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起来,这些宝贝埋在山里太久了,应该把它从沉睡中唤醒,给家乡造点福。”
2001年,辽北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莲花乡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粮食减产,农民歉收。本山得知家乡受灾,心里非常沉重,筹划着要为家乡做点什么。我建议他在家乡搞一次赈灾的义演,把演出收入捐给家乡,同时也给家乡人民以精神的鼓励。本山非常赞同,便把已经定好在大连进行的首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的汇报演出挪到开原举行。7月下旬,我和开原市委、市政府领导专程到沈阳与本山讨论并敲定了演出的具体事宜。那天吃饭前,本山很有兴致地和我进行了一场台球比赛,我赢了一局,本山胜了两局。
后来,赈灾义演如期举行,在开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是开原近年来少有的一件盛事。
2002年8月20日,电视剧《刘老根二》的开机仪式在开原市政府宾馆隆重举行。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李培森以及铁岭、开原、清河的领导出席了仪式,这是本山为家乡大造声势的又一举措。
大家都知道,《刘老根》的第一部是在丹东拍摄的。后来经过铁岭市政府以及清河区的努力,才把《刘老根二》的拍摄基地选在了清河旅游区。事实证明,《刘老根》的拍摄,给清河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龙泉山庄”等景点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本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家乡做着贡献。我能够在其中尽到一份自己的力量也感到由衷地高兴。
第三章 乡情难忘支教扶贫
本山是个苦孩子,从十几岁就一个人独立生活,其艰难的程度没法用语言形容。虽然本山头脑非常聪明,但是由于生活的压力所致,他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哪还能有心思学习呢。
本山是个非常看重文化知识的人。因为中学没念完就去了文艺队,他多次向我表达过未能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遗憾。但本山是个非常好学的人,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他学到了更多
的东西。
莲花是个离城市很远的偏僻山区,信息闭塞,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也相对地落后。七十年代,一大批下放人员以及知识青年从城市来到农村,给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新的观念。且不论这场运动的正确与否,但是对农村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如果他不是遇见了郑奇老师,如果没有那些优秀的知青,很难说本山是不是还会像今天这个样。对此,本山的感触是最深的。他离开家乡后,每年都回家看看。始终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环境和资源是导致贫穷的重要原因,但更可怕的是教育的落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影响一群人的命运;而一个好的学校,能够改变一代人的命运。
成名以后的本山,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愿意为家乡的孩子们创造一个好一点的学习环境。1995年他捐款五万元,重建了莲花中心小学的校舍,使学生们告别了阴暗潮湿的教室,坐在了宽敞明亮的课堂。为了纪念本山所做的贡献,中心校建成了本山希望小学。本山每次回乡都要打听学校的发展情况,还经常和学校的师生一起开座谈会,研究学校的发展大计。
1998年7月6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实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有关政策的意见》,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八大扶贫攻坚计划”,充分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促进广大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缓解贫困地区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的问题,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将从1998年开始组织实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
本山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觉得这是自己为家乡教育事业做贡献的好机会。于是他与共青团辽宁省委取得联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团省委热烈欢迎本山参加扶贫接力计划,并把支教扶贫受援地确定为本山的家乡开原市莲花镇。这个项目被命名为“辽宁省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本山项目”。由本山出资30万元,分五年完成。2002年4月11日,由团省委组织招募的青年志愿者11人正式进驻受援地莲花镇,受到当地政府以及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到2003年7月份,已经有15名青年志愿者先后入驻莲花镇,他们为莲花的教育事业增添了勃勃生机,已经初见效果。这些自愿者分别担任中学的英语、语文、代数、生物、地理、美术、体育、微机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弥补了学校师资不足的缺憾。志愿者们克服了生活中的许多困难,尽心尽力地搞好教学,深入学生家庭了解情况,受到广泛的好评,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也非常高涨,辍学的大为减少。在志愿者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莲花镇2003年中考取得了良好成绩,有58名学生考上了高中,22名学生考上中专,创了学校近年来的最好记录。
2003年2月20日,我和莲花中学校长高宝还有学生代表田石从莲花赶到沈阳,参加“辽宁省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本山项目实施一周年”的新闻发布会。为了这次会议,我和高校长还有刘树生主任做了认真的准备,一定要让公众知道这件事的意义,呼吁全社会参与进来;另外也要向团省委以及全社会介绍一下支教扶贫的显著效果。
新闻发布会上,我代表莲花镇党委、政府、中心校师生及全镇人民向大会汇报了支教扶贫一年来的情况,衷心地感谢团省委以及本山本人对家乡做出的贡献。学生代表田石也充满深情地谈了他的感受。最后,本山发表了讲话,并回答了记者提出的一些问题。他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积极加入到支教扶贫这一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中来,并当场掏出6万元支教款交到团省委领导手中。
说句实在话,家乡只是给本山提供了一个贫瘠的生存土壤,留下的是许多酸涩、痛楚当然也有快乐的回忆。但是本山回报给她的,却是一片殷殷的赤子之情。这是绿叶对根的情义!
第四章 从艺之路成功之路
□低谷徘徊
现在的本山已处在被掌声和鲜花所包围之中,登上了他个人事业上的顶峰。但是本山的从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和挫折的。在成功后面,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挫折和烦恼。
算起来,本山的从艺之路是从学校的文艺队开始的,我们在那里正式接触了舞台表演,但这时候的表演还属于业余水平。后来本山进了公社文艺队,开始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找到了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他的长处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生计问题。在那里,学习了一些二人转的基本功,也积累了一些舞台经验。然而好景不长,公社文艺队只维持了不到一年就解散了。本山遭到了一次严重的打击,他不得不放下自己喜爱的手绢、扇子以及二胡和唢呐,拿起了锄头和镰刀,从事人类最原始的劳动。
1978年,公社成立曲艺团,本山又重新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他也从此开始一步一步地迈向了成功的阶梯。这个时候,中国刚刚结束了十年动乱,各行各业都百废待兴。文艺界也解除了多年的禁锢,一些传统的剧目也都可以上演了。这是中国文艺界的春天的开始,就是从这个春天开始,本山开始了他辛勤的耕耘。本山是个敬业的人,无论是在排练场地还是舞台上,他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用汗水浇灌着自己心中艺术的种子,期待着它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当然,这个时候本山的演出,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二人转自身形成的环境造成了它本身的一些缺陷,如节目单一、内容低俗等等。为了剧团的生存,演员们不得不去迎合观众的口味,必要时来点“荤”的。
莲花曲艺团从成立到解散,不过两、三年的时间。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两、三年内,曲艺团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在县内乃至于整个地区都小有名气。本山的演技和经验也日臻成熟,已经是团里的台柱子,绝对的主力。
1980年前后,和莲花乡相邻的威远乡也成立了曲艺团。威远乡文化站长关鸿业惠眼识才,把莲花剧团的田子材、赵本山、朱文苹、唐军等几名主力都给挖了过来。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那时候的莲花曲艺团是属于临时的性质,没有编制,完全靠演出的收入来养活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找到一个正式的演出团体,是每个人都非常渴望的。不像现在,只要你有本事就可以随便跳槽,不怕找不着饭吃。但是,到了威远不长时间,本山就产生了去意,原因是在落户的问题上他得到了和别人不同的待遇。应该说这个时候的本山,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由自己来决定命运了。威远曲艺团的王殿良非常欣赏本山的才能,也很理解本山此刻的心情,便给本山写了封信,介绍他去找西丰县剧团的老张,当时西丰剧团正在招人。本山非常高兴,因为那毕竟是个县级的剧团,比乡剧团高了一个很大的档次。
就这样,本山来到了西丰,经过考试被录用为剧团演员,临时的。本山也来不及多想,能够在县级剧团演出,临时就临时吧。应该说,本山的这个决定虽有些出于无奈,但同时也说明他并没把工作关系看得太重,能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
在西丰县剧团,本山又开拓了自己的视野,见到了一个更宽的天地,他的演技也随之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个时候本山主要是唱二人转,他唱的“包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