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会说话得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区别对待使用声和气时,我们不能忽视说话对象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等因素和使用的时间及场合。要根据说话对象和上述因素、不同的时间及场合而选用不同的声和气。例如:对长辈、女性、社会地位高或文化修养深的人应使用和声和气、柔声细气和平声静气,不应大声吼气、高声大气或粗声粗气。妻子在丈夫面前嗲声嗲气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效应。
  但是,若妻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对丈夫嗲气嗲气,非但不会激发丈夫的情趣,反倒会自讨没趣。
  4.积极向上。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有时会有不满、不快、伤心、忧愁或悔恨,但懂得和善于生活的人不会因此而沉沦,他们会从中振作起来,成为生活的强者。因此,我们在说话时,使用的声和气要力争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和充满活力。这样,我们才能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一 语言重在巧(1)


  历史上,孔明巧舌战群儒,苏秦纵横于捭阖,都充分显示了语言的力量,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被动转为主动,由此立下了不少功劳,其辩才更让后人倾慕。但是,在生活中,有时你会遇到一些不容讲理,不能讲理或根本不讲理的人或事,这时,简短机智的巧言,就显得更为有效了。
  语言的“巧”,首先在于用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一定要摸准对方的心理,然后一针见血地“攻击”,使他迅速做出有利于你自己的反应。
  唐文宗年间,著名诗人、太学博士李涉一次途经九江遇到强盗拦劫。李涉手无寸铁,眼看就要被擒。这时面对强悍的绿林大盗,李涉口吟一首七绝:“春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强盗们听后大喜,于是以礼相待,说愿将其放回,只求能把诗留下。俗话说:“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何况李涉面对的是与官家为仇的绿林大盗,一语不慎,就会招致杀身大祸。这时李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准确把握了对方的心理:第一,作为绿林好汉,重的是义气,因此李涉首先尊重他们,称他们为“豪客”,并在诗中表示愿意与他们为友,无论何时相见都可以亲密交往,不用“回避”,这就使得这些好汉不好再与他为敌。第二,作为强盗,忌的是一个“贼”字,李涉却用“客”“君”字眼相称,并且把他们粗暴的拦劫行为说成是“夜知闻”后的善意相访,这就使得强盗不能再与他为敌。第三,作为著名的诗人,他以诗作答,显示了自己的身份,以自己的名声影响强盗们的心理,又在诗中肯定了这些人在世上的地位,提高了他们的身价,使他们不能不以礼相待。这些常被人们歧视的人竟得到如此地尊重,又怎么会加害于他呢?。而李涉也正是准确把握了对方的种种心理,才使自己转危为安。
  无独有偶,巴尔扎克的“处贼方案”更是一绝。一天夜里,一个小偷钻进巴尔扎克的房间,在他的桌子里乱摸。巴尔扎克被惊醒了,他悄悄地坐起来,点亮了灯,然后微笑着说:“亲爱的,别找了,我白天都不能从那里找到钱,现在天黑了,你就更别想找到啦。”小偷看着平静的巴尔扎克,没趣地退了出来。巴尔扎克也正是摸准了小偷的心理,才能如此冷静处理这一意外的情况。首先他明白小偷是来偷钱的,不是来害自己生命的,所以他不慌;同时他了解小偷在偷东西时神经特别紧张,稍一受惊,就会惊惶失措,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反而会危及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不喊。他称小偷为“亲爱的”使小偷不至于因被发现而与他为敌。其次,他明白小偷的目的主要是钱,所以他明确告诉小偷,自己没有钱。这时的小偷,既拿不到钱,又不会被抓,不走又呆着干什么呢,只有乖乖退出了。
  灵活运用语言的各种要素。常言说“妙语生花”,就是指将常用的语言经过个人精心组合,使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曾国藩就曾巧用一词,使自己转危为安。曾国藩1854年创办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于1855、1858、1860年三攻三败,最后全军覆没。但这个败军之将不仅没有被问罪,反而加官进爵,升任两江总督。当然,其中一部分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昏庸,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曾国藩的巧语花言。他在向朝庭的奏折里写道:“臣为报效朝庭,屡败屡战,坚持不懈,终因……”好一个“屡败屡战”!就这一个词竟让其成了国家栋梁、忠国英雄,但是我们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巧言功力。
  善用反问使说话有力
  抗战时期,有一个地主待长工很刻薄,半夜里就让长工去干活。长工说:“等我缝完了衣服就去。”地主冷笑说:“天这么黑,你怎么看得见呢?”长工立刻反问道:“既然天这么黑,又怎么能干活呢?”一句反问,驳得地主哑口无言。
  据说,某工厂举行“振兴中华读书演讲会”,演讲者小红一出场就说:“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论坚守岗位》。”说完就朝会场外走去,台下顿时哗然。过了约两分钟,她又回到讲台上,面对听众,说:“如果我在演讲时离开讲台是令人不能容忍的话,那么工作时间擅离生产岗位,难道不应该受谴责吗?”听众沉默片刻,随即报以掌声。一个反问,简明而有力地说清了“坚守岗位”的重要。
  以上两个例子,无论是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是反驳对方的谬误,都生动地说明了巧妙地运用反问比陈述效果会更好。所谓“反问”,就是用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它比正面发问更有力量。
  反问还有一个妙用,就是在有些问题不便答复又不便回绝时,可用其作为挡驾。例如,有一个记者问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美国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基辛格风趣地说:“我的苦处是数目知道,但不知道是否保密?”那记者赶紧说:“不是保密的。”基辛格就反问说:”那你说是多少呢?”一个反问巧妙地踢回了皮球。
  由此可见,善于运用反问,可以使自己的说话更有力量。


一 语言重在巧(2)


  忠告应当不逆耳
  忠告,对于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反过来讲,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不会爱人的人同样不会给人以忠告,所以我们应该给人以忠告,并且欢迎忠告。
  一般来讲,忠告总是不顺耳的,究其原因:反感情绪战胜理性认识,使其难以听进忠言。
  例如,一位中学生,在外玩了一整天,突然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应该的,于是暗下决心:回家后一定好好学习。但是一走进家门,母亲便急不可耐地训斥儿子:
  “你又到哪里野去了?还不快去复习数学,看你将来还考得上大学!”
  “哼,上大学,上大学,我就不信不上大学就混不出人样!”
  受逆反心理驱使,一气之下,儿子又跑出了家门,母亲的一番好意竟起到了如此的效果。
  看来,仅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还不行,忠告也需要技巧,否则就会收到反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如愿呢?
  1.谨慎行事
  说到底,忠告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根本的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但也不能过于委婉,否则对方会对你产生反感情绪。
  2.选择时机
  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是忠告的第二个要素。
  例如,当下属尽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终没有办好时,此时最好不要向他们提出忠告。如果你这时不适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至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在理,部下心里也会顿生“你他妈没看见我已拼出死命了吗?”的反感情绪,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的安慰话,然后与下属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再适时地提出一些忠告,那么下属才会欣然接受。除此之处,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是一对一的形式,尽量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3.不要比较
  忠告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例如,“我说三郎呀,你看隔壁家的正夫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正夫同年生,你还比他大两个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
  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
  “哼,嘴里整天是正夫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
  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再如,“我说,你看铃木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样子吗?”
  丈夫对不整洁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学学人家?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多吗?你有了钱,难道我还不会打扮?”
  虽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但出于自尊心,她没好气地回敬着丈夫,丈夫的忠告失败了。
  言语中的“兜圈子”技巧
  一般来说,直言快语,是人的真诚所在,是受欢迎的。但在日常交际中,就不一定如此了,轻者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者造成麻烦,违背言语交际的初衷。所以适时地有意绕开中心话题和基本意图,采用外围战术,从其它的事物、道理谈起,却常能收到较理想的交际效果。请看下列三例:
  1.一位年轻媳妇,见小姑穿上件新的羊毛衫,猜想是婆婆买的,故意高声对小姑说:“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