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子同意子贡的看法,并且谦虚地说:“不仅是你不如他,就是我也和你一样不如他啊!”满怀对颜回的爱意和赞扬。
孔子对颜回的赞扬还有许多,比如说他大智若愚(《为政》)、安贫乐道(《雍也》)等等,这里则主要是说他的聪明。
子贡一半因为要和颜回作对比,一半因为在老师面前谦虚,所以说自己只能闻一知二。按照孔子对一般学生的要求,应该是举一反三,即他所说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告诉你一只角,你不能由此类推出另外相同的三只角,那就不再给你讲了。而颜回却能闻一知十,那可就比举一反三厉害多了。如果我们以下棋来作不尽恰当的比拟,闻一知二不过是业余水平罢了,举一反三可进入专业的初段,而闻一知十是不是可以达到“棋圣”的境界了呢?
当然我们也知道,无论是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还是闻一知十,这里面的数字都只是些约数,并非真是可以量化的智商指标。之所以进行比拟,不过是为了突出颜回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罢了。
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为子贡的老师,孔子能在学生面前公开承认连自己也不如颜回,这也可以见出圣人谦逊和坦然的风范。
朽木不可雕也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
①杇(Wu):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③诛:责备。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读解】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
推想起来,宰予这块“朽木”恐怕不光是大白天睡觉比如说睡个午觉的问题,很有可能还是在老师的课堂上打瞌睡(梦见周公?)哩。不然的话,以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来看,睡个午觉算什么罪过呢?犯得着孔老先生这么大动肝火吗?
问题在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此,孔老先生是万万不会苟同我们关于午睡的观点的。
如此说来,他的震怒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说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说,言行一致罢了。”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那么些人说起比唱起还好听。
所以,我们不仅要听他怎样说,而且还要擦亮眼睛观察他怎样做啊!
无欲则刚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日:“申枨①。”子曰:“枨也欲②,焉得刚?
【注释】
①申枨(cheng):孔子的学生。②欲;贪欲。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贪欲,怎么可能刚毅呢?”
【读解】
有贪欲就不可能刚毅,所以,成语说——无欲则刚。
这有点像另一种说法: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要是不彻底呢?那就有所畏惧了。
欲与刚的关系也是这样。
无欲则刚。无欲不是指一点欲望没有,像个木头人或非出家不可,而是说没有过分的欲望——贪欲。没有贪欲,就可以做到“软硬不吃”,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至大至刚。
而一旦有了贪欲,不是“吃人家的口软,拿人家的手软”,就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哪里还有什么刚毅的男子汉呢?
在“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样一个时代,贪污腐败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其根源和背景固然是相当复杂,但从贪污腐败者个体的情况来看,则无一不是因为欲壑难填而造成的。这正如孔圣人所说的那样:“申枨贪欲,怎么可能刚毅呢?”无论你职位再高,资历再老,一旦陷入贪得无厌的欲望之中,就会成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声败名裂,还有什么刚毅可言呢?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腐倡廉就是节制贪欲。
当然也不是禁欲主义,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给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给别人。”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做到了的。”
【读解】
自己不愿意别人强加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实际上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
我们已经知道,子贡是孔子的高材生。作为这样一个高材生,又抓住了老师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来谈体会,按理说该得到赞许,却不料被老师一盆冷水迎面泼下来,说:“赐呀,这不是你做到了的。”
连子贡都没能做到,又有谁做到了呢?恐怕就只有颜回了吧。可惜我个们在《论语》中还没有看到孔子对颜回这方面的评价。
倒是在《卫灵公》里,当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时,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来,就是在孔子自己的心目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所以要作终身的努力。
既然如此,不仅子贡没能做到这一点不足为怪,就是我们大不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又有什么可怪的呢?
只能说,“恕”道(不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原文】
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读解】
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关于“文”的说号,《逸周书·谥法解》列了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文”。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也就是说法所说的“学勤好问”。
可见,孔子的回答是有所根据的,不是想当然的发挥。
回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八个字上来看,对一般人来说,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耻下问就非常之难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奋罢了,这方面的典型,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甚至“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而不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
人们的天性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果自己位卑,自己能力弱,自己孤陋寡闻,求教于位尊者、能力强者、见多识广者,那似乎没有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尊求教于位卑,以能力强求教于能力弱,以博求教于寡,便立即感到脸上不光彩,耻于开口了。如果你是教师,如果你是在上为官者,试试看:向你的学生讨教,向你的属下村教,不要碍口饰羞,不要哼哼哈哈——把请教的话题用查问的口气来说。
那才叫难。
所以,尽管“不耻下问”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要真正实行起来,还真有一点考人呢。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
【原文】
子谓子产①,“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②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①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宰相,著名政治家。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时执政22年,使郑国能够在晋国和楚国两大强国之间得到尊敬和安全。②行己:自我修养。
【译文】
孔子谈论子产说:“他具备君子之道的地方有四个方面:自我修养严肃认真;服事君王恭敬谨慎;教养人民多用恩惠;役使百姓合乎道义。”
【读解】
子产是著名的政治家,郑国的贤宰相。
孔子通过对子产的评价提出了作为政治家应该做到的四个方面内容:严于律己;忠于君上;以恩惠教养人民;以道义役使百姓。这四个方面既包含了对人对己,又包含了对上对下,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和要求。
正因为子产能够做到这几方面,才能够使郑国在当时自立于强国之间而兴盛起来;也正因为子产能够做到这凡方面,才能够使他自己保持相位22年而得到人民拥护,同僚支持,国君信任。
所以,孔子在这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