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人当看护”的口号,动员老百姓支援医疗工作,挽救了许多伤员的生命。'2'平津战役期间,四野的医疗救护工作达到能够从容救治大批伤员的新水平。当时第9后方医院驻独流镇,负责救护塘沽方面的伤员。在那滴水成冰的严寒冬季,指战员常在水中作战,伤员下来,被寒风一吹,棉衣冻成了冰的盔甲。医院一到独流镇,就搭起一个大席棚,一次可容纳150至200副担架。棚内设装满水的两口大铁锅及一排排的红砖。将砖烧红,放入水中一浸,立即用布包好,放在伤员腋下和脚下,为伤员保暖。中、日工作人员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棉衣为伤员换上,做全身按摩防止冻伤,伤员们万分感激。遇到失血过多的重伤员,很多医护人员踊跃献血。几位血型适合的日本同志脱下棉衣袖,露出胳膊,拥在最前面喊着:“我身体好,来我的。”此情此景,感人肺腑。前线打响后,成百副的担架把伤员抬来。日本医师护士紧急进
'1''2'《黄克诚自述》,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页。
孙仪之:《留用日本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卫生工作史资料选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年版,第749页。
跟随四野南下的日本医生护士
行止血或扩创手术,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地工作。四个手术台中三台是日本医师主刀的,他们和中国医护人员一起,日以继夜地做手术,困极了,靠墙打个盹儿再干。主治医师山田守患着较重的胃病,须用超出常规剂量的小苏打才能抑制过多的胃酸。他站在手术台前主刀,护士在旁帮助他服药。做完手术就去巡视伤员。这种忘我的带病坚守岗位的精神,令人敬佩。重伤员不能进食,日本护士们用滴管顺着牙缝,将蛋白水、米汤、牛肉汤、稀藕粉等注进嘴里。护士班长金子每次抢救破伤风患者都进行口对口的呼吸,争取救活的一线希望。护士少伤员多。她们昼夜巡回,走街串户,尽职尽责地护理伤员。伤员们称她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是“不辞辛苦的人”。'1'把日本医生护士转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干部,是解放军创造的一个奇迹。除了说日本话以外,他们在思想上、工作上都与中国战友毫无区别,艰苦奋斗、大公无私、英勇献身。辽沈战役结束后,几个被俘虏的新6军国民党军医被补充到第五纵队野战医院,向主
刘御:《第九后方医院的日本朋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卫生工作史资料选编》,第756页。
任医师新井侃博士报到。他们说着流利的英语和日语,显示他们的留学身份。但是新井博士发现他们在棉衣中藏着金条,顿生鄙夷,感觉他们“这种样子倒是很像国民党”。他向政委反映了情况,而政委表示宽大,没有命令他们上缴。这个事情虽小,但却反映出巨大的精神境界的差别。这些日本医生护士一直随四野行动,打到了海南岛和大西南,为解放战争立下卓越功勋,直到1953年后才陆续回国。'1'
3中央军委和华东野战军负责人在酝酿淮海战役计划时,充分考虑到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9月28日中央军委给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的电报中说:“这一战役规模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的规模也可能要大。因此,你们必须有相当时间使攻济兵团获得休整补充,并对全军作战所需包括全部后勤工作在内有充分之准备,方能开始行动。”电报要求华野“准备两个月至两个半月的粮秣用品”。淮海战役的规模有多大,事先谁也没有准确的估计。11月16日战役开始后,毛泽东给中野、华野负责人的电报说:“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三个月至五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八十万人。”'2'根据华东局和华野的部署,淮海战役的后勤和支前工作的分工是:前方由华野后勤部负责,后勤部部长刘瑞龙随华野指挥部行动,负责掌握部队的情况和需求,对送到前方的粮食弹药和各种物资进行接收、调度和分配。后方由华东局支前委员会负责,傅秋涛为主任,负责筹划、征集和调运物资,组织民工和车辆、船只运送到前
'1''2'新井侃:《我在解放军中的八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卫生工作史资料选编》,第774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30页。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四部分车轮滚滚的支前大军(3)
方兵站。为转运伤员,华东支前委员会组织了四条转运干线。隔30里设一小站,60里设一大站。每个纵队配备随军担架500副,每副配民工5人。还有机动担架7500副以供急需。各县都在交通要道上设立民站,供运输粮食物资的民工编组往来休息。民工根据任务不同分为三种:一线随军常备民工,每期三个月;二线转运民工,每期一到三个月;后方临时民工,每期一个月。民工以县、区、乡为单位,按军队编制为团、营、连,由各级干部带队。淮海战役发起后,随着华野主力的南下,后方七条运输干线上车轮滚滚,人流如织,像七条大血管向前方输送物资。这七条干线是:由临朐向北转经沂城、临沂、郯城到新安镇、睢宁;由日照、沭水、大兴庄、李埝、陈镇到新安镇;由诸城、莒县、十字路、井家店至郯城;由曲阜、邹县、滕县、枣庄至邳县;由曲阜东绕泗水、平邑、向城,转向南至台儿庄、宿羊山、贾汪;由临沂的丰程镇、磨山、铁佛寺、道河站、土山、占城至双沟;由新安镇向西经炮车、运河站、曹八集到徐州,然后到萧县、瓦子口、大吴集(这条路线是徐州国民党军西逃后开辟的)。'1'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后方支前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以承受任务最大的山东鲁中南分区为例,各县民工们先用小车将粮食运到泰安火车站,由火车运到兖州;再用小车运到济宁,装船经运河运到韩庄,再用小车分别运送到各纵队。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战线迅速向前推移,后方运输线延长,物资运输量大,转运工作日益紧张起来,许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发生了。用小车、火车、船只进行联运,过去从未经历过。大批粮食运
何晓环等著:《淮海战役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1页。
到,如何迅速装卸、转运,就成了大问题。后勤干部没有经验和专业知识,起初是“热情有余,科学不足”。从兖州运到济宁的2000万斤粮食要经运河南下,最初没有统一计划和周密安排,“开始是有船无粮运,随后是有粮无船运,最后是有粮无船拥挤不堪,卸不下车,装不上船。民工卸粮要等两天两夜,牛无草喂,人车露宿,街道阻塞,交通不便”。济宁地委及时总结经验,改进调度。将小车合理组织,事先经过联系和计算,确定火车的运载数量和到达时间,将任务分配给各县民工。每日火车到达兖州车站,由各县民工分头装卸指定的车皮。迅速卸粮装车,运往济宁。这样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1'11月10日后,韩庄、台儿庄解放,运河从济宁至台儿庄一段完全通航。船只运粮载重大,损耗小,远比小车效率高。但当时运河的情况比较复杂:微山湖地区土匪的活动造成湖上的封锁状态;船民逃亡失散,不易征集船只;运河台儿庄至韩庄段有几道船闸,河道复杂,水流急,需要有经验的船工指引才能通过;新区船民对运粮有顾虑,怕用船搭浮桥,怕不给运费,因而逃避征用或藏匿船只。支前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打消船工的顾虑。用运粮提成的办法给船工一定的收益,一面动员他们支援战争,一面又使其有利可图,调动了船工的积极性。政府将船只组织起来,派干部和部队武装押运,保证船只的安全。船只因大风或过船闸损坏,政府根据损失轻重予以补偿。一次装载400万斤粮食的船队因严寒被冻在湖中,政府对损坏的船只进行了赔偿。共产党的政策深得人心,大运河上舟楫往来,一片繁忙景象。战后统计,淮海战役期间共用船2841只,运粮2000万斤。每只船用4个船工,往返12天,可运粮4000至上万斤。而小车仅载300斤,两个民工运送往返需20天。相比之下,船运的高效率和优越性是非常明显的。'2'
'1''2'华东局支前办事处调研室:《淮海战役粮食供应工作总结》。
华东支前总结委员会:《关于淮海战役中运河、汽车、火车运粮的总结》。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华野在徐州以东同时进行围歼黄百韬兵团和阻击国民党援军的作战,中野和华中、豫皖苏地方部队也前来参战,战斗空前激烈。对弹药和粮食的需求剧增。华东局11月18日在济南召开干部会议,饶漱石号召华东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向前线运送粮食弹药,保证作战的全胜。他强调:要及时迅速地把运输搞起来,保证弹药供给;把大量的粮食运上去,使我们战场上的指战员不要饿饭。他估计前方一个月作战大约需要1亿斤粮食,六个月就需要6亿斤。饶漱石说:“要有足够的民夫,足够的担架,足够的挑子,使前面的伤员能够及时地运下来,使粮食运输到前面。过去的民夫我们临时动员的时间很短,现在必须动员更长时间的民夫。过去我们估计一个纵队500副担架,应付这样大的战役是不够用的,现在初步提出要800副。常备民夫大量增加,加上部队运动非常迅速,失去联络,军需不能及时,对部队影响很大。加上战斗很残酷,猛烈的炮火,天上的飞机,没有经过训练的民夫逃亡很多,因此按我们原有民工的数目,差不多加倍才够用。”他要求各分区进行最大限度的动员,调集大量的干部、民工支援前线,后方要做好接收伤员、修复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