的前十余年真是充满灾难。大姐苏菲亚十四岁上死于斑疹伤寒;母亲死于肺结核。母亲的病是在玛丽刚出生时便发现了;因此大人从来不让玛丽亲吻母亲;也没有告诉她为什么———当时的人理所当然地不认为需要向孩子解释;而斯克洛道斯卡一家在某些方面实在是相当守旧的。    
        玛丽的母亲信仰虔诚;她的早逝动摇了玛丽对宗教的信念。她后来称幼年纯洁的宗教信仰为“失落的幸福”;先是感觉遭到背弃;以后则对宗教漠不关心了。    
        玛丽的父亲伍拉迪斯劳·斯克洛道斯卡的教职有了变动;升任高级中学的助理督学;仍然担任物理和数学课程。斯家迁出福瑞塔街;搬到中学分配给他的公寓。他任职谨慎认真;可是在1873年;有一天他度假回来;发现办公桌上躺着一张通知:他被开除了。学校的俄籍校长认为他不够热诚;不足以担负助理督学之职。    
        现在;他怎么养活一家大小呢?    
    他决定效法许多中产阶级家庭在家境转坏时的做法:招收住宿学生。首先迁居到另一间公寓;带同他们的假皮长椅、古董扶手椅、孔雀石钟、法国塞佛尔陶杯、提逊(Titian)风格的画;以及大伙儿一块做功课的大书桌。他们腾出空间;收留了先是两个;然后三个、五个、十个学生。他们在这里吃、住、补习。    
    这不幸的人在沮丧、过劳之下;做了他一生从未做过的有欠思考之事:他把所有的积蓄交给姻兄;代他投入当时看来机会很好的投机生意;结果这三万卢布泡了汤;他愧恨不已。    
    不过;斯家倒也没有生活在愁云惨雾中。这家人热爱生命;也彼此相爱。他们像是一个忠诚相守的小部落;钱财虽属必要;在他们的价值体系中却无地位。    
    孩子们只知道有几种财富值得欣羡:文化、知识、学问;而在他们心目中;父亲正拥有这些财富。确实;这位谦和谨慎的波兰教师不仅密切注意他的专长———物理学的最新发展;还拥有当时一般知识阶层的广泛兴趣。那年代;尤其是在东欧;很多知识分子都能说四种语言;懂得希腊文和拉丁文、熟读诗篇;有的还能赋诗。在那样的年代;人愈是远离文明火炬;愈是遗世独立;愈渴望攫住那文化之火;靠近它取暖。    
    每个星期六的晚上;一家人都会围坐在茶炉旁;听父亲大声朗读英国、法国、德国或波兰的文学作品;父亲随后并且就这些作品发表评论;有时候当然不免有点儿装模作样;因为有四双澄澈的眼睛专注地看着他;痴迷地听着他。母亲已逝;家境萧条;桌布或许已经破旧;餐桌或许已经磨损;衣服不再浆挺;食物时有不足;但这    
    家人在精神上却是丰富的。    
        在离家一年多的那段期间;玛丽时常写信。从信件看来;她的精神已经恢复了。这位个性严肃的青春少女正在寻找生活的乐趣。    
    “我不能相信世上还有几何学和代数学这种东西……我已经忘光了。”    
    “啊!此地的生活真是愉快!很热闹;又有一种你无法想像的自由、平等和独立。”    
    “上周六我尝到了嘉年华会的欢乐滋味;我恐怕再也不会有这么快活的时光了。”    
    “这场盛会从头至尾气氛热烈。我的男伴是克拉高人(Cracow);很帅、很高雅。早上八点;我们就在大天光下跳了一支马滋卡舞(Mazurka;彼兰的轻快舞曲)……我跳个不停;在跳华尔滋的时候;好几支舞都是早有男伴预定了的。”    
    “生活美妙极了。我在学划船;已经有进步了。至于游泳;我更拿手。”    
        以她和姊姊为首;这群快乐的少年男女简直要给大宅的主人宠坏了。骑马、赶集、跳舞、吃喝;时光如飞而逝。    
    “我们变换所有想得出的花样;有时候昼伏夜出;有时候行径疯狂到应该给关禁闭的地步。”    
        有一次跳了一夜的舞;黎明时分回去时;脚上那双古铜色的舞鞋已经穿破;该丢了。    
    “我只能说;终此一生;大概再也不会这样快活了。”    
    生命中愉快的插曲结束;玛丽16岁了。斯家的孩子不能再称作孩子了。约瑟夫高大健壮;在医学院念书;布洛妮亚接管家务;烹调缝补无所不能。可是大学不招收女生;使她气愤难平。家里的美人儿海拉在学唱歌;玛丽则给人补习。“拥有学位的年轻女性;教授算术、几何和法文;学费低廉”。广告词上这么写。但她的目光仍专注在学术的殿堂。    
    一天;她在书上读到这样的句子:“克劳德·伯纳穿越梭尔邦大学(Sorbonne University;原巴黎大学神学院;后为该大学理学院及文学院)的中庭……”在她心目中;梭尔邦大学正是通往学术殿堂的大门。她怎样才能进这道大门呢?华沙尽多年轻男女;靠着当家教;想存点钱出国念书的。斯克洛道斯卡先生烦恼不已:若不是他做了那笔倒楣的投机生意……眼看着;靠他那微薄的公务员退休    
        索尔邦大学的前身;巴黎大学索尔邦学院    
    金;是连孩子们的温饱都维持不了了。而这些孩子;他曾经梦想着目睹他们在科学的天空里展翅高飞的呀。    
        玛丽现在很健康;也比以前漂亮:皮肤细嫩;金发飞扬。她后来愈变愈美;但自己从没多注意外表;倒不是出于谦抑;而是因为心高气傲。    
        在大多数女孩都爱站在镜子前做白日梦、试结各色发带的年龄;玛丽却请韩莉表姊帮忙;把一头卷发剪短了。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想弃绝她的女性特色;因为不论从她的私人日记或友人通信;或是她的整个人生方向中;都看不出她有这样的倾向。她这么做;是表示她对细琐小事的不屑一顾———这两种心态是有区别的。    
        不过;她确实是想弃绝天性中动物性的一面;诸如饥饿、寒冷、瞌睡和经常感冒。据她父亲说;常感冒是因为她“从不俯允随天候变化加减衣裳”。这些生理弱点是她仅有的软弱迹象;正如当她极力控制脾气的时候;不免泄露出的一丝火爆。    
        斯家的女儿正如那时代有教养的年轻人;能说五种语言;会刺绣、会弹一点钢琴;绘画、溜冰、游泳、跳舞皆所擅长。她们又有节俭的美德;小时候看过母亲亲手纳鞋底。    
        她们所烦恼的不是衣服的颜色和式样(“就那样就很好看了。”玛丽写道);而是找不到脱离困境的出路。    
        结婚?她们没作此打算。倒不是存心避免;而是不曾以此为目标;甚至认为可能妨碍她们对教育的渴求。在她们心目中;教育与妇女解放密不可分;而妇女解放;在她们看来是社会进步的主要    
    因素。    
        玛丽那一代叛逆女性相信;只要给她们机会;她们会证明自己在智力上较诸男性毫不逊色。但是她们要受高等教育才能证明这一点。要怎样才能受高深教育呢?    
        布洛妮亚刚满20岁;玛丽17岁。她们有共同的梦想、伟大的计划;誓言要互相帮助;达成目标。    
        姊妹俩相亲相爱;直到玛丽去世仍如此。布洛妮亚热情洋溢、温暖关怀、无微不至;对这位小妹妹极其友爱。玛丽则含蓄内敛、顽固强硬;从不对人诉说衷曲。惟有在布洛妮亚面前;她敞开心怀;无所不谈。    
        若有人能见到玛丽沮丧、流泪、求助的时刻;那一定是布洛妮亚。她总是保护、安抚玛丽内心深处那一份柔弱;而玛丽也很笃定;只要有布洛妮亚在;她永远可以投向她的怀抱。这份“总可以倚靠布洛妮亚”的信心;可能也促成玛丽后来对待其他女性的态度。女性;在她的一生中始终扮演重要角色。显然她觉得遇到任何事情;总是可以在女性而非男性友伴的身上寻得支援的力量。    
        不过;在这个时刻她没有哭;倒忙得很。一个名叫皮亚西嘉的小学教师;介绍她加入“地下大学”。这是一个心怀大志的小团体;成员多半是年轻女性;只有少数男性。他们是狂热的爱国主义者;又对实证主义着迷。皮亚西嘉本人比玛丽年长许多;她的男友原是大学生;因从事颠覆活动而被学校开除。    
        波兰人的反抗运动绵延未绝;但是洒了这么多鲜血;这么多次的起义失败;幻想早已破灭;运动本身也失去它的浪漫意味了。    
    整个欧洲的感性与宗教浪潮也在消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