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立夫家事_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多以保守、顽固反共著称,现在却参与联署这一“大胆”、“开放”的提案,尽管其目的、动机各有不同,但却表明了国民党元老对中国统一的紧迫感正在增强,同时,也表露出元老派对李登辉今后的政治走向不放心,以及对自己生存危机的忧虑。香港《镜报》评论道:“老家伙们”提了,正儿八经地提了,实质他们不是提议案,而是向李登辉“发炮”。你要搞“实质外交”,逐步滑向“国独”吗?我就来个“加速统一步伐”,看看你是什么态度,也让台湾大众、让国民党全体同志看看你的面目。这一炮确实打了李登辉个措手不及。在政治民主问题上,元老派应该说是保守的,但在统独问题上,却表现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情怀。他们始终与分离祖国的种种论调格格不入,始终不能忍受各种“独立”的形式在台湾出现。    
    在大陆上,中国共产党对陈立夫等人的提案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1988年9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赞陈立夫等人的提案。全文如下:    
    两岸互信合作,促进祖国统一    
    ——评国民党中评委陈立夫等人的提案    
    以陈立夫先生为首的34位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在国民党十三大闭幕后首次召开的中评委会议上,提出了一项关于中国和平统一的议案,甚为国人关注。    
    这项议案提出:“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中国之统一为台湾海峡两岸及海外全体同胞之共同愿望,故仅为时间问题”,中国的统一“必须由中国人以自力达成之”。“谋求统一,必先建立共信,有了共信,互信乃生,互信生,自会团结统一”。统一的过程,应是先在中国文化基础上建立互信,继之共同成立国家实业计划推进委员会,开展两岸经济合作,进而通过“政治整合之协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项提案尽管仍有某些不适宜的提法,但主张祖国和平统一,提倡对话协商、互信合作,并有一些具体的设想,这是顺应两岸人民强烈要求和平统一、振兴中华的历史潮流的。陈立夫等34位先生这种谋求祖国统一的积极态度,令人感佩。    
    祖国的统一,是所有中国人面临的历史任务,也是我们向历史应有的交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中国的和平统一,1979年以来,主动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诚意的主张,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这不仅缓和了台湾海峡的紧张气氛,并进而为两岸开展正常的经济、文化交往创造了良好环境。蒋经国先生去世后,中共中央曾发唁电表示哀悼,中共中央负责同志发表谈话,期望“台湾局势稳定,社会安宁,经济继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李登辉先生当选为国民党主席后,赵紫阳又即发电祝贺,由衷期望国共两党与全国同胞一道,为早日完成中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7月15日,赵紫阳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表示:“实现国家统一,海峡两岸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传统上,都存在着不少的共识和深厚的基础。”这一切都表明中共出自民族大义的诚意。    
    海峡两岸都认定只有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和平统一,所有中国人,都对国家的统一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最高利益所在,任何党派都不能把自己一党一派的利益或主张凌驾在这个最高利益之上,附加种种“前提”,设置种种障碍,人为地延误实现祖国统一的时日。邓小平主席不久前说:“一切爱中华民族的人都要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国家的统一。”负有重大历史使命的国共两党,应该本着“和为贵”的精神,尽早坐下来沟通对话,消除积怨,达成谅解,与一切爱国的政治团体和人士,共同促成国家统一。正如陈立夫先生等所言,中国的统一“必须由中国人以自力达成之”,“非第三者所愿或所能助成者”,“惟若统一有望,则有限度的接触,为不可避免”。否则,总不接触,总不对话,误会徒增,冰山难释,祖国和平统一大计将迁延时日,实现无期。我们认为,只要谈起来,一切问题都好商量,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妥善解决。国共两党可率先就和平统一达成谅解,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案,与国人共商。凡是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提出积极、合理的主张和建议者,我们都表示欢迎,并愿意与之协商合作。    
    


第三部分:坦言谈统一陈立夫对李登辉的认识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明有过伟大的贡献。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是海峡两岸建立共信和互信的一个重要基础。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维系着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灭,是所有中国人的根。她藉中华民族的统一得以发扬光大。在中国历史上,凡对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优良传统有所贡献者,无不执著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共两党都以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振兴中华为鹄的,通过对话、协商进而实现祖国统一就有共同的基础。    
    发展两岸的经济交流,是走向祖国和平统一的实际步骤。值得赞许的是,陈立夫先生等人的提案中,对此也有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目前,台湾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大陆的经济改革也进入加快和深化的关键时期。两岸经济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具有相当的互补性,当此之际,正是进行合作的好时机。我们主张发展两岸经济关系,在交往中平等互利,取长补短,互补互益,共同繁荣。我们欢迎台湾就参与兴建大陆港口、机场、铁路,开发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科技产品以及建设沿海经济特区等方面进行接触协商,希望两岸能在经济、文化方面开始实行合作,并愿就此问题与台湾方面在大陆、台湾或其他地方早日进行协商。    
    报载,陈立夫等人的提案已交国民党中常委审核,海内外广大同胞正在密切注视之中。如果陈立夫先生等人的积极主张得以付诸实施,必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产生积极影响。之后,陈立夫还多次发表意见,表明自己对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的态度,真诚希望国共两党抛弃前嫌,进行第三次合作,实行两岸有效的接触,尽快实现祖国的统一。1994年,陈立夫把他自己写的字赠送给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字是:“求统一不谈小节,为和平先天至诚。    
    ”深切表达了他的期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在台湾,要求祖国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台独的势头也逐渐抬头。李登辉上台之初,对台独势力的支持还半遮半掩,可在1989年初秋,李登辉竟然不顾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极力推行他的所谓“弹性外交”、“双重承认”的措施,公开奉行“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分裂政策,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为两岸局势的缓和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设置障碍。    
    陈立夫对李登辉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蒋经国生前,每有重大人事变动都要征求“立夫兄”的意见,如蒋经国先后提名谢东闵、李登辉为“副总统”,都事先征求过陈立夫的意见,陈立夫也是极力赞同的,在回忆录《成败之鉴》中,他说:“我看经国弟用人考虑之周详,至为心折。”但李登辉在权力巩固后,便开始露出了其“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面目,排挤蒋家势力,使宋美龄节节败退,蒋纬国被排挤出领导核心,蒋孝武被迫放弃中央委员竞选。其后,又打着贯彻蒋经国革新路线的旗号,不断清除反对派,安插亲信死党,并在内外政策上进行大幅度的修订,调整。李登辉的所作所为,立即激化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从1988年到1993年,李登辉改组“行政院”,将亲蒋的重臣一一赶下台。李登辉的最终目标是把国民党彻底搞垮,因此,他最后把打击矛头指向国民党内实力派人士。1993年8月,李登辉在国民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期间,对非主流派全力压制,逼迫非主流派中生代骨干组织“新国民党连线”,这是国民党退踞台湾后的第一次分裂。1996年3月,在台湾的选举中,李登辉出尔反尔,不择手段,逼得林洋港、郝柏村、陈履安等人“违纪”参选,李登辉趁机把这3人开除出党,又引起党内和支持群体的分裂。1996年12月,李登辉又以“精省”为名,逼“外省籍”的最后一位实力派人物、台湾省省长宋楚瑜辞职下台。这样,外省籍的国民党元老、重臣及实力派人物全部被李登辉排挤而去。    
    李登辉在人事上削弱国民党的实力基础后,又全力宣扬“台独”理念,全面动摇国民党的政治理念。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两代统治台湾时,虽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陆充满敌意,念念不忘“反共复国”,但他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为此蒋氏父子曾经数次抵制美国政府分离台湾与大陆的阴谋。李登辉是一个极端狂热的台独分子,他为了使他的“台独”合法化,费尽了心机,为了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李登辉多次试探地提出了多种经过伪装的口号。1992年初至1993年11月间,先后提出“分裂分治”、“中华民国主权及于全中国,但治权及于台澎金马”、两岸为“对等的政治实体”、“中华民国在台湾”、“以一个中国为指向的阶段性两个中国”等口号,有意模糊“一个中国”的定义。1994年7月发表《两岸关系说明书》,1997年2月发表“一个分治的中国”说帖,公开否定“一个中国”原则。    
    为了压制陈立夫的统一主张,李登辉不顾多方阻挠,竟然撤去了陈立夫“总统府资政”的头衔。1999年4月,《财讯》杂志社采访陈立夫,当记者问到这件事时,陈立夫不满地说:“曾经有人帮我问过李‘总统’,为什么不让陈立夫做资政了?他说,因为我常常在美国。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