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自清评论集及序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是一个矛盾;时势如此,他无法避免。他们的企业的基础,因此便在风雨
飘摇之中。这当儿他们的对头赵伯韬来了。他是美国资本家的“掮客”,代
理他们来吞并刚在萌芽的民族工业的。那时杜竹斋早拆了信托公司的股;荪
甫他们一面做公债,一面办厂,便周转不及;加上内战时货运阻滞,新收的
八个厂的出品囤着销不出去。赵伯韬便用经济封锁政策压迫他们的公司,又
在公债上与他们斗法。他们两边儿都不仅“在商言商”;荪甫接近那以实现
民主政治标榜的政派,正是企业家的本色。赵伯韬是相对峙的一派,也是“掮
客”的本色。他们又都代办军火;都做外力与封建军阀间媒介。他们做公债
时,所想所行,却也不一定忠实于他们的政派。总之,矛盾非常多。荪甫他
们做公债失败了,便压榨那八个厂的工人,但还是维持不下去。荪甫这时候
气馁了,他只想顾全那二十万的血本,便投降赵伯韬也行。但孙、王两人不
甘心,他们终于将那些厂直接顶给英、日的商人。现在他们用全力做公债了,
荪甫将自己的厂和住房都押掉了,和赵伯韬作孤注一掷。他力劝杜竹斋和他
们“打公司”;但结果杜竹斋反收了渔翁之利而去。荪甫这一下全完了。他
几乎要自杀,后来却决定到庐山歇夏去。
这便是上文所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崩溃的缩影”。若觉得说得这
么郑重,有些滑稽,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资本主义的进程本来滑稽得可怜。
有人说这本书的要点只是公债、工潮。这不错,只要从这两项描写所占的篇
幅就知道。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他决不仅要找些新花样,给读者换口味。
这其间有一番道理。书中朱吟秋说:
从去年以来,上海一埠是现银过剩。银根并不要紧。然而金融界只晓得做公债,做地皮,
一千万,两千万,手面阔得很!碰到我们厂家一时周转不来,想去做十万八万的押款呀,那就
简直像是要了他们的性命;条件的苛刻,真叫人生气。(四三面。)
这并不是金融界人的善恶的问题而是时势使然。孙吉人说得好:
我们这次办厂就坏在时局不太平,然而这样的时局,做公债倒是好机会。(五三四面。)
内战破坏了一切,只增长了赌博或投机的心理。虽像吴荪甫那样有大志
有作为的企业家,也到处碰壁,终于还是钻入公债里去。这是我们民族资本
主义崩溃的大关键,作者所以写益中公司的八个厂只用侧笔而以全力写公债
者,便为的这个。至于写冯云卿等三人作公债而失败,那不过点缀点缀,取
其与吴、赵两巨头相映成趣,觉得热闹些。但内战之外,外国资本的压迫也
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致命伤。这一点作者并未忽略;他只用陪笔,如赵伯韬所
代理的托辣司,益中公司将八个厂顶给英、日商家,周仲伟将火柴厂顶给日
本商家之类。这是作者善于用短,好腾出篇幅来专写他熟悉的那一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两重压迫之下,自然会走向崩溃的路上去。
然而工厂主人起初还挣扎着,他们压榨工人。于是劳资关系渐趋尖锐化。
这也可以成为促进资本主义崩溃的一个原因。但书中只写厂方如何利用工
人,以及黄色工会中人的倾轧。也写工人运动,但他们的力量似乎很薄弱,
一次次都失败了,不足以摇动大局。或者有人觉得作者笔下的工人太软弱些,
但他也许不愿意铺张扬厉。他在《我们这文坛》一文(《东方杂志》三十卷
一号)里说:
我们也唾弃那些,印板式的“新偶像主义”——对于群众行动的盲目而无批评的赞颂与
崇拜。
他大约只愿意照眼睛所看的实在情形写;也只有这样才教人相信,才教人细
想。书中写吴荪甫的丝厂里一次怠工,一次罢工;怠工从旁面着笔,罢工才
从正面着笔。他写吴荪甫的愤怒,工厂管理人屠维岳的阴贼险恶,工会里的
暗斗,工人的骚动,共产党的指挥,军警的捕捉,——罢工的各方面的姿态,
在他笔底下总算有声有色。接着叙周仲伟火柴厂的工人到他家要求不停工的
故事。这是一幕悲喜剧;无论如何,那轻快的进行让读者松一口气,作为一
个陪笔是颇巧妙的。
书中以“父与子”的冲突开始,便是封建道德与资本主义的道德的冲突。
但作者将吴荪甫的老太爷,写得那么不经事,一到上海,便让上海给气死了,
未免干脆得不近情理。再则这第一章的主旨所谓“父与子”的冲突与全书也
无甚关涉。揣想作者所以如此开端,大约只是为了结构的方便,接着便可以
借着吴太爷的大殓好同时介绍全书各方面的人物。这未免太取巧了些。但如
冯云卿利用女儿事,写封建道德的破产,却好。书中有一章专写农民的骚动;
写冯云卿的时候,也间接地概括地说到这种情形以及地主威权的动摇。这些
都暗示封建农村的势力在崩溃着。但那些封建的军阀在书中还是活跃着的。
作者在《我们的文坛》里说将来的文艺该是“批判”的:“严密的分析”,
“严格的批评”。他自己现在显然已向着这条路走。
吴荪甫的家庭和来往的青年男女客人,也是书中重要的点缀,东一鳞西
一爪的。这些人大抵很闲,做诗,做爱,高谈政治经济,唱歌,打牌,甚至
练镖,看《太上感应篇》等等,就像天底下一切无事似的。而吴荪甫却老是
紧张地出入于几条火线当中。他们真像在两个世界里。作者写这些人,也都
各具面目。但太简单了,好像只钩了个轮廓就算了,如吴少奶奶,她的妹妹,
四小姐,阿萱,杜学诗,李玉亭等。诗人范博文却形容太甚,仿佛只是一个
笑话,杜新箨写得也过火些。至于吴芝生,却又太不清楚。作者在后记里也
承认书里有几个小结构,因为夏天他身体不大好,没有充分地发展开去,这
实在很可惜。人物写得好的,如吴荪甫,屠维岳的刚强自信,赵伯韬的狠辣,
杜竹斋的胆小贪利。可是吴、屠两人写得太英雄气概了,吴尤其如此,因此
引起一部分读者对于他们的同情与偏爱,这怕是作者始料所不及罢。而屠维
岳,似乎并没有受过新教育的人,向吴荪甫说的话那样欧化,也是不确当的。
作者擅长描写女人,但这本书里却没有怎样出色的,大约非意所专注之故。
作者描写农村的本领,在不在描写都市之下。《林家铺子》(收在《春
蚕》中),写一个小镇上一家洋广货店的故事,层层剖剥,不漏一点儿,而
又委曲人情,真可算得“严密的分析”。私意这是他最佳之作。还有《春蚕》,
《秋收》两短篇(均在《春蚕》中),也“分析”得细。我们现代的小说,
正该如此取材,才有出路。
读《心病》①
从前看惯旧小说的人总觉得新小说无头无尾,捉摸起来费劲儿。后来习
惯渐渐改变,受过教育的中年少年读众,看那些斩头去尾的作品,虽费点劲
儿,却已乐意为之。不过他们还只知道着重故事。直到近两年,才有不以故
事为主而专门描写心理的,像施蛰存先生的《石秀》诸篇便是;读众的反应
似乎也不坏。这自然是一个进展。但施先生只写了些短篇;长篇要算这本《心
病》是第一部。施先生的描写还依着逻辑的顺序,李先生的却有些处只是意
识流的纪录;这是一种新手法,李先生自己说是受了吴尔芙夫人等的影响。
《新月》四卷一号上有吴尔芙夫人《墙上一点痕迹》的译文。译者叶公
超先生的识语里说:
所以,一个简单意识的印象可以引起无穷下意识的回想。这种幻影的回想未必有逻辑的
连贯,每段也未必都完全,竟可以随到随止,转入与激动幻想的原物似乎毫无关系的途径。
若许我粗率地打个比方,这有点像电影里的回忆,朦朦胧胧的,渺渺茫茫的。
《心病》里有几处最可以看出向这方面的努力。如穷鬼变成旧皮袍(十六面),
电门变成母亲(一零九面),秦太太路中的思想(中卷第一章),刘妈洗衣
服时的回想(一九八面)。但全书的描写,大体上还是有“逻辑的连贯”的。
书中几个重要人物都是些平常人;大学生,小官僚,官亲,旧式太太小
姐。这些除秦绣英外都是不幸的人;自然以陈蔚成为最。他精神上受的压迫
最多,自己叙得很详细(三二五至三二七面),因此颇有些“痴”,颇有些
怪脾气;不说话,爱舅母的小脚,是显著的例子。他舅母(洪太太)是个“有
识有为的妇人”,可是那份儿良心的责备也够她挣扎的。舅舅怯懦得出奇。
陈蔚成的丈母(秦太太)受了丈夫的气,一心寄托在女儿和菩萨身上,看见
一个穷叫化婆子,会那么惦记着,她兄弟(吴子青)会那么“死心眼儿”,
她大女儿(绣云)出嫁前会那么“心烦”,也怪。其实细心读了全书,觉得
满是必然,一点不奇怪;只是穷叫化婆子一件,线索的确不清楚些。我们平
常总不仔细地去分析人的心理,乍看本书的描写,觉得有些生疏,反常,静
静去想,却觉得入情入理。
这几个人除秦绣英外,又都是压在礼教底下的人。陈蔚成知道舅舅舅母
的罪恶,却“只有以一死了之”。他丈母与妻子(秦绣云)不用说是遵守礼
教的。就是吴子青无理取闹,也仗着礼教做护符;就是洪太太,一劲儿怕人
说闲话,也见出礼教的力量。他们都没有自己;这正是我们旧时代的遗影。
除此以外,书中似乎还暗示着一种超人的力量。从头起就描写恐怖,超人的,
人的:女鬼,结婚戒指忽然不见,胡方山的妻的死,陈蔚成中电,他的形体,
他的白手套,尘封了的他住过的屋子。而且以谈鬼始,以谈鬼终。读完了这
本书,真阴森森的有鬼气,似乎“运命”在这儿伸了一双手。但这个“运命”
是有点神秘的,不是近代的“运命”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