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肥仔聪很喜欢想东西跟写故事,他比喻跟周星驰一起工作跟想剧本是在跟高手过招,很有趣。所以他会上网或从电视上看别人的故事来充实自己。同时也着手写自己的剧本,题材当然是喜剧,准备有朝一日能拍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
第二章 少林足球第11节 李小龙精神
《少林足球》的电影海报
《少林足球》让我找到李小龙精神
周华健(歌手)
“太厉害了!你怎么会想到把中国功夫加进足球里!”
接下来周星驰激动得近乎疯狂,一路抓住吴孟达,甚至把他按在地上大喊:
“马-上-教-我-踢-足-球,时-间-是-不-会-等-人-地!!!”
以上是《少林足球》一个极小的片段。
导演可以有100种不同的拍法。举例来说:周星驰可以像发疯似的跳到树上振臂狂呼,引来无数途人侧目……他也可以顺手捡起石块,用神功把石子踢到远方一个不知名的村庄,结果打乱了树下两个老人的棋盘,气得其中一个一直吐血,直到电影结束。
为何要这样拍?为何要狂呼“时间是不会等人地”?
当然没有人会告诉我,把少林功夫加上足球再加上鬼斧神工的特效来拍电影是谁的点子。但是从导演处理上述镜头看来,我深信当时周星驰的真实心情一定与那夸张的镜头不相上下!
这是导演的心声!
1996年,《食神》大卖,港产电影王座无片出其右。正当其时,香港掀起一片好莱坞热潮,但凡在香港具有知名度的电影人都受到好莱坞的邀约,周星驰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不管是《食神》的好莱坞版,还是金凯瑞的合作案,或是美国电视影集《过江龙》,计划都一一告吹。是不合理的合作条件?还是大媒体财大气粗,让合作变得毫无尊严?恐怕没有人可以告诉我真正的答案。只是,合作不成,下一步又该怎么走?
任谁都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拍一部扬名立万的好片,惊天动地,既保里子又保面子,所有要说的、要呐喊的,统统都省了。
但是下一步该怎么走?该怎么拍?
这可能是每个人都会遇上的难题。
我想谈的是:在这过程里,你会用什么方法活下来?
容我作一大胆假设:“周星驰用了一种方法叫——李小龙!”
什么方法叫“李小龙”?
且让我们从以下的片段开始:
周星驰在《97家有喜事》中做了一个表情。乔宏说:“不要再做了!你已经重复很多次了!”周星驰答曰:“有吗?我不觉得!”“就是自己不觉得,那才危险!”
那一年,我在新加坡录制广东唱片《世界由你我开始》的《月满》。
偌大的录音间,空洞得近乎寂寞,冷清得让人想哭。我戴着耳机,看着远处玻璃后的工作伙伴。已经是第几次的录音?录到我快发疯了!
到新加坡来录音有几个原因。第一,我可以躲掉很多无聊的会议;第二,我要找Kin Lone编曲;第三,会有工作上的新鲜感。
然而劳师动众出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还不是一样!密闭的空间,10个小时后离开,一样的路程,不一样的只是白天变成黑夜。
眼看着手上这一张唱片,有无限的力量,就是发不出来,就是使不上力……
总是觉得如何如何会好一点……如何如何该变一变,到头来,很自然的,又会变回从前的旧模样……心力交瘁!
之前的《朋友》、之后的《有故事的人》都是一样的遭遇!
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去新加坡录吧!好了,人在新加坡了,又有什么改善呢?
如果不用这个方法,我还有什么方法?
《现在周华健》里的《动心》,我一共做了4个不同版本,现在大家听到的版本是最好听的(当然了!)。换言之,前面3个版本,都是我努力过的创新。很显然,都输给第4版。但是回头去比比看,你会发现第4版跟《小天堂》非常接近。
我该怎么办?
心力交瘁是一种怎样的状况?让我告诉你……
一天下午,公司同事来找我,他们希望我能为一个汽车广告演唱李宗盛的名作《希望》。我突发奇想看着对方,“我写一首新歌如何?”
商业上的考虑如下:
1.我既然在制作《现在周华健》,为何不让广告推广我的新歌?
2.我只要写出一首合乎家庭车的概念,又吻合男女之情的情歌,那一定是双赢的局面——既卖汽车又卖唱片。
3.歌曲要有帮助别人的功能(工具歌)。一群朋友正要在卡拉OK买单之时,一定会有这么一个春心荡漾的男孩,想要借歌寄意,他应该会对着心仪的女孩唱出《送你回家》。
不到3天的时间,《送你回家》的雏型出现了。
第二章 少林足球第12节 李小龙精神
1999年9月21日凌晨,1点前后,1分钟的《送你回家》大致完成。“我疼你,我爱你——”心里反复哼唱着,一首我认为几乎等同于天籁的作品即将面世。
其实,我已经累得快不行了。
时间相当紧迫。当时我心里还有一两个想法,我要尽快把它修好,送给汽车广告商。没时间了,如果不加快脚步用作品去说服他们换歌,他们要去找苏永康唱《希望》了!所以我必须做得又快又好。
“让我送你回家……在这路上,我照顾你,我呵护你,我疼你,我爱你……”只要说服了广告商,有了大量的广告,用催眠式的推销,我又多一首代表作……一切的成功因素都有了。
心里万马奔腾!精神紧绷到快不行了。
我筋疲力尽,刚好坐下,突然停电。
接下来的地动山摇,我想不用再细表了。往后的三四天,我反而被迫真的好好休息了几天。但是从各种不同的新闻来源,得知灾情之惨重,我的心更累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一切是如此的不真实……还有,地震的当下,我居然还在拼了命要获得广告商的青睐,而家里的大人小孩,既惊且恐,情何以堪?!
我已经累到无力去想些什么,我没有什么病,可是我想住到医院去,去一个可以隔离一切外界的烦嚣,自己又觉得很安全的地方。
1分钟的《送你回家》交给了广告商没有?我一点都不在乎。反正连出唱片,我都觉得有点厌烦、有点罪过……心里的结,已经越来越大、越来越纠缠。
正式录《送你回家》时,其实定错了key,有点太高,who cares?
改为苏永康唱的汽车广告,正如我所料,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效应,who cares?
工作环境变得越来越孤独,好像什么人的话对我都没用。我该怎么办?
我已经变得不相信自己。
我已经变得不知所措。
而世界却越来越糟糕。
我所属的唱片公司遭逢大气候的侵袭,好不容易的一番霸业!好不骄傲的一间中国人唱片公司!却并没有获得该有的尊重。
我写不出情歌……因为心里想不出情话……我要合上报纸心里才稍作宽松,因为太多的坏消息,让人无所适从……只不过想要安分守己、不问世事,只求这样而已,好像都很难……
心乱如麻,该怎么办呢?
有一种解决的方法叫——“李小龙”。
其实我还需要再去解释“李小龙”精神吗?在绝处中再突破、再超越。
我相信不管我如何努力,也无法写得比任何其他“李小龙”专家或坊间已有的“李小龙”精神研究,来得专精、来得详尽。
我只知道在某一瞬间,当一切已经变得不可能的时候,“李小龙” 可以帮我找到出口。
不用问、不用想,只有一个朋友叫——自己。
只有自己可以帮我变得更好。
我要突破!
我要超越原来!
所以我心里想着“李小龙”。
神经兮兮的,经常在气温4°C时,奋不顾身跃入泳池,导致长期的气管不适。今年暑假,小海(《摆渡人》的制作人)与我拼命录制《青红皂白》的同时,我居然可以戴着帽子,穿着两件厚T恤,外加防风外套,在大太阳底下的正午12:00爬山去,结果中了暑,之后一路针灸、拔罐……
“时间是不会等人的”,我心里嘀咕着。
所以,每天入睡前我都需要安眠药。
王祖寿(民生报资深记者及唱片乐评人)说得对!李宗盛做的这一张唱片,是找到华健的位置了。不像上一张,脚步凌乱。如果这一张还是我做的,我保证,我无法发现问题在哪。
李小龙当年练功之惊人!他会知道吗?
看来,周星驰是知道的。
在周氏闹笑片的风格已经饱和后,李小龙的毅力与精神促使了周星驰再度发奋图强。
而且,周星驰在科学化与有理化的路上找到了一个出口,成功创造出《少林足球》,连李小龙本身都冲不破的迷思,居然被周星驰化解了。
李大师泉下有知,应备感欣慰!而周星驰并没有居功,在《少林足球》中,到处可见“李小龙”的踪迹,就是明证。
周星驰所遇到的瓶颈细节如何?我根本不想知道,只确定他一定凭着不屈不挠、万夫莫敌的恒心与毅力过了这一个关。但讽刺的是,下一关又怎么办?
我不会怀疑他的能力,只是人生就是如此残酷无情。
于是,我在《少林足球》里,看到了如此多的“李小龙”,而《少林足球》居然提醒了我,恒心和毅力是需要加上理性的。
在漫无头绪的生活里,我诚意邀请了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